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北方地区,水稻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种植面积也很大,相比于南方的气候条件来说,北方光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所以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积温是十分有限的,再加上土壤、地质等自然因素限制,栽种过程中一旦出现管理不慎就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本文主要介绍了北方水稻的栽培技术以及几种典型的北方水稻病害的防治手段,希望能够对我国北方水稻栽培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北方水稻;栽培技术;典型病害;防治方式
我国北方地区要想实现水稻高产,就必须提升水稻栽培技术,根据北方的实际自然环境从育苗、施肥、灌溉等方面入手,一方面取得高产量,另一方面坚持生态友好的原则,最终达到高产、增产的效果。接下来,笔者将对水稻主要栽培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一、北方水稻栽培技术分析
(一)育苗技术
在播种时应该掌握恰当的时间,播种精细均匀,培育出适龄状秧。应用精苗精栽的培育方式,将挑选出来的精苗進行扩行稀植,通过调整秧苗之间的行距完善栽种空间结构,使得精苗的有效、高效的器官得到充足的生长空间,适当抑制无效、低效器官的生长,建立起安全性较高的支撑系,避免出现倒伏现象。
(二)灌溉技术
在水稻灌溉谷草衡中,应该根据秧苗生长的时期不同以及东北地区不同时间雨水量等气候条件的不同对灌溉水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比如,在苗期植株怕涝耐旱,这一时期则应该减少灌溉频率或者不灌溉,控制土壤中的水分占百分之六十左右。到了拔期以后则要增加灌溉量,浇适量小水。到了大喇叭口期要特别注意,这一阶段如果灌溉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到植株的成活率,导致水稻减产,所以应该大大增加灌溉频率,保证土壤水分含量充足。水稻水量需求最大的时期是抽穗期,在这一时期必须要根据实际的种植情况随时准备增加土壤水分。
(三)施肥技术
就施肥来说,种植者必须建立正确的认识,并不是施肥就能够促进植株生长,在不同的阶段水稻对于肥料有着不相同的需求,种植者需要对土壤的成分进行检测,掌握测土配方这一技术,及时对土壤肥力的实际供给情况充分了解,控制施肥量,这样做不仅能够保证水稻土壤肥力充足,同时还能够降低肥料浪费。
(四)科学管理,正确掌握收获时间
杂草会对水稻生长造成影响,因此种植者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普遍会应用除草剂,要想不影响到水稻种植的质量,除草剂的使用必须适量,避免除草剂药害影响水稻生长,减少土壤中的药物残留。除此之外,还应该定期对稻田进行排查,发现缺苗及时增补,提升土地利用率。在水稻成熟以后应该正确掌握收获时间,太早或者太晚都会对水稻品质和产量造成影响,通常整个稻田的百分之九十的黄籽粒色泽亮、硬度高为最好的收割时间,一些特殊的晚熟品种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时间收获。
二、典型北方水稻病害及防治方式
(一)恶苗病
恶苗病是水稻苗期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北方地区的不同稻区都会出现,普通的会造成15%~25%的减产,严重地区甚至会造成40%~50%的减产。恶苗病发病时期会出现植株细高的情况,同健苗高度相比高出三分之一左右,极少数的病苗比健苗矮小,叶片颜色淡、略窄,根系不良发育。绝大多数的病苗苗期就会死亡。对于恶苗病的主要防治方法一是在品种选择是拒绝选择带病的品种,择取抗病高产的品种。二是将5000倍稀释25%咪鲜胺作为浸种药剂,选择0.5%咪鲜胺作为种子包衣药剂。三是秧苗针叶期1500倍稀释25%咪鲜胺乳油做喷雾,发现病苗及时清理,每亩地使用40ml水稀释25%咪鲜胺乳油进行喷施。
(二)纹枯病
纹枯病发生时可以采用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两种办法,其中农业防治是在春耕灌水时将浪扎浮沫带出,于水稻田外深埋或者烧毁,避免出现病草还田情况,保证充足的基肥,控制使用氮肥,增加磷钾肥,降低苗期猛发以及后期徒长、贪青倒伏的状况。而药剂防治则可以对往年发病较多的稻田在栽种10到15天的时候使用4kg20%的稻脚青拌40kg细土,撒入田地杀菌,在发病的初期则可以使用100ml5%井冈霉素兑入30到45kg水进行防治,使用时将药剂喷在水稻病害部位,每7到10天一次,喷2至3次效果最佳。
(三)稻瘟病
稻瘟病在发病过程中可能影响到水稻的每一个部位,并且在水稻种植到成熟整个时期都可能出现,稻瘟病因真菌引起,危害最为严重,严重的可能导致水稻田颗粒无收。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方法主要有三个,其一,要根据北方地区的积温与气候情况挑选抗病品种,避免种植品种单一,合理布局种植结构。其二,科学管理水肥,掌握符合实际情况的灌溉技术,按时晒田。在施肥时应施足底肥、及时追肥,使用农家肥,增加钾肥和磷肥。三是在病害发病之初使用60到70ml40%稻瘟灵乳油或者100g20%三环唑粉剂按亩喷洒,重病害稻田区喷两次。
参考文献:
[1]刘刚. 浅析水稻种植常见病害及防治[J]. 四川农业科技,2014,08:40-41.
[2]董大会. 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病虫发生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2017,02:127.
关键词:北方水稻;栽培技术;典型病害;防治方式
我国北方地区要想实现水稻高产,就必须提升水稻栽培技术,根据北方的实际自然环境从育苗、施肥、灌溉等方面入手,一方面取得高产量,另一方面坚持生态友好的原则,最终达到高产、增产的效果。接下来,笔者将对水稻主要栽培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一、北方水稻栽培技术分析
(一)育苗技术
在播种时应该掌握恰当的时间,播种精细均匀,培育出适龄状秧。应用精苗精栽的培育方式,将挑选出来的精苗進行扩行稀植,通过调整秧苗之间的行距完善栽种空间结构,使得精苗的有效、高效的器官得到充足的生长空间,适当抑制无效、低效器官的生长,建立起安全性较高的支撑系,避免出现倒伏现象。
(二)灌溉技术
在水稻灌溉谷草衡中,应该根据秧苗生长的时期不同以及东北地区不同时间雨水量等气候条件的不同对灌溉水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比如,在苗期植株怕涝耐旱,这一时期则应该减少灌溉频率或者不灌溉,控制土壤中的水分占百分之六十左右。到了拔期以后则要增加灌溉量,浇适量小水。到了大喇叭口期要特别注意,这一阶段如果灌溉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到植株的成活率,导致水稻减产,所以应该大大增加灌溉频率,保证土壤水分含量充足。水稻水量需求最大的时期是抽穗期,在这一时期必须要根据实际的种植情况随时准备增加土壤水分。
(三)施肥技术
就施肥来说,种植者必须建立正确的认识,并不是施肥就能够促进植株生长,在不同的阶段水稻对于肥料有着不相同的需求,种植者需要对土壤的成分进行检测,掌握测土配方这一技术,及时对土壤肥力的实际供给情况充分了解,控制施肥量,这样做不仅能够保证水稻土壤肥力充足,同时还能够降低肥料浪费。
(四)科学管理,正确掌握收获时间
杂草会对水稻生长造成影响,因此种植者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普遍会应用除草剂,要想不影响到水稻种植的质量,除草剂的使用必须适量,避免除草剂药害影响水稻生长,减少土壤中的药物残留。除此之外,还应该定期对稻田进行排查,发现缺苗及时增补,提升土地利用率。在水稻成熟以后应该正确掌握收获时间,太早或者太晚都会对水稻品质和产量造成影响,通常整个稻田的百分之九十的黄籽粒色泽亮、硬度高为最好的收割时间,一些特殊的晚熟品种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时间收获。
二、典型北方水稻病害及防治方式
(一)恶苗病
恶苗病是水稻苗期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北方地区的不同稻区都会出现,普通的会造成15%~25%的减产,严重地区甚至会造成40%~50%的减产。恶苗病发病时期会出现植株细高的情况,同健苗高度相比高出三分之一左右,极少数的病苗比健苗矮小,叶片颜色淡、略窄,根系不良发育。绝大多数的病苗苗期就会死亡。对于恶苗病的主要防治方法一是在品种选择是拒绝选择带病的品种,择取抗病高产的品种。二是将5000倍稀释25%咪鲜胺作为浸种药剂,选择0.5%咪鲜胺作为种子包衣药剂。三是秧苗针叶期1500倍稀释25%咪鲜胺乳油做喷雾,发现病苗及时清理,每亩地使用40ml水稀释25%咪鲜胺乳油进行喷施。
(二)纹枯病
纹枯病发生时可以采用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两种办法,其中农业防治是在春耕灌水时将浪扎浮沫带出,于水稻田外深埋或者烧毁,避免出现病草还田情况,保证充足的基肥,控制使用氮肥,增加磷钾肥,降低苗期猛发以及后期徒长、贪青倒伏的状况。而药剂防治则可以对往年发病较多的稻田在栽种10到15天的时候使用4kg20%的稻脚青拌40kg细土,撒入田地杀菌,在发病的初期则可以使用100ml5%井冈霉素兑入30到45kg水进行防治,使用时将药剂喷在水稻病害部位,每7到10天一次,喷2至3次效果最佳。
(三)稻瘟病
稻瘟病在发病过程中可能影响到水稻的每一个部位,并且在水稻种植到成熟整个时期都可能出现,稻瘟病因真菌引起,危害最为严重,严重的可能导致水稻田颗粒无收。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方法主要有三个,其一,要根据北方地区的积温与气候情况挑选抗病品种,避免种植品种单一,合理布局种植结构。其二,科学管理水肥,掌握符合实际情况的灌溉技术,按时晒田。在施肥时应施足底肥、及时追肥,使用农家肥,增加钾肥和磷肥。三是在病害发病之初使用60到70ml40%稻瘟灵乳油或者100g20%三环唑粉剂按亩喷洒,重病害稻田区喷两次。
参考文献:
[1]刘刚. 浅析水稻种植常见病害及防治[J]. 四川农业科技,2014,08:40-41.
[2]董大会. 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病虫发生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2017,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