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对于加强职业教育的管理,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依据职业教育相关理论,对职教院校区别于普通院校的独特性展开探讨,对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职业教育 理论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181-01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普通高等教育的日益饱和,高级技术人才的缺口日益增大,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生机,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加强职业教育的管理,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要的对接成为了重要课题。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到了要“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说明了我国职业教育将从过去外延式普及发展转向内修式,重质量发展。
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自身具有很多独特性,必须摆脱普通教育原有的形式和固定做法,进而拥有自身的特色。建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当然也要摆脱普通教育理论体系的模式。
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是从职业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总结、提炼而来的专有名词,既包括概念、内容、规律,也包括逻辑构成。它们说明职业教育规律,带动职业教育发展。这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是指导实践的工具。理论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地服务于职业教育事业,推动职业教育良性发展。这一理论体系的组成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办学思想理念,突出特色
职业教育应实现与普通教育的互补,寻求适应自身发展的空间。首先,做到区别性发展战略,展现自身优势,拓宽就业渠道,转变专业及课程设置,满足市场需要。其次,创新性发展战略。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最大优势就来源于不断的与时俱进,有学者认为:“德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当代世界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样品’。”[1]对德国的经济起飞与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创新可以给职业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发展出新型的,适应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才能凸显出特色。
二、调整专业设置,突出特色
思想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转变。作为职业院校而言,其专业的类别、服务行业应有别于普通院校。有效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十二五”规划纲要,职教院校与之相对接的主要专业包括机械、车辆、自动化、生化、食品、医药、旅游等。在进行这些专业的设置时应与职业岗位的要求实现对接,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实现对接,院校与企业实现对接。
三、改革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特色
一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动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二是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顶岗实习,如设岗见习、找岗实习、顶岗实习、创岗见习等。三是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四是改革职业教育评价模式,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构建院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
四、加强教科研建设,发展职教理论体系
高校从事教科研建设,可以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体现自身价值。同时,对于掌握所涉及学科知识的前沿动态,研究进展,找准研究方向都具有很大价值。“职业院校也要科研强校”。[2]做好职业院校的教科研工作,引导教师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才能真正的增强职教竞争力。
五、改进环境建设,突显职教特色
职业院校应该培养尊师重教的风气,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积极提供教师获得荣誉的机会,对取得各种荣誉称号的教师及时给予表彰,不仅能提升教师对参评的兴趣,也能增强其自信心,使其更愿意为所在院校继续工作。对于取得特别优异成绩的学术带头人、创新人才,可通过明星宣传方式对其成绩进行认可和展示,使职教教师自尊需要得以满足。这种环境最终衍变为吸引职教教师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的巨大磁场。
职教理论体系的形成,对于职业院校凸显自身特色,提高其竞争力,增强吸引力,保证其稳步、高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核心意义。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产业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加快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祖国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技能支撑和人才贡献。
【参考文献】
[1]林燕.德国青年职业教育与社会稳定[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05).
[2]王茜.职业院校也需要科研强校[N].中国教育报,2002
(11).
[关键词]职业教育 理论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181-01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普通高等教育的日益饱和,高级技术人才的缺口日益增大,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生机,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加强职业教育的管理,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要的对接成为了重要课题。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到了要“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说明了我国职业教育将从过去外延式普及发展转向内修式,重质量发展。
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自身具有很多独特性,必须摆脱普通教育原有的形式和固定做法,进而拥有自身的特色。建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当然也要摆脱普通教育理论体系的模式。
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是从职业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总结、提炼而来的专有名词,既包括概念、内容、规律,也包括逻辑构成。它们说明职业教育规律,带动职业教育发展。这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是指导实践的工具。理论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地服务于职业教育事业,推动职业教育良性发展。这一理论体系的组成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办学思想理念,突出特色
职业教育应实现与普通教育的互补,寻求适应自身发展的空间。首先,做到区别性发展战略,展现自身优势,拓宽就业渠道,转变专业及课程设置,满足市场需要。其次,创新性发展战略。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最大优势就来源于不断的与时俱进,有学者认为:“德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当代世界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样品’。”[1]对德国的经济起飞与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创新可以给职业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发展出新型的,适应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才能凸显出特色。
二、调整专业设置,突出特色
思想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转变。作为职业院校而言,其专业的类别、服务行业应有别于普通院校。有效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十二五”规划纲要,职教院校与之相对接的主要专业包括机械、车辆、自动化、生化、食品、医药、旅游等。在进行这些专业的设置时应与职业岗位的要求实现对接,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实现对接,院校与企业实现对接。
三、改革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特色
一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动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二是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顶岗实习,如设岗见习、找岗实习、顶岗实习、创岗见习等。三是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四是改革职业教育评价模式,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构建院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
四、加强教科研建设,发展职教理论体系
高校从事教科研建设,可以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体现自身价值。同时,对于掌握所涉及学科知识的前沿动态,研究进展,找准研究方向都具有很大价值。“职业院校也要科研强校”。[2]做好职业院校的教科研工作,引导教师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才能真正的增强职教竞争力。
五、改进环境建设,突显职教特色
职业院校应该培养尊师重教的风气,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积极提供教师获得荣誉的机会,对取得各种荣誉称号的教师及时给予表彰,不仅能提升教师对参评的兴趣,也能增强其自信心,使其更愿意为所在院校继续工作。对于取得特别优异成绩的学术带头人、创新人才,可通过明星宣传方式对其成绩进行认可和展示,使职教教师自尊需要得以满足。这种环境最终衍变为吸引职教教师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的巨大磁场。
职教理论体系的形成,对于职业院校凸显自身特色,提高其竞争力,增强吸引力,保证其稳步、高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核心意义。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产业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加快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祖国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技能支撑和人才贡献。
【参考文献】
[1]林燕.德国青年职业教育与社会稳定[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05).
[2]王茜.职业院校也需要科研强校[N].中国教育报,200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