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俗经济学左右下的劳动价值论误区

来源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te514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但凡了解经济思想史常识的人都不难发现,于开红的困惑其实一点也不新鲜(见下文《质疑价值主体一元论》),都是马克思曾经在与庸俗经济学家论战时早就批判过的错误观点。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今天依然还在重复这类错误,这说明:(1)庸俗经济学家对价值的庸俗化理解,是人们最容易犯的常识性错误;(2)对于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关论战,尤其是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的批判,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尚缺乏起码的学术了解。
  于同学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问号:(1)草地在无主之前,究竟有没有价值?(2)草地在有主之后,究竟有没有价值?(3)草地的价值,究竟是不是劳动创造的?
  对于这三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其一,草地在无主之前,是没有价值的;其二,草地在有主之后有没有价值,要看草地是否被当做商品进入交易。
  按理说,只要能把价值理解成“关系”范畴,而不是“实体”范畴,对于以上两点回答,于同学是不难接受的。遗憾的是,他对“价值”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于同学说:“在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下,个人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无主草地’这样的物品,而不需要付出劳动”。在他的逻辑里,草地在无主之前,就已经具有价值了。
  其实,草地在无主之前,不论它多么肥沃、多么美丽,物种是多么丰富,它所具有的也仅仅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下,就如同人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无主草地不仅没有耗费人类劳动,而且也不具有任何价值!正因为于同学把草地的使用价值误认为是价值,所以他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自然林”在没人去招惹它时就没有任何价值。只不过于同学把“自然林”换成了“无主草地”,其实这两者是一回事。无论是自然林还是无主草地,“人类如果不去招它惹它,也就罢了。一旦这些‘自然林’要进入人类的视野和生活,它们就一定会打上人类劳动的烙印”。这个“人类劳动的烙印”,其实就是价值的来源。
  下面我着重点评一下于同学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草地的价值,究竟是不是劳动创造的?”可以说,这个问题集中了庸俗经济学对劳动价值论的所有困惑。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困惑,原因就在于他在认识上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未理解价值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草地在无主之前,是没有价值的。也就是说,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不是永恒范畴。价值在本质上是一种关系、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一种交换关系和生产关系。但庸俗经济学陷入了将价值看成永恒范畴的误区而不能自拔,偏要去证明“自然经济下的‘无主草地’为什么会有价值”这类伪问题,这就类似于讨论“‘无主空气’为什么也会有价值”是一样的荒谬。如果你呼吸的空气是“无主”的(在你还没有把它装进罐子里去出售之前):即使你呼吸的空气对人类有极大的使用价值,这些空气依然没有价值。
  其实,在于同学的逻辑里,这类错误非常明显,以至于他坚信:“在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下,个人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无主草地’这样的物品,而不需要付出劳动。”请注意,如果草地“无主”,它又何来价值可言?即使草地“有主”,如果不进入交易,哪怕这块草地包含了人类劳动(比如对土地的改良和投入),它依然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二是混淆了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概念。按于同学的历史演绎,原来无主的草地现在“有主”了,被人“圈占”了,进入“交易”了,可以带来收益了,因此,没有耗费劳动的草地现在具有“价值”了。请注意:“有主”或者“圈占”仅仅是价值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圈占的土地只有进入交易,才会具有价值;如果圈占的土地只是自然经济的“农家乐”,仅供自娱自乐,那么它也不会具有任何价值。
  退一步讲,如果按照于同学的思路往下推演——圈占的土地理所当然要进入市场交易,而决不允许自娱自乐——那么,这是否就能证明体现在市场交易中的价值不是劳动创造的呢?不能,因为:(1)被圈占的土地之所以在圈占之后再也不能无偿获得,而必须进入市场交易才能获得,这个真实的历史恰恰证明,这块被交易的土地的交换价值必须依靠“付出”才能得到。这个“付出”,本质上就是人类劳动。(2)哪怕是第一次进入这块草地的圈占者或所有者,实际上也会有所“付出”的,丈量土地、分配土地、协调关系以及随之而来的维护边界划分等,这些事情总是需要“付出”的吧?这个“付出”,在本质上也是人类劳动!至于这个劳动是否要通过价值来表现,是否会形成价值,那要看它是否进入市场进行交易。
  再退一步讲,如果圈占者连丈量土地、分配土地、协调关系、维护划界这类工作都不用做,只要往地上一躺,就得到了无主草地,用不着“付出”,那也只能说明,这些草地丰富得就如同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无需付费。问题是,在这种背景下来谈免费草地的价值有多少,就如同谈空气的价值能卖多少钱一样,是不是有点搞笑?这完全是一个伪问题嘛(至于清人入关后的“跑马圈地”,那是利用强权对他人劳动的暴力掠夺,是价值的分配问题,而不是价值的来源问题)。
  从“付出”的角度来理解价值的关键在于,这块草地之所以可以进入交易,从而具有交换价值,根本原因不是因为这块草地“有了主人”,而是因为:(1)这块草地能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如在草地之上生产农作物、狩猎、放牧、搞房地产等——注意,生产这些使用价值,除了自然力外(比如阳光、土地本身的肥力),难道不需要耗费人类劳动吗?由此带来的“租金”(也就是易淼说的“地租”),难道不是劳动的结果吗?所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这里的“财富”,其含义是使用价值。反过来说,如果这块土地是有毒有害的,不能生产任何使用价值,不能给所有者带来“租金”,即使这块土地姓于不姓赵,那也是分文不值的(至于有害土地在今天也可以人工改造为有用土地,另说)。(2)要得到这块草地,就必须付出相应的“辛苦”、“麻烦”和“时间”,这些“辛苦”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劳动”。说极端一些,哪怕于姓家族最先占领了这块草地,除非别人能付出一个市场可以接受的价钱,外姓人就是靠肌肉和拳头去硬抢,也总要付出比“辛苦”还要宝贵的鲜血吧?否则,老于家凭什么要把祖宗留下的产业免费相送呢?
  此外,于同学把自然林的“归属权”当做他否定“劳动价值论”的依据,显然是把“价值来源”与“价值分配”混为一谈了。自然林的“归属权”只能说明“价值分配”,而不能解释“价值创造”。这种类似于萨伊“三位一体”的公式,100多年前就已经被马克思批判过了,看看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就行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正因为于同学混淆了价值与使用价值,搞不清楚价值只是一个历史范畴,所以他必然再次重复庸俗经济学一再犯过的低级错误:不知道价值到底是由劳动创造的,还是由使用价值天然生长出来的?这种混淆,使得他得出了“价值不由劳动创造是普遍现象”的结论。其实,于同学的这个所谓“价值”,不过是“使用价值”而已。可想而知,在没有搞清价值与使用价值区别的背景下,很难明白“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
  需要说明的是,用马克思关于虚拟价值或虚拟价格来解读无主草地的“价格”,对于全面把握劳动价值论而言是必要的。但于同学的困惑并不在这里。在于同学看来,马克思的虚拟价值或虚拟价格不仅没有证明价值的“一元论”(劳动创造价值),反而证明了价值的“二元论”(非劳动也创造价值)。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虚拟价值”来解读于同学的困惑。
  我注意到,参加这次笔谈的同学从不同方面讨论了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虽然有比较深入的挖掘,但似乎也同样缺乏对马克思与庸俗经济学论战情况的起码了解。这是经济学领域最近20多年边缘化马克思的恶果。一次甚至几次笔谈是很难消除这种恶果的。所以,我不仅希望这类笔谈能够继续深化下去,更希望研究者和学习者能多花费一些时间认真了解一下马克思是怎样批判庸俗经济学的。
其他文献
[摘要]从1940年代初到1970年代后期的工农兵文学,所采用的创作方法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也不是“两结合”即“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而是“理想化现实主义”。这种创作方法一方面要求作品一定要表现出“将来的光明和希望”,另一方面又要求作品集中地、强烈地、典型地体现阶级斗争的形势,呈现分明的阶级阵线和人物鲜明的阶级本质,体现党的阶级政策。“理想化现实主义”具有一定局限性:首先,
期刊
[摘要]构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是当前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是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需要,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需要。这一课题的主要任务是科学解答当代中国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夯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构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一要打造创新型学术队伍,提供必要的主体条件;二
期刊
[摘要]灾难是人类社会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人类学在灾后重建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其中,民族志的撰写、文化的重建和保护、悼念仪式的扩大化和人文关怀等方面,都可以发挥不同于其他学科研究与行动选择的特殊作用。(1)民族志的记录和表达是灾后重建的重要手段。灾后重建中的民族志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民族志的撰写要将“真实性”与“超越真实性”、对“他者”关怀与“以人为本”、“深度体验
期刊
[摘要]我国医疗行业各类“回扣”事件的频频曝光,使得医生的职业形象严惩受损,医患关系日益紧张。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医疗改革政策,但效果并不显著。从“路西法效应”的视角来看,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设计者忽视了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医生所处情景的潜在影响,即在传统的公立医院治理机制下,医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去个人化的情景之中;同时,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医生甚至成为医院诱导患者需求以实现
期刊
[摘 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是中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合理的人才结构是顺利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因素。中部地区三次产业中的人才状况是:现代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数量相对匮乏,第二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存量不足,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通过发挥市场对人才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统筹配置各类人才资源,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可以促进中部地区人才结构优化,为高效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中部地区;承
期刊
[摘 要]从人类学的视角考察五溪地区的族群关系及族群文化,可以发现,文化同构是五溪地区族群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共同的语言、服饰、宗教、饮食等文化程式是其族群认同的显著标志。  [关键词]五溪地区;族群认同;文化同构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3.02.010  今天的“五溪”是指沅水中上游的五大支流,即酉水(酉溪)、
期刊
[摘 要]基于宪政体制的不同,英美两国行政权力有着不同于大陆国家的发展轨迹,由此决定了两国从不承认行政法到以控权为核心发展行政法。同时,基于宪政体制的个性差异,英美两国对行政法的定位也有所不同:英国侧重于越权无效,美国侧重于正当程序;英国着眼于实质意义上的行政,美国着眼于形式意义上的行政。  [关键词]宪政体制;控权主义;形式行政;实质行政  [中图分类号]D912.1 [文献标志码]A [DOI
期刊
[收稿日期]2014-06-16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KZXA140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049)  [作者简介]高雪莲(1974—),女,河南省项城市人,南开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产业政策。  [文章编号]1009-3729(2014)04-0036-07  [摘 要]新兴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学者们从新兴产业和
期刊
[摘要]通过对洛阳市358名城市居民的实证调查发现:洛阳市城市居民的整体生活满意度较高;从工作现状、居住环境、家庭生活、家庭收入、人际关系、业余活动、家人的健康状况、生活城市、心理状态、预期目标的达成程度10个主观幸福感的具体维度来看,洛阳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也较高,但是在具体满意度幸福指标上其高低存在较大差异,满意度最高的是家庭生活,满意度最低的是家庭收入。建议采取如下措施提升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
期刊
[收稿日期]2014-03-20  [基金项目]河北省讲师团系统科研课题(201438)  [作者简介]陈鹏(1980—),男,河北省沧州人,河北金融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  [文章编号]1009-3729(2014)04-0003-05  [摘 要]道德起源于政治需要。儒家认为,“德”的主要含义应是“善”,道德是实现太平治世的重要条件,是构建理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儒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