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少跑腿 项目早落地

来源 :资源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xing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建业住宅建设有限公司业务经理专程来到驻马店市市民中心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综合服务窗口,将一面写有“惠企利民办实事  党史学习结硕果”的锦旗送给工作人员,对其热情高效的服务表示感谢。
  原来,该窗口在受理建业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项目审批过程中,工作人员始终保持热情服务态度,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没有让企业多跑一次冤枉路,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迅速行动,提早部署,出台政策措施,专人负责收集、整理企业反映问题,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的解决、反馈、促发展的服务机制,精确对接帮扶企业,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把惠企政策落到实处,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政企面对面   服务一对一
  为认真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服务企业工作小组,深入一线开展“政企面对面、服务一对一”活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查找难点、堵点,为企业更快发展做好服务。
  活动中,工作小组认真听取企业项目进展情况,针对企业在规划用地、项目审批、工程办证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解读,提出合理建议,现场给企业送去了建筑许可方面的《优化营商环境企业走访行动政策宣讲材料》,将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逐一跟踪办理,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开辟了“绿色通道”。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该局认真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坚持定期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立足企业长远发展,深刻认识到工业经济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主动为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扶持有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帮助成长性高的企业做大做强,做到“企业有反映、我们有行动,企业有期盼、我们努力办”,促进了驻马店市工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流程再优化   审批更便捷
  近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驻马店供电公司给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送来感谢信,感谢该局在电网项目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报批工作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优质服务。这得益于该局将项目规划选址与用地预审合并办理,大大提高了项目核准前置手续办理效率,为项目早日落地营造了优质高效的前期环境。
  为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打造“高效、快捷、热情”的服务环境,该局聚焦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在土地利用、规划审批过程中,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提前介入项目审批,不断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该局还将工业类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下放,交由中心城区辖区分局直接办理。下放过程中,该局及时明确分管局长及各环节办事人员,让他们熟悉工作流程,明确分管权限,制定承接落实措施,完善网上办理事项,主动向社会公开办理程序,确保“接得住、管得好”。同时,制定中心城区工业类建设项目下放范围和详细审批办理程序,推动“万人助万企”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做。
  标准地出让   拿地即开工
  9月15日,在驻马店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土地交易平台上,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出的第一宗工业用地“標准地”网上拍卖成功,成交总价720万元,标志着该市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迈出新步伐。
  今年以来,按照《河南省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管理办法》要求,驻马店市建立“按标做地、明标供地、履标用地、对标管地”的“标准地”出让制度,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使项目落地和施工完成时间大大提前。该局积极建立完善用地快速审批机制,专门制定《驻马店市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实施细则》,出让土地时,将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容积率、项目投资规模、亩均主营业务收入、亩均利润、单位总产值能耗、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配建标准、安全生产、环境标准等控制性指标和建设条件,纳入出让方案一次性公告。由市、县(区)项目审批代办机构负责,推行“标准地+代办制”,大幅压缩审批时限;探索实行“标准地+告知承诺制”审批模式,实现“拿地即开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动驻马店市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献
伴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我国的住房问题日益严重,这关系着国家经济、社会民生,解决住房领域的深层次矛盾、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刻不容缓。自2015年以来,全面支持发展住宅租赁市场的相关政策密集发布出台,包括宏观方向层面的政策方针以及具体措施层面的扩大租赁供给、推行租购同权、鼓励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等。实行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成为当前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深化的强力举措和重要方向,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积极探索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管控制度等,力求建立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保障居民基本居住需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BIM作为建筑行业的革命性技术变革,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项目的绩效水平,但BIM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的问题依然存在。依据技术与制度互动理论,建设项目治理能够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或机制,维持参与者之间的合作秩序,协调参与方之间关系,有效的解决BIM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阻碍,推动BIM技术应用。然而,建设项目中项目管理机制包括契约治理、关系治理对BIM技术应用的具体影响以及影响机制依然是BIM技术应用领域的空白。因此,本文以BIM技术应用的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契约治理、关系治理相关研究以及BIM技术应用有关研究文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质量管理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从8个方面对加强调查监测质量管理、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作出全面部署,明确要求实施调查监测全面质量管理,强化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控,确保调查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从技术操作层面来看,参与调查监测的各方应如何落实共同质量责任,切实提升调查监测质量?对此,记者采访了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
期刊
北金堤滞洪区位于黄河下游左岸,涉及河南、山东两省四市八县(区),东西长141千米,南北上宽40千米、下宽7千米,全区总面积347.3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30.11万亩,是黄河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长期以来,受国家蓄滞洪区政策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居民生活贫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已成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投标是国内工程承包商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投标书体现了投标人对当前竞争环境的认知集合,决定了企业的投标竞争力。然而由于各建筑企业管理理念和水平的不同,投标决策的随意性较大,导致中标率较低,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让知识逐渐得到重视,为企业提升其投标竞争力提供了新思路。知识经由各种知识活动在企业中流动,所形成的知识流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竞争力。知识流无处不在,建筑企业是否充分利用了知识的价值?如何提升知识对投标竞争力的贡献?建筑企业可从投标过程知识流绩效的视角出发,让知识助力于建筑企业提升
近年来,随互联网技术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越来越平民化、大众化。网络购物带给人们更低廉的价格和更便捷的服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习惯之一。影响中国用户网购行为的最主要因素是电商节或电商平台带来的促销活动,而在众多的平台促销手段之中,拼多多借由“百亿补贴”活动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使得其第四季度单季净增4890万年活跃用户,京东、淘宝也相继推出平台补贴活动,平台补贴成为当下电商行业的热门话题。鉴于此,本文将分别在电商平台存在竞争和制造商存在竞争两种环境下,对电商平台补贴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建筑能耗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大、能耗高,作为能源消耗的三大部门之一,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相对于工业能耗,建筑节能成本较低,被认为具备较大的节能潜力。城镇居住建筑(含供暖)作为建筑总能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节能方面具有巨大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夏热冬冷地区的城镇住宅采暖能耗目前呈现出从无到有,成倍增长的趋势,居民改善冬季室内采暖需求呼声高涨。若仍然维持夏热冬冷地区采暖能耗目前成倍增长的趋势,或者直接推行类似北方的集中采暖,可能会使得中国城镇住宅除北方集中采暖外的总能耗出现成倍的增长。该地区城镇住宅采暖问题
作为全球贸易节点城市和交通枢纽节点城市,郑州市要想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提质进位,急需补足短板,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在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交汇的背景下,郑州市亟须抓住机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色彩营造为抓手,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营造美好人居环境和宜人空间场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城市
期刊
我国住房市场快速发展,随着其发展房价也逐渐增高,而过高的房价引发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的问题。为了实现民有所居,我国积极发展各类保障性住房。为了解决传统保障性住房中所存在的问题,我国开始在大中城市试点推行共有产权保障性住房。江苏省淮安市于2007年首次推出共有产权住房,紧随其后共有产权住房在我国快速发展,对国家平衡社会福利分配、维持社会稳定、解决住房困难问题等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共有产权住房的不断发展,制定合理、高效的供给规模是一个考验。对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政府更清晰了解影响机制
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环境恶化、资源耗损、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频发,区域超载现象愈发突显,区域的综合承载力因而得到广泛关注。为了平衡区域健康发展面临的压力和其自身的支撑能力,技术进步和创新由于能够提高社会发展效率,成为当前重大发展战略。但有关技术进步对综合承载力影响的研究相对欠缺,尚不明确能否通过技术进步改善我国不容乐观的区域承载现状。基于此,本研究试图把脉我国综合承载力状态和技术进步水平,进而探讨其动态关系,以帮助针对性的提出优化综合承载力的建议,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实践。
  本文首先进行了广泛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