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狄仁杰的名字大家很熟悉,电影、电视剧里也常有他的身影。但那是艺术创作,不是真正的历史。我们重视狄仁杰,主要是因为他的一生贯穿了唐朝前期风云变幻的历史,大唐成为大周,再由大周变成大唐,这段历史缺了狄仁杰将是不完整的。他生前能对武则天重大决策产生影响,他死后,甚至还能决定武则天和她的大周朝的历史命运。我认为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的“天下第一名臣”。
第一个闪光点:品德高尚
狄仁杰一生一身正气,为官清廉且勇气十足,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顾全集体或者国家利益。狄仁杰到哪里任职,都能为民做主,走的时候老百姓都感恩戴德,给他建立德政碑甚至生祠。
狄仁杰一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行为都以大局为重。有一次武则天曾经在他面前回忆往事,说:“以前曾有人诬告过你,你想知道他的名字吗?”狄仁杰的回答是:“他告我,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无碍大局。您告诉我他的姓名,则不利于同僚的友爱团结。请求您还是别说了。”武则天听了后大为感叹。
正因为一身正气,所以历代对狄仁杰评价极高。同样一件事——比如奉劝武则天立李家人为太子,不立武家人为太子——有的人被历代历史学家们批评是借机给自己谋求长远利益,而狄仁杰,则被认为是为苍生社稷谋福利。这就是行为端正带来的善果。
第二个闪光点:才能非凡
狄仁杰有优良的气质和才干,非常善于断案。上元二年(675),他被召入长安,当了大理寺丞,不久就创造了一个纪录,一年断案17800起。这个数字很惊人的,这意味着一年不休息的话,平均每天要断案49起。一年下来,上级来考核政绩,宰相看狄仁杰是个新来的,随便给了个低等级。狄仁杰的上级大理寺卿张文瓘赶紧找宰相说:“这不行啊,你给狄仁杰这个成绩不公平。”宰相问:“他很能干吗?一年审了多少案子?”张文瓘说:“一万七千八百。”宰相大惊失色,可见这个数字多惊人。结果他把狄仁杰的成绩改为上下等。一个新手能达到上下等,可谓出类拔萃。后来狄仁杰那个神探的美名,就与他在地方和大理寺善于断案有关系。不过可惜的是,这些案子在史籍中基本都没有留下细节。
狄仁杰以极快的速度审案,本身就是一种德政,他的到来大大提高了大理寺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滞狱”现象,他因此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第三个闪光点:胆量过人,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狄仁杰从小性格执拗,一生坚持原则,同时也很懂得灵活变通,并不教条。比如说,当时有个现象——“儒门不愿持宪”,就是有一些儒生不愿意当执法官,有杀气嘛。但是狄仁杰做过大理寺丞、御史等法官,不论在地方还是在中央,都很善于断案。他就不受那个教条的束缚,假如你怀有仁爱之心,不去做实际的工作,怎么能救民于水火?
狄仁杰一生遇事除了会拿捏事情的“度”以外,更明白做人应该坚持底线不放松。狄仁杰的一生,以匡复李唐社稷为己任,当时有这种念头的人还有不少,为什么大家认为他最成功?那就是他这种性格和行事方式决定的,狄仁杰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把握得恰到好处,很平衡。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么评价狄仁杰:“悟于黄帝、老子之旨,同尘合污,与世委蛇。对主褫裘,当朝纵博,非但全唐,亦以完躯,其事伟矣。”李贽的意思是狄仁杰的最高理想是恢复大唐,所以他就必须有点手段,不能事事刚硬,因此狄仁杰最后做到了既恢复大唐,又保全了自己,很伟大。
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总结狄仁杰的一生——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柔弱胜刚强啊。水表面看起来很柔弱,但是很有原则性,流向很坚定,遇到艰难险阻,水可以推倒它,也可以绕过它,也可以持之以恒水滴石穿,最后胜利的一定是水。
第四个闪光点:出身恰逢其时
狄仁杰是科举上来的非贵族家庭子弟,当时的时代正需要这种人。
狄仁杰所处的唐前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尤其是武则天时期,变化更大。武则天是在普通地主官僚支持下,打倒贵族集团登上皇后位的。当时反对她当皇后的主要是关陇贵族集团,支持武则天的多半是一些出身非贵族或者没落贵族家庭的普通中低级官员,结果这些人胜利了。自此以后,东汉后期以来持续数百年的中国贵族政治宣告瓦解,普通地主家庭出身的官员占据了主流。这些人没有显赫的出身,没有大家族可以依靠,君主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他们当官是靠着皇帝的所谓恩泽,他们升迁要靠皇帝提拔,所以对皇帝就要忠诚。
狄仁杰此时当官,可谓恰逢其时。因为狄家属于普通地主,非贵族。武则天一生讨厌贵族,因为武家是小姓,她为此受到了贵族很多的阻挠和鄙视。当权之后她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打击、限制贵族的特权和影响力,比如消灭长孙无忌集团,大力提拔低级普通家庭出身的官员,修订《姓氏录》等。与此同时,武则天对科举做了很多重大改革,比如创设殿试、开办武举,就是为了撇开贵族,给自己从民间挑选人才。她在潜意识里器重狄仁杰这样的人,因此他可谓生逢其时。
虽然武则天一生欣赏、尊重狄仁杰,狄仁杰也全心全意辅佐她,但是狄仁杰说到底是一个正统的儒家,他的心其实还在大唐。武则天知道这一点,但是她也无可奈何。正统的儒家讲究忠孝,狄仁杰在这方面无可挑剔,与此同时,儒家是无法接受女性当权的。《尚书》说:“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对于狄仁杰来说,忠君思想和反对女性当权的思想纠结在一起,这两种思想都来自他从小受到的教育,非常矛盾。
狄仁杰一生对唐朝很忠,这是对国家的忠,对武则天也忠,这是对她个人的忠。这是狄仁杰一生的主线。他在帮武则天治理国家的时候,认为自己是尽忠,是为了武则天好。他临终布下棋子,甚至对政变预先有所安排的时候,仍然认为自己是尽忠,而且也是为了保全武则天的名节。
第一个闪光点:品德高尚
狄仁杰一生一身正气,为官清廉且勇气十足,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顾全集体或者国家利益。狄仁杰到哪里任职,都能为民做主,走的时候老百姓都感恩戴德,给他建立德政碑甚至生祠。
狄仁杰一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行为都以大局为重。有一次武则天曾经在他面前回忆往事,说:“以前曾有人诬告过你,你想知道他的名字吗?”狄仁杰的回答是:“他告我,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无碍大局。您告诉我他的姓名,则不利于同僚的友爱团结。请求您还是别说了。”武则天听了后大为感叹。
正因为一身正气,所以历代对狄仁杰评价极高。同样一件事——比如奉劝武则天立李家人为太子,不立武家人为太子——有的人被历代历史学家们批评是借机给自己谋求长远利益,而狄仁杰,则被认为是为苍生社稷谋福利。这就是行为端正带来的善果。
第二个闪光点:才能非凡
狄仁杰有优良的气质和才干,非常善于断案。上元二年(675),他被召入长安,当了大理寺丞,不久就创造了一个纪录,一年断案17800起。这个数字很惊人的,这意味着一年不休息的话,平均每天要断案49起。一年下来,上级来考核政绩,宰相看狄仁杰是个新来的,随便给了个低等级。狄仁杰的上级大理寺卿张文瓘赶紧找宰相说:“这不行啊,你给狄仁杰这个成绩不公平。”宰相问:“他很能干吗?一年审了多少案子?”张文瓘说:“一万七千八百。”宰相大惊失色,可见这个数字多惊人。结果他把狄仁杰的成绩改为上下等。一个新手能达到上下等,可谓出类拔萃。后来狄仁杰那个神探的美名,就与他在地方和大理寺善于断案有关系。不过可惜的是,这些案子在史籍中基本都没有留下细节。
狄仁杰以极快的速度审案,本身就是一种德政,他的到来大大提高了大理寺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滞狱”现象,他因此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第三个闪光点:胆量过人,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狄仁杰从小性格执拗,一生坚持原则,同时也很懂得灵活变通,并不教条。比如说,当时有个现象——“儒门不愿持宪”,就是有一些儒生不愿意当执法官,有杀气嘛。但是狄仁杰做过大理寺丞、御史等法官,不论在地方还是在中央,都很善于断案。他就不受那个教条的束缚,假如你怀有仁爱之心,不去做实际的工作,怎么能救民于水火?
狄仁杰一生遇事除了会拿捏事情的“度”以外,更明白做人应该坚持底线不放松。狄仁杰的一生,以匡复李唐社稷为己任,当时有这种念头的人还有不少,为什么大家认为他最成功?那就是他这种性格和行事方式决定的,狄仁杰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把握得恰到好处,很平衡。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么评价狄仁杰:“悟于黄帝、老子之旨,同尘合污,与世委蛇。对主褫裘,当朝纵博,非但全唐,亦以完躯,其事伟矣。”李贽的意思是狄仁杰的最高理想是恢复大唐,所以他就必须有点手段,不能事事刚硬,因此狄仁杰最后做到了既恢复大唐,又保全了自己,很伟大。
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总结狄仁杰的一生——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柔弱胜刚强啊。水表面看起来很柔弱,但是很有原则性,流向很坚定,遇到艰难险阻,水可以推倒它,也可以绕过它,也可以持之以恒水滴石穿,最后胜利的一定是水。
第四个闪光点:出身恰逢其时
狄仁杰是科举上来的非贵族家庭子弟,当时的时代正需要这种人。
狄仁杰所处的唐前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尤其是武则天时期,变化更大。武则天是在普通地主官僚支持下,打倒贵族集团登上皇后位的。当时反对她当皇后的主要是关陇贵族集团,支持武则天的多半是一些出身非贵族或者没落贵族家庭的普通中低级官员,结果这些人胜利了。自此以后,东汉后期以来持续数百年的中国贵族政治宣告瓦解,普通地主家庭出身的官员占据了主流。这些人没有显赫的出身,没有大家族可以依靠,君主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他们当官是靠着皇帝的所谓恩泽,他们升迁要靠皇帝提拔,所以对皇帝就要忠诚。
狄仁杰此时当官,可谓恰逢其时。因为狄家属于普通地主,非贵族。武则天一生讨厌贵族,因为武家是小姓,她为此受到了贵族很多的阻挠和鄙视。当权之后她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打击、限制贵族的特权和影响力,比如消灭长孙无忌集团,大力提拔低级普通家庭出身的官员,修订《姓氏录》等。与此同时,武则天对科举做了很多重大改革,比如创设殿试、开办武举,就是为了撇开贵族,给自己从民间挑选人才。她在潜意识里器重狄仁杰这样的人,因此他可谓生逢其时。
虽然武则天一生欣赏、尊重狄仁杰,狄仁杰也全心全意辅佐她,但是狄仁杰说到底是一个正统的儒家,他的心其实还在大唐。武则天知道这一点,但是她也无可奈何。正统的儒家讲究忠孝,狄仁杰在这方面无可挑剔,与此同时,儒家是无法接受女性当权的。《尚书》说:“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对于狄仁杰来说,忠君思想和反对女性当权的思想纠结在一起,这两种思想都来自他从小受到的教育,非常矛盾。
狄仁杰一生对唐朝很忠,这是对国家的忠,对武则天也忠,这是对她个人的忠。这是狄仁杰一生的主线。他在帮武则天治理国家的时候,认为自己是尽忠,是为了武则天好。他临终布下棋子,甚至对政变预先有所安排的时候,仍然认为自己是尽忠,而且也是为了保全武则天的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