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星序列里,向守志将军十分具有传奇的色彩。他戎马一生,参加战役战斗无数,屡立战功,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他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邱少云生前所在师师长。向守志将军不仅在战争年代战功赫赫,和平年代也为国家和军队做了许多重要的事情。更可贵的是,向守志将军白手起家,创办导弹学院,两任第二炮兵司令,抵制林彪、“四人帮”的破坏,为共和国的战略导弹部队建设,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向守志将军心系国家安危的志向和建树,令人肃然起敬。
一
向守志,原名向守芝,1917年11月出生在四川宣汉,祖籍湖北麻城。1934年,向守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 参加了川陕苏区“六路围攻”作战。长征途中,向守志是连队收容队负责人之一。三过雪山草地,向守志一人救出十几位战友。
抗战时期,向守志从连长干到团长,并率部参加了七亘村、响堂铺、神头岭、长乐村、凌石屯、临南、百团大战和对日大反攻等战役战斗。1938年3月16日,年仅21岁担任八路军386旅771团二营机枪连连长的向守志在神头岭伏击战中,亲自指挥6挺“马克沁式”重机枪,打得鬼子叽哇乱叫,尸横遍野。此役,我八路军毙伤俘虏日军1500余人。“神头岭”因此成为日军的“伤心岭”。
解放战争时期,向守志任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旅长,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5军4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向守志在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26旅旅长时,创造了一个旅打敌5个团(其中,歼敌一个主力团)的模范战例。解放后,军事学院将此战例编入军事教材。向守志任第15军44师师长时,率部拔除国民党军西南残敌中心据点,圆满完成了大陆消灭国民党军队的最后一仗。
抗美援朝时期,任志愿军第15军44师师长的向守志决定主动出击,以第87团三营夺取敌391高地,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仅18分钟就解决战斗。此役,涌现出驰名中外的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以后,向守志历任15军参谋长、15军军长,炮兵技術学院院长,军委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首任、第4任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向守志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向守志被授予上将军衔,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二
从1957年8月开始,担任15军军长的向守志离职到高等军事学院深造,为期3年。其间,他初步学习和熟悉了导弹、火箭和核武器的相关知识。作为一名从战场上走过来的共和国将军,向守志渴望我们的军队早日掌握这一克敌制胜的“杀手锏”。
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等几个主要大国已经进入所谓“原子时代”,相继建立了战略导弹部队,并把导弹核武器作为军事力量的主要支柱用来争夺世界霸权。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在帝国主义封锁、包围和核威胁之一下。
“落后就要挨打!”为了加强国防力量,毛主席、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地做出了建立我国核工业和火箭工业的决策,以建立中国独立的核反击力量,来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和核威胁,防御外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随着我国导弹研制事业的展开,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的工作也揭开了序幕。“治军先治校”,我军第一所培训战略导弹干部的学院——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的前身西安炮兵学校在古城西安应运而生。
1960年6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发命令:任命陆军第15军军长向守志为西安炮兵学校校长。
建院初期,这所中国军队的重要学府竟然没有一名正式教授,人才匮乏成了学院领导的一块心病。
一架银色空军值班飞机,从北京飞往古都西安。机舱里,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与朝鲜国防部长金光侠大将相向而坐,满面春风地热情交谈着。
“部长同志,飞机很快就在西安专用机场降落。”个子修长、脸庞清癯的罗瑞卿总长操着一口四川南充口音对朝鲜国防部长说:“下飞机后,我们马上乘车到一所导弹学校观看导弹操作表演。下午返回北京,晚上,毛主席要接见你。”表演十分成功,几乎到了无可挑剔的程度。
导弹操作表演结束后,罗瑞卿总长对导弹二营官兵们的表演非常满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与演练人员一一握手致谢。
临返回北京前,罗瑞卿总长对向守志说:“今天导弹操作组织得很好,操作分队的表演很出色。我马上就要回北京了,你们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总参解决的,尽管提出来。”
向守志说,第一个问题是学校改名问题。我们这所学校是培养掌握使用导弹的工程师、技师及初级指挥员的,平时用学校的名义,对外联系教学和工作都很不方便。我请示能否将“学校”改为“学院”,罗总长觉得有道理,当即表示同意,便一锤定音。1963年2月1日,总参谋部下发文件,将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技术学院”,向守志继续任院长兼学院科学研究委员会主任。
第二是教员队伍建设问题。教学人才匮乏一直是我们的心病。前些天,我们拟制了一份“拔青苗计划”,能否从全国名牌大学给我们挑选一些比较优秀的青年教师和未毕业的三好学生,选拔到我校进行一至两年的专业训练,然后再留校当教员。另外,请允许我们到北京的理工科院校挑选一批立志献身国防事业的教授、讲师,充实到一线教员队伍。
“这个想法很好。”罗总长听了后直点头称赞 ,“不过,此事涉及国家高教部,等我回京向周总理报告后再答复你们。”就在欢送罗总长从西安回京的飞机场上,向守志向总长汇报,我已将我名字中的“芝”字改为“志”字,我立志为我军的导弹事业多作贡献。罗总长听了高兴地说:“‘守芝’改为‘守志’,改得好!”
不久,罗总长从北京打来电话:“总理同意‘拔青苗计划’,并专门嘱咐高教部,要挑最好的人才给你们,你们要哪个大学的就到哪个大学去要。”
一
向守志,原名向守芝,1917年11月出生在四川宣汉,祖籍湖北麻城。1934年,向守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 参加了川陕苏区“六路围攻”作战。长征途中,向守志是连队收容队负责人之一。三过雪山草地,向守志一人救出十几位战友。
抗战时期,向守志从连长干到团长,并率部参加了七亘村、响堂铺、神头岭、长乐村、凌石屯、临南、百团大战和对日大反攻等战役战斗。1938年3月16日,年仅21岁担任八路军386旅771团二营机枪连连长的向守志在神头岭伏击战中,亲自指挥6挺“马克沁式”重机枪,打得鬼子叽哇乱叫,尸横遍野。此役,我八路军毙伤俘虏日军1500余人。“神头岭”因此成为日军的“伤心岭”。
解放战争时期,向守志任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旅长,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5军4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向守志在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26旅旅长时,创造了一个旅打敌5个团(其中,歼敌一个主力团)的模范战例。解放后,军事学院将此战例编入军事教材。向守志任第15军44师师长时,率部拔除国民党军西南残敌中心据点,圆满完成了大陆消灭国民党军队的最后一仗。
抗美援朝时期,任志愿军第15军44师师长的向守志决定主动出击,以第87团三营夺取敌391高地,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仅18分钟就解决战斗。此役,涌现出驰名中外的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以后,向守志历任15军参谋长、15军军长,炮兵技術学院院长,军委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首任、第4任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向守志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向守志被授予上将军衔,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二
从1957年8月开始,担任15军军长的向守志离职到高等军事学院深造,为期3年。其间,他初步学习和熟悉了导弹、火箭和核武器的相关知识。作为一名从战场上走过来的共和国将军,向守志渴望我们的军队早日掌握这一克敌制胜的“杀手锏”。
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等几个主要大国已经进入所谓“原子时代”,相继建立了战略导弹部队,并把导弹核武器作为军事力量的主要支柱用来争夺世界霸权。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在帝国主义封锁、包围和核威胁之一下。
“落后就要挨打!”为了加强国防力量,毛主席、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地做出了建立我国核工业和火箭工业的决策,以建立中国独立的核反击力量,来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和核威胁,防御外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随着我国导弹研制事业的展开,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的工作也揭开了序幕。“治军先治校”,我军第一所培训战略导弹干部的学院——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的前身西安炮兵学校在古城西安应运而生。
1960年6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发命令:任命陆军第15军军长向守志为西安炮兵学校校长。
建院初期,这所中国军队的重要学府竟然没有一名正式教授,人才匮乏成了学院领导的一块心病。
一架银色空军值班飞机,从北京飞往古都西安。机舱里,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与朝鲜国防部长金光侠大将相向而坐,满面春风地热情交谈着。
“部长同志,飞机很快就在西安专用机场降落。”个子修长、脸庞清癯的罗瑞卿总长操着一口四川南充口音对朝鲜国防部长说:“下飞机后,我们马上乘车到一所导弹学校观看导弹操作表演。下午返回北京,晚上,毛主席要接见你。”表演十分成功,几乎到了无可挑剔的程度。
导弹操作表演结束后,罗瑞卿总长对导弹二营官兵们的表演非常满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与演练人员一一握手致谢。
临返回北京前,罗瑞卿总长对向守志说:“今天导弹操作组织得很好,操作分队的表演很出色。我马上就要回北京了,你们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总参解决的,尽管提出来。”
向守志说,第一个问题是学校改名问题。我们这所学校是培养掌握使用导弹的工程师、技师及初级指挥员的,平时用学校的名义,对外联系教学和工作都很不方便。我请示能否将“学校”改为“学院”,罗总长觉得有道理,当即表示同意,便一锤定音。1963年2月1日,总参谋部下发文件,将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技术学院”,向守志继续任院长兼学院科学研究委员会主任。
第二是教员队伍建设问题。教学人才匮乏一直是我们的心病。前些天,我们拟制了一份“拔青苗计划”,能否从全国名牌大学给我们挑选一些比较优秀的青年教师和未毕业的三好学生,选拔到我校进行一至两年的专业训练,然后再留校当教员。另外,请允许我们到北京的理工科院校挑选一批立志献身国防事业的教授、讲师,充实到一线教员队伍。
“这个想法很好。”罗总长听了后直点头称赞 ,“不过,此事涉及国家高教部,等我回京向周总理报告后再答复你们。”就在欢送罗总长从西安回京的飞机场上,向守志向总长汇报,我已将我名字中的“芝”字改为“志”字,我立志为我军的导弹事业多作贡献。罗总长听了高兴地说:“‘守芝’改为‘守志’,改得好!”
不久,罗总长从北京打来电话:“总理同意‘拔青苗计划’,并专门嘱咐高教部,要挑最好的人才给你们,你们要哪个大学的就到哪个大学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