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课堂提问契机 提高课堂提问效率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uhai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找准课堂提问契机,通过巧妙的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文章结合实际经验,探究了在新课导入时、探索新知时、学生思维发生障碍时、在新旧知识的衔接时以及在课尾总结时的提问策略,以期提高课堂提问效率。
  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问契机;高效课堂;激发兴趣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教师除了精心设计问题外,还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抓住提问的最佳时刻,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这能够有效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下面,笔者就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找准课堂时机,提高课堂提问效率。
  一、在新课导入中提出激发性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活动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例如,笔者在教学“确定起跑线”一课时,创设了一个师生参加200米赛跑的情境,在学生认识环形跑道的直道部分长86.96米,左右两边是弯道时,笔者及时抛出一个问题:“那200米赛跑应该在哪里比呢?”这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以疑促思,学生的探究欲望顿时被激起。又如,在执教“数学思考——握手问题”一课时,笔者先请三位学生上来两两握手,一共握了3次手,接着笔者及时提问:“如果全班48位学生两两握手,那一共要握多少次呢?”这一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探索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很快明确了学习方向,主动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二、在探索新知中提出指导性问题
  导入新课时的提问已经使学生进入了“心求通而未达”的状态,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被激起。但是这个问题一般是比较大的,要解决这个大问题学生往往感到“斗大的馒头不知从何下口”。如果此时任凭学生盲目前行,学生势必产生畏难情绪,成为一个无头苍蝇,在失败中丧失信心。这时教师应该向学生提出指导性问题,暗示分析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以顺利展开。例如在陈沙老师执教的“找次品”一课中,陈老师在导入新课后出示例子。
  例1:科学课上,同学们制作了5瓶标本,其中有一瓶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设法把它找出来。在学生分组探究前陈老师提出了以下问题:
  分:5瓶可以分成几份?每份几瓶?
  称:先把天平放平,然后在天平两端各放几瓶?
  想: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需要称几次?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需要称几次?至少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层层分解来减缓学生思维的坡度,学生在教師的指导下有方向、有目的地去研究问题。学生动手动脑,经历分、称、想的全过程,很快掌握了“找次品”的方法。
  三、在学生思维发生障碍时提出点拨性问题
  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比如,在执教“圆柱体积计算练习课”中,笔者设计了一个计算右边图形的体积的练习。起初,许多学生的思维受到这不规则图形的阻碍,思路无法展开。这时,笔者微笑着问学生:“你还记得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学生很快回答:“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没说完,学生就兴奋地喊道:“老师,我知道了!”学生很快就想到将两个与上图完全相同的立体图形拼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长13厘米、底面直径4厘米的完整的圆柱体,用它的体积除以2就可以算出该图形的体积了。一个看似寻常的问题,却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使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又如,一位教师在执教“重叠问题”时,设计了一个“套呼啦圈”的活动,两个呼啦圈分别表示参加“跳舞”和“唱歌”游戏的学生的集合,教师请之前参加游戏的学生站到相应的呼啦圈内。其中一位学生既跳了舞,又唱了歌,他首先站在表示“跳舞”的圈,但站在“唱歌”圈中的学生也在呼喊他,此时的他正处于进退两难中。教师望着台前的这些学生笑着说:“该怎么办?自己动,我不管!”教师随即退出了学生的视线。一会儿,这个学生已经被两个呼啦圈套住了。刚才教师“扔下”的这个问题恰好为学生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契机,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在新旧知识的衔接时提出导向性问题
  知识迁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提出导向性问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比如在吴小英老师的“折线统计图”教学中有“比较条形统计图,创造折线统计图”这样一个环节。教师先按学生的要求将强强和壮壮投篮比赛成绩分别制成了条形统计图,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条形统计图上能清楚地看出强强和壮壮成绩的变化吗?”“能把强强和壮壮成绩是怎样变化的用手势比划出来吗?”“能用线把手势描出来吗?”几个问题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不久折线统计图便跃然纸上。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上横轴和纵轴,加以完善,就非常自然、巧妙地引出了折线统计图,从而也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
  五、在课尾总结时提出延伸性问题
  在课尾提问,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的掌握和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程度,及时认识到所讲授内容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同时也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持续的兴趣。
  如在“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总结时,教师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我们今天学习的只是长方体知识的一部分,你还想知道长方体的哪些知识呢?”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将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网状结构。同时对今后的学习也作了延伸,留下思考的空间。
  记得一位名师打过这样的比方: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中的一块石子,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和心灵的浪花。但愿每位教师都能在最恰当的时候投入这块石子,让学生思维的涟漪和心灵的浪花更美丽。
其他文献
新修订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线索和脉络等矢量,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
土地是民生之本,也是中国经济制度的核心.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迅速的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流动.因此,传统的农业收入所占农民全部收入的比例已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农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立夏一过,则杨梅渐红。杨梅是夏季水果中的上品,《本草纲目》中记载:杨梅能去痰吐消食、生津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恶气、正痢疾皆佳。 Once the summer, the waxberry
由于物流业极强的综合性,相关概念不统一,统计体系与方法、统计资料的不完善等原因,物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缺乏全面、科学、客观的量化分析和个案研究,
“金九银十”,特别是十一黄金周,是旅行的好时节.虽然每一个旅游点都几乎爆满,虽然每个游客都多少有点不满,但我们相信,即使你因顾虑旅游质量而没有动身,也肯定会因渴望体验
期刊
加强高校政治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必然趋势,而在这一趋势下,必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坚定程度,划定更高的要求.而如何继续巩固政治工作的完善程度,推进
党代表是党委和党员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广大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的“传递员”,也是上级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党代表是党员选举产生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党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