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综述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了心理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对此防护措施有减轻工作强度、开展心理疏导、加强专业培训、规范手术室设备等,针对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医院可以采取的有效管理措施如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手术室护理工作等。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手术室是患者进行手术和抢救的场所,也是一个高科技、高风险、快节奏、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特殊环境[1]。护士职业危害具体指的是在医护操作期间与传染病病原体、有害物质接触,影响身心健康或者生命安全[2-3]。周围潜伏着生物、化学、物理和社会心理等危险因素,严重威胁护士。大部分医院制订的监测、管理以及防范医院感染措施更多是针对患者的保护,但是针对护士职业危害的关注度较低[2]。实质上,护士长期需要与患者以及污染物接触,出现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很大,尤其对于危重症患者,护理操作更为复杂,因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更大。職业危害不仅仅会对护士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甚至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本文综述各类职业危害,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防护措施,为手术室做好职业危害防护提供一些指导。
1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护士防护措施
1.1心理因素及护士防护措施
护士经常与患者体液以及血液接触,出现生物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很大,而大多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就是血液以及呼吸道。血液、阴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羊水等含有较高量病毒,护士口腔鼻腔以及眼暴露于这些遭污染的血液或者体液中可能感染支原体病毒、流感病毒,严重时甚至感染HBV、HCV、HIV。由于存在较大的危险,因此护士精神往往比较紧张、焦虑。手术室护士的性格和锐器伤也有一定联系,护士如果工作时情绪过于紧张或者心情急躁,较平和心态下更容易发生职业危害。有学者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护士性格对针刺伤的主动预防性有明显影响,主动预防率最低为稳定消极型性格护士(14.12%),其它分别为不稳定消极型为66.67%。
针对心理方面的防护措施,医院应该注重减轻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护士工作效率,以减低劳动强度,缓解心理压力。定期邀心理专家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护士以平和心态对待工作。医院可以实行弹性排班,在任务少的季度和时间段给护士放假,以提升护士工作期间的精力以及积极性。
1.2物理因素及护士防护措施
具体包括多种:1劳动负荷:护士在进行医疗物品的搬运以及装卸时如果存在过重的负荷,会拉伤患者肌肉,出现扭伤等情况。有报道显示接近80%的护士由于负重过大出现脊柱损伤或者腰骶部疼痛。2高湿度、高温度:手术室需要进行器械清洗,期间清洗用水、煮沸消毒时会生成大量水蒸气,以及使用蒸汽机都会增高清理消毒区域的湿度以及温度,护士出现中暑的可能性较大。大部分灭菌及消毒设备会有高温液气体生成,护士在操作期间假设不慎可能出现烫伤。3噪音:医疗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处理时,需要用到各类器械,设备、器械在工作时会有噪音出现,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会导致护士听觉受影响,交感神经会出现亢进情况,继而护士可能有失眠、焦虑、耳鸣等不良情况出现。4辐射:手术室定期需要利用臭氧或者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护士长期和臭氧以及紫外线接触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红斑,出现眼炎,还会导致护士机体白细胞水平降低。
措施:1手术室应该配备合适高度的操作台,方便移动的转运车,整齐、合理摆放各类物品,方便护士取用。2在使用高温灭菌、煮沸设备、清洗机时,保证操作精确性,确保细致操作,必须经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才能进行高危器械、物品的操作。定期检修各类管道、高压蒸汽灭菌设备等,避免出现泄漏或者爆炸等不良情况。配备防烫手套,避免烫伤。3在应用有噪音设备的室内应该设备隔音墙,给进入的护士配备隔音耳机,定期检修维护各类设备仪器,拨正运行正常,最大程度减低噪声。
2 医院及管理者针对危害因素的有效管理措施
2.1做好护士职业安全教育
为了减少职业危害,有必要做好安全教育这一前提工作,各个层级的医院都必须定期对护士开展在职培训以及相关教育,对标准预防职业危害方案进行全面推广,进行各类职业危害预防指南以及制度的制订,帮助护士改变自身不安全行为。另外从院校教育中开始,就需要重视职业安全教育,并将职业安全教育纳入护士整个职业生涯的考核中。帮助护士建立专门健康档案,定期对护士开展健康检查,做好必要的接种预防工作。
2.2对护理工作形成进行规范,避免出现锐器伤
全部护士在上岗前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必须保证培训检验合格才能正式上岗,每一名护士都必须对锐器操作技术进行准确掌握。护理时必须禁止已经污染的针头重新套回针帽中,如果必须回套,也尽量单手进行操作。禁止护士直接用手对已经污染的针头进行分离处理,拔针后马上将针置于锐器盒中。如果输液以及穿刺没有成功,不能在滴管上悬挂受污染的针头,必须马上换上新针头。如果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必须有其他护士辅助,避免出现操作失误。已经使用的针头禁止折断或者折弯,术中护士进行手术剪以及手术刀传递时,禁止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借助弯盘传递。
3 总结
护理是医院医疗工作进行的重要基础,护理人员的职业特点决定着其必然面临着风险。为了尽可能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保证护理人员工作安全,必须对护理工作进行不断的规范,重视法制化管理,对护理行为进行明确规定,对各项职业危害防护策略以及措施进行不断的完善。另外护理人员本身也要提升自我防护意识,自觉落实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导致的伤害。
参考文献:
[1]邓广肖.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研究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4):48-50.
[2]李源. 手术室护士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 2014(13):1162-1164.
[3]彭欣茜 .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 2018,16(1):46-49.
[4]周静. 血透析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J]. 全科护理, 2015,9(8):750-751.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手术室是患者进行手术和抢救的场所,也是一个高科技、高风险、快节奏、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特殊环境[1]。护士职业危害具体指的是在医护操作期间与传染病病原体、有害物质接触,影响身心健康或者生命安全[2-3]。周围潜伏着生物、化学、物理和社会心理等危险因素,严重威胁护士。大部分医院制订的监测、管理以及防范医院感染措施更多是针对患者的保护,但是针对护士职业危害的关注度较低[2]。实质上,护士长期需要与患者以及污染物接触,出现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很大,尤其对于危重症患者,护理操作更为复杂,因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更大。職业危害不仅仅会对护士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甚至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本文综述各类职业危害,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防护措施,为手术室做好职业危害防护提供一些指导。
1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护士防护措施
1.1心理因素及护士防护措施
护士经常与患者体液以及血液接触,出现生物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很大,而大多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就是血液以及呼吸道。血液、阴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羊水等含有较高量病毒,护士口腔鼻腔以及眼暴露于这些遭污染的血液或者体液中可能感染支原体病毒、流感病毒,严重时甚至感染HBV、HCV、HIV。由于存在较大的危险,因此护士精神往往比较紧张、焦虑。手术室护士的性格和锐器伤也有一定联系,护士如果工作时情绪过于紧张或者心情急躁,较平和心态下更容易发生职业危害。有学者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护士性格对针刺伤的主动预防性有明显影响,主动预防率最低为稳定消极型性格护士(14.12%),其它分别为不稳定消极型为66.67%。
针对心理方面的防护措施,医院应该注重减轻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护士工作效率,以减低劳动强度,缓解心理压力。定期邀心理专家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护士以平和心态对待工作。医院可以实行弹性排班,在任务少的季度和时间段给护士放假,以提升护士工作期间的精力以及积极性。
1.2物理因素及护士防护措施
具体包括多种:1劳动负荷:护士在进行医疗物品的搬运以及装卸时如果存在过重的负荷,会拉伤患者肌肉,出现扭伤等情况。有报道显示接近80%的护士由于负重过大出现脊柱损伤或者腰骶部疼痛。2高湿度、高温度:手术室需要进行器械清洗,期间清洗用水、煮沸消毒时会生成大量水蒸气,以及使用蒸汽机都会增高清理消毒区域的湿度以及温度,护士出现中暑的可能性较大。大部分灭菌及消毒设备会有高温液气体生成,护士在操作期间假设不慎可能出现烫伤。3噪音:医疗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处理时,需要用到各类器械,设备、器械在工作时会有噪音出现,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会导致护士听觉受影响,交感神经会出现亢进情况,继而护士可能有失眠、焦虑、耳鸣等不良情况出现。4辐射:手术室定期需要利用臭氧或者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护士长期和臭氧以及紫外线接触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红斑,出现眼炎,还会导致护士机体白细胞水平降低。
措施:1手术室应该配备合适高度的操作台,方便移动的转运车,整齐、合理摆放各类物品,方便护士取用。2在使用高温灭菌、煮沸设备、清洗机时,保证操作精确性,确保细致操作,必须经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才能进行高危器械、物品的操作。定期检修各类管道、高压蒸汽灭菌设备等,避免出现泄漏或者爆炸等不良情况。配备防烫手套,避免烫伤。3在应用有噪音设备的室内应该设备隔音墙,给进入的护士配备隔音耳机,定期检修维护各类设备仪器,拨正运行正常,最大程度减低噪声。
2 医院及管理者针对危害因素的有效管理措施
2.1做好护士职业安全教育
为了减少职业危害,有必要做好安全教育这一前提工作,各个层级的医院都必须定期对护士开展在职培训以及相关教育,对标准预防职业危害方案进行全面推广,进行各类职业危害预防指南以及制度的制订,帮助护士改变自身不安全行为。另外从院校教育中开始,就需要重视职业安全教育,并将职业安全教育纳入护士整个职业生涯的考核中。帮助护士建立专门健康档案,定期对护士开展健康检查,做好必要的接种预防工作。
2.2对护理工作形成进行规范,避免出现锐器伤
全部护士在上岗前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必须保证培训检验合格才能正式上岗,每一名护士都必须对锐器操作技术进行准确掌握。护理时必须禁止已经污染的针头重新套回针帽中,如果必须回套,也尽量单手进行操作。禁止护士直接用手对已经污染的针头进行分离处理,拔针后马上将针置于锐器盒中。如果输液以及穿刺没有成功,不能在滴管上悬挂受污染的针头,必须马上换上新针头。如果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必须有其他护士辅助,避免出现操作失误。已经使用的针头禁止折断或者折弯,术中护士进行手术剪以及手术刀传递时,禁止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借助弯盘传递。
3 总结
护理是医院医疗工作进行的重要基础,护理人员的职业特点决定着其必然面临着风险。为了尽可能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保证护理人员工作安全,必须对护理工作进行不断的规范,重视法制化管理,对护理行为进行明确规定,对各项职业危害防护策略以及措施进行不断的完善。另外护理人员本身也要提升自我防护意识,自觉落实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导致的伤害。
参考文献:
[1]邓广肖.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研究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4):48-50.
[2]李源. 手术室护士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 2014(13):1162-1164.
[3]彭欣茜 .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 2018,16(1):46-49.
[4]周静. 血透析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J]. 全科护理, 2015,9(8):75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