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3月5日,在今年全国两会的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说:“今年将加大价格改革的力度,建立更加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2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理顺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从2015年4月1日起,将把增量气的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提高0.04元,实现两气价格全面并轨。
北京石油交易所分析师于鹏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这一存量气与增量气的价格并轨,拉开了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帷幕。”依据《通知》,年内我国将建立起天然气阶梯价格制度,直供用户用气门站价格也将放开。天然气这一“减霾”能源又向市场化迈出了坚实一步。
下调空间尚存
依据《通知》,从4月1日开始,增量气和存量气的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将分别降低440元和提高40元,天然气价格在实现了并轨的同时全面下降。对于这一变化,国内多家券商和能源交易机构都表示“十分意外”,纵观整个天然气价格改革,价格下降尚属首次。据有关机构预测,气价的进一步下行依然可期。
从2013年起,国家发改委研究并正式提出了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并正式将非居民用气分为存量气和增量气两种,存量气指2012年实际使用气量,增量气指超出2012年使用量的部分。据了解,这一改革是在总结广西和广东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试点改革经验基础之上形成的。根据当时提出的规划,增量气门站价格将一步到位,调整至与可替代能源价格相当的水平,存量气由于基数较大(在非居民用天然气使用量中,增量气仅占约2成,而存量气则占据约8成),计划在三年内逐步完成,到“十二五”末,也就是在2015年底前后将调整完成,这次气价并轨大大超出了预期。
早在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就上调了非居民用气价格,全国平均天然气门站价格提升至每立方米1.95元,相较之前的每立方米1.69元上调了0.26元。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再次上调了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平均价格,上浮达每立方米0.4元。全国各地在调整之后,天然气存量气与增量气间的价格差距约为每立方米0.46元至0.48元。
随着今年4月1日的到来,我国的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存量气与增量气将有降有升,实现非居民用天然气气价的统一。
根据银河证券的分析,在这一次并轨之后,我国的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已经与进口燃料油及液化石油气的价格持平,相当于2014年国际油价在90美元/桶时的水平。于鹏分析认为,“近期国际油价将维持在40美元-60美元/桶之间。”这样一来,国内油价还将存在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这一趋势在天然气价格上也必将得到体现,或许这一次打破“常规”的气价下调仅仅只是开始,在不久的将来气价仍将下行。
降价利好下游
气价改革来的如此之快,主要是因为“新常态”下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于鹏说:“国内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和LPG等替代能源价格下滑,是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提速的最主要因素。我国天然气供应主要来自“三桶油”,这次降低气价与国际天然气价格运行趋势吻合,大大降低了改革阻力。
“三桶油”在中国天然气产业链中占据上游。依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中国在2014年的非居民用气约为1450亿立方米,在这中间存量气为1120亿立方米,增量气是330亿立方米。按照这一系列数据进行推算,这一次气价下调,仅仅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公司就将减少收入约100亿元人民币。中石油以其70%的市场占有率损失最大。但随着国际天然气价格的下行,其进口的天然气成本必将下降,损失远没有预想中大。
而气价并轨的受益者却很多。
首先,此次居民用气门站价仍不作调整,对居民生活和价格总水平没有直接影响。非居民用气价格并轨,存量气全年提价总额和增量气降价总额基本相当,社会负担总体持平。
其次,在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下调后,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用户将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吉林白城一位油改气的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之前每次加满气要75元人民币左右,4月1日后,加气站零售价格每立方米将下调0.44元,百公里燃气成本将减少3.6元左右。每天的燃气成本可以降低10元左右,一个月下来就可以减少支出300元。”
最后,天然气产业链的下游企业更是受益良多。此次天然气增量气价下调利好下游LNG和CNG加气站行业、城市燃气行业,尤其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气头尿素行业。武汉交大新能源公司负责人说:“本次天然气价格下调能让下游企业降低用气成本,对LNG船舶行业也是利好。”
“直供”深化改革
气价并轨利好下游相关行业已是不争事实,但对于整个天然气行业的改革发展而言,《通知》中明确的下一步改革目标则更引起市场的关注,这就是国家即将放开直供用户用气门站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逐步实现气价由市场决定。
于鹏说:“直供气的主要对象是天然气的销售企业,包括各地的燃气公司、下游工业用户,例如建材企业、玻璃生产企业和水泥企业等,还有天然气发电厂和LNG工厂等。放开直供气门站价格意味着,上述企业将直接向中石油购买天然气,价格和数量由双方自主协商。”虽然我国70%的气源仍在中石油一家手中,但此举也算向市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称,放开直供用户用气门站价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是天然气的可替代性很强,可以很快与其他能源产品间形成竞争,利于市场发展;其次是随着我国海上天然气资源、页岩气、煤层气和液化天然气的产量和进口量增加,天然气上游产业已经形成竞争格局;再次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国际和国内天然气供需相对宽松;最后是直供用户用气量大,这有利于他们与上游企业间进行价格谈判。
“直供”这一模式已经在我国的电改中进行了部分尝试,被认为是摸清输配电成本、理顺用电关系的重要手段。是政府“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的重要手段。安迅思天然气行业分析师陈芸颖认为:“这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更有助于未来直供气门站价格的市场化。”
《通知》还对天然气改革的方向进行了描述:“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完全放开气源价格,政府只监管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管道运输价格和配气价格。”
“我国将围绕这一目标稳步前进,总结放开直供用户用气门站价格的有关经验,继续推进天然气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的建立,为最终全面放开非居民用气价格创造条件;在居民用气方面,2015年要全面建立居民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同时在做好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的前提下,逐步理顺居民用气价格;完善管道运输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制定管道运输价格,同时加强配气价格监管,促进天然气行业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姜润宇表示。
北京石油交易所分析师于鹏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这一存量气与增量气的价格并轨,拉开了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帷幕。”依据《通知》,年内我国将建立起天然气阶梯价格制度,直供用户用气门站价格也将放开。天然气这一“减霾”能源又向市场化迈出了坚实一步。
下调空间尚存
依据《通知》,从4月1日开始,增量气和存量气的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将分别降低440元和提高40元,天然气价格在实现了并轨的同时全面下降。对于这一变化,国内多家券商和能源交易机构都表示“十分意外”,纵观整个天然气价格改革,价格下降尚属首次。据有关机构预测,气价的进一步下行依然可期。
从2013年起,国家发改委研究并正式提出了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并正式将非居民用气分为存量气和增量气两种,存量气指2012年实际使用气量,增量气指超出2012年使用量的部分。据了解,这一改革是在总结广西和广东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试点改革经验基础之上形成的。根据当时提出的规划,增量气门站价格将一步到位,调整至与可替代能源价格相当的水平,存量气由于基数较大(在非居民用天然气使用量中,增量气仅占约2成,而存量气则占据约8成),计划在三年内逐步完成,到“十二五”末,也就是在2015年底前后将调整完成,这次气价并轨大大超出了预期。
早在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就上调了非居民用气价格,全国平均天然气门站价格提升至每立方米1.95元,相较之前的每立方米1.69元上调了0.26元。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再次上调了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平均价格,上浮达每立方米0.4元。全国各地在调整之后,天然气存量气与增量气间的价格差距约为每立方米0.46元至0.48元。
随着今年4月1日的到来,我国的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存量气与增量气将有降有升,实现非居民用天然气气价的统一。
根据银河证券的分析,在这一次并轨之后,我国的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已经与进口燃料油及液化石油气的价格持平,相当于2014年国际油价在90美元/桶时的水平。于鹏分析认为,“近期国际油价将维持在40美元-60美元/桶之间。”这样一来,国内油价还将存在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这一趋势在天然气价格上也必将得到体现,或许这一次打破“常规”的气价下调仅仅只是开始,在不久的将来气价仍将下行。
降价利好下游
气价改革来的如此之快,主要是因为“新常态”下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于鹏说:“国内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和LPG等替代能源价格下滑,是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提速的最主要因素。我国天然气供应主要来自“三桶油”,这次降低气价与国际天然气价格运行趋势吻合,大大降低了改革阻力。
“三桶油”在中国天然气产业链中占据上游。依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中国在2014年的非居民用气约为1450亿立方米,在这中间存量气为1120亿立方米,增量气是330亿立方米。按照这一系列数据进行推算,这一次气价下调,仅仅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公司就将减少收入约100亿元人民币。中石油以其70%的市场占有率损失最大。但随着国际天然气价格的下行,其进口的天然气成本必将下降,损失远没有预想中大。
而气价并轨的受益者却很多。
首先,此次居民用气门站价仍不作调整,对居民生活和价格总水平没有直接影响。非居民用气价格并轨,存量气全年提价总额和增量气降价总额基本相当,社会负担总体持平。
其次,在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下调后,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用户将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吉林白城一位油改气的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之前每次加满气要75元人民币左右,4月1日后,加气站零售价格每立方米将下调0.44元,百公里燃气成本将减少3.6元左右。每天的燃气成本可以降低10元左右,一个月下来就可以减少支出300元。”
最后,天然气产业链的下游企业更是受益良多。此次天然气增量气价下调利好下游LNG和CNG加气站行业、城市燃气行业,尤其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气头尿素行业。武汉交大新能源公司负责人说:“本次天然气价格下调能让下游企业降低用气成本,对LNG船舶行业也是利好。”
“直供”深化改革
气价并轨利好下游相关行业已是不争事实,但对于整个天然气行业的改革发展而言,《通知》中明确的下一步改革目标则更引起市场的关注,这就是国家即将放开直供用户用气门站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逐步实现气价由市场决定。
于鹏说:“直供气的主要对象是天然气的销售企业,包括各地的燃气公司、下游工业用户,例如建材企业、玻璃生产企业和水泥企业等,还有天然气发电厂和LNG工厂等。放开直供气门站价格意味着,上述企业将直接向中石油购买天然气,价格和数量由双方自主协商。”虽然我国70%的气源仍在中石油一家手中,但此举也算向市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称,放开直供用户用气门站价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是天然气的可替代性很强,可以很快与其他能源产品间形成竞争,利于市场发展;其次是随着我国海上天然气资源、页岩气、煤层气和液化天然气的产量和进口量增加,天然气上游产业已经形成竞争格局;再次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国际和国内天然气供需相对宽松;最后是直供用户用气量大,这有利于他们与上游企业间进行价格谈判。
“直供”这一模式已经在我国的电改中进行了部分尝试,被认为是摸清输配电成本、理顺用电关系的重要手段。是政府“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的重要手段。安迅思天然气行业分析师陈芸颖认为:“这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更有助于未来直供气门站价格的市场化。”
《通知》还对天然气改革的方向进行了描述:“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完全放开气源价格,政府只监管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管道运输价格和配气价格。”
“我国将围绕这一目标稳步前进,总结放开直供用户用气门站价格的有关经验,继续推进天然气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的建立,为最终全面放开非居民用气价格创造条件;在居民用气方面,2015年要全面建立居民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同时在做好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的前提下,逐步理顺居民用气价格;完善管道运输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制定管道运输价格,同时加强配气价格监管,促进天然气行业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姜润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