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比较《傲慢与偏见》王科一和孙致礼的两个不同中文译本,试着从翻译的忠实、通顺两个方面来分析两个译本翻译的得与失。
关键词:对比分析;忠实;通顺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第一部小说,作者通过对四桩婚姻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奥斯汀凭借她的理智及智慧来领会世界,写出了这部反映世态炎凉的喜剧作品。
这部世界名著至今已有多个译本,我国著名翻译家王科一的译本(以下简称王译)时至今日仍广受欢迎。后来的译本要数孙致礼的译本(以下简称孙译)影响较大。在拜读了这两位大师的中文译本后,认为两种译本都各具特色。
1忠实
忠实性的原则是用一种语言表达另一种语言时,保持与原文的对等。翻译的生命在于内容要忠实于原文。译文忠实与否,首先取决于理解是否准确。例:However little known the feelings or views of such a man may be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rhood,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the minds of the surrounding families that he is considered as the 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
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王译)
这条真理还真够深入人心的,每逢这样的单身汉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的人家尽管对他的性情见识一无所知,却把他视为自己某一个女儿的合法财产。(孙译)
第二句中rightful到底是“合法”还是“理所应得的”呢?作者作为女性作家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力决定了她的写作初衷。简·奥斯汀生活在18世纪,英国法律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小说中班纳特的遗产按说应该是女儿们“理所应得的”财产,但不幸按照当时的法律只能由男性继承,因此“理所应得的”远不如“合法的”可靠牢固。两个译本中只有孙译完全了解了作者用词的深意,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思想内容。
2通顺
英语重“形合”,结构严谨,语法关系通过一定的外显形态来表现;汉语重“意合”,结构松散,靠内在逻辑关系贯穿。因此,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应当转换其结构,用地道的方式表达,做到通顺易懂。例:His character was decided. He was the proudest,most disagreeable man in the world,and every body hoped that he would never come there again. Amongst the most violent against him was Mrs.Bennet,whose dislike of his general behavior was sharpened into particular resentment by his having slighted one of her daughters.
大家都断定他是世界上最骄傲,最讨人厌的人,希望他不要再来。其中对他反感最厉害的是班纳特太太,她对他的整个举止都感到讨厌,而且这种讨厌竟变本加厉,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气愤,因为他得罪了他的一个女儿。(王译)
他的个性太强了。他是世界上最骄傲、最讨人嫌的人,人人都希望他以后别再来了。其中对他最反感的,要算贝内特太太,她本来就讨厌他的整个举止,后来他又得罪了她的一个女儿,她便由讨厌变成了深恶痛绝。(孙译)
the most violent是最高级,比较符合汉语表达的译法是“最反感的”,而非“反感最厉害的”。be sharpened into particular resentment比较难翻,王译“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气愤”显然是很不地道的汉语,而孙译本“由讨厌变成了深恶痛絕”则惟妙惟肖地描写了班纳特太太当时的心情。此外,由于英汉语语言差异,英语中通常把原因放在句尾,结论在开始,而汉语则相反。所以孙译本把“他又得罪了她的一个女儿”提到前面,把班纳特太太的态度转变放在了最后,并且用汉语连接词把整个事情的经过串联起来,描述得非常清晰。而王译本则缺乏认真推敲。
3结语
总体而言,两种译本都特别重视译文的表达力、感染力,力求保持原文的信息和风格,传达了原作的气氛和韵味。而孙译本更加细致缜密,对原文的表达更忠实、通顺,因而略胜一筹。
参考文献:
[1]Austen,Jane.Pride and Prejud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2]孙致礼.傲慢与偏见[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3]王科一.傲慢与偏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4]周仪、罗平.翻译与批评[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刘敏(1991.1—),女,汉族,籍贯:山东菏泽,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徐宁(1992.6—),女,汉族,籍贯:山东淄博,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关键词:对比分析;忠实;通顺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第一部小说,作者通过对四桩婚姻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奥斯汀凭借她的理智及智慧来领会世界,写出了这部反映世态炎凉的喜剧作品。
这部世界名著至今已有多个译本,我国著名翻译家王科一的译本(以下简称王译)时至今日仍广受欢迎。后来的译本要数孙致礼的译本(以下简称孙译)影响较大。在拜读了这两位大师的中文译本后,认为两种译本都各具特色。
1忠实
忠实性的原则是用一种语言表达另一种语言时,保持与原文的对等。翻译的生命在于内容要忠实于原文。译文忠实与否,首先取决于理解是否准确。例:However little known the feelings or views of such a man may be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rhood,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the minds of the surrounding families that he is considered as the 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
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王译)
这条真理还真够深入人心的,每逢这样的单身汉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的人家尽管对他的性情见识一无所知,却把他视为自己某一个女儿的合法财产。(孙译)
第二句中rightful到底是“合法”还是“理所应得的”呢?作者作为女性作家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力决定了她的写作初衷。简·奥斯汀生活在18世纪,英国法律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小说中班纳特的遗产按说应该是女儿们“理所应得的”财产,但不幸按照当时的法律只能由男性继承,因此“理所应得的”远不如“合法的”可靠牢固。两个译本中只有孙译完全了解了作者用词的深意,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思想内容。
2通顺
英语重“形合”,结构严谨,语法关系通过一定的外显形态来表现;汉语重“意合”,结构松散,靠内在逻辑关系贯穿。因此,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应当转换其结构,用地道的方式表达,做到通顺易懂。例:His character was decided. He was the proudest,most disagreeable man in the world,and every body hoped that he would never come there again. Amongst the most violent against him was Mrs.Bennet,whose dislike of his general behavior was sharpened into particular resentment by his having slighted one of her daughters.
大家都断定他是世界上最骄傲,最讨人厌的人,希望他不要再来。其中对他反感最厉害的是班纳特太太,她对他的整个举止都感到讨厌,而且这种讨厌竟变本加厉,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气愤,因为他得罪了他的一个女儿。(王译)
他的个性太强了。他是世界上最骄傲、最讨人嫌的人,人人都希望他以后别再来了。其中对他最反感的,要算贝内特太太,她本来就讨厌他的整个举止,后来他又得罪了她的一个女儿,她便由讨厌变成了深恶痛绝。(孙译)
the most violent是最高级,比较符合汉语表达的译法是“最反感的”,而非“反感最厉害的”。be sharpened into particular resentment比较难翻,王译“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气愤”显然是很不地道的汉语,而孙译本“由讨厌变成了深恶痛絕”则惟妙惟肖地描写了班纳特太太当时的心情。此外,由于英汉语语言差异,英语中通常把原因放在句尾,结论在开始,而汉语则相反。所以孙译本把“他又得罪了她的一个女儿”提到前面,把班纳特太太的态度转变放在了最后,并且用汉语连接词把整个事情的经过串联起来,描述得非常清晰。而王译本则缺乏认真推敲。
3结语
总体而言,两种译本都特别重视译文的表达力、感染力,力求保持原文的信息和风格,传达了原作的气氛和韵味。而孙译本更加细致缜密,对原文的表达更忠实、通顺,因而略胜一筹。
参考文献:
[1]Austen,Jane.Pride and Prejud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2]孙致礼.傲慢与偏见[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3]王科一.傲慢与偏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4]周仪、罗平.翻译与批评[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刘敏(1991.1—),女,汉族,籍贯:山东菏泽,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徐宁(1992.6—),女,汉族,籍贯:山东淄博,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