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与党内政治文化的积极健康发展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時代党的建设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之间的相互关联主要体现在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是培育党内政治文化重要之基,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培育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规范有效的党内纪律制度是培育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保障,优良作风是培育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表现。因此新时代党的建设应从政治立场、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纪律和政治本色五个维度引导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
  [关键词]党的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9)03-0049-04
  一、党的建设对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
  从党的建设视角来思考和建构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入新时代的执政实践的需要。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指导下建构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90多年的实践中积淀的优秀文化的升华。党内政治文化与党的建设之间的关联表现在党内政治文化形成发展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源于党的建设的深厚土壤,同时又具有推动党的建设发展的重要作用。
  1.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是培育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之基。新时代背景下,党的政治建设被放到了党的建设的首位,说明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石。政治建设规定的党的意识形态,政党的意识形态获得政治认同是其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守这一政治立场。这与党内政治文化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相一致。党内政党文化在构建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不断地扩大对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增强政党文化在社会中的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是党的建设和发展重要的行动指南,是我党兴党强党的理论之源。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构建党内政治文化的历史使命和重任。新时代党的建设突出重视思想建设,并将其作为推进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1]由此可见,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精神之“钙”,是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总开关”,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核,它是增强党内政治文化认同的根本落脚点,也是党内政治文化发挥内聚力和引导力的关键所在。
  2.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培育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组织是基础,组织建设是党建的抓手。[2]党内政治关系的现实形态主要表现为党的组织与组织之间、党的组织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的关系。[3]由此可见,组织建设与形成健康有序的党组织关系、塑造党组织文化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强调,要规范党内同志之间的纯洁关系,要厘清党内上下级的关系,要求干部要做到政治清明。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有序开展是组织建设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1]同时,组织建设、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政治文化处于一个良性的互动中,组织建设强化了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需要有效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而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党内政治文化。反之,党内政治生活不健康,如搞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搞圈子文化、搞团团伙伙等,不仅不利于形成干部清正的风气,而且在这种消极腐败的党内政治生活所形成的组织氛围中,容易形成落后的党内政治文化。新时代党的建设明确提出组织建设要完善并落实民主集中制度,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宗派主义等。
  3.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是培育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保障。规范有效的党内制度文化是党执政方式文明的重要体现,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升执政党地位的重要要求,也是党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文化先导。规范有效的党内制度文化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党内相关制度建设和纪律建设。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的党内民主相关制度也沉淀为党的制度文化。因此,可以说党内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的过程贯穿并融合了党内制度文化形成的过程,是培育党内政治文化的有力措施。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视制度治党,突出体现制度治党在反腐败斗争的强大作用。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以其人民性、革命型和先进性的强大感召力获得了政治认同,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已经由过去的革命党转化为执政党,长期执政除了需要意识形态的有效引领之外,还需要规范有效的党内纪律和党的制度体系。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要包含精神文化层面的软约束力,也要具有制度纪律文化的硬约束力。规范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文化既与党建科学布局的制度建设相对应,也与纪律建设联系紧密。制度建设和纪律建设对规范有效的党内制度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换言之,规范有效的党内先进制度文化的形成需要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保驾护航。
  4.优良的党风是培育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表现。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的发展,需要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特别是需要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构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实践,优良的党风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现实表征。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在倡导以人民主体地位为核心的基础上,将作风建设与反腐败斗争一正一反相结合,既固化了党原有健康的肌体,又防止党的健康肌体受到腐蚀。通过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并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继承和弘扬优良的党风。因此,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要在问题导向意识基础上,传承发展党的优良作风。即要在党的建设进程中,坚决进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三大作风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更是党的政治优势,是党在中国革命异常艰辛的环境下走出困境,带领人民群众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这三大作风建设也在实践中转化为党员要模范遵守的行为文化。党员领导干部在实践中要传承党在浴血奋战的历程中积淀的优秀的传统,如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以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等等。   二、以党的建设强大合力助推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应在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指导下,坚持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与时俱进地适应发展变化的历史条件和新时代的特征,探索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的路径。
  1.不忘初心,坚定政治立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在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之下,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核面临挑战,具体体现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政治理想信念淡化、政治价值观扭曲、政治品格庸俗、自我革新精神减退等现象。以新时代党的建设为指导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仅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价值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实践中形成的并为全体党员认同并践行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需要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正如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旗帜鲜明地指出政治性是基础,全党必须凝聚政治建设统领党内其它几大建设的共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易受到西方政党文化的侵蚀,党的建设中政治建设极为重要,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是一种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同时它为中国的改革实践提供导向作用。
  2.自我净化,开展健康有序的政治生活。以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为指导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倡加强组织建设,营造健康有序的党组织关系,开展健康有序的政治生活,使党员的行为规范、党员与党员、党员与党组织、党组组与党组织之间形成健康良性的互动,在组织生活的熔炉中提高党员自我净化的能力。破除和解决“七个有之”“十个主义”等影响党内政治生活突出问题。[4]营造健康有序的党组织关系,开展生动活泼的政治生活。一是加强党组织与党组织之间有效、良性的互动。即党中央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在充分运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广泛地吸纳党内外的意见建议,健康有序地开展党组织生活。二是推进党内民主,尊重党员的平等权利,维护党组织的肌体健康。明确党内各层级组织与领导干部个人的权力边界,完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依据党章党规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员干部民主权力的有效行使,有利于形成党内民主氛围,有利于破除搞团团伙伙、家长制的不良影响。三是推动干部人事制度全面深入改革,坚持新时期好干部的“五个标准”,推行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党内健康有效的組织关系的形成,党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形成,新时期需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的价值导向,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3.环境熏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厚植党内政治文化生长土壤。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政治生态能够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利于形成清清爽爽的党内同志关系,利于增强党内同志对组织的政治感情,并将这种政治情感实化于行,践行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和先进的党内价值取向,要做到坚守党内政治文化之根、之魂,让党内政治文化深深扎根于马克思主义文化之树上,扎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土壤里,传承革命传统文化。要融通党的优良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努力实现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1]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要加强党内监督,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有效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清除传统文化中圈子文化、庸俗文化、官僚文化、享乐文化、厚黑文化等为代表的党内消极腐败的政治文化。弘扬以清正廉洁、实事求是、忠厚老实、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党内先进文化,发扬优良的党风。
  4.完善制度,坚守政治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要将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制度程序性和操作性的有机统一,并针对现行党内制度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对党内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党内制度朝着务实管用的方向迈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在总结我国执政党建设和执政党发展的过程中,提出将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第一次将纪律建设并列于五大建设之中,伴随着党对制度建设的艰辛探索和对党的制度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渐形成逻辑严密的一系列管党制党行之有效的制度,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加强制度行为规范文化建设,保障党内政治文化的有序运行是坚守政治纪律的应有之义。党员要模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做到将政治纪律挺在前面,加强党内纪律文化建设。党章、党规、党纪都是党内纪律文化重要的制度形态,加强党的纪律文化建设,全面落实党章、党规、党纪,构建党内政治文化制度体系。在实践中完善制度文化,制度的合理与否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期做到符合实践的需要。因此,需要在发挥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修改制度,并将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可供推广的经验制度化。
  5.领导示范,彰显政治本色。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就是增强党员的文化认同,造就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在中国政党国家形态里,党的干部是政党保持合法性基础、维系自身统一和动员社会的行动力量,也是意识形态的担当者”[5]新时代增强党员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需要做到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彰显政治本色。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还要带头模范落实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发挥以上率下、层层示范带动的作用,增强全民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感。将党内政治文化实化于行,需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模范地将党内政治文化内化于心,模范严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和引领“最大多数”的作用,让每一名党员干部对党内政治文化的政治价值和政治信仰具有高度的政治认同,用行动文明为广大群众作出表率,引领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焦晓云,吴家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逻辑维度与理论创新探析[J].理论探讨,2017,(5):120.
  [3]李斌熊.党内先进政治文化与党内法规制度的相互作用[J].决策与信息,2017,(9):15.
  [4]吴庆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决策与信息,2017,(11):40.
  [5]王海峰.论干部塑造对建构国家意识形态的政制意义[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3):29.
  责任编辑  攻  克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话语权建设,应多维度地辩证思考。中国话语权是历史与当下的辩证统一,话语权建设要以史为鉴、立足当下;中国话语权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内容是核心,形式是表现,基于内容的文化创新是关键;中国话语权是国内与国际的辩证统一,国内话语权是基础,国际话语权是国内话语权的有机延伸;中国话语权是权力与责任的辩证统一,话语权不仅仅意味着权力,更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新形势下的中国要根据自身情况勇于担当责任
期刊
[摘 要]我们利用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中的从业人员数和基本单位数,对沈阳市就业空间、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布局等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沈阳市就业空间格局仍然是单中心主导结构,未形成多中心均衡发展的空间布局。沈阳市制造业已表现出明显的郊区化趋势。而沈阳市第三产业就业空间格局是强中心结构,即主要的消费和生产服务业聚集在二环内的中心城区。  [关键词]就业空间布局;制造业空间布局;第三产业空间布局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违约和提前终止条款是PPP项目合同的核心条款之一,也是合同纠纷顺利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本条款的制度和实践研究,三个核心问题不容忽视:政府方行使单方解除权特殊性应予以关注,财政部PPP项目合同指南将社会资本方违约导致合同提前终止时,政府方的补偿认定为一种权利,这违反了《合同法》的基本理论,应予修改,PPP项目合同发生争议时诉讼种类的确定以及由此衍生的行政协议类型理论亦应当重新审视。  
期刊
[摘 要]辽宁省农村养老服务根据供给资源的不同,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主要以家庭保障和集体保障为主,建立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计划型养老服务模式。改革开放以来至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提出,农村养老服务模式经历了逐步探索以居家为基础的社区服务发展阶段。自2006年免征农业税以来,辽宁省开始探索构建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同时,逐步引
期刊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反贫困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当前中国农村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越来越大,已脱贫的低收入人口返贫压力上升。这表明,中国的脱贫工作应该从追求减贫速度与数量,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建立长效脱贫机制转变。农村贫困说到底是农户的生计问题,根除农村贫困的关键是实现贫困农户生计的可持续。由辽宁社会科学院王磊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与社会救助制度转型研究
期刊
[摘 要]行政审批局改革模式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种全新尝试,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有益探索,是推进政府治理体制机制现代化的重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辽阳从本市的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局模式改革,打造行政审批的“辽阳模式”,实现了改进政府公共治理和提高公共服务效能以及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政府改革目标。  [关键词]行政审批;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动向是改革开放40年的生动缩影。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界紧紧围绕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与发展,对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本身、理论框架、议题反思、制度设立、现实价值等方面作了系统而具有前瞻性的探索分析。对科学社会主义重要议题进行总结,有助于更好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现状,深入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和真谛。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
期刊
[摘 要]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精神动力与民营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关系密切。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精神动力主要有哪些,它们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呈现出怎样的特征,以及如何来激励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精神动力,这些都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学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政府的政策扶持机制、平等的市场竞争机制、社会地位的认同机制、企业的文化培育机制和家庭个人的支持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问题。
期刊
[摘 要]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对宗教、政治和市民社会的直接批判,隐喻了“现实的人”的信仰被宗教、法哲学和金钱所异化的状态,并由此将“现实的人”的信仰异化归结为三种形式,即宗教形式、金钱形式和法哲学形式。然而,这一切都是由于“现实的人”的价值取向背离于“人的现实”而造成的信仰异化。一方面表现为“外在性的压迫”造成人对现实的无奈;另一方面表现为“内在性的束缚”造成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万科控制权之争事件的回顾,结合万科的发展历程、股权结构及相关数据的对比与分析,梳理历史文献提供理论支撑,并深入探讨此次事件的内在缘由及对于我国公司治理的启示。  [关键词]万科;控制权;股权分散;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8)12-0067-06  2015年7月,震惊商界的全球第一大地产商万科控制权争夺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