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人类拉响警报,加强环保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化学课程因其课程的独特性,在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学科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贯彻环保已成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化学教学 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
随着世界能源会议的召开,环境保护这一话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条件。然而,在人类社会工业化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受极大的破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福音的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也遭受重大的破坏。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温室效应、大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日趋严重、有毒化学物质扩散、人口爆炸、土壤侵蚀、森林锐减、陆地沙漠化扩大、水资源污染和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十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贯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化学课因其独特的课程特点,在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程度逐渐提高,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加重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黄河断流、北京的沙尘暴等。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将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养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做起的习惯,是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针的必由之路。
二、在理论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的首要任务自然是传授知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知识特点将其与环保的知识和问题相结合,将环保教育融入理论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自然地接受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例如,在讲到煤和石油的有关内容时,我们很容易联系到环境被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的例子。国内的,我们可以介绍某某矿区塌陷,某某矿山变秃山,可以介绍“金水河变黑水河”、“梅溪河变臭水沟”的现实。国外的,我们可以介绍“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在讲到有关的化工生产时,我们可以介绍我国的江河湖泊被污染的现状,可以介绍“日本水俣事件”、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异氰酸甲酯事件”,甚至可以把全球气候变暖、南极上空越来越大的臭氧洞形成的原因介绍给学生,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当然,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国际国内在环境保护方面成功的范例,如:废渣山变花园、废塑料变汽油、废渣变建筑材料、垃圾变能源变肥料和废水的综合利用等介绍给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欲望,增强他们搞好环境保护的信心,使学生认识到,所谓“废品”,实际上是摆错了位置放错了地点的巨大的物质财富。进行环境保护不仅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而且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注意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不注意保护环境,必将给人类带来灾难。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适当地融入一些环保方面的例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好化学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使智育与德育融为一体。
三、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贯彻环保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多,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因此,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规范实验操作。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教师都要言行一致,做到实验操作规范,药用量适当,废液、废物不乱倾倒。如在药品的取用和称量、液体的量取和转移、过滤等基本操作中,准确熟练的动作可避免药品的洒落、挥发造成污染;药品取用少量,废液、废气经过化学处理再排放,可把污染降到最小。如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硫粉取少量,并事先在氧气瓶中装适量NaOH溶液,这样能把污染降到最小,有利于师生健康,从而树立环保意识。随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化学实验从内容到形式都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化学实验的清洁化,特别是绿色化学理念的提出,体现化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是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对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合第二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为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放假时间,开展第二课堂,组织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化学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关心和热爱环境保护工作。例如,可以通过知识讲座、板报、知识竞赛、演讲等,在学生中宣传环境保护知识;通过社会调查、走访、参观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利用电影、录像等现代化手段,向学生介绍气候变暖、沙尘暴、酸雨、大气臭氧空洞等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危害,让学生产生搞好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另外,可以通过一些与环保有关的小实验,如:“从定影液的废液中回收银”、“加氯消毒法处理污水”、“水中铬、汞的检测”等,让学生了解一些检测和治理环境污染物的方法,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同时也有能力参与环保。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将现场的现象与已授的化学知识向联系,展开问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如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可以到现场去教学,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工厂去参观(如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五金厂等),去看一看,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转化“三废”,还可以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的处理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通过实地参观,既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形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五、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環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总之,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化学知识广泛深刻地渗透进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适时联系实际,渗透环保意识,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指导工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这样才能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人类才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1]周正民.环境化学导论[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4.1.
[2]徐春放.化学教育,1999(2):321.
[3]陈小幸.南都学坛,2000(6):1131.
[4]徐丁苗.无机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
关键词: 化学教学 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
随着世界能源会议的召开,环境保护这一话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条件。然而,在人类社会工业化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受极大的破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福音的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也遭受重大的破坏。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温室效应、大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日趋严重、有毒化学物质扩散、人口爆炸、土壤侵蚀、森林锐减、陆地沙漠化扩大、水资源污染和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十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贯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化学课因其独特的课程特点,在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程度逐渐提高,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加重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黄河断流、北京的沙尘暴等。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将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养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做起的习惯,是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针的必由之路。
二、在理论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的首要任务自然是传授知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知识特点将其与环保的知识和问题相结合,将环保教育融入理论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自然地接受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例如,在讲到煤和石油的有关内容时,我们很容易联系到环境被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的例子。国内的,我们可以介绍某某矿区塌陷,某某矿山变秃山,可以介绍“金水河变黑水河”、“梅溪河变臭水沟”的现实。国外的,我们可以介绍“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在讲到有关的化工生产时,我们可以介绍我国的江河湖泊被污染的现状,可以介绍“日本水俣事件”、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异氰酸甲酯事件”,甚至可以把全球气候变暖、南极上空越来越大的臭氧洞形成的原因介绍给学生,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当然,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国际国内在环境保护方面成功的范例,如:废渣山变花园、废塑料变汽油、废渣变建筑材料、垃圾变能源变肥料和废水的综合利用等介绍给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欲望,增强他们搞好环境保护的信心,使学生认识到,所谓“废品”,实际上是摆错了位置放错了地点的巨大的物质财富。进行环境保护不仅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而且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注意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不注意保护环境,必将给人类带来灾难。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适当地融入一些环保方面的例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好化学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使智育与德育融为一体。
三、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贯彻环保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多,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因此,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规范实验操作。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教师都要言行一致,做到实验操作规范,药用量适当,废液、废物不乱倾倒。如在药品的取用和称量、液体的量取和转移、过滤等基本操作中,准确熟练的动作可避免药品的洒落、挥发造成污染;药品取用少量,废液、废气经过化学处理再排放,可把污染降到最小。如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硫粉取少量,并事先在氧气瓶中装适量NaOH溶液,这样能把污染降到最小,有利于师生健康,从而树立环保意识。随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化学实验从内容到形式都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化学实验的清洁化,特别是绿色化学理念的提出,体现化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是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对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合第二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为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放假时间,开展第二课堂,组织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化学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关心和热爱环境保护工作。例如,可以通过知识讲座、板报、知识竞赛、演讲等,在学生中宣传环境保护知识;通过社会调查、走访、参观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利用电影、录像等现代化手段,向学生介绍气候变暖、沙尘暴、酸雨、大气臭氧空洞等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危害,让学生产生搞好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另外,可以通过一些与环保有关的小实验,如:“从定影液的废液中回收银”、“加氯消毒法处理污水”、“水中铬、汞的检测”等,让学生了解一些检测和治理环境污染物的方法,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同时也有能力参与环保。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将现场的现象与已授的化学知识向联系,展开问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如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可以到现场去教学,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工厂去参观(如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五金厂等),去看一看,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转化“三废”,还可以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的处理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通过实地参观,既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形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五、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環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总之,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化学知识广泛深刻地渗透进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适时联系实际,渗透环保意识,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指导工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这样才能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人类才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1]周正民.环境化学导论[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4.1.
[2]徐春放.化学教育,1999(2):321.
[3]陈小幸.南都学坛,2000(6):1131.
[4]徐丁苗.无机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