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女性人群不同体重与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关系,评估超重和肥胖女性人群的高动脉僵硬度风险。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1年3至12月在苏州、无锡、常州地区抽取年龄≥20岁的常住女性人群2 921名。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baPWV检测,用baPWV评估动脉僵硬度。采用Logisi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体质指数(BMI)等级变量对高动脉僵硬度的影响;通过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BMI对高动脉僵硬度的预测价值。
结果高动脉僵硬度率超重组(37.87%)和肥胖组(47.60%)均高于体重正常组(1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97,P均<0.01);BMI与baPWV呈正相关(r=0.310,P<0.01)。高动脉僵硬度率65岁以上组(79.08%)高于20~40岁组(4.04%)和41~64岁组(2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7.30和347.26,P均<0.01)。20~40岁组和41~64岁组超重和肥胖女性的高动脉僵硬度率高于体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静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与高动脉僵硬度相关(P均<0.01)。调整年龄、静息心率和血压后,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体重正常组为对照,超重组高动脉僵硬度的OR值为2.017(95%CI:1.637~2.486,P<0.01),肥胖组高动脉僵硬度的OR值为2.759(95%CI:1.964~3.876,P<0.01)。BMI预测女性人群高动脉僵硬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3(95%CI:0.671~0.715,P<0.01),最佳预测切点为23.42 kg/m2。
结论超重和肥胖是女性人群高动脉僵硬度的危险因素,BMI对女性人群高动脉僵硬度的预测界值为23.42 kg/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