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及师资队伍是教育系统中最薄弱的,也是遍布最广的基础教育。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落后的一面明显表现了出来,与城镇教育的差距日益增大。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小学差距的有效办法。
一、课堂主体的改变
农村小学生多师少,学生个体素质起步晚是事实,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是现实。农村学校比较偏远,信息闭塞,使教师们无法学习到更多的新教育理念。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为主体,学生跟随教师的思维与方法进行学习而获得知识与技能,这是一种压迫式的学习方法,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和爱好来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靠、要”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在学习,而不是学生在学习。新课标强调要“将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全部由学生自己去认识、探索、发现,有悖于教育教学原则,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部分是讲授法,即教师对某一知识进行讲解、分析、总结,学生跟随老师进行知识的认识、分析和掌握,这是一种公式化的学习,一旦脱离公式,学生就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着重利用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目标教学法、问题法和练习法。教学前,先出示课文的教学目标:利用教学工具书认识生字、新词;默读课文,大概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桂林山水进行描写;根据个人的认识与回答,由组长收集意见进行小组讨论。问题法的使用:小组讨论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到黑板板书答案,接着教师根据各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探索、小结。这样的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既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又减轻了教师的课堂负担。
三、学生练习题的改变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均衡的,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讲究难易适中、题型多样。如在布置《桂林山水》第一课时的课题练习时,教师可以使用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题型,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和找到自信。教师在布置练习时,还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到室外进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动手、动脑和合作的习惯。课外练习也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学生完成作业后首先给成绩较好的组长检查,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学习。
四、思想品质教育的改变
小学教材的题材、体裁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小则关系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则关系到环境的保护及爱国主义等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师在教学时,应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改变过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仅限于思想品德教育课的状态。
五、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改变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针对一个人在思想道德表现、团体互助、心理承受能力、应对现实生活与学习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现代社会综合评价人的标准。而现在有些农村的学校在教育教学的压力下,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单方面的素质,而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在《烟台的海》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注重课文所描写的“山东烟台的海”,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无限美景。教学要求及其他练习的要求也是如此。但是山区小学的学生,特别是西部地域的学生对海和海景只能通过电视或书籍的描绘来了解,认识是模糊的。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根据作者的写作方式,描写自己身边的地域景色,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不要愚昧地享受教科书所描写的景色,而对自己家乡的景色毫无兴趣。
六、课堂研究方向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研究是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利的一面进行研究,没有用逆向思维进行研究。如在教学中,组织教学方式的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教具使用的研究等。但是针对不足的一面进行反思和研究,而忽略对成绩或顺利的方面进行研究,使好的方面停滞不前,制约优势方面的发展,这也是不正确的。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在努力研究不足方面的同时,应该把思维拓宽,从逆向思维考虑,取长补短。
七、课堂教学用时的改变
按照教育教学原则及教学理论的要求,可以把课堂教学用时分成三个部分,即复习旧知识、教授新知识和学生学习的反馈。这样的教学用时的分配有它优势的一面,也有不足的地方。固定教育教学用时的安排,减轻了教师教学用时的压力,使教师顺利完成教学工作,便于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方式不适合农村小学教学。原因在于:教师教学岗位变化快,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时轮换的教师较多;学生的素质与教师的要求相差较远;教育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变化的。
八、学生评价的改变
传统的评价模式是对学生学习语文、数学等重点科目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而忽略其他方面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从该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用语应采用温和的口吻,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建立自信心,感受学校的温馨。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是一份光荣而责任重大的职业。在新的历史改革起点上,跟随时代的步伐,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城市教育的要求,也是农村教育的要求。
(责编 莫彩凤)
一、课堂主体的改变
农村小学生多师少,学生个体素质起步晚是事实,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是现实。农村学校比较偏远,信息闭塞,使教师们无法学习到更多的新教育理念。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为主体,学生跟随教师的思维与方法进行学习而获得知识与技能,这是一种压迫式的学习方法,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和爱好来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靠、要”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在学习,而不是学生在学习。新课标强调要“将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全部由学生自己去认识、探索、发现,有悖于教育教学原则,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部分是讲授法,即教师对某一知识进行讲解、分析、总结,学生跟随老师进行知识的认识、分析和掌握,这是一种公式化的学习,一旦脱离公式,学生就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着重利用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目标教学法、问题法和练习法。教学前,先出示课文的教学目标:利用教学工具书认识生字、新词;默读课文,大概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桂林山水进行描写;根据个人的认识与回答,由组长收集意见进行小组讨论。问题法的使用:小组讨论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到黑板板书答案,接着教师根据各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探索、小结。这样的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既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又减轻了教师的课堂负担。
三、学生练习题的改变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均衡的,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讲究难易适中、题型多样。如在布置《桂林山水》第一课时的课题练习时,教师可以使用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题型,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和找到自信。教师在布置练习时,还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到室外进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动手、动脑和合作的习惯。课外练习也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学生完成作业后首先给成绩较好的组长检查,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学习。
四、思想品质教育的改变
小学教材的题材、体裁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小则关系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则关系到环境的保护及爱国主义等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师在教学时,应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改变过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仅限于思想品德教育课的状态。
五、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改变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针对一个人在思想道德表现、团体互助、心理承受能力、应对现实生活与学习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现代社会综合评价人的标准。而现在有些农村的学校在教育教学的压力下,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单方面的素质,而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在《烟台的海》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注重课文所描写的“山东烟台的海”,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无限美景。教学要求及其他练习的要求也是如此。但是山区小学的学生,特别是西部地域的学生对海和海景只能通过电视或书籍的描绘来了解,认识是模糊的。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根据作者的写作方式,描写自己身边的地域景色,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不要愚昧地享受教科书所描写的景色,而对自己家乡的景色毫无兴趣。
六、课堂研究方向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研究是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利的一面进行研究,没有用逆向思维进行研究。如在教学中,组织教学方式的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教具使用的研究等。但是针对不足的一面进行反思和研究,而忽略对成绩或顺利的方面进行研究,使好的方面停滞不前,制约优势方面的发展,这也是不正确的。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在努力研究不足方面的同时,应该把思维拓宽,从逆向思维考虑,取长补短。
七、课堂教学用时的改变
按照教育教学原则及教学理论的要求,可以把课堂教学用时分成三个部分,即复习旧知识、教授新知识和学生学习的反馈。这样的教学用时的分配有它优势的一面,也有不足的地方。固定教育教学用时的安排,减轻了教师教学用时的压力,使教师顺利完成教学工作,便于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方式不适合农村小学教学。原因在于:教师教学岗位变化快,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时轮换的教师较多;学生的素质与教师的要求相差较远;教育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变化的。
八、学生评价的改变
传统的评价模式是对学生学习语文、数学等重点科目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而忽略其他方面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从该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用语应采用温和的口吻,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建立自信心,感受学校的温馨。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是一份光荣而责任重大的职业。在新的历史改革起点上,跟随时代的步伐,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城市教育的要求,也是农村教育的要求。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