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想到政府会免费送我们去打工。”陕西省勉县茶店镇七里沟村务工人员刘芝玲说,往年过完正月初五就回浙江义乌工厂复工,去年因疫情爆发,出行受阻,政府承包的专机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就业是民生之本,增加就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脱贫攻坚以来,该县聚焦贫困人口的“收入增加”问题,把就业扶贫作为减贫之基,大力实施外出务工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家门口就业、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培训赋能促进就业“五大工程”,建成全省首个就业扶贫服务中心、县级苏陕劳务协作工作站,开发公益岗位3641个,认定就业扶贫车间(基地)40个,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72万人次,让贫困家庭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交出了就业扶贫的亮眼答卷,实现了有劳力、有意愿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让群众端牢了“饭碗”,增加了收入,脱贫“摘帽”梦圆。
走出去 找到岗位稳就业
儿子通过县就业服务中心介绍工作实现了到南通务工,来回享受交通补助,儿媳在村上做保洁,挣钱顾家两不误。从2016年到2020年,该县长沟河镇贫困户张小云一家的生活经历了从捉襟见肘到云开月明。贫困户张小云一家的变化只是该县就业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勉县抢抓苏陕扶贫协作交流机遇,借苏陕扶贫协作的“东风”,聚焦对口协作城市用工需求,签订《海门—勉县劳动力资源互补合作意向书》,针对性地开发提供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每年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暨精准扶贫就业专场招聘会”“夏季就业扶贫招聘会” 和 “扶贫日”全县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等专场扶贫招聘活动,为贫困劳动力赴江苏务工搭建好平台。积极建立转移前适应引导性培训、在岗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双培训体系”,对具备一定技能的提供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发给职业技能专项能力证书。为达成就业意向人员进行免费体检,免食宿、包车费,发给一定生活补助,安排专人专车将其护送进厂务工,努力增加贫困人口工资性收入,助推贫困群众实现转移就业增收,已向海门转移就业1.3万人。海勉劳务协作工作经验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十大优秀案例”。
“第一次坐飞机,还不花一分钱!” 去年春节后,该县新铺镇贫困户农民工赵兴涛乘包机到达南通。他说,一直想出行,实在没办法,政府帮他们解决了难题。“之前我一直在江苏打工,本打算去年过完年早点进厂务工,因疫情影響,迟迟未能动身。”靠在外务工摘掉贫困帽子的该县镇川镇柏树堂社区的付孔说,“镇上摸排外出务工信息,我第一个报了名,现在政府免费提供专列,直接把我们送到厂门口,心里很激动,这实实在在给我们帮了大忙。”去年疫情期间,该县干部包片、驻村工作队包户,“一对一”帮扶就业,跨省“点对点”专车专机专列免费护送4785名务工人员返岗复工,其中贫困劳动力604人。
请回来 扶贫车间稳就业
“嘀嘀,嘀嘀嘀,嘀嘀……”走进该县周家山镇团结新村移民安置点的汉中大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00多名工人正在集控平台前聚精会神地组装电子元件。家住该村移民安置点的唐安志,2010年就在广州大成电子有限公司总部上班了,听说公司在家门口开了分厂,一直在外漂泊的他随即回乡就业,两个儿子也随他在厂里当了工人。“以前在广州上班虽然工资高,但是消费也高,根本存不下钱,更别说买房了。现在,我们在家门口的社区工厂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梦想,爷仨一个月能挣万把块钱呢,感觉特别满足。”唐安志高兴地说。
该公司负责人王明祥也是勉县人,曾在江苏务工,2016年回乡创办了这家企业。仅周家山镇,像大成电子这样的企业就有18家,已有效吸纳周家山镇及周边900余名富余劳动力稳定就业,实现了当地群众由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的成功转型,把众多产业工人转化成为了脱贫致富带头人。
在家门口一个月能有6000元的收入,我很满足。”每天早晨8点上班,6点半下班,对于这份家门口的“高收入”工作,王双倍感珍惜。在该县团结新村安置点的友邦鞋业就业扶贫工厂里,39岁的王双正在生产线上认真指导女工生产。她曾在东莞一家主要生产品牌女鞋的大型鞋厂工作多年,技术娴熟。王双和丈夫往年在深圳打工,去年工厂裁员,家中老人又突发疾病需要照顾,他们收到县就业服务中心推送的招聘信息后,一起应聘到县内的友邦鞋业上班,工作顾家两不误。
为了创造更多岗位稳定就业,该县加大扶贫车间建设扶力度,制定《勉县加快扶贫车间建设实施方案》,同县域规上企业签订《就近就地用工补贴合作协议》,吸引社会力量到贫困村创办扶贫车间(工厂),对于较偏僻的移民安置点,政府为企业新建厂房,完善配套设施让企业“拎包入住”,打消他们认为交通不便利的顾虑,通过一系列奖补措施鼓励社区工厂吸纳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先后向汉中锌业等8家带动成效明显的扶贫车间兑付奖补资金82.5万元,为大成电子等企业减免房租450余万元,带动600余名易地搬迁户实现就业。
该县以亲情吸引、乡情召唤,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和勉县籍商人回乡创业。勉县籍在外创业人士李小虎受感召回乡创办了衣美莲服饰公司,吸纳58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5人。返乡创业者已建成韩腾电子、誉诚电子、利平手工合作社等来料加工扶贫车间19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412人。
创起来 创造岗位就业
去年入秋以来,阜川镇墩青坪村贫困群众马保贵每天都要去管护茶园,在当地小河庙云雾香芽茶叶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他不仅掌握了炒茶制茶技术,还新发展茶园40余亩,建了茶叶加工厂,年收益近4万元。
该县努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创建创业贷款“信用村”搭建创建创业孵化基地,组建创业专家指导团,开展“沔水摆渡人”创客沙龙,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提供技术、项目、政策等方面的咨询和跟踪服务,从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切实激发贫困人口的创业活力。去年以来已开展创业培训8期350人,建成1个创业担保贷款信用村,审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271万元。
该县新铺镇余家沟村贫困户张雨生就通过“创客沙龙”开启了自己的“蝶变”之路:参加“创客沙龙”活动中,张雨生表达了自己想依托家乡山区优势创办茶叶加工厂,苦于缺资金、无技术、没销售门路的困惑,该县人社局给予协调落实贴息贷款,帮助沟通购置茶叶加工设备,联系安排技术培训。如今,张雨生已联合18家贫困户,流转承包260亩山坡地兴办了茶叶专业合作社,搞起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成为了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该县还在镇村设立创业服务中心,将重点在服务返乡创业等方面支持创业,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稳定扩大就业。目前,全县已建成创业服务中心13个,在建2个,服务企业近70家。该中心的建成不但促进该镇稳岗就业形势,还必将助力该镇乡村振兴。温泉镇创业服务中心是该县疫情期间建成的首个创业服务中心,已与5家企业签订服务协议,开展创业培训2期共计50人。
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勉县政府企业同频共振、对外输出与县内就业双向发力,迅速排兵布阵,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首要位置,倾尽全力多侧面稳就业保就业促脱贫促摘帽,切实发挥了人社部门在稳就业促脱贫中的作用,实现了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让群众端稳端牢了“饭碗”,确保了全县如期脱贫“摘帽”。
就业是民生之本,增加就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脱贫攻坚以来,该县聚焦贫困人口的“收入增加”问题,把就业扶贫作为减贫之基,大力实施外出务工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家门口就业、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培训赋能促进就业“五大工程”,建成全省首个就业扶贫服务中心、县级苏陕劳务协作工作站,开发公益岗位3641个,认定就业扶贫车间(基地)40个,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72万人次,让贫困家庭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交出了就业扶贫的亮眼答卷,实现了有劳力、有意愿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让群众端牢了“饭碗”,增加了收入,脱贫“摘帽”梦圆。
走出去 找到岗位稳就业
儿子通过县就业服务中心介绍工作实现了到南通务工,来回享受交通补助,儿媳在村上做保洁,挣钱顾家两不误。从2016年到2020年,该县长沟河镇贫困户张小云一家的生活经历了从捉襟见肘到云开月明。贫困户张小云一家的变化只是该县就业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勉县抢抓苏陕扶贫协作交流机遇,借苏陕扶贫协作的“东风”,聚焦对口协作城市用工需求,签订《海门—勉县劳动力资源互补合作意向书》,针对性地开发提供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每年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暨精准扶贫就业专场招聘会”“夏季就业扶贫招聘会” 和 “扶贫日”全县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等专场扶贫招聘活动,为贫困劳动力赴江苏务工搭建好平台。积极建立转移前适应引导性培训、在岗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双培训体系”,对具备一定技能的提供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发给职业技能专项能力证书。为达成就业意向人员进行免费体检,免食宿、包车费,发给一定生活补助,安排专人专车将其护送进厂务工,努力增加贫困人口工资性收入,助推贫困群众实现转移就业增收,已向海门转移就业1.3万人。海勉劳务协作工作经验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十大优秀案例”。
“第一次坐飞机,还不花一分钱!” 去年春节后,该县新铺镇贫困户农民工赵兴涛乘包机到达南通。他说,一直想出行,实在没办法,政府帮他们解决了难题。“之前我一直在江苏打工,本打算去年过完年早点进厂务工,因疫情影響,迟迟未能动身。”靠在外务工摘掉贫困帽子的该县镇川镇柏树堂社区的付孔说,“镇上摸排外出务工信息,我第一个报了名,现在政府免费提供专列,直接把我们送到厂门口,心里很激动,这实实在在给我们帮了大忙。”去年疫情期间,该县干部包片、驻村工作队包户,“一对一”帮扶就业,跨省“点对点”专车专机专列免费护送4785名务工人员返岗复工,其中贫困劳动力604人。
请回来 扶贫车间稳就业
“嘀嘀,嘀嘀嘀,嘀嘀……”走进该县周家山镇团结新村移民安置点的汉中大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00多名工人正在集控平台前聚精会神地组装电子元件。家住该村移民安置点的唐安志,2010年就在广州大成电子有限公司总部上班了,听说公司在家门口开了分厂,一直在外漂泊的他随即回乡就业,两个儿子也随他在厂里当了工人。“以前在广州上班虽然工资高,但是消费也高,根本存不下钱,更别说买房了。现在,我们在家门口的社区工厂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梦想,爷仨一个月能挣万把块钱呢,感觉特别满足。”唐安志高兴地说。
该公司负责人王明祥也是勉县人,曾在江苏务工,2016年回乡创办了这家企业。仅周家山镇,像大成电子这样的企业就有18家,已有效吸纳周家山镇及周边900余名富余劳动力稳定就业,实现了当地群众由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的成功转型,把众多产业工人转化成为了脱贫致富带头人。
在家门口一个月能有6000元的收入,我很满足。”每天早晨8点上班,6点半下班,对于这份家门口的“高收入”工作,王双倍感珍惜。在该县团结新村安置点的友邦鞋业就业扶贫工厂里,39岁的王双正在生产线上认真指导女工生产。她曾在东莞一家主要生产品牌女鞋的大型鞋厂工作多年,技术娴熟。王双和丈夫往年在深圳打工,去年工厂裁员,家中老人又突发疾病需要照顾,他们收到县就业服务中心推送的招聘信息后,一起应聘到县内的友邦鞋业上班,工作顾家两不误。
为了创造更多岗位稳定就业,该县加大扶贫车间建设扶力度,制定《勉县加快扶贫车间建设实施方案》,同县域规上企业签订《就近就地用工补贴合作协议》,吸引社会力量到贫困村创办扶贫车间(工厂),对于较偏僻的移民安置点,政府为企业新建厂房,完善配套设施让企业“拎包入住”,打消他们认为交通不便利的顾虑,通过一系列奖补措施鼓励社区工厂吸纳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先后向汉中锌业等8家带动成效明显的扶贫车间兑付奖补资金82.5万元,为大成电子等企业减免房租450余万元,带动600余名易地搬迁户实现就业。
该县以亲情吸引、乡情召唤,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和勉县籍商人回乡创业。勉县籍在外创业人士李小虎受感召回乡创办了衣美莲服饰公司,吸纳58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5人。返乡创业者已建成韩腾电子、誉诚电子、利平手工合作社等来料加工扶贫车间19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412人。
创起来 创造岗位就业
去年入秋以来,阜川镇墩青坪村贫困群众马保贵每天都要去管护茶园,在当地小河庙云雾香芽茶叶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他不仅掌握了炒茶制茶技术,还新发展茶园40余亩,建了茶叶加工厂,年收益近4万元。
该县努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创建创业贷款“信用村”搭建创建创业孵化基地,组建创业专家指导团,开展“沔水摆渡人”创客沙龙,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提供技术、项目、政策等方面的咨询和跟踪服务,从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切实激发贫困人口的创业活力。去年以来已开展创业培训8期350人,建成1个创业担保贷款信用村,审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271万元。
该县新铺镇余家沟村贫困户张雨生就通过“创客沙龙”开启了自己的“蝶变”之路:参加“创客沙龙”活动中,张雨生表达了自己想依托家乡山区优势创办茶叶加工厂,苦于缺资金、无技术、没销售门路的困惑,该县人社局给予协调落实贴息贷款,帮助沟通购置茶叶加工设备,联系安排技术培训。如今,张雨生已联合18家贫困户,流转承包260亩山坡地兴办了茶叶专业合作社,搞起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成为了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该县还在镇村设立创业服务中心,将重点在服务返乡创业等方面支持创业,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稳定扩大就业。目前,全县已建成创业服务中心13个,在建2个,服务企业近70家。该中心的建成不但促进该镇稳岗就业形势,还必将助力该镇乡村振兴。温泉镇创业服务中心是该县疫情期间建成的首个创业服务中心,已与5家企业签订服务协议,开展创业培训2期共计50人。
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勉县政府企业同频共振、对外输出与县内就业双向发力,迅速排兵布阵,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首要位置,倾尽全力多侧面稳就业保就业促脱贫促摘帽,切实发挥了人社部门在稳就业促脱贫中的作用,实现了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让群众端稳端牢了“饭碗”,确保了全县如期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