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追求一种颓废的光影,其中也包括“性”:“要么不要,要的话,性可以变得非常刺激。在床笫之间的事,我不是那种正经八百去做爱的人,那些疯狂、刺激、变态的,在我内心里面其实是存在的”
今年是戏曲家李渔诞辰400周年,5月11日,李渔所作的《怜香伴》由关锦鹏搬上戏曲舞台。《怜香伴》讲述了崔笺云、曹语花两个女人,因体香相吸,诗貌相怜,互生爱慕,誓作来世夫妻,历经波折,终得同嫁一夫,被认为“开中国同性恋描写之先河”。汪世瑜做艺术指导,李银河为学术顾问,关锦鹏首次跨行执导昆曲。
北京4月,春日迟迟未到,又偶逢沙尘暴,“皇家粮仓”金黄温软的灯光下,历年心路、香港电影之前世今生,他娓娓道来,心无芥蒂。
“鬼叫你不识投胎”
1960年代的香港,经济尚未起飞。父亲日夜兼职,母亲在家带5个孩子,关锦鹏是长子。那时香港的塑胶行业兴起,母亲会去邻近的工厂拿一些塑料花回来加工,套叶子、套花瓣,按量获酬。阿关每天放学后,除了做功课,还要帮母亲做些手工,贴补家里开支。
大姑母嫁的是有钱人,也是房东,分出一个板间房给他们住,厕所跟其他房客共用。两个弟妹睡张双层床,另外两个跟母亲睡。他和父亲就睡一个沙发木板床,白天是沙发,晚上拉开就变成两人的卧铺。
更差的也有。有的公屋一层楼几十户人家,只有一个厕所和洗澡间,没有门,可以相互看到对方光着身体在洗澡。“那个时候,很多人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父亲爱赌钱、赌马、打麻将。哪天发薪水了,母亲就板着一张脸讨过来。两人常常因为钱吵架。
“小时侯我一直以为父亲不是很疼我。”关锦鹏说,“我一直嫉妒弟妹,得到父亲的疼爱比我多。即使是弟妹们犯错,挨骂挨打的总是我。”
其实,他是家里惟一被送到培正中学的孩子——那是香港最好的学校之一,从小学读到高中。学费自然很贵。
放学了他常常跑到同学——一个上海孩子的家里去玩、做功课,他看到人家的妈妈穿着旗袍、踩着高跟鞋,嘀嘀嗒嗒从卧房里出来,头发盘得漂漂亮亮的,还化妆。而自己母亲总是穿着睡衣、拖鞋就出来了,提个菜篮就去买菜。
“要认命。”关锦鹏说。母亲时常挂着一句话:“鬼叫你不识投胎。”母亲年轻时相当漂亮,喜欢看电影,听国语流行歌曲,也追星。结婚后不再有更多时间金钱去消遣,生了两个孩子后就发福了。“她的个性其实比父亲强。父亲是家中独子,老婆加孩子,还要受惠于姐姐,其实活得不是很开心。他有些怯懦。”
日后在关锦鹏的电影里,男人仿佛都是“小男人”的角色。“不要说《胭脂扣》里的十二少了,死都不敢死,偷生;《阮玲玉》里,阮玲玉在餐厅对蔡楚生说,你要不要跟我一起走,他一堆理由;陈捍东当然也是啦,爱着蓝宇还要和别的女人结婚。还有《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佟振宝。”
“小时候喜欢抱着爸爸的脚睡觉,可是,爸爸是香港脚。”关锦鹏谈起亲人,嘴角弯起,是无声的笑,“他最享受的除了赌钱、抽烟外,就是让儿女拿一个钝刀片刮脚。”父亲会给他们报酬,几毛钱,阿关则永远第一个抢到这个刮脚的机会——为了接近父亲。“所以如果说我有恋物的话,我对男生的脚是很着迷的。男孩子穿那种人字拖,露着脚指头,比穿任何拖鞋都性感。”
1970年,关锦鹏13岁,父亲过世了。母亲与弟妹在葬礼上哭得一塌糊涂,他走到母亲跟前,叫母亲不要哭得那么难看。母亲疯了似的:“你这是怎么了?你父亲死了啊!”
父亲是火化的,作为大儿子的阿关要去按火化的电钮。棺材推进的一刹那,他才猛地一下哭出来。
“总觉得魔鬼在心里面,
感觉特别累”
父亲过世后,母亲想也不想,就出去工作了。“她去当厨师。也不是什么大厨师,只在一个粮油店里帮工,给店里的工人做午餐和晚餐。常常是老板给20块菜钱,她花17块就买够分量,剩下的钱就拿去喝奶茶,吃菠萝油。当时我感觉很奇怪,母亲怎么会越长越胖?”
生活消磨了人,她愈发不讲究打扮。自从丈夫去世,她很久没有到电影院看过一场电影。第二个妹妹没有念完初中,就被母亲逼着退学了,跟她一起到粮油店做小店员,一起供关锦鹏上学。
除了抱着父亲的脚睡觉,幼年的关锦鹏喜欢跟父亲去上海澡堂洗浴——他对男性的身体有好奇。他家对面是一座大戏院,二楼是一个男厕所,百叶磨砂玻璃背后常常有两个男人的影影绰绰的身影,很多不同的动作,站着,蹲着,两个一起站着,一个蹲着一个站着。他一直好奇,那里到底有什么。
终于有一次,他花两块钱买了一张楼上的票,走到那个厕所里面。他于是确认——那真的只是一个男厕所。
“我现在知道,母子连心。1996年《男生女相》拍完,我出柜了。我妈说,你知不知道我当初为什么老在那个窗户晾衣服?——她知道我在看什么。”
“小时候去看电影,我也会喜欢男演员,如邵氏时代的男演员王羽。用一个塑料水壶喝水,有时会幻想是跟电影里的王羽接吻。
“十一二岁有了喜欢的男生。培正是基督教学校。看到圣经提醒‘不可贪恋男色’,又要再祈祷,求主耶稣原谅——总觉得魔鬼在心里面,感觉特别累。”
关锦鹏和现男友威廉相识于1989年,认识不到两个礼拜,俩人就决定住在一起。母亲缝好一个被套,叫妹妹交给他,交代说,“就算同一张床,也不要同一个窝。”她其实一目了然。
据说,母亲往年对任剑辉、白雪仙这对著名粤剧女同性恋的痴迷,影响了关锦鹏的胎教。母亲后来也完全接受了关锦鹏的男朋友。“无所谓啦,现代社会嘛,将来一闭眼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也不一定要什么传宗接代。”关锦鹏常常不在香港,男友住在香港,礼拜天常去探望关母,请她喝茶,春节会送红包,也会和弟弟妹妹通电话。关母常说,好像多出半个儿子。有时,关锦鹏觉得威廉和家里人比自己还亲。
“我不太懂理财,也不是那种爱买很多东西的人,也不会开车,没有房子,房子是男朋友的。我并不是可以随时调动很多钱的人,或者说,我不是一个片酬很贵的导演。我对我自己喜欢的东西,是有所坚持的。
“以前在无线电视当场记时,一个月就700块。那时候的700块比较好用,去超市可以买我喜欢的糖,买我喜欢的饼干,可以买一堆,不用看价格标签。我很满足了。”
拍《蓝宇》时,网上对故事评价不高,觉得里面的性描写过于猎奇和耸动。但他的男朋友对他说,你不觉得这个故事像是写我们吗?
20年下来,关锦鹏说,两人都想结婚了。偶尔还是会遇到诱惑,碰到一些自己喜欢的男孩。但他知道,永远不可能和现在的男友相比。“两个人从恋人开始,从思念,到非常亲密,到性的欢愉,最后变成了亲人,搞不好没有什么性生活,但真正的相互依赖是最重要的。”
痴男怨女贪一点爱
关锦鹏少年时最爱看电影,不能跟母亲讨钱,自己把早餐费或交通费存起来买票去看。“都是一些60年代的粤语黑白武侠片,也有时装片,陈宝珠、萧芳芳演的。新片比较贵。胡金铨那时候很高档了,要表姐带去看的。”
1975年,中学五年级会考后的暑假,他参演了一个话剧,从此爱上了舞台表演。那年他决定从理科转为文科。母亲很生气,希望他当老师或医生,但“她知道我喜欢这些东西,也没阻止。她觉得我要是有这种想法,自己去承担就好”。
1976年从培正中学毕业后,考入香港浸会大学传理系。同年和几个同学闹着玩,参加了无线电视台艺员培训班的考试,无心插柳般考取了,大学和培训班两边兼修。在无线受训后,没当几个月演员,就转到幕后,当场记,又为于仁泰、许鞍华、谭家明、严浩等担任过副导演,曾被称为“副导演之王”。
恰好是“新浪潮”年代,香港电影开始酝酿辉煌的高峰。“那时无线很多导演,如徐克、许鞍华、严浩、谭家明等,刚从国外回来,使用16厘米摄影机拍摄了大量电视单元剧,一个礼拜一集,一集大概45分钟,拍得比较精致,等于一个小电影的制作。那时我当助理编导,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5个小时,甚至有时候会18个小时。在电视大楼里刷牙洗澡,拿睡袋睡在沙发上、地上。几个小时后起来,继续开工。”
“不管是香港电影、韩国电影还是日本电影,电影蓬勃之前一定是电视业的蓬勃。香港电影蓬勃起来,正是无线电视的电视剧风靡香港的时期。从台前的梁朝伟、刘嘉玲、张曼玉等等,到幕后许鞍华、谭家明、徐克、杜琪峰和我,都是无线出来的。
“邵氏电影是在棚里面搭景,不够真实。过去为了两餐温饱,顾不了太多。到了1970年代末,经济起飞,资讯发达,大家不甘于只看到在片场里拍出来的歌舞升平。
“无线电视很有先见之明,拍电视剧反映社会阴暗面和社会矛盾的尖锐题材。用实景拍摄,用胶片拍摄,正是那群年轻导演所擅长,当大家对邵氏那种片场电影有点疲惫时,这群年轻导演应运而生。
“许鞍华是我的楷模,她的金句是‘没有回头路’。每部电影都当成最后一部去拍。她说,我有点年纪了,也不能一直拍电影。然而大学让她去教书,她教了一段时间就受不了,还是回来拍电影。直到现在她还可以拍几百万的小成本。”
从《女人心》、《胭脂扣》再到《阮玲玉》、《长恨歌》,关锦鹏的电影多为女性题材。他承认,在电影中对女性的关照,与自己的性取向有关。当然,还有张爱玲。
他自少年时就喜读张爱玲,算是张爱玲的隔代知己。“她的书我每过一两年都会再拿出来翻翻。我深信张爱玲是有勇气的人,她人太剔透。”他理解她的旷世孤独,“因为厚道,才懂得尖酸。”他说,张的小说,最重要的是她的“反讽”。1994年,他把《红玫瑰与白玫瑰》搬上银幕,文字作为字幕出现,如一个旁观者冷冷地评论。当时香港评论说,“关锦鹏奉张爱玲为神灵。”
他满是遗憾,“其实我很想拍《第一炉香》。恰好去年我去美国,碰到陈冲,陈冲说,阿关,你要不要拍《第一炉香》,我来演姑妈,汤唯演葛薇龙。可惜《第一炉香》的永久版权已经被徐枫买下了。”
1996年,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英国电影学会从世界各地找了12个导演来拍电影史纪录片。这个系列着重于导演的个人笔触,美国电影史由马丁
今年是戏曲家李渔诞辰400周年,5月11日,李渔所作的《怜香伴》由关锦鹏搬上戏曲舞台。《怜香伴》讲述了崔笺云、曹语花两个女人,因体香相吸,诗貌相怜,互生爱慕,誓作来世夫妻,历经波折,终得同嫁一夫,被认为“开中国同性恋描写之先河”。汪世瑜做艺术指导,李银河为学术顾问,关锦鹏首次跨行执导昆曲。
北京4月,春日迟迟未到,又偶逢沙尘暴,“皇家粮仓”金黄温软的灯光下,历年心路、香港电影之前世今生,他娓娓道来,心无芥蒂。
“鬼叫你不识投胎”
1960年代的香港,经济尚未起飞。父亲日夜兼职,母亲在家带5个孩子,关锦鹏是长子。那时香港的塑胶行业兴起,母亲会去邻近的工厂拿一些塑料花回来加工,套叶子、套花瓣,按量获酬。阿关每天放学后,除了做功课,还要帮母亲做些手工,贴补家里开支。
大姑母嫁的是有钱人,也是房东,分出一个板间房给他们住,厕所跟其他房客共用。两个弟妹睡张双层床,另外两个跟母亲睡。他和父亲就睡一个沙发木板床,白天是沙发,晚上拉开就变成两人的卧铺。
更差的也有。有的公屋一层楼几十户人家,只有一个厕所和洗澡间,没有门,可以相互看到对方光着身体在洗澡。“那个时候,很多人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父亲爱赌钱、赌马、打麻将。哪天发薪水了,母亲就板着一张脸讨过来。两人常常因为钱吵架。
“小时侯我一直以为父亲不是很疼我。”关锦鹏说,“我一直嫉妒弟妹,得到父亲的疼爱比我多。即使是弟妹们犯错,挨骂挨打的总是我。”
其实,他是家里惟一被送到培正中学的孩子——那是香港最好的学校之一,从小学读到高中。学费自然很贵。
放学了他常常跑到同学——一个上海孩子的家里去玩、做功课,他看到人家的妈妈穿着旗袍、踩着高跟鞋,嘀嘀嗒嗒从卧房里出来,头发盘得漂漂亮亮的,还化妆。而自己母亲总是穿着睡衣、拖鞋就出来了,提个菜篮就去买菜。
“要认命。”关锦鹏说。母亲时常挂着一句话:“鬼叫你不识投胎。”母亲年轻时相当漂亮,喜欢看电影,听国语流行歌曲,也追星。结婚后不再有更多时间金钱去消遣,生了两个孩子后就发福了。“她的个性其实比父亲强。父亲是家中独子,老婆加孩子,还要受惠于姐姐,其实活得不是很开心。他有些怯懦。”
日后在关锦鹏的电影里,男人仿佛都是“小男人”的角色。“不要说《胭脂扣》里的十二少了,死都不敢死,偷生;《阮玲玉》里,阮玲玉在餐厅对蔡楚生说,你要不要跟我一起走,他一堆理由;陈捍东当然也是啦,爱着蓝宇还要和别的女人结婚。还有《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佟振宝。”
“小时候喜欢抱着爸爸的脚睡觉,可是,爸爸是香港脚。”关锦鹏谈起亲人,嘴角弯起,是无声的笑,“他最享受的除了赌钱、抽烟外,就是让儿女拿一个钝刀片刮脚。”父亲会给他们报酬,几毛钱,阿关则永远第一个抢到这个刮脚的机会——为了接近父亲。“所以如果说我有恋物的话,我对男生的脚是很着迷的。男孩子穿那种人字拖,露着脚指头,比穿任何拖鞋都性感。”
1970年,关锦鹏13岁,父亲过世了。母亲与弟妹在葬礼上哭得一塌糊涂,他走到母亲跟前,叫母亲不要哭得那么难看。母亲疯了似的:“你这是怎么了?你父亲死了啊!”
父亲是火化的,作为大儿子的阿关要去按火化的电钮。棺材推进的一刹那,他才猛地一下哭出来。
“总觉得魔鬼在心里面,
感觉特别累”
父亲过世后,母亲想也不想,就出去工作了。“她去当厨师。也不是什么大厨师,只在一个粮油店里帮工,给店里的工人做午餐和晚餐。常常是老板给20块菜钱,她花17块就买够分量,剩下的钱就拿去喝奶茶,吃菠萝油。当时我感觉很奇怪,母亲怎么会越长越胖?”
生活消磨了人,她愈发不讲究打扮。自从丈夫去世,她很久没有到电影院看过一场电影。第二个妹妹没有念完初中,就被母亲逼着退学了,跟她一起到粮油店做小店员,一起供关锦鹏上学。
除了抱着父亲的脚睡觉,幼年的关锦鹏喜欢跟父亲去上海澡堂洗浴——他对男性的身体有好奇。他家对面是一座大戏院,二楼是一个男厕所,百叶磨砂玻璃背后常常有两个男人的影影绰绰的身影,很多不同的动作,站着,蹲着,两个一起站着,一个蹲着一个站着。他一直好奇,那里到底有什么。
终于有一次,他花两块钱买了一张楼上的票,走到那个厕所里面。他于是确认——那真的只是一个男厕所。
“我现在知道,母子连心。1996年《男生女相》拍完,我出柜了。我妈说,你知不知道我当初为什么老在那个窗户晾衣服?——她知道我在看什么。”
“小时候去看电影,我也会喜欢男演员,如邵氏时代的男演员王羽。用一个塑料水壶喝水,有时会幻想是跟电影里的王羽接吻。
“十一二岁有了喜欢的男生。培正是基督教学校。看到圣经提醒‘不可贪恋男色’,又要再祈祷,求主耶稣原谅——总觉得魔鬼在心里面,感觉特别累。”
关锦鹏和现男友威廉相识于1989年,认识不到两个礼拜,俩人就决定住在一起。母亲缝好一个被套,叫妹妹交给他,交代说,“就算同一张床,也不要同一个窝。”她其实一目了然。
据说,母亲往年对任剑辉、白雪仙这对著名粤剧女同性恋的痴迷,影响了关锦鹏的胎教。母亲后来也完全接受了关锦鹏的男朋友。“无所谓啦,现代社会嘛,将来一闭眼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也不一定要什么传宗接代。”关锦鹏常常不在香港,男友住在香港,礼拜天常去探望关母,请她喝茶,春节会送红包,也会和弟弟妹妹通电话。关母常说,好像多出半个儿子。有时,关锦鹏觉得威廉和家里人比自己还亲。
“我不太懂理财,也不是那种爱买很多东西的人,也不会开车,没有房子,房子是男朋友的。我并不是可以随时调动很多钱的人,或者说,我不是一个片酬很贵的导演。我对我自己喜欢的东西,是有所坚持的。
“以前在无线电视当场记时,一个月就700块。那时候的700块比较好用,去超市可以买我喜欢的糖,买我喜欢的饼干,可以买一堆,不用看价格标签。我很满足了。”
拍《蓝宇》时,网上对故事评价不高,觉得里面的性描写过于猎奇和耸动。但他的男朋友对他说,你不觉得这个故事像是写我们吗?
20年下来,关锦鹏说,两人都想结婚了。偶尔还是会遇到诱惑,碰到一些自己喜欢的男孩。但他知道,永远不可能和现在的男友相比。“两个人从恋人开始,从思念,到非常亲密,到性的欢愉,最后变成了亲人,搞不好没有什么性生活,但真正的相互依赖是最重要的。”
痴男怨女贪一点爱
关锦鹏少年时最爱看电影,不能跟母亲讨钱,自己把早餐费或交通费存起来买票去看。“都是一些60年代的粤语黑白武侠片,也有时装片,陈宝珠、萧芳芳演的。新片比较贵。胡金铨那时候很高档了,要表姐带去看的。”
1975年,中学五年级会考后的暑假,他参演了一个话剧,从此爱上了舞台表演。那年他决定从理科转为文科。母亲很生气,希望他当老师或医生,但“她知道我喜欢这些东西,也没阻止。她觉得我要是有这种想法,自己去承担就好”。
1976年从培正中学毕业后,考入香港浸会大学传理系。同年和几个同学闹着玩,参加了无线电视台艺员培训班的考试,无心插柳般考取了,大学和培训班两边兼修。在无线受训后,没当几个月演员,就转到幕后,当场记,又为于仁泰、许鞍华、谭家明、严浩等担任过副导演,曾被称为“副导演之王”。
恰好是“新浪潮”年代,香港电影开始酝酿辉煌的高峰。“那时无线很多导演,如徐克、许鞍华、严浩、谭家明等,刚从国外回来,使用16厘米摄影机拍摄了大量电视单元剧,一个礼拜一集,一集大概45分钟,拍得比较精致,等于一个小电影的制作。那时我当助理编导,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5个小时,甚至有时候会18个小时。在电视大楼里刷牙洗澡,拿睡袋睡在沙发上、地上。几个小时后起来,继续开工。”
“不管是香港电影、韩国电影还是日本电影,电影蓬勃之前一定是电视业的蓬勃。香港电影蓬勃起来,正是无线电视的电视剧风靡香港的时期。从台前的梁朝伟、刘嘉玲、张曼玉等等,到幕后许鞍华、谭家明、徐克、杜琪峰和我,都是无线出来的。
“邵氏电影是在棚里面搭景,不够真实。过去为了两餐温饱,顾不了太多。到了1970年代末,经济起飞,资讯发达,大家不甘于只看到在片场里拍出来的歌舞升平。
“无线电视很有先见之明,拍电视剧反映社会阴暗面和社会矛盾的尖锐题材。用实景拍摄,用胶片拍摄,正是那群年轻导演所擅长,当大家对邵氏那种片场电影有点疲惫时,这群年轻导演应运而生。
“许鞍华是我的楷模,她的金句是‘没有回头路’。每部电影都当成最后一部去拍。她说,我有点年纪了,也不能一直拍电影。然而大学让她去教书,她教了一段时间就受不了,还是回来拍电影。直到现在她还可以拍几百万的小成本。”
从《女人心》、《胭脂扣》再到《阮玲玉》、《长恨歌》,关锦鹏的电影多为女性题材。他承认,在电影中对女性的关照,与自己的性取向有关。当然,还有张爱玲。
他自少年时就喜读张爱玲,算是张爱玲的隔代知己。“她的书我每过一两年都会再拿出来翻翻。我深信张爱玲是有勇气的人,她人太剔透。”他理解她的旷世孤独,“因为厚道,才懂得尖酸。”他说,张的小说,最重要的是她的“反讽”。1994年,他把《红玫瑰与白玫瑰》搬上银幕,文字作为字幕出现,如一个旁观者冷冷地评论。当时香港评论说,“关锦鹏奉张爱玲为神灵。”
他满是遗憾,“其实我很想拍《第一炉香》。恰好去年我去美国,碰到陈冲,陈冲说,阿关,你要不要拍《第一炉香》,我来演姑妈,汤唯演葛薇龙。可惜《第一炉香》的永久版权已经被徐枫买下了。”
1996年,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英国电影学会从世界各地找了12个导演来拍电影史纪录片。这个系列着重于导演的个人笔触,美国电影史由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