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定型学校品牌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e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稼麟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特级校长,现任华东师大第一附属中学校长。担任校长18年来,探索并尝试“立交桥”多元办学新模式。1999年,在一附中提出了“培养研究型学生,创设研究型课程,造就研究型教师”的办学新理念,并按照这一理念确立了一整套新的学校管理体制,建立起面向全国的“研究型教师培训基地”,率先探索“研究型教育”。目前,又和全校教师一起探索道德型立体管理,建构研究型学校文化,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最近几年,研究性学习在上海的初、高级中学不断推广,成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各级各类学校都碰到过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工作的实效性,成了大家共同的一个难题。这些年,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在困难中探索、前进,有了一定的突破,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在通过研究型的教师来培养研究型的学生这一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该校在新的三年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凸显研究型学校文化,打造国际性知名品牌”的奋斗目标,或许能给大家以启示和帮助。
  
  □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了近几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尤其是华师大一附中在这一方面更是突出。孙校长能否就此给大家谈谈你们学校对这一改革的思考和规划呢?
  ■从学校的层面讲,我们现在提出的是“研究型教育”,“研究”在华东师大一附中的整个办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对于“研究”两字,我们的思考和定位是伴随着我们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提升和发展的。最初,我们仅仅是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把“研究”两字定位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们认为,研究型教育中的“研究”主要指教育中的一种过程、体验、策略和方式。通过这几年的思考、探索和实践,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其次,研究性学习是我们学校教育的核心策略;再次,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己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最后,研究性学习是对产生于学生经验的真实问题的研究。研究性学习要求每一位学生能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总结个性化的经验,不断地以研究问题的认真态度来获得知识,不断地学会主动探究、解题。所以,研究性学习渐渐地成为我校“研究型教育”的主线,围绕这一主线,我们进行了“研究型教师”和“研究型氛围”的建设。正是研究型教育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明显的提高。
  
  □早就听说华师大一附中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譬如刘定一、张思中好像有“五朵金花”之说吧。那么,这些高素质的教师又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和造就的呢?
  ■这正是我校“研究型教育”推进到第二阶段的一个新思考、新探索。在实施“研究型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在“培养研究型教师”“研究型课程开发”“营造研究氛围”“激励学生参与”等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工夫,但我们觉得最关键的还是实实在在地抓好了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因为,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要培养研究型的学生,首先必须有研究型的教师。为此,我们把教师的发展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即合格教师、研究型教师、名特教师,并向全校教师提出“三年站讲台,五年争取合格,十年成为研究型教师,然后向名特教师努力”。为了有效地落实这一教师培养目标,学校首先从教师的观念抓起,在制定《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三年规划》时,就明确提出:通过三年的努力,要有80%的教师能做到“了解国内外的教学动态,能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能自主地进行课题研究,并能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活动”。并且,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明确,人的潜能只有通过“接受”知识和“探究”问题,才可能变为现实能力,“接受”和“探究”都应当值得我们关注。
  当然,培养研究型教师不能光靠提要求、开讲座,我们在完善学校的教师造就机制上花了很大的力气。我们从目标入手、从“一得”起步,营造良好氛围。
  第一项工作是确立研究型教师的发展目标,分“三个层次”进行打造。我们给研究型教师确立了十个方面的能力目标,那就是:教材与教学的整合能力、教与学目标统一的能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思考整合的能力、知识传授和民主化教学和谐的能力、结论性知识和体验性过程统一的能力、知识传授和问题探究统一的能力、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统一的能力、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统一的能力、教学内容和现代化技术结合的能力、智育和人格教育统一的能力等。根据这些能力培养目标,学校再从实际出发,按照合格教师、有研究意识的教师、研究型名特教师这三个层次,分别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譬如,用承担课题的方式给合格教师“加压”,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能力;用承担带教任务、主持课题研究、开发课程、著书立说等方法来“打造”研究型教师。
  第二项工作是提倡从“教育一得”起步,规范课题管理。我们许多重大的科研课题都是从“一得”开始起步的,学校从教师每年所写的“教育一得”“教学一得”中发现好的课题,并以此为出发点,组织力量攻关。我校的“五朵金花”都是从“教学一得”开始起飞的。
  第三项工作是建立科研领先的工作机制,营造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氛围。我们坚持认为,科研领先的理念是学校造就研究型教师、培养研究型学生的前提之一。所以,我校在处理各项工作时坚持“四先”原则,即学校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先制定教育科研计划;议事或处理问题时先进行科学论证;在总结学校工作时,先总结教育科研工作;学校在评优时,首先考虑在教育科研方面做出成效的教师。近十年来,重科研、讲科研、做课题的良好风气在全校教师中渐渐形成,我们每二三年就有一项教师的科研成果出台。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大到整个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小到某项具体措施的贯彻,都少不了全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在观念上的良性统一,少不了一个良好的运作机制。那么,华师大一附中在造就研究型教师方面是如何运作的呢?
  ■我们主要是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建立研究型教师的培训基地。2004年4月25日,经过多方努力,我校建立了“研究型教师培训基地”,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研究型教师造就机制”得以很好地运作,为了更好地出经验、出成果、出人才(研究型教师),使我们附中教育教学改革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基地”以学习型组织的方式设置研讨课程,包括学习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树立全新的教育观、知识观、学生观、质量观等;学习和研究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承担教学改革试验的课题研究任务;开展“实践性、研究性教学活动”案例的研讨;开发校本课程;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成果交流等。教育理论部分主要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教科院的专家承担。我校的“五朵金花”及教科研骨干承担实践经验和操作性研究的培训任务。另一方面,通过课程开发培养教师。1999年,我校确立了以创设“实践性、研究性学校课程”作为学校研究性学习的科研总课题,提出“让每一位教师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和推进课程和教材的改革”的要求,因为,这类校本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并且注重研究方法,可以从多侧面、多学科角度学习、研究、探讨综合性问题。譬如说,刘定一老师的“跨学科研究”课程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是提出跨学科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提供众多范例,大大拓展了课程内容空间;二是依赖新的技术,使教材微型化、网络化和模块化,今年下半年开通了“跨学科课程.com”和“微型课程.com”的网站,并且成立了以刘定一老师为首席专家的“跨学科课程研究所”。还有王旭平老师根据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编制了《学生社会调查方法指导》教材。在这些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者中既有资深的名特教师,也有从教不久的青年教师。对于每一位课程开发者来说,这一过程都是一种“自我加压、自我强化”,因为,教材编写中,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在思想上重视科研,在学科上谋求特长,在知识上不断拓宽。通过这几年的艰苦努力,我校新一代研究型品牌教师已经茁壮地成长起来,并在区域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从造就研究型教师入手,以研究型的教师去培养研究型的学生。这对于学校如何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质量,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确实是一个有益的启示。那么,孙校长能不能给大家谈谈你们学校研究型的教师是怎样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发挥作用的?
  ■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人人重研究的良好氛围,即“学校处处搞科研,教师人人做课题”。对于学生来讲,学校环境就像是一个“场”,校园内的任何一人、一事、一物,特别是教师的人格和形象对学生的成长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在全校倡导“学校处处搞科研,教师人人做课题”,虽然,做课题的是教师,但是,天长日久,教师那种注重研究、崇尚科学的精神对学生是一个极大的熏陶和教育,默默地引导着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人生。这种影响力远远胜过教师平时在课堂上“声嘶力竭的说教”,我们学校的研究型教育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二是通过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我们一附中创设“实践性、研究性学校课程”的操作过程,同时也是“造就研究型教师,培养研究型学生”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开发与实施研究型课程是一种“自我加压”,是一种发展性教师培训。而对于学生来讲,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因为,我们开发和实施研究性课程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个性(价值)态度之间建立多种形式的有机联系。在这全过程当中,教师科学地将这些内容编写成可行的教材,并且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学生加以引导。譬如,韩亚成老师开发的“高中文化信息课程”,整合了语言、文学、文化、信息等诸多要素,强调从文化和信息的双重角度激活语文教材,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文学审美能力、文化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以确保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提高。
  
  □华师大一附中的“造就研究型教师,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办学理念确实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踏出了教学改革新一步,并收到了可喜的成果。那么,面对学校新一轮的发展,孙校长是否又有了新的思考或设想了呢?
  ■其实,这也是我校的“研究型教育”进入到第三个阶段的思考和设想,就是在前些年探索与积累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新校舍建设、新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等契机,将对“研究型”的思考与探索提升到学校文化的积淀上,并以此从学生培养、教师成长、课程设置、组织管理、校园文化营造,乃至规模布局等全方位推进“研究型教育”,以逐步形成并确立华东师大一附中“研究型”的学校文化,打造国际性知名品牌,以真正的办学实力逐步形成“以华师大一附中为龙头的教育园区”。
其他文献
对我国生态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存在几方面问题:生态学科和生态学新专业快速发展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泛与
电涡流传感器采用双路差动调频电路,在各个环节进行温度补偿,实现在较大温度范围内综合补偿,达到比较明显的温度补偿效果。
1.开创力。开创力就是开拓、创建新局面的能力。开创力是和执行力相对而言的。执行是执行上级颁布的计划、命令。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大量的事情并不是来自上级颁布的计划、命令,
要做好“非遗”保护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究竟什么样的民族文化才是“非遗”?$$ 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户县农民画、传统古村落、泰山封禅仪式,算不算“非遗”?事实上,这
报纸
以科尔沁沙地中南部34种主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叶片鲜重(FW)、干重(DW)、干物质含量(LDMC)、面积(LA)和比叶面积(SLA),比较不同生活型(一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然而在当前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的一些“隐痛”现象五容忽视,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