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血压病是原因不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损害,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及人类健康[1]。 总结55例高血压病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认为应加强饮食护理、合理休息与运动、预防便秘、应用降压药物的护理和出院指导等。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28-02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是指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血管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成年人在安静休息时,正常血压应<140/90 mm Hg;(140~149)/(90~94)mm Hg为临界高血压;(140~159)/(90~99)mm Hg为轻度高血压;(160~179)/(100~109)mm Hg为中度高血压;≥180/110 mm Hg为重度高血压。在临床护理上,着重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的观察、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血压,降低高血压对血管产生的危险因素,提高护理质量,现将护理要点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高血压病人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31岁~79岁;病程1年至35年。
2 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危险因子
高血压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发病与高级精神活动紊乱有关,再加遗传易患性与环境因素存在,都可引发此病。高血压可能在身体发生其他疾病时合并出现,但绝大部分的患者在第一次被诊断出高血压时,是没有其他疾病存在的,此种原发性的高血压患者,病因不明,但研究发现,家族有高血压病史、年龄大于50岁、肥胖、饮食过咸造成钠离子摄入过多、过度抽烟饮酒、情绪紧张、过劳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血压调节失常,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而导致高血压[2]。
让病人发挥自身潜能,在最大限度上减少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3 护理
3.1 入院宣教
3.1.1 对新入院的患者及其家属要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设备,规章制度,床单位,设备使用方法,从而消除其对陌生环境的畏惧感。
3.1.2 新入院患者迫切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方案,故要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问题,在执行新治疗或护理措施时,应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各种反应,并给予详细的解释,以解除其不必要的顾虑[3]。
3.2 心理护理 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提示[4],高血压病人比健康人更内向、情绪不稳、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心理生理研究提示,精神紧张可引起高血压。心理不平衡可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属终生疾患,病程较长,使部分患者产生轻视,认为到一定时候控制即可,另方面因未很好控制的高血压预后较差,治疗困难,使部分患者产生悲观情绪[5],这些不良心理严重制约着治疗和护理的实施,故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多做解释,告之,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均与高血压的形成密切相关,向患者讲明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知道高血压病是长期甚至是终生疾病,必须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将高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可避免心、腦、肾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3]。
3.3 高血压药物治疗与护理
高血压病的降压原则是控制剂量,缓慢降压。即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观察,熟悉各种降压药物的作用机理和毒副作用,有针对性做好预防措施。指导病人遵医嘱合理用药,根据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呈双峰双谷的变化指导用药时间。双峰双谷曲线即:6:00~10:00,15:00~19:00 为两次血压高峰;12:00~14:00,22:00~6:00 为血压低谷。根据血压出现双峰双谷的时间规律,认为6:00、14:00、22:00服用降压药物更合理,6:00晨起给药,既可防止病人于起床后排便、出外活动等导致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脑卒中,又可有效地控制上午的第1个血压高峰;14:00给药不仅能有效降低下午的血压高峰,也可避免午睡时血压降得过低;22:00给药要因人而异,对昼夜血压波动明显的病人,要适当减少药物剂量或不用降压药物,反之则应于睡眠前按时给药,使夜间血压保持相对稳定,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应让病人及家属了解所服药物的注意事项及副作用,并学会应对处理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病人进行自我护理,让病人发挥自身潜能,在最大限度上减少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3.4 饮食护理
3.4.1 低盐饮食 给予低盐饮食,盐的摄入量应不超过3~5g/d。控制钠盐的饮食,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可用小勺量出具体盐量,这样患者就容易理解接受,自觉使用不含钠盐较多的食物、腌制品。鼓励患者多食植物油,尽量不食动物油,过多摄入脂肪也是高血压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3.4.2 保持足够钾、钙摄入 通过改善营养和膳食,控制高血压。多食水果及绿叶蔬菜、豆类食物,适当饮用牛奶,要保证摄入足量的钾和钙,实验还表明,钾还有预防脑卒中的作用[7]。 控制饮食做到“三定、四高、三低、两戒”,即定时、定量、定质;强调食物要高蛋白[6]、高不饱和脂肪酸、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的同时也要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具体来说就是限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多食蛋白多的豆类、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
3.4.3 清淡饮食少量多餐,进食容易消化和清淡的食物。限制过量的咖啡,适量饮用茶水,以利用茶中的鞣酸减少脂肪的吸收。患者合理膳食,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喝牛奶。
3.4.4 戒烟限酒 让高血压病人充分认识戒烟限酒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吸烟可使血压升高,即使服用降压药,也会影响疗效。戒烟1年就可以看到对心血管的好处。过量饮酒会导致高血压,适量饮酒可降低血压。应控制乙醇不超过30ml/d,相当于啤酒720ml/d[8]。
3.5 增加体育活动 规律的锻炼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有益。根据病情与体质状况进行适量、有益的体育锻炼,运动内容以快步行走(80~100步/min)慢跑(110~130步/ min)、太极拳,骑脚踏车、游泳、慢步或爬楼梯为主,应避免从事会使血压上升的等长收缩运动,如举重、划船。养成从事规律有氧运动的习惯,每周约3~5次,每次30~45 min。 运动应采渐进方式进行,若有头晕、呼吸急促、胸闷情形应立即停止运动与医师联络。
3.6 出院指导 向患者交代清楚要有持久治疗的信心,坚持长期饮食和药物治疗,定期观察血压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避免盲目停药和突然加大用药量,并禁烟忌酒,尽量控制那些易引起血压波动的危险因素,定期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
参考文献:
[1] 黄品.老年高血压治疗新进展.老年高血压杂志,2008,(12):75-77.
[2] 姜安丽,石琴主编.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97~198.
[3] 赵俊荣.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指导[J].中华实用医学杂志,2003,5(1):116.
[4] 顼志敏.高血压治疗模式演变及其几个临床实用问题.中国医刊,2002,37( 10) : 21.
[5] 杨金花,汪凤琼,江莎.浅谈高血压病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3,4(19):124.
[6] 孙艳红.176 例高血压病人膳食调查及饮食指导.护理学杂志,2001,16(8):452.
[7] 何志谦.高血压的膳食与营养.营养疾病学,1997,1(9):224-225.
[8] 李改焕.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286.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28-02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是指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血管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成年人在安静休息时,正常血压应<140/90 mm Hg;(140~149)/(90~94)mm Hg为临界高血压;(140~159)/(90~99)mm Hg为轻度高血压;(160~179)/(100~109)mm Hg为中度高血压;≥180/110 mm Hg为重度高血压。在临床护理上,着重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的观察、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血压,降低高血压对血管产生的危险因素,提高护理质量,现将护理要点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高血压病人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31岁~79岁;病程1年至35年。
2 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危险因子
高血压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发病与高级精神活动紊乱有关,再加遗传易患性与环境因素存在,都可引发此病。高血压可能在身体发生其他疾病时合并出现,但绝大部分的患者在第一次被诊断出高血压时,是没有其他疾病存在的,此种原发性的高血压患者,病因不明,但研究发现,家族有高血压病史、年龄大于50岁、肥胖、饮食过咸造成钠离子摄入过多、过度抽烟饮酒、情绪紧张、过劳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血压调节失常,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而导致高血压[2]。
让病人发挥自身潜能,在最大限度上减少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3 护理
3.1 入院宣教
3.1.1 对新入院的患者及其家属要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设备,规章制度,床单位,设备使用方法,从而消除其对陌生环境的畏惧感。
3.1.2 新入院患者迫切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方案,故要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问题,在执行新治疗或护理措施时,应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各种反应,并给予详细的解释,以解除其不必要的顾虑[3]。
3.2 心理护理 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提示[4],高血压病人比健康人更内向、情绪不稳、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心理生理研究提示,精神紧张可引起高血压。心理不平衡可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属终生疾患,病程较长,使部分患者产生轻视,认为到一定时候控制即可,另方面因未很好控制的高血压预后较差,治疗困难,使部分患者产生悲观情绪[5],这些不良心理严重制约着治疗和护理的实施,故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多做解释,告之,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均与高血压的形成密切相关,向患者讲明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知道高血压病是长期甚至是终生疾病,必须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将高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可避免心、腦、肾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3]。
3.3 高血压药物治疗与护理
高血压病的降压原则是控制剂量,缓慢降压。即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观察,熟悉各种降压药物的作用机理和毒副作用,有针对性做好预防措施。指导病人遵医嘱合理用药,根据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呈双峰双谷的变化指导用药时间。双峰双谷曲线即:6:00~10:00,15:00~19:00 为两次血压高峰;12:00~14:00,22:00~6:00 为血压低谷。根据血压出现双峰双谷的时间规律,认为6:00、14:00、22:00服用降压药物更合理,6:00晨起给药,既可防止病人于起床后排便、出外活动等导致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脑卒中,又可有效地控制上午的第1个血压高峰;14:00给药不仅能有效降低下午的血压高峰,也可避免午睡时血压降得过低;22:00给药要因人而异,对昼夜血压波动明显的病人,要适当减少药物剂量或不用降压药物,反之则应于睡眠前按时给药,使夜间血压保持相对稳定,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应让病人及家属了解所服药物的注意事项及副作用,并学会应对处理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病人进行自我护理,让病人发挥自身潜能,在最大限度上减少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3.4 饮食护理
3.4.1 低盐饮食 给予低盐饮食,盐的摄入量应不超过3~5g/d。控制钠盐的饮食,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可用小勺量出具体盐量,这样患者就容易理解接受,自觉使用不含钠盐较多的食物、腌制品。鼓励患者多食植物油,尽量不食动物油,过多摄入脂肪也是高血压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3.4.2 保持足够钾、钙摄入 通过改善营养和膳食,控制高血压。多食水果及绿叶蔬菜、豆类食物,适当饮用牛奶,要保证摄入足量的钾和钙,实验还表明,钾还有预防脑卒中的作用[7]。 控制饮食做到“三定、四高、三低、两戒”,即定时、定量、定质;强调食物要高蛋白[6]、高不饱和脂肪酸、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的同时也要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具体来说就是限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多食蛋白多的豆类、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
3.4.3 清淡饮食少量多餐,进食容易消化和清淡的食物。限制过量的咖啡,适量饮用茶水,以利用茶中的鞣酸减少脂肪的吸收。患者合理膳食,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喝牛奶。
3.4.4 戒烟限酒 让高血压病人充分认识戒烟限酒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吸烟可使血压升高,即使服用降压药,也会影响疗效。戒烟1年就可以看到对心血管的好处。过量饮酒会导致高血压,适量饮酒可降低血压。应控制乙醇不超过30ml/d,相当于啤酒720ml/d[8]。
3.5 增加体育活动 规律的锻炼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有益。根据病情与体质状况进行适量、有益的体育锻炼,运动内容以快步行走(80~100步/min)慢跑(110~130步/ min)、太极拳,骑脚踏车、游泳、慢步或爬楼梯为主,应避免从事会使血压上升的等长收缩运动,如举重、划船。养成从事规律有氧运动的习惯,每周约3~5次,每次30~45 min。 运动应采渐进方式进行,若有头晕、呼吸急促、胸闷情形应立即停止运动与医师联络。
3.6 出院指导 向患者交代清楚要有持久治疗的信心,坚持长期饮食和药物治疗,定期观察血压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避免盲目停药和突然加大用药量,并禁烟忌酒,尽量控制那些易引起血压波动的危险因素,定期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
参考文献:
[1] 黄品.老年高血压治疗新进展.老年高血压杂志,2008,(12):75-77.
[2] 姜安丽,石琴主编.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97~198.
[3] 赵俊荣.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指导[J].中华实用医学杂志,2003,5(1):116.
[4] 顼志敏.高血压治疗模式演变及其几个临床实用问题.中国医刊,2002,37( 10) : 21.
[5] 杨金花,汪凤琼,江莎.浅谈高血压病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3,4(19):124.
[6] 孙艳红.176 例高血压病人膳食调查及饮食指导.护理学杂志,2001,16(8):452.
[7] 何志谦.高血压的膳食与营养.营养疾病学,1997,1(9):224-225.
[8] 李改焕.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