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站点开通了服务群众的大窗口,小农场打造成教育实践的大基地,小人物变身为干事创业的大赢家——于清荣利用站点引导大家学、通过示范做给大家看、借助基地带着大家干,切切实实地让联合村村民从远程教育身上得了利、受了益。
仅靠种地到底能不能发家致富?听起来似乎有些难,很多农民朋友还不得其法,觉得“土里刨食”在如今已经不现实。然而江苏省海安市高新区联合村的于清荣却有着自己的办法——他牵头成立了俞万家庭农场,并建起了远教教学实践基地,形成了“远教+基地+中心户”的适用教学模式,拉开了架势向土地要效益。如今他不仅自己发了家,还带动了村里的父老乡亲一起走上了奔小康的道路。
说起于清荣学用远教,那可有年头了。早在2010年,他就认识到了远程教育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好处,经常去站点学习,并受相关课件启发,找到了自己的发家门路——棚菜种植。蔬菜从地里搬进了棚里,对种植技术的要求也更高了,初学乍练的他对技术不甚精通,咋办?“问远教要办法!”那时候的他,是大棚、站点两头跑,晚上在站点学完技术,白天就学以致用,在大棚里试验一番。有了远教来撑腰,他的棚菜长势喜人,步子也越迈越大,按照课件里讲授的最新发展模式,干脆建起了家庭农场,效益也是逐年上涨,一下就从普通农民变身成了致富能人。面对着乡亲们的夸赞,他中肯地回答:“都是远程教育启发了我,也成就了我。”
回顾自己的创业路,于清荣深切感受到了远程教育的好处,决心要让乡亲们也都尝尝远教的甜头。他主动向区党工委申请,在自己的家庭农场建起了远程教育延伸站点,规划出30平方米的“远教房”,购置了电脑、电视、网络机顶盒等远教设备,并安装了100兆带宽的高速网络,带领乡亲们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社员们经常开玩笑说,于清荣最大的爱好就是钻在“远教房”里“刷视频”,其实他是在上网搜集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电教片和农产品供求信息呢。他还制作了“远教学用需求卡”,定期征集需求,精心编排播放计划,发布节目预告,形成播放有计划、播前有通知、播后有记录的良性教学播放机制。“远教房”每月定期向社员和周边党员群众开放,除了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外,于清荣还精选一到两部实用型课件,有特种养殖种植的,有规模发展品种更新的,也有观光旅游农业的,供大家观看学习。“我受他影响,现在有啥难题就来‘远教房’里找办法,”农场社员王金宝笑呵呵地说,“平时只要谁说要来,老于都能随时提供周到的服务。”
有了于清荣这样的“远教热心人”,联合村村民学用远教的热情是不断高涨。于清荣趁热打铁,又在农场里开辟了主粮实践基地、苗圃实践基地和大棚蔬菜实践基地,组织村民到实践基地边讨论边实践,这下村民对远程教育就更痴迷了。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不断念叨着:“谁说种地难发家?远教的办法说不完,土里也能刨出‘金饭碗’。”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委組织部)
仅靠种地到底能不能发家致富?听起来似乎有些难,很多农民朋友还不得其法,觉得“土里刨食”在如今已经不现实。然而江苏省海安市高新区联合村的于清荣却有着自己的办法——他牵头成立了俞万家庭农场,并建起了远教教学实践基地,形成了“远教+基地+中心户”的适用教学模式,拉开了架势向土地要效益。如今他不仅自己发了家,还带动了村里的父老乡亲一起走上了奔小康的道路。
说起于清荣学用远教,那可有年头了。早在2010年,他就认识到了远程教育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好处,经常去站点学习,并受相关课件启发,找到了自己的发家门路——棚菜种植。蔬菜从地里搬进了棚里,对种植技术的要求也更高了,初学乍练的他对技术不甚精通,咋办?“问远教要办法!”那时候的他,是大棚、站点两头跑,晚上在站点学完技术,白天就学以致用,在大棚里试验一番。有了远教来撑腰,他的棚菜长势喜人,步子也越迈越大,按照课件里讲授的最新发展模式,干脆建起了家庭农场,效益也是逐年上涨,一下就从普通农民变身成了致富能人。面对着乡亲们的夸赞,他中肯地回答:“都是远程教育启发了我,也成就了我。”
回顾自己的创业路,于清荣深切感受到了远程教育的好处,决心要让乡亲们也都尝尝远教的甜头。他主动向区党工委申请,在自己的家庭农场建起了远程教育延伸站点,规划出30平方米的“远教房”,购置了电脑、电视、网络机顶盒等远教设备,并安装了100兆带宽的高速网络,带领乡亲们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社员们经常开玩笑说,于清荣最大的爱好就是钻在“远教房”里“刷视频”,其实他是在上网搜集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电教片和农产品供求信息呢。他还制作了“远教学用需求卡”,定期征集需求,精心编排播放计划,发布节目预告,形成播放有计划、播前有通知、播后有记录的良性教学播放机制。“远教房”每月定期向社员和周边党员群众开放,除了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外,于清荣还精选一到两部实用型课件,有特种养殖种植的,有规模发展品种更新的,也有观光旅游农业的,供大家观看学习。“我受他影响,现在有啥难题就来‘远教房’里找办法,”农场社员王金宝笑呵呵地说,“平时只要谁说要来,老于都能随时提供周到的服务。”
有了于清荣这样的“远教热心人”,联合村村民学用远教的热情是不断高涨。于清荣趁热打铁,又在农场里开辟了主粮实践基地、苗圃实践基地和大棚蔬菜实践基地,组织村民到实践基地边讨论边实践,这下村民对远程教育就更痴迷了。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不断念叨着:“谁说种地难发家?远教的办法说不完,土里也能刨出‘金饭碗’。”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委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