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远成云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unshi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往事如烟,有些随风而逝,有些刻骨铭心。
  “啪”一巴掌扇在嘴角边。
  “这一巴掌不是因为你这几次都考得很不理想,是因为你的态度。你不是觉得你比别人厉害吗?你倒是证明啊!每次我夸张一点的时候,你都是一副不屑的样子,我告诉你,事实就是她比你厉害!”
  心中怒火燃起,我攥紧了拳头,任凭指甲尖狠狠地掐着肉。是愤懑,是对自己太骄傲自满的悔恨,更是对输给了认为不如我的表妹的不屑……
  那些辉煌的成就在脑海中浮现——中考走运,超常发挥,以镇上第一的名次考进市里最好高中的重点班,比在市里的舅妈家的表妹张一还高十分。曾一度被她小觑,可这次算扬眉吐气一把。用实力堆砌出来的自信,觉得自己是不可战胜的。初进城,完全没有林妹妹刚进贾府的谨小慎微。脸上写满不屑,言行透露自信。
  自信是好的,可过了就成了阻碍。未曾想到,我的高中同学是那么深藏不露。我第一次调研考试就输得一败涂地,在考场上已颇感不顺,心里发虚,手心冒汗,却想着掩耳盗铃——没什么的,第一次接触这些题型,一回生二回熟。成绩单出来了,习惯性从上往下找自己的名字,却大失所望。一次失利没什么的。回到座位上,刚把不愉快抛到脑后,就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看到名次了吗?”顺着她的手指,我瞄到了那个令我羞得面红耳赤的名次。“实力没发挥出来啊!”班主任惋惜地叹了口气。见我沉默不语,她拍了拍我的肩,“没事,下次再努力。可能还没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我看到她眼神里饱满的期待,更觉得自己前途无量。
  历史一次次地重演,一次次的成绩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渐渐地,我感到了周围的变化。人生的冬天来了——班主任虽一次次地说“下次再尽力”的话,但她的眼神由原来的饱含期待到有些不耐烦甚至漠然。周遭的朋友也都如初春的霜雪般逃遁得了无踪迹。只有那深秋的雾霾,把我包围,甚至让我窒息。吸一口,呛得肺部生疼,心里也有一丝丝寒意;让我畏惧的太阳能路灯,氤氲着茫茫大雾的校园。我呆坐在看台上,失魂落魄一般。挫败感如潮水般锤击心头,我仿佛是弃儿,孤立无助。
  就是那次期中成绩下来没多久,轮到一月一次的家长探视。本以为妈妈会给我带点零食,没想到是那一巴掌伺候。
  虽然之前妈妈打来电话询问成绩,我都囫囵绕过,说着:“我初中刚开始的时候成绩不也是不好吗?但最后照样闯关成功,不要担心了。”妈妈没说什么,本以为一切如平静的河水般消逝。后来才知道,每次考试后她都向班主任询问我每科成绩,至于还单独地问我,是为了观察我的态度。
  也正是那一巴掌,把我打醒了——人不能总活在往昔的光环之中,而只有事实才能证明自己。
  我暗下决心,前面的对手要一个一个超越。张一是我的第一个目标,每天把她当作我的标杆,她写的题我不能不做,她会的题我不能不会,她想放松一下,我不能休息……假装从旁边经过,偷偷瞄一眼她在做什么?她的作业写完了吗?想偷懒了,妈妈的那句“事实就是她比你厉害”就在我的耳畔萦绕。是不愿让看不起我的人得意,是不想在年夜饭上遭遇被问成绩时难以启齿的尴尬,是不想让自己就这样罢休,是它们让我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野马持续“奔跑”。
  就这样努力到下一次月考,身心疲惫,可天不遂人意——她比我总分高11分。为什么?为什么我每天都那么努力地想超越她,她做的我都做了,但还是不如她?眼泪不争气地流。我很绝望。
  有一次到张一家参加她的生日晚宴,尝到了一道活色生香的菜——蚂蚁上树,一股熟悉的味道浸润味蕾,边吃边询问其中的烹饪方法,并油然而生歆慕之情。张一坦承,非常感激自己的母亲。此时此刻,我茅塞顿开,忽然发现自己的母亲也会在重大节日做这道菜,我开始思考妈妈巴掌的内蕴,难道真的是对我很绝情吗……
  像往昔一样回到家中,我抬眼看母亲,却迎面撞到妈妈坚毅和信任的目光正温暖地注视着我,像三月的阳光一样,暖暖的,里面居然还有很多很多的疼爱……“我不喜欢的是你以前的态度,但只要你尽力了,努力了,无悔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喜欢。”那一刻,母爱的温暖彻底地瓦解了我冰封的外壳,我紧紧拥住母亲,让泪流得肆无忌惮。“你的目标不是张一,是你自己。不要在意别人果树上的果子是大还是红,只要你的果子是你喜欢的,就好了。学习不是立竿就能见影,但持续立竿总能见影。”
  我终于明白过来,妈妈的无情、严厉和那些看似无情的逼迫,不过是为了让我做到最好,让我全力以赴,在我以后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能多出几分从容和自信,能多出几个选择的权利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她的爱却从未少过,那份深藏的爱一直都在,或骄傲时的训斥,或难过时的鼓励。只是我一直在用那点可怜又可恨的自尊和青春期的叛逆把我的心和他们隔得很远很远……
  抬头,看着咫尺的妈妈,情不自禁地再次紧紧拥住她。我感到妈媽的臂弯很暖很甜,妈妈的怀抱很宽很厚,宠溺的笑又恍惚了我的目光。
  山远成云,那些痛苦的回忆也许会被爱融化,成过眼浮云,但妈妈的爱,她爱我的方式任山高路远也不会成浮云消失在记忆深处。
  (指导老师:于睛睛)
其他文献
一、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儿童图画书又称绘本,是培养儿童绘画艺术兴趣和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一种重要儿童文学读物。儿童绘本历史悠久,其发展一直与印刷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在为图画书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使图画书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在插图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让儿童图画书无论在视觉风格、视觉趣味还是视觉表现力度上都繁荣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新颖的绘画风格、个性
期刊
萨沙  最近,作家莫言开了微信公众号,微语“抬头”是“我想和年轻人聊聊天”。这不仅拉近了中国读者与作家直接交流的距离,也拉近了国际文学界相互交流的距离。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地位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俄罗斯人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学的兴趣愈发浓厚,莫言获诺奖后,也有很多喜欢中国文学的人希望翻译他的作品并与其交流。我在上篇文章中就简单介绍了我开办网站翻译莫言作品的情况。一  2013年中俄两国签署《中俄
期刊
王陌尘  时光匆匆,很多经历一晃就飞快地成为了往事。这两段往事在各种“热”稍见降温和冷却的今天,在《觉醒年代》播出之后,在世界大变局的语境下,似乎还很值得回味和反思。一  那年,在美国波士顿见到我的老同学玲,我们谈的最多的是如何教美国出生的华人孩子(ABC,American Born Chinese)学好汉语。她有两个儿子,老大迈克六岁了,老二才五个多月。为了让孩子在异域文化环境中受到良好的中文教
期刊
李梓怡  2019年夏天的末梢,新世纪最早的那批婴儿已从高中跃迁到大学,撕卷子的撕卷子,成年的成年,那其中就有我。2021年夏天,我20岁,这是我读大学兼来深圳满打满算的第二个年头。苍黄翻覆,苍狗白云,两年时间过得飞快。宏观上covid-19正在改写全球的秩序,微观上大学也颠覆了我所谙熟的学习生活社交模式。  经济学认为,从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高中升大学何尝不是?这种跳跃之惊险并不在于高考
期刊
楼下摆着酒席,大红色的中式嫁衣穿在表姐身上。她挽着新婚丈夫的手臂,对前来参加婚礼的街坊亲戚们露出幸福的笑容。我拎着书包,随便吃了些东西,就被长辈们打发着上楼写作业去了。  “你现在还是学习紧张的时候,可不能松懈了哦!”伯母说着,对我笑了笑,便锁上了书房的门。我冲着那扇门,撇撇嘴,把书包随手一摔,书包像撞着了什么东西,发出了“砰砰,咚咚”的一阵乱响。  我走过去一看,是一个破木箱,上头挂着的锁不翼而
期刊
芒种过后十天就要开始种农人的黄金——稻子了。  天还未亮。锨镐碰地声、农人走路声就充当了鸡叫声,叫醒了村里的孩子。  农人是等不得天亮的。当城市里的人还在梦乡的时候,农人已开始劳作,“一日之计在于晨”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早起的农人们是不会闲着的。他们无须被分配,而是井然有序,纷纷拿上工具去地里劳作。自1980年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开始,这可能是村里人最后一次种稻子了。明年所有的土地就要被承包了。
期刊
这个暑假刚开始,我便开启了“农忙”生活,我乘着火车去往乡下老家,帮助父母采摘李子。  今年的李子泛滥成灾,又因为疫情的原因导致李子积压在村子里,运不出去,使得李子的收购价一跌再跌。由于李子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大部分农民在采摘不到半个月时就都停止了行动。“不摘了,不摘了,摘下来也卖不出去,就让它在上面挂着,宁可烂掉也不费时费力地摘下来贱卖。”  没有采摘下来的李子就这样被遗忘在了李子树上。  那天下起
期刊
当外婆说起她这辈子从来没坐过飞机的时候,大舅正捧着一瓶茅台酒,醉醺醺地往二舅杯里倒酒。二舅一边伸手捂住杯口一边扭头看二舅妈的眼色,眼见二舅妈正和小姨聊得火热,他才放心地让大舅倒满杯中酒,然后贪婪地一饮而尽。大舅妈始终插不上另外两个女人关于孩子教育的话题,只能偶尔冷哼一声,自言自语地说一句:“我儿子当年我也没怎么教他,不还是自己考出国了?”  中秋佳节,圆月高悬,一大家子人坐在大舅和别人合资的酒店包
期刊
我始终相信,语文是味美鲜醇的,而要去享受这种滋味儿,需要熏陶滋养和咂摸品味。  我喜欢的早读是以兴致勃勃开头,在热烈讨论里进行,于喜气洋洋中结束。“巧借成语学语文”,就是一种熏陶与滋养,也是我与学生每天快乐学习的开始。每接手一届学生,我都会在学过几篇文言文之后,开始安排学生每天给大家讲个文言成语故事。这个同学必须事先做足功课,包括:对成语的全面了解;字句翻译的落实;结合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归纳本文中相
期刊
无数个冬去春来,年复一年的时光里,人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单轨,而人群中有一类人,在做双轨奔跑,他们有个共性身份——父亲母亲。我的父母,一跑就是二十年。  从我一出生,便开始跑,我如何跑,他们便如何跑。据他们回忆,出生那天,通身藕粉的我没有哭声,脸色憋得铁青,接生医生用听诊器在胸口听后表情严肃地告知大家“没有心跳”,随后情况在一秒钟快速翻转,医生淡定地说了句“听诊器拿反了”,遂熟练地将我倒提起后用力拍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