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就不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学习效能就很难提高。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反思 初中数学 实践经验[来源:学+科+网]
【中图分类号】G633.6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同时强 调“反思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这些都说明要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根据我个人几年来教学活动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反思对数学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思想。
态度决定高度。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所以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树 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很重要。初中数学更加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小学简单的算术数学层面,不能及时转变学习思维,以至于成绩不理想,兴致缺乏,造成恶性循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数学不是拦路虎,畏难心理要不得。其实数学上的道理是很简单的,再难的题,都是由几个基本定量和公式推出来的,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把核心知识和思想总结出来,加以应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引导学生反思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应用,从而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
数学整个知识体系是紧密相连的,层层深入的,逻辑性强。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解题通常只能依葫芦画瓢,只能解答直接应用公式或定理的问题,缺乏逆向思维,同一知识点转换了情境就无法运用自如。例如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利用判别式去判断方程根的情况,然后代入 公式求解的一种方法。直接求解方程,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解答。而当我们转换情境:关于x的方程 有2个相等的实数解,求m值;面对这种题型,学生往往无从入手,因为 他们熟知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运用情境,而这道题创设的是另一个情境,即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运用,此为解题的关键。 此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题意分析,反思所学的相关内容,即可发现此题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与根的关系,从而联想到判别式的运用,根据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解可以得到判别式为0,就可以求解m值,以上所举两例涉及的中心知识点都是判别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只是不同情境的运用。
新旧知识点的类比运用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所以引导学生反思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重新建构,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是非常必要的。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呢?关键是找一个合适的类比对象。例如在学习了二元一 次方程的实际运用的这部分内容之 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想以前所学过的方程的实际运用的相关知识点,通过类比,学生不难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解题思路是相通的,即审题—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作答。于是相关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这样就为学生日后学习实际 运用问题指引了方向。
三、引导学生反思题型设计,从而达 到举一反多的学习效果。
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但中心考点基本不变,解题方法也是有规可循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题型进行反思,把问题延伸,灵活变形,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来源:学科网ZXXK]
例如: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 [来源:Zxxk.Com]
E、F分别在CD、AB上,DF∥BE,EF交BD于点O.
求证:EO=OF
本题的解题思路:
(1)由平行四边形ABCD可得DE//BF
(2)由DE//BF,DF//BE,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证得四边
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
(3)由平行四边形性质得到 结论:EO=FO
对于上面的题目,还可更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题目的内容,提
问进行反思,看还可以有怎样的变化,学生经思考可 发现,这道题目
只要把条件与问题稍作变化,便可变成几道题目了。
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理解便可再上一个层次了,锻练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四、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明确思路,善于总结。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引导学生建立错题库,收 集错题,反思不足。在我看来,无论做对与否,都是值得反思的,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解题的过程,是数学思维的形成步骤。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解某一道题,由于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解题过程中有些迷糊,解题思路不够完善,即使侥幸做出了正确答案,可是下次碰到同样的题型,又会犹豫不决。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解题过程:我刚开始是怎么想的?我后来选择了哪种解题方法?为什么选择了这种思路?还可以有其他不同的思路么?……[来源:学科网当然,反思不是口号,要使它有效进行,以下两点细节不能忽略:
1、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反思得以进行的前提。
勤劳的老师会教出懒惰的学生。反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但是,课堂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渠道,因而也是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我们讲教学改革也有好多年了,可是,唱主角的仍是教师,学生的主体性还是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习惯于强化练习,让学生变成一个“知识的容器。” 其实,一堂课的成败,不是看你讲了多少,讲的有多好,而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学的有多好;不是看你灌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看你知道学生掌握了多少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2、让反思成为习惯,学不止,思不停,是反思存在的意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切不可“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习惯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作为教师,我们要言行一致,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把反思活动进行为一种习惯,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
教,是为了不教。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长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可提高学习效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
【关键词】反思 初中数学 实践经验[来源:学+科+网]
【中图分类号】G633.6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同时强 调“反思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这些都说明要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根据我个人几年来教学活动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反思对数学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思想。
态度决定高度。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所以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树 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很重要。初中数学更加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小学简单的算术数学层面,不能及时转变学习思维,以至于成绩不理想,兴致缺乏,造成恶性循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数学不是拦路虎,畏难心理要不得。其实数学上的道理是很简单的,再难的题,都是由几个基本定量和公式推出来的,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把核心知识和思想总结出来,加以应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引导学生反思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应用,从而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
数学整个知识体系是紧密相连的,层层深入的,逻辑性强。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解题通常只能依葫芦画瓢,只能解答直接应用公式或定理的问题,缺乏逆向思维,同一知识点转换了情境就无法运用自如。例如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利用判别式去判断方程根的情况,然后代入 公式求解的一种方法。直接求解方程,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解答。而当我们转换情境:关于x的方程 有2个相等的实数解,求m值;面对这种题型,学生往往无从入手,因为 他们熟知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运用情境,而这道题创设的是另一个情境,即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运用,此为解题的关键。 此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题意分析,反思所学的相关内容,即可发现此题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与根的关系,从而联想到判别式的运用,根据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解可以得到判别式为0,就可以求解m值,以上所举两例涉及的中心知识点都是判别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只是不同情境的运用。
新旧知识点的类比运用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所以引导学生反思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重新建构,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是非常必要的。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呢?关键是找一个合适的类比对象。例如在学习了二元一 次方程的实际运用的这部分内容之 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想以前所学过的方程的实际运用的相关知识点,通过类比,学生不难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解题思路是相通的,即审题—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作答。于是相关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这样就为学生日后学习实际 运用问题指引了方向。
三、引导学生反思题型设计,从而达 到举一反多的学习效果。
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但中心考点基本不变,解题方法也是有规可循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题型进行反思,把问题延伸,灵活变形,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来源:学科网ZXXK]
例如: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 [来源:Zxxk.Com]
E、F分别在CD、AB上,DF∥BE,EF交BD于点O.
求证:EO=OF
本题的解题思路:
(1)由平行四边形ABCD可得DE//BF
(2)由DE//BF,DF//BE,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证得四边
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
(3)由平行四边形性质得到 结论:EO=FO
对于上面的题目,还可更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题目的内容,提
问进行反思,看还可以有怎样的变化,学生经思考可 发现,这道题目
只要把条件与问题稍作变化,便可变成几道题目了。
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理解便可再上一个层次了,锻练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四、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明确思路,善于总结。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引导学生建立错题库,收 集错题,反思不足。在我看来,无论做对与否,都是值得反思的,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解题的过程,是数学思维的形成步骤。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解某一道题,由于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解题过程中有些迷糊,解题思路不够完善,即使侥幸做出了正确答案,可是下次碰到同样的题型,又会犹豫不决。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解题过程:我刚开始是怎么想的?我后来选择了哪种解题方法?为什么选择了这种思路?还可以有其他不同的思路么?……[来源:学科网当然,反思不是口号,要使它有效进行,以下两点细节不能忽略:
1、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反思得以进行的前提。
勤劳的老师会教出懒惰的学生。反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但是,课堂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渠道,因而也是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我们讲教学改革也有好多年了,可是,唱主角的仍是教师,学生的主体性还是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习惯于强化练习,让学生变成一个“知识的容器。” 其实,一堂课的成败,不是看你讲了多少,讲的有多好,而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学的有多好;不是看你灌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看你知道学生掌握了多少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2、让反思成为习惯,学不止,思不停,是反思存在的意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切不可“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习惯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作为教师,我们要言行一致,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把反思活动进行为一种习惯,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
教,是为了不教。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长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可提高学习效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