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谭媛(1984-),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员,大学本科,武昌工学院。
摘要:高校图书馆主要的作用是完成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更能有效的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因而在人性化教育知识时代的推进中,图书管理工作也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学生摆在管理的核心地位。本文主要介绍以人为本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重要关系,同时详细的探讨图书馆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且总结问题出现的原因,最终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在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面前,高校图书馆能够面对不同的挑战,最终为广大读者全方位的服务。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
图书馆是高校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在高校的发展进程中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在服务于广大师生的同时,为广大师生带来精神盛宴,因而在管理高校图书馆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不要拘泥于眼前,要开拓视野,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融入创新管理理念,力求实现高校的图书管理模式。
一、以人为本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关系
(一)以人文本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灵魂
现代教育中,管理的主体是人,在高校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因而高校图书馆中其管理创新的灵魂是开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结合图书馆管理内涵是任何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满足学生需求的根本出发点,第一,要转变图书馆的主要管理思维,管理理念的树立要做到以人为本,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的需要首要完成的任务,更能够有效的满足读者需求;第二,图书管理中要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化。在图书管理过程中计算机平台的广泛应用十分必要,由于现在馆藏图书样式繁多,所以人工整理和查阅工作量较大,并且工作效率也低,因而为更好的为高校提供服务,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的构建不但方便学生查阅,更能实现提供完整的信息资源管理库,提升高校图书信息的使用价值。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以人文本理念的现实写照
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教育体制也将得到逐步创新,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以人为本。首先,图书馆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其内部发展的需求,伴随社会多元价值理念的深入,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出现各类问题,不利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因而在工作红为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多和图书管理人员接触,深入到其内部,了解人员的相关想法,实现图书馆的整体发展目标与员工的自我价值相互结合,有助于图书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其次,信息服务化也需要一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的信息资源需求,这也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的落后
当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时候,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侧重点更集中于学生,但当前很多管理更注重物质层面,忽略精神层面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更多的将精力集中于硬件设施的改造方面,但是没有注重员工技能培训。当数字化图书信息资源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很多高校引进信息化查阅设备,其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自动化程度也在逐步加大,但是图书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不能与之相互适应;第二,重视收藏管理,缺乏主动服务意识,高校的图书管理为了保障馆藏文献的完整度,所以对于稀缺文献保护较好,很少借阅给学生,这将导致资源的闲置浪费。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缺乏人性化
人性化管理模式是现代高校管理体制中必要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在现代教育体制中也受到广泛的推崇。但是部分高校口号喊得很响亮进,但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却截然相反,甚至很多工作流于表面实质含义不大,第一,由于服务手段过于单一,大量网络应用平的兴建,但是实际收效甚微,这主要受到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制约;第二,服务内容单一,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多类型的数据和材料重复,另外有些学科资源不足;第三,被动的服务方式,图书馆的具体服务性与管理人员的服务方式有重要联系,管理人员应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但是部分一线工作人员把自己定位于高校工作人员,所以没有主动服务意识,甚至很多本应该由工作人员完成的工作内容,图书馆要求学生完成,这就导致很多冲突出现,学生对图书管理人员产生不满情绪,进而让科学的图书管理工作难以顺利的推行下去。
三、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策略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理念,高校人才培养的对象是人,而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也是人,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了服务于人。“图书馆的目标和使命就是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只有将读者的位置摆放正确,做到一切都为读者考虑,才能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事宜中,建立读者第一的价值观。”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机制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为实现这一管理目的,第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让管理人员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摆脱传统的行政机制理念,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样的工作思想,其规章制定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奖励工作能力好的员工,更要给青年员工提供广阔的晋升平台,打破以往凭资历晋升的理念,以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为晋升标准,给青年人更多发展空间。第二,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和员工的表现情况,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教育培训,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例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在图书馆内组织实践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员工的政治素养,并将这份政治素养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推动工作的积极性,加大工作效率。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读者服务模式
图书馆的真正服务对象是学生,所以建立的服务模式应满足学生的需求;第一,构建人性化比较强的高校借阅环境,构建初期就要考虑到读者因素,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充分方便读者,比如在入口位置明确的设置入口指示牌,方便读者快速的找到自己需要取书的位置;第二,图书馆开展图书服务活动,以自身的工作环境为出发点,组织读者交流会和座谈会,建立读者信箱,聘请高校内德高望重的教授,定期的给青年读者推荐阅读书目,阅读结束后大家一起探讨发言,并根据读者和学者意见对图书馆的工作计划以及工作流程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此为基础,改善工作中的各类缺陷,完善以人为本的图书创新管理。第三,“书”是图书馆的核心,所以要通过对书籍的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图书馆是学生阅读的重要场所,因而要求给读者创设个性化读书服务,可以在图书馆的一端开辟出“读书角”让学生可以在该区域自由的阅读,并且在空白的笔记上写自己的读书感想,定期选择比较好的读书感想刊登在校报上。推动读者之间的文字交流。
四、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辅助学习环节,在时代发展中,每一届学生也有不同的变化,那么图书馆工作也要发展创新,其创新管理理念就是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发展模式,满足读者的学习需求,同时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读者的课余生活,这才能凸显出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理念。(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
参考文献:
[1]白山丹.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28-29.
[2]陈璞华.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10):12-13.
[3]段汶君.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J].现代情报,2006.
[4]刘方.储济明.高校图书馆实施文化管理探讨[J].兰台世界,2015.
[5]李翠香.谈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艺术与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
摘要:高校图书馆主要的作用是完成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更能有效的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因而在人性化教育知识时代的推进中,图书管理工作也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学生摆在管理的核心地位。本文主要介绍以人为本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重要关系,同时详细的探讨图书馆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且总结问题出现的原因,最终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在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面前,高校图书馆能够面对不同的挑战,最终为广大读者全方位的服务。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
图书馆是高校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在高校的发展进程中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在服务于广大师生的同时,为广大师生带来精神盛宴,因而在管理高校图书馆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不要拘泥于眼前,要开拓视野,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融入创新管理理念,力求实现高校的图书管理模式。
一、以人为本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关系
(一)以人文本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灵魂
现代教育中,管理的主体是人,在高校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因而高校图书馆中其管理创新的灵魂是开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结合图书馆管理内涵是任何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满足学生需求的根本出发点,第一,要转变图书馆的主要管理思维,管理理念的树立要做到以人为本,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的需要首要完成的任务,更能够有效的满足读者需求;第二,图书管理中要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化。在图书管理过程中计算机平台的广泛应用十分必要,由于现在馆藏图书样式繁多,所以人工整理和查阅工作量较大,并且工作效率也低,因而为更好的为高校提供服务,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的构建不但方便学生查阅,更能实现提供完整的信息资源管理库,提升高校图书信息的使用价值。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以人文本理念的现实写照
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教育体制也将得到逐步创新,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以人为本。首先,图书馆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其内部发展的需求,伴随社会多元价值理念的深入,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出现各类问题,不利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因而在工作红为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多和图书管理人员接触,深入到其内部,了解人员的相关想法,实现图书馆的整体发展目标与员工的自我价值相互结合,有助于图书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其次,信息服务化也需要一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的信息资源需求,这也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的落后
当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时候,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侧重点更集中于学生,但当前很多管理更注重物质层面,忽略精神层面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更多的将精力集中于硬件设施的改造方面,但是没有注重员工技能培训。当数字化图书信息资源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很多高校引进信息化查阅设备,其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自动化程度也在逐步加大,但是图书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不能与之相互适应;第二,重视收藏管理,缺乏主动服务意识,高校的图书管理为了保障馆藏文献的完整度,所以对于稀缺文献保护较好,很少借阅给学生,这将导致资源的闲置浪费。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缺乏人性化
人性化管理模式是现代高校管理体制中必要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在现代教育体制中也受到广泛的推崇。但是部分高校口号喊得很响亮进,但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却截然相反,甚至很多工作流于表面实质含义不大,第一,由于服务手段过于单一,大量网络应用平的兴建,但是实际收效甚微,这主要受到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制约;第二,服务内容单一,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多类型的数据和材料重复,另外有些学科资源不足;第三,被动的服务方式,图书馆的具体服务性与管理人员的服务方式有重要联系,管理人员应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但是部分一线工作人员把自己定位于高校工作人员,所以没有主动服务意识,甚至很多本应该由工作人员完成的工作内容,图书馆要求学生完成,这就导致很多冲突出现,学生对图书管理人员产生不满情绪,进而让科学的图书管理工作难以顺利的推行下去。
三、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策略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理念,高校人才培养的对象是人,而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也是人,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了服务于人。“图书馆的目标和使命就是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只有将读者的位置摆放正确,做到一切都为读者考虑,才能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事宜中,建立读者第一的价值观。”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机制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为实现这一管理目的,第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让管理人员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摆脱传统的行政机制理念,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样的工作思想,其规章制定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奖励工作能力好的员工,更要给青年员工提供广阔的晋升平台,打破以往凭资历晋升的理念,以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为晋升标准,给青年人更多发展空间。第二,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和员工的表现情况,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教育培训,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例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在图书馆内组织实践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员工的政治素养,并将这份政治素养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推动工作的积极性,加大工作效率。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读者服务模式
图书馆的真正服务对象是学生,所以建立的服务模式应满足学生的需求;第一,构建人性化比较强的高校借阅环境,构建初期就要考虑到读者因素,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充分方便读者,比如在入口位置明确的设置入口指示牌,方便读者快速的找到自己需要取书的位置;第二,图书馆开展图书服务活动,以自身的工作环境为出发点,组织读者交流会和座谈会,建立读者信箱,聘请高校内德高望重的教授,定期的给青年读者推荐阅读书目,阅读结束后大家一起探讨发言,并根据读者和学者意见对图书馆的工作计划以及工作流程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此为基础,改善工作中的各类缺陷,完善以人为本的图书创新管理。第三,“书”是图书馆的核心,所以要通过对书籍的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图书馆是学生阅读的重要场所,因而要求给读者创设个性化读书服务,可以在图书馆的一端开辟出“读书角”让学生可以在该区域自由的阅读,并且在空白的笔记上写自己的读书感想,定期选择比较好的读书感想刊登在校报上。推动读者之间的文字交流。
四、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辅助学习环节,在时代发展中,每一届学生也有不同的变化,那么图书馆工作也要发展创新,其创新管理理念就是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发展模式,满足读者的学习需求,同时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读者的课余生活,这才能凸显出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理念。(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
参考文献:
[1]白山丹.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28-29.
[2]陈璞华.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10):12-13.
[3]段汶君.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J].现代情报,2006.
[4]刘方.储济明.高校图书馆实施文化管理探讨[J].兰台世界,2015.
[5]李翠香.谈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艺术与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