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描写是记叙文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细节是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因素。精彩的记叙文中,往往少不了震撼人心的细节描写。细节的魔力令人叹服,透过细节见本色。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性格、语言、行动、肖像以及周围环境、自然景物等的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写。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可以烘托环境气氛,可以传神地刻画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可以成功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典型性格,突现文章主题。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应该如何巧妙应用这种描写方法呢?
一、 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差半车麦秸》正是靠那些极具特征的细节,才使“差半车麦秸”这个人物在我们眼前鲜明生动起来。如动作细节:“噙着小烟袋”的动作细节在文中出现过多次,非常鲜明地表现了北方农民的身份特征。擤鼻涕后往鞋尖上抹,吃完饭用手指甲剔牙等动作,都非常符合人物身份,表现了他身上的一些陋习,这些细节真实而生动。
二、用细节来抒发浓郁的情感
用细节来抒发浓郁的情感,即通过具体细微的动作描写,将浓郁的情感蕴蓄其中,读来感人至深。
《差半车麦秸》中的动作、神情、语言细节描写就写得很有感染力。如“从地里捏起来一小块坷垃,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坷垃捻碎,细细地看了一看,拿近鼻尖闻闻,再放到舌尖上品品滋味,然后把头垂下去轻轻地点几点,喃喃地说道‘这地是一脚踩出油的好地……’”这一段极具个性化特征的细节,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主人公对土地痴迷般的热爱,这只能是世代以土地为生的中国农民才会有的动作、神情、语言。
又如《小巷深处》中“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不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因盲眼而补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这一细节,既将母亲的爱女深情巧妙地融于具体细微的外貌描写之中,情感浓郁,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又生动、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辛勤劳作、无私付出的敬佩和赞颂。 文中还写到“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这些外貌、神态的细节描写,抒发了“我”被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深深感动之情,也流露出了“我”对于自己无知、爱虚荣的深深自责。
三、用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
用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情节更生动,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有些细节描写还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心理特点。如《差半车麦秸》一文中写到“差半车麦秸”同“我”谈话时,眼睛不断向墙角的油灯瞟着。当“我”装着睡熟时,他“默默地坐了半天,不时向灯光瞟一眼,又向我瞟一眼,神情越发不安起来。最后他偷偷站起来向灯光走去,但只走了两步,就折回头走出了屋子……”此处的细节描写十分传神,把主人公看着夜晚灯火通明十分心疼但又不敢吹熄灯火的心理表现得活灵活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些细节描写能揭示人物行为的内在动因。写作中要注意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运用恰当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这样说。如《一厘米》一文中售票员问陶影“报销不”,陶影回答“不要了”时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一方面写出了她的处处俭省,另一方面,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强烈的责任感。像这样的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在这篇文章中还有许多处。陶影为了不给儿子小也买车票,把“小也的头发往下捺,仿佛拨去浮土触到坚实的地表”,这个细节表现了她想占小便宜的心理;而儿子小也却坚持要买车票,他“高声叫,把脚下的踏板跺得像一面铁皮鼓”,“半仰着脸,愤怒地朝向他的妈妈”,这个细节,则表现了小也天真、单纯的性格特点。没有这些细节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就不会表现得细腻逼真,淋漓尽致。
“一滴水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当你还在为干瘪的叙述而头疼的时候,仔细观察,发掘一个细节,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责任编辑 罗 峰
一、 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差半车麦秸》正是靠那些极具特征的细节,才使“差半车麦秸”这个人物在我们眼前鲜明生动起来。如动作细节:“噙着小烟袋”的动作细节在文中出现过多次,非常鲜明地表现了北方农民的身份特征。擤鼻涕后往鞋尖上抹,吃完饭用手指甲剔牙等动作,都非常符合人物身份,表现了他身上的一些陋习,这些细节真实而生动。
二、用细节来抒发浓郁的情感
用细节来抒发浓郁的情感,即通过具体细微的动作描写,将浓郁的情感蕴蓄其中,读来感人至深。
《差半车麦秸》中的动作、神情、语言细节描写就写得很有感染力。如“从地里捏起来一小块坷垃,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坷垃捻碎,细细地看了一看,拿近鼻尖闻闻,再放到舌尖上品品滋味,然后把头垂下去轻轻地点几点,喃喃地说道‘这地是一脚踩出油的好地……’”这一段极具个性化特征的细节,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主人公对土地痴迷般的热爱,这只能是世代以土地为生的中国农民才会有的动作、神情、语言。
又如《小巷深处》中“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不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因盲眼而补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这一细节,既将母亲的爱女深情巧妙地融于具体细微的外貌描写之中,情感浓郁,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又生动、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辛勤劳作、无私付出的敬佩和赞颂。 文中还写到“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这些外貌、神态的细节描写,抒发了“我”被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深深感动之情,也流露出了“我”对于自己无知、爱虚荣的深深自责。
三、用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
用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情节更生动,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有些细节描写还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心理特点。如《差半车麦秸》一文中写到“差半车麦秸”同“我”谈话时,眼睛不断向墙角的油灯瞟着。当“我”装着睡熟时,他“默默地坐了半天,不时向灯光瞟一眼,又向我瞟一眼,神情越发不安起来。最后他偷偷站起来向灯光走去,但只走了两步,就折回头走出了屋子……”此处的细节描写十分传神,把主人公看着夜晚灯火通明十分心疼但又不敢吹熄灯火的心理表现得活灵活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些细节描写能揭示人物行为的内在动因。写作中要注意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运用恰当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这样说。如《一厘米》一文中售票员问陶影“报销不”,陶影回答“不要了”时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一方面写出了她的处处俭省,另一方面,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强烈的责任感。像这样的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在这篇文章中还有许多处。陶影为了不给儿子小也买车票,把“小也的头发往下捺,仿佛拨去浮土触到坚实的地表”,这个细节表现了她想占小便宜的心理;而儿子小也却坚持要买车票,他“高声叫,把脚下的踏板跺得像一面铁皮鼓”,“半仰着脸,愤怒地朝向他的妈妈”,这个细节,则表现了小也天真、单纯的性格特点。没有这些细节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就不会表现得细腻逼真,淋漓尽致。
“一滴水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当你还在为干瘪的叙述而头疼的时候,仔细观察,发掘一个细节,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