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d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引进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运用,在突飞猛进的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完善的推动下,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同时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融合,完善学生的学习成效,让学生在课堂中做到对知识点的高效理解和探索,优化学生的学习思维,实现数学课堂中的教学目标.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应用;策略;分析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会推动学生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予以简单化、形象化.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教师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开启了大门,能让学生在抽象、复杂知识的学习中做到高效理解.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能降低数学知识学习的难度.同时,教师要善于分析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基本原则及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本现状,采取相应的策略让学生高效掌握数学知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性的同步提升.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原则分析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知识学习.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不同的原则,以此保障教学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适度性原则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遵守适度性原则,应用信息技术完成知识讲解,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要做到适度、适量,要让学生在紧密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做到知识探索,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教师要让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服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以教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尽可能地少提出扰乱学生思路以及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意识过分被信息技术课件吸引的问题.
  教师要在知识讲解和信息技术模式的辅助下,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完成数学知识学习,减少出现信息技术喧宾夺主的现状.同时,教师要基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初衷,提升学生的总体学习效果.
  (二)辅助性原则
  教师要善于使用信息技术方法,做到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互动和辅助.教师要将课堂教学重点内容进行完善,减少出现教师盲目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代替教师的现象.
  教师应深刻熟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要让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服务.教师要将学生视为数学课堂学习中的真正主人,把握信息技术的辅助性原则,减少课堂教学过程中极端现象的出现,践行优秀方法,杜绝“教师满堂讲”或“电脑满堂讲”现象的发生.
  (三)实用性原则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要坚守实用性原则.实用性是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了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学习中起到的不同作用.教师基于学生的需求及教学基本方向,应用信息技术,能让学生高效完成知识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不同目标、学生的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的环节.教师要善于推动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让数学课堂教学达到预期效果,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和综合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的现状分析
  第一,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沿用传统方式,凭借自身经验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讲解.部分教师的知识讲解过程缺乏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缺乏信息技术的辅助,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呈现一定的盲目性、枯燥性.部分教师难以认清教学改革思想和先進技术带来的改变,导致课堂教学呈现硬性指导的教学状态,学生呈现一定的抗拒心理,不利于数学知识的渗透.
  第二,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模式呈现过度依赖状态,由传统的教师主宰变成信息技术主宰.这就导致课堂教学中难以凸显学生的位置,难以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兴趣差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被信息技术中“繁华”“多彩”的课件所吸引,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理解能力较差,课堂学习时效性难以得到提升.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的主要策略分析
  (一)借助信息技术践行数形结合思想,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落实数形结合思想,借助信息技术图片、视频的展示特征,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和信息技术的透彻介绍中理解知识.教师融合教学基本内容、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能力,结合信息技术做到知识内容的有效展示,科学直观地介绍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重点内容,能推动学生透彻完成知识的探索,进一步拓宽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有关“立体几何”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内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用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动画形式,基于色彩的明暗及阴影的相对变化,让学生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完成演示以“面”构成不同的立体图形.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过程,以此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让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具直观性,强化学生的感悟,以此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条件,让学生通过有效的空间想象力全面提升理解,让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取得优秀的学习成效.
  (二)借助信息技术设置教学情境,深化学生理解
  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以教学情境为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直观探索知识,全面理解知识,深化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过程的变化.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创建浓郁的知识学习环节,能吸引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在学习中的难度,以此让学生在轻松、有效的环境下完成知识探索.
  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细胞通过第一次分裂由1个细胞演变成2个细胞,再经过第二次的分裂,由2个细胞演变的4个细胞……以此类推,教师让学生完成“等比数列”的相应知识学习.借助学生在生物课堂学习中的不同知识,教师让数学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生物知识进行融合,在有效的问题情境学习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挖掘数学背后的内涵及数学课堂蕴藏的不同道理,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三)借助信息技术营造互动讨论氛围,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优秀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教师在有效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完成知识学习,能让学生投入全部精力完成数学知识探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教学环节,能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感受到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优秀课堂教学氛围结合信息技术模式,既能满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不同需求,又能为教师的重点知识讲解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集合”这一内容时,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模式中的不同方法,先让学生了解知识,再向学生推送不同的学习课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知识復习中方便随时查看.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形式或知识点的回顾形式,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将知识讲解过程、知识点的基本脉络框架向学生推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微课视频模式的辅助下和课件的借助探索中高效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回顾,形成学习信心.
  (四)借助信息技术组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事物判断能力.同时,教师应基于学生在课堂中对不同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有效弥补学生的学习不足,通过组织实践探索活动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技巧,在信息技术融入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形成完善的思维脉络,促进学生谨慎思维意识的形成和优质学习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教学有关“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完成知识的讲解.教师在介绍不同位置关系以及不同的点、线、面时要在信息技术中辅助一定的视频形象和图片特点.然后,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组织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索,以生活中的数学为基本探索方向,让学生找寻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另外,教师让各学习小组探索小组以成果汇报的方式,将成果制作成不同的PPT课件,能让学生高效理解知识,增强学生的知识探索欲望和语言表述能力.学生可以匿名完成评价和总结,获取学习经验.教师可以此做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全面指引,让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实践活动得以高效的显现,以此保证学生完善思维意识、整体数学学习素养的形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积极地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高效理解知识,能够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时效性和学习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课堂内勇于完成知识探索,把握教学改革基本趋势,借助教学改革思想及科学技术水平带来的无限变化,让学生做到对知识内容的高效理解,以此推动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庄孝准.基于数据分析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以“概率统计”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10):78-79.
  [2]李文霞.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科技资讯,2020(12):139,141.
  [3]张瑞凤,刘蕴煜.高中数学教材“几何”部分的比较研究:以“人教A版”与“苏教版”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07-309.
  [4]何象芳.中加高中数学教材比较研究:基于“中加班高中数学校本教材的编制与应用”的课题研究[J].科技资讯,2019(30):205-206.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只是在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还在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而提高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效率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开始。语感语感一方面涉及语言的直接的外在方面--语音、字形;另一方面也涉及语言所表示的抽象意义,是两者的有机统一,有理性积淀融解其中。它包括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意色彩感受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读中感悟,训练语感;品词析句,增强感悟;积累语言,深化感悟,进而促进
期刊
陈昭在读硕士期间,曾嘱余为他的画作写过一篇短文,至今已近十年。十年树木,该有成材之相了。事实上,十年来他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绘画语言渐趋成熟,个人风格初现峥嵘,已从一位才情少年成长为实力不俗的画家了。而今博士甫一毕业,他就入职天津美术学院,从艺生涯更上了一个平台,预示着在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上,将有更广阔的眼界、更高级的思维,以及更为便利的条件,其绘画技艺与境界的提升,当是指日可待的。  陈昭近年
期刊
最近我完成了关于新中国工笔画中女性形象研究书稿的写作。在这过程中,我有时感叹自己的学术水准不足以演绎这段看似美好实则波澜壮阔的女性形象演变历程;有时惆怅材料要遴选,常常会过滤掉大量自己非常有兴趣的画家和作品;有时怀疑论著作为一种理论预设,再看似圆满的逻辑关系、再无懈可击的格式其实和真实的情况总无法无缝对接。作为画家,我理解画面出现的玄机;但作为研究者,要诉诸理论或语言常常让我感到无力。所以这本书稿
期刊
亞明艺术馆“回望·守望”展  庚子秋,“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北京故宫展出,引发了新一轮的“苏子热”。“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或曾想到,千载之后的人们仍在循着那些看似偶然又必然的历史痕迹,“回望”着那掠过天际的飞鸿之影。苏轼的一生,是感苍生、惠万民的一生,其以睿智、哲思,观照社会事物、自然现象,进而转化为艺术思维、诗性智慧,创作出大量熠熠
期刊
鄭路迅,字缓之,1978年生于福建仙游,现居北京。师从莫晓松、陈林、方政和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福建省工笔画学会理事、北京中国工笔花鸟画院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莆田画院副院长、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理事等。出版有6本个人专著,作品曾14次在全国展上获奖或入选。栏目主持人陈林推介词  毫无疑问,工笔画创作的基础之一是熟练的技
期刊
与书结缘  自幼受家父影响,启蒙时,我便对用毛笔写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浑然不懂如何执笔、用笔,但是我敢于弄墨于纸上,信手涂鸦之作被父辈们评说:“还真有几分模样。”只是由于生活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笔墨纸张都属于奢侈品,更不用说碑帖资料了。隨后家境变迁,书法学习时连时断,始终未能获得真正的书法入门教育。延至我初中阶段,父亲工作调动,举家从县城搬入省城。我找了一名书法培训老师,重新起步,探求书
期刊
中国传统山水画自隋唐独立成科,及至两宋、元代,格法完备,蔚为大观。之后笔墨演绎,代不乏人。近现代碑学兴起,受海派大写意花鸟画启发,诸多先贤探索山水画大写意发展之路,成就斐然。  纵观山水画发展史,经历了图形配景、刻画塑形、写意升华的过程。一、魏晋画风  魏晋南北朝艺术延续了两汉质朴开张的特点、禅学及老庄的玄学思想,崇尚自由超脱、无为不争的精神追求。从留存下来的绘画作品看,当时审美多样、思想包容、画
期刊
关键词:逸品;中国书画;美学;嬗变一、“逸”的源头—人之逸  关于逸的来源, 已有不少学者对此做过探讨。当代著名美学家叶朗说:“‘逸’,本来是指一种生活形态和精神境界。先秦时就有‘逸民’。《论语》记载孔子时常遇到一些避世的‘隐者’,如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丈人等,就是当时的‘逸民’。他们要从‘浊世’中超脱出来。”[1]  徐复观先生认为“逸”字的原有意义是指人的品格,他引用了《论语·微子篇》: 
期刊
关键词:颜真卿;忠;伦理;楷模  就书法批评史上的客观情况而言,对颜真卿书作的评价往往围绕着“忠”范畴展开,以“忠义”“忠烈”“忠臣”为具体语汇。我们甚至能感受到其伦理价值高于书作本身的意味。那么,伦理因素为何会在颜书的批评体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忠”又为何能在诸多伦理范畴中脱颖而出,并成为评价颜真卿书法的不二选择呢?一、“忠”伦理含义的流变  “忠”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伦理范畴之一,对古人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教育部门及学生家长都开始逐渐重视对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等的培养.目前,大部分高中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开始逐渐引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步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促使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越来越强.本文首先讲述了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意义,其次讲述了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