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在那个改革开放的春天,走出江苏省徐州师范学院的我,成了一名光荣的学校体育工作者,至今已整整三十年了。这些年,我目睹了国家改革开放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经历了学校体育从“贫困”到“富足”、从朦胧到清晰、从微观到宏观、从“默默无闻”到“亮丽名片”的发展过程,回首往事,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令人难忘!
一、学校体育设施从“贫困”到“富足”
1979年,我在苏、豫、皖三省交界处的一所农村中学——江苏省铜山县棠张中学任体育教师、教研组长,兼任徐州地区中小学生女子排球队课余教练。那时棠张中学有一块占地40余亩的运动场,说是运动场,却没有跑道,没有围墙,靠南侧还有几座坟头,时常有人去烧纸,难免有哭哭啼啼之声;场地西头是个买卖羊的羊市,顽皮的小羊羔常跑到体育课上充“人数”;羊市一旁还有说书场,有时中午我也挤进人堆里去娱乐娱乐,觉得挺满足。两块土篮球场,两副半单、双杠,踢足球常用学生换下来的衣服作球门。我校当时虽是排球重点校,也不过是一副破网、两根铁棍竖起的排球架和一筐橡胶排球,其他设施就更别谈了。有一次参加市级比赛,上级奖励给我们两个皮质排球,我把它当作宝贝藏起来,临比赛前才舍得拿出来让队员们适应一下,老师们都笑赞我会过日子,可见当时的窘境和“贫困”。
随着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各领域的不断扩大,学校体育设施设备也日渐完善。现在的棠张中学已建有标准400m环形跑道的塑胶田径场,能用于省级排球比赛的体育馆,十多片高规格的篮、排球场和乒乓、单杠、双杠以及大型组合健身器械,其他体育器材整整摆满六间器材室,基本满足学校师生体育教学、课余训练、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学校为此还专门配备了专职的体育器材管理员,建立了各种器材管理的规章制度,利用电脑进行科学的管理。俗话说“窥一斑知全貌”,由此,可看出30年来我国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的变化,昔日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捉襟见肘的日子大为改观。
二、体育教学“脉络”从朦胧到清晰
回想我自己三十年前进行体育教学时的情境,至今历历在目。准备部分分三项内容:一是整队报告人数,宣布本课内容,安排见习生;二是成四列纵队根据季节不同绕场跑不同的圈数三是做行进间或定位徒手操。要求学生精神抖擞、步伐整齐、口号洪亮、动作整齐划一、纪律严明。能达到上述要求,就认为学生上课态度好,听话,教师有本事。基本部分分四项内容。一是讲解示范;二是分组练习,掌握技术;三是扬优纠偏;四是组织竞赛性游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关注的是技术怎样教,动作怎样学,身体怎样练。能完成上述任务,就认为教师教得好。结束部分分两项内容。一是集合做“一、二、三跳”的三步拉手放松舞或慢跑;二是教师小结本课,谈谈是否完成任务,不太关注放松的方法是否呼应基本部分,也没有对学生评价;但在当时就认为这是学生满意、教师成功的课了。这是我的老师教我的,大家也都是这么上的。至于说为什么要这样上,自己也说不清楚。但今天看来,这是典型的教师为主体、程式化、军体式体育课。
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学改革也进行了多次,本人慢慢地也对体育教学有了一些理性的认识,特别是全国第八次的课程改革更让我清晰了许多问题。一是体育教师要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课不论怎样改都要让学生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有效的发展体能,都应在知识、技能、体能发展一体化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情感及社会适应性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当前,体育教学的模式种类繁多,如情景式、探究式等,但归纳起来都是在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的引申。为此,我把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加工,着重在基本部分进行提炼、细化,使“学练”、“练学”和“发展”三部曲成为其本质内涵。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极好,“三段式”教学模式又焕发出勃勃生机。二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切实做到“五个转向”:由自身教转向学生学;由依靠高嗓门、管、卡、压、威逼学生学,转向依靠教学艺术性来吸引学生学;由讲解示范转向新颖、丰富多彩的学练活动设计;由直接给予知识的结构,转向帮助学生体验过程、感悟方法;由不合理的拼体力、汗水的消耗型,转向高效率的智能、技能型教学。三是在教学评价上应坚持“四个偏重”:偏重综合素质的考查,偏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偏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的情感,偏重评价指标的多元性。
三、课余训练目标从“只要技能”到“科学育人”
我开始带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时,总觉得这很能体现自己的才能,既能教体育课,又能做教练,再加上“新官上任”,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死拼”训练方法的弊端却逐步显现,运动成绩停滞不前,学生疲惫不堪。无助的我常常在教学、训练上犯急、发火,体罚学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教育改革大潮的冲击下,在困境的摸索中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新的理念悄然而至,学校体育工作者也包括我自己对课余训练的认识产生了质的提升。
首先,学校课余训练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健康第一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为此,我们要遵循运动科学的相关规律,理智面对课余训练,不能仅为了一点运动成绩而“拼死”运动员,要让每个运动员首先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即使日后不能再从事竞技体育运动,也能以健壮的身体幸福、快乐的生活、工作。
再者,大家知道体育高考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做到训练和学习兼顾,绝不能“一条腿”走路。以往,铜山县在这方面也走了不少弯路,体育教师和文化课教师分别单打独斗,不能相互协作,形不成合力;特别是我们体育教师只顾训练,在操场上耗费了学生的全部体力和精力,到了课堂上这些学生只能“休息”了。到头来,体育成绩再好,也不能升学,毕竟文化课成绩太差了。痛定思痛,我们在各个高中成立体育高考班,由体育教师任班主任,与文化课教师达成责、权、利的共识,要求带高考训练的教师在训练中预设留给学生还能有完成文化课学习的体力、精力。同时,我明确提出要有效训练,不能再用软磨硬泡来出成绩,必须以最小的身体代价换取最佳的训练效果。于是,科学训练成为宗旨,合理的摄入营养、科学的训练方法、有效的身体恢复成为高考训练的三部曲,洋法土法一起上,“以人为本”的快乐训练成为我们发展的方向,而运动后的营养、放松恢复更加得到重视。多年的研究、实验、反思、提升,使我们走上了铜山高考训练、课余训练的康庄大道。连续7年铜山县体育高考超百人,在江苏省一直名列前茅。并且,铜山县的运动员由于技战术精湛、 素质好、潜力大成了“热门生意”,排球、篮球、田径等运动员供不应求。郑集中学女篮、棠张中学女排曾多次成功出访日本半田市。
第三,多年来,我们一直认为学校课余训练的任务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并且认真地执行着。自从中央7号文件下发以来,特别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大力开展,使我对学校课余训练的目的有了新的认识。课余训练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先行者,它为学生们展现了体育运动的特有风采和健康的形象;课余训练为阳光体育运动提供驱动力,每个运动员都是一个传播者、引领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另外,随着对教体结合的进一步探索,学校课余训练逐步成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摇篮,有了这个强大的训练群体作基石,无疑加快了我国从体育强国步入体育大国的步伐,加速了我国在世界舞台上体育大国目标的实现。
四、体育工作重心逐步从“点”到“面”
我初为体育教师时,没有什么明确的人生目标,单纯地只想把学校交给的任务完成好。在棠张中学工作的十余年,一直勤勤恳恳“战斗”在教学、训练第一线。1992年,我被县教育局任命为体育教研员,虽然没有离开学校体育这个阵地,体育工作重心却逐步从“点”到“面”了,工作的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研究、反思、指导、服务成了我工作的主线,读书、教书、写书成了我工作目标和生活全部。在我看来,读书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大量高品位的阅读必然引发深度而有价值的思考与总结,这些总结也许立足于自身,也许立足于宏观或微观的体育教育教学,但只要思考就有价值,就有改变、完善、前进的可能。长期以来我总是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每天坚持至少读一小时的书,写读书笔记。读书学习、思考总结已成为我的爱好。读书能丰富人的思想,思考能矫正人的行为,读书和思考能使自己的工作更理性、更有效。我经常用自己的读书行为去唤醒、引领体育教师去思考,去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为此,我在全县提出了体育教师自身建设的“六个一工程”,即每天要读一小时的书、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熟读一本专业杂志、每半学期上一节公开课、每学期写一篇县级以上获奖或发表论文、每学年写一个水平段或选项教学及校本教材的文本。几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家、省、市获各类奖项、在国家知名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的教师。本人也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并著有专著。作为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特级教师,还经常应邀在国家、省、市大专院校讲授教学经验,开设讲座,多次去英国、日本等国考察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学术研讨。
工作中我常常把教书的理念、策略和操作的行为一体化,使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日常的教育行为产生“融合”,从而进行有机的结合,并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从个别学校试点,然后总结得与失,再逐步推广实施。比如“一校一品”的阳光体育活动,先在柳新实小实验“呼啦圈”特色项目,接着在房村中心小学实验“古诗韵律操”、张集职中实施“三操一舞”、铜山中学选项教学、郑集中学“三段式”教学,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上门、送赛到校等活动,取得一些“省时、省力和高效”的工作经验,提升为一种优质资源、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模式后再在全县推行普及,效果非常好。现如今这些教育教学的实践成果均成为我县多张体育名片。赢得《中国教育报》、《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国内知名报刊图文并茂的精彩报道。成功的接待了英国、日本等国的交流、采访。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学校体育长足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我逐步成长的三十年,其中有成功的快乐,也有教训的隐痛。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势,在这举国欢庆新中国建国6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最想说的是:越是功利和浮躁盛行的时候,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更应多一些宁静、坚守和执著,站好自己的岗,踏踏实实地将平凡而责任重大的本职工作做好,不断地超越自己,做一个有品味、有思想、有作为的体育教师,为祖国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一、学校体育设施从“贫困”到“富足”
1979年,我在苏、豫、皖三省交界处的一所农村中学——江苏省铜山县棠张中学任体育教师、教研组长,兼任徐州地区中小学生女子排球队课余教练。那时棠张中学有一块占地40余亩的运动场,说是运动场,却没有跑道,没有围墙,靠南侧还有几座坟头,时常有人去烧纸,难免有哭哭啼啼之声;场地西头是个买卖羊的羊市,顽皮的小羊羔常跑到体育课上充“人数”;羊市一旁还有说书场,有时中午我也挤进人堆里去娱乐娱乐,觉得挺满足。两块土篮球场,两副半单、双杠,踢足球常用学生换下来的衣服作球门。我校当时虽是排球重点校,也不过是一副破网、两根铁棍竖起的排球架和一筐橡胶排球,其他设施就更别谈了。有一次参加市级比赛,上级奖励给我们两个皮质排球,我把它当作宝贝藏起来,临比赛前才舍得拿出来让队员们适应一下,老师们都笑赞我会过日子,可见当时的窘境和“贫困”。
随着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各领域的不断扩大,学校体育设施设备也日渐完善。现在的棠张中学已建有标准400m环形跑道的塑胶田径场,能用于省级排球比赛的体育馆,十多片高规格的篮、排球场和乒乓、单杠、双杠以及大型组合健身器械,其他体育器材整整摆满六间器材室,基本满足学校师生体育教学、课余训练、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学校为此还专门配备了专职的体育器材管理员,建立了各种器材管理的规章制度,利用电脑进行科学的管理。俗话说“窥一斑知全貌”,由此,可看出30年来我国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的变化,昔日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捉襟见肘的日子大为改观。
二、体育教学“脉络”从朦胧到清晰
回想我自己三十年前进行体育教学时的情境,至今历历在目。准备部分分三项内容:一是整队报告人数,宣布本课内容,安排见习生;二是成四列纵队根据季节不同绕场跑不同的圈数三是做行进间或定位徒手操。要求学生精神抖擞、步伐整齐、口号洪亮、动作整齐划一、纪律严明。能达到上述要求,就认为学生上课态度好,听话,教师有本事。基本部分分四项内容。一是讲解示范;二是分组练习,掌握技术;三是扬优纠偏;四是组织竞赛性游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关注的是技术怎样教,动作怎样学,身体怎样练。能完成上述任务,就认为教师教得好。结束部分分两项内容。一是集合做“一、二、三跳”的三步拉手放松舞或慢跑;二是教师小结本课,谈谈是否完成任务,不太关注放松的方法是否呼应基本部分,也没有对学生评价;但在当时就认为这是学生满意、教师成功的课了。这是我的老师教我的,大家也都是这么上的。至于说为什么要这样上,自己也说不清楚。但今天看来,这是典型的教师为主体、程式化、军体式体育课。
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学改革也进行了多次,本人慢慢地也对体育教学有了一些理性的认识,特别是全国第八次的课程改革更让我清晰了许多问题。一是体育教师要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课不论怎样改都要让学生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有效的发展体能,都应在知识、技能、体能发展一体化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情感及社会适应性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当前,体育教学的模式种类繁多,如情景式、探究式等,但归纳起来都是在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的引申。为此,我把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加工,着重在基本部分进行提炼、细化,使“学练”、“练学”和“发展”三部曲成为其本质内涵。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极好,“三段式”教学模式又焕发出勃勃生机。二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切实做到“五个转向”:由自身教转向学生学;由依靠高嗓门、管、卡、压、威逼学生学,转向依靠教学艺术性来吸引学生学;由讲解示范转向新颖、丰富多彩的学练活动设计;由直接给予知识的结构,转向帮助学生体验过程、感悟方法;由不合理的拼体力、汗水的消耗型,转向高效率的智能、技能型教学。三是在教学评价上应坚持“四个偏重”:偏重综合素质的考查,偏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偏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的情感,偏重评价指标的多元性。
三、课余训练目标从“只要技能”到“科学育人”
我开始带课余体育运动队训练时,总觉得这很能体现自己的才能,既能教体育课,又能做教练,再加上“新官上任”,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死拼”训练方法的弊端却逐步显现,运动成绩停滞不前,学生疲惫不堪。无助的我常常在教学、训练上犯急、发火,体罚学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教育改革大潮的冲击下,在困境的摸索中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新的理念悄然而至,学校体育工作者也包括我自己对课余训练的认识产生了质的提升。
首先,学校课余训练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健康第一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为此,我们要遵循运动科学的相关规律,理智面对课余训练,不能仅为了一点运动成绩而“拼死”运动员,要让每个运动员首先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即使日后不能再从事竞技体育运动,也能以健壮的身体幸福、快乐的生活、工作。
再者,大家知道体育高考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做到训练和学习兼顾,绝不能“一条腿”走路。以往,铜山县在这方面也走了不少弯路,体育教师和文化课教师分别单打独斗,不能相互协作,形不成合力;特别是我们体育教师只顾训练,在操场上耗费了学生的全部体力和精力,到了课堂上这些学生只能“休息”了。到头来,体育成绩再好,也不能升学,毕竟文化课成绩太差了。痛定思痛,我们在各个高中成立体育高考班,由体育教师任班主任,与文化课教师达成责、权、利的共识,要求带高考训练的教师在训练中预设留给学生还能有完成文化课学习的体力、精力。同时,我明确提出要有效训练,不能再用软磨硬泡来出成绩,必须以最小的身体代价换取最佳的训练效果。于是,科学训练成为宗旨,合理的摄入营养、科学的训练方法、有效的身体恢复成为高考训练的三部曲,洋法土法一起上,“以人为本”的快乐训练成为我们发展的方向,而运动后的营养、放松恢复更加得到重视。多年的研究、实验、反思、提升,使我们走上了铜山高考训练、课余训练的康庄大道。连续7年铜山县体育高考超百人,在江苏省一直名列前茅。并且,铜山县的运动员由于技战术精湛、 素质好、潜力大成了“热门生意”,排球、篮球、田径等运动员供不应求。郑集中学女篮、棠张中学女排曾多次成功出访日本半田市。
第三,多年来,我们一直认为学校课余训练的任务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并且认真地执行着。自从中央7号文件下发以来,特别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大力开展,使我对学校课余训练的目的有了新的认识。课余训练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先行者,它为学生们展现了体育运动的特有风采和健康的形象;课余训练为阳光体育运动提供驱动力,每个运动员都是一个传播者、引领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另外,随着对教体结合的进一步探索,学校课余训练逐步成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摇篮,有了这个强大的训练群体作基石,无疑加快了我国从体育强国步入体育大国的步伐,加速了我国在世界舞台上体育大国目标的实现。
四、体育工作重心逐步从“点”到“面”
我初为体育教师时,没有什么明确的人生目标,单纯地只想把学校交给的任务完成好。在棠张中学工作的十余年,一直勤勤恳恳“战斗”在教学、训练第一线。1992年,我被县教育局任命为体育教研员,虽然没有离开学校体育这个阵地,体育工作重心却逐步从“点”到“面”了,工作的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研究、反思、指导、服务成了我工作的主线,读书、教书、写书成了我工作目标和生活全部。在我看来,读书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大量高品位的阅读必然引发深度而有价值的思考与总结,这些总结也许立足于自身,也许立足于宏观或微观的体育教育教学,但只要思考就有价值,就有改变、完善、前进的可能。长期以来我总是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每天坚持至少读一小时的书,写读书笔记。读书学习、思考总结已成为我的爱好。读书能丰富人的思想,思考能矫正人的行为,读书和思考能使自己的工作更理性、更有效。我经常用自己的读书行为去唤醒、引领体育教师去思考,去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为此,我在全县提出了体育教师自身建设的“六个一工程”,即每天要读一小时的书、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熟读一本专业杂志、每半学期上一节公开课、每学期写一篇县级以上获奖或发表论文、每学年写一个水平段或选项教学及校本教材的文本。几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家、省、市获各类奖项、在国家知名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的教师。本人也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并著有专著。作为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特级教师,还经常应邀在国家、省、市大专院校讲授教学经验,开设讲座,多次去英国、日本等国考察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学术研讨。
工作中我常常把教书的理念、策略和操作的行为一体化,使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日常的教育行为产生“融合”,从而进行有机的结合,并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从个别学校试点,然后总结得与失,再逐步推广实施。比如“一校一品”的阳光体育活动,先在柳新实小实验“呼啦圈”特色项目,接着在房村中心小学实验“古诗韵律操”、张集职中实施“三操一舞”、铜山中学选项教学、郑集中学“三段式”教学,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上门、送赛到校等活动,取得一些“省时、省力和高效”的工作经验,提升为一种优质资源、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模式后再在全县推行普及,效果非常好。现如今这些教育教学的实践成果均成为我县多张体育名片。赢得《中国教育报》、《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国内知名报刊图文并茂的精彩报道。成功的接待了英国、日本等国的交流、采访。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学校体育长足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我逐步成长的三十年,其中有成功的快乐,也有教训的隐痛。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势,在这举国欢庆新中国建国6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最想说的是:越是功利和浮躁盛行的时候,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更应多一些宁静、坚守和执著,站好自己的岗,踏踏实实地将平凡而责任重大的本职工作做好,不断地超越自己,做一个有品味、有思想、有作为的体育教师,为祖国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