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中介绍了济宁三号煤矿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的构架,并以之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井下辅助运输物流管理平台、建立人员管控平台、便携仪器智能管理系统、井下无轨胶轮车定位与调度指挥系统四个子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利用率,实现了人、财物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了职工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人员定位系统、系统扩展、 Lonworks总线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143-01
一、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济宁三号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由地面中心控制系统、井下监控基站、隔爆兼本安电源及无线数据收发机等单元组成,地面中心控制系统与井下监控基站之间通讯,通过工业以太环网进行传输。井下监控基站之间通讯,采用矿用信号电缆连接,Lonworks总线传输。基站与无线收发机之间,采用射频无线通讯方式,井下人员、车辆、设备等目标分别携带无线数据收发机,系统通过监控基站与收发机之间的无线双向通讯,实现井下移动目标的定位、跟踪、考勤等功能。
我矿以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硬件资源为基础,构建了井下辅助运输物流管理平台、人员管控子系统、便携仪器智能管理系统、井下无轨胶轮车定位与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人员、车辆、设备的综合信息化管理。
二、建立井下辅助运输物流管理平台
辅助运输物流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硬件资源,通过安装在矿用车辆上的定位识别卡,可以进行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提高车辆运输效率,对井下物料的运转周期、矿用车辆的维护保养、对人车的工作考核和量化,以及调度将起到显著的效果。
通过车辆定位识别卡,以更低成本建立一套性能更优越、运行更稳定的机车定位系统。实现下井物料的自动化管理,实时掌握各类物料到达位置,方便地按物料种类、使用区队、下井时间等各种条件进行查询统计。
三、建立井下人员管控平台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井下人员作业过程实时监控,促进劳动纪律管理,做到定时、定岗、定位、定员,提高作业人员工时利用率。通过对系统软件的修改,人工或自动录入员工信息,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当职工不按规定时间到工作岗点或提前离开工作场点则系统产生报警,报警分两种:一是地面监控站的报警,二是职工自身定位卡的报警,从而促进劳动纪律管理。
系统设计的结构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定位系统网络结构和办公网络结构,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将各层的信息无缝连接起来,各层次的合理划分有效保障系统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
四、建立便携仪器智能管理系统
便携仪器智能管理系统主要基于人员定位扩展的子系统,该系统由电脑主机、定位天线读卡器、扫描器、人员信息识别卡和具有识别码标签的便携仪组成。在发放便携仪器时,只需领取人携带定位识别卡,读卡器能够自动识别领取人的姓名、单位、工种、照片等信息,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将具有识别码标识的便携仪器用扫描枪扫描,系统自动生成领取便携仪的数量、种类,并自动记录领用时间且储存于数据库中。在交回便携仪时,只需将便携仪放入领取台,工作人员使用扫描器进行扫描,系统便可记录领取人员使用时间、便携仪的完好状态、仪器归还时间,完成了便携仪的发放与回收过程。系统解决了便携仪器收发耗时、利用率低,漏检、超时使用、统计汇总查询繁琐、失误率高,纸质账本易损坏、丢失等问题。
五、建立井下无轨胶轮车定位与调度指挥系统
我矿井下无轨胶轮车定位与调度指挥系统是基于人员定位系统扩展的子系统可实时了解井下无轨胶轮车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并对车辆进行调度。系统在井下每条巷道(或两会车点间)的被控段布置1台监控基站,在入口和出口处各设置2个无线读卡器,以便确认车辆方向,井下胶轮车上安装无线数据收发机,基站根据接收天线收到的车辆收发机信号,来确定车辆的具体位置及行驶方向,并对该巷道被控段两端的红、綠灯及车辆无线收发机上的红、绿灯信号进行实时控制和显示。读卡器与车辆识别卡双向通讯实现红绿灯自锁功能。
该系统基本避免了因相对行驶而造成的会车、倒车和刮擦事故,车辆故障率明显降低,油耗大幅下降,提高了井下无轨胶轮车的运行效率,无轨运输进入一个正常的良性循环,生产井然有序。
六、结语
利用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的硬件资源构建了四个子系统,对我矿的井下辅助运输系统、人员岗位管理、车辆调度指挥、物品发放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矿井的信息化水平总体水平,实现了矿井人财物的节约,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文仲,段朝玉.ZigBee2006无线网络与无线定位实战[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健翀.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室内定位系统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0.
[3] 柯建华,魏学业.基于RFID与CAN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研究[J].煤炭工程.2006.
[4] 王健.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
[关键词]人员定位系统、系统扩展、 Lonworks总线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143-01
一、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济宁三号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由地面中心控制系统、井下监控基站、隔爆兼本安电源及无线数据收发机等单元组成,地面中心控制系统与井下监控基站之间通讯,通过工业以太环网进行传输。井下监控基站之间通讯,采用矿用信号电缆连接,Lonworks总线传输。基站与无线收发机之间,采用射频无线通讯方式,井下人员、车辆、设备等目标分别携带无线数据收发机,系统通过监控基站与收发机之间的无线双向通讯,实现井下移动目标的定位、跟踪、考勤等功能。
我矿以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硬件资源为基础,构建了井下辅助运输物流管理平台、人员管控子系统、便携仪器智能管理系统、井下无轨胶轮车定位与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人员、车辆、设备的综合信息化管理。
二、建立井下辅助运输物流管理平台
辅助运输物流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硬件资源,通过安装在矿用车辆上的定位识别卡,可以进行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提高车辆运输效率,对井下物料的运转周期、矿用车辆的维护保养、对人车的工作考核和量化,以及调度将起到显著的效果。
通过车辆定位识别卡,以更低成本建立一套性能更优越、运行更稳定的机车定位系统。实现下井物料的自动化管理,实时掌握各类物料到达位置,方便地按物料种类、使用区队、下井时间等各种条件进行查询统计。
三、建立井下人员管控平台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井下人员作业过程实时监控,促进劳动纪律管理,做到定时、定岗、定位、定员,提高作业人员工时利用率。通过对系统软件的修改,人工或自动录入员工信息,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当职工不按规定时间到工作岗点或提前离开工作场点则系统产生报警,报警分两种:一是地面监控站的报警,二是职工自身定位卡的报警,从而促进劳动纪律管理。
系统设计的结构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定位系统网络结构和办公网络结构,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将各层的信息无缝连接起来,各层次的合理划分有效保障系统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
四、建立便携仪器智能管理系统
便携仪器智能管理系统主要基于人员定位扩展的子系统,该系统由电脑主机、定位天线读卡器、扫描器、人员信息识别卡和具有识别码标签的便携仪组成。在发放便携仪器时,只需领取人携带定位识别卡,读卡器能够自动识别领取人的姓名、单位、工种、照片等信息,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将具有识别码标识的便携仪器用扫描枪扫描,系统自动生成领取便携仪的数量、种类,并自动记录领用时间且储存于数据库中。在交回便携仪时,只需将便携仪放入领取台,工作人员使用扫描器进行扫描,系统便可记录领取人员使用时间、便携仪的完好状态、仪器归还时间,完成了便携仪的发放与回收过程。系统解决了便携仪器收发耗时、利用率低,漏检、超时使用、统计汇总查询繁琐、失误率高,纸质账本易损坏、丢失等问题。
五、建立井下无轨胶轮车定位与调度指挥系统
我矿井下无轨胶轮车定位与调度指挥系统是基于人员定位系统扩展的子系统可实时了解井下无轨胶轮车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并对车辆进行调度。系统在井下每条巷道(或两会车点间)的被控段布置1台监控基站,在入口和出口处各设置2个无线读卡器,以便确认车辆方向,井下胶轮车上安装无线数据收发机,基站根据接收天线收到的车辆收发机信号,来确定车辆的具体位置及行驶方向,并对该巷道被控段两端的红、綠灯及车辆无线收发机上的红、绿灯信号进行实时控制和显示。读卡器与车辆识别卡双向通讯实现红绿灯自锁功能。
该系统基本避免了因相对行驶而造成的会车、倒车和刮擦事故,车辆故障率明显降低,油耗大幅下降,提高了井下无轨胶轮车的运行效率,无轨运输进入一个正常的良性循环,生产井然有序。
六、结语
利用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的硬件资源构建了四个子系统,对我矿的井下辅助运输系统、人员岗位管理、车辆调度指挥、物品发放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矿井的信息化水平总体水平,实现了矿井人财物的节约,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文仲,段朝玉.ZigBee2006无线网络与无线定位实战[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健翀.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室内定位系统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0.
[3] 柯建华,魏学业.基于RFID与CAN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研究[J].煤炭工程.2006.
[4] 王健.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