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造林技术的发展。桉树作为一种常绿树种,其在种植管理过程中体现出了极高的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桉树作为风景园林的装饰树木,同时也开发桉树的药用价值,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种植人员应该掌握桉树萌芽低位留萌高产造林技术的要点,合理应用抚育造林技术,这样才能够优化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发挥出桉树种植的经济效用,促进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桉树种植;低位留萌;高产造林技术
0 引言
桉树不仅能够绿化当地的环境,同时还体现出较高的经济价值。我国最早大范围种植桉树的省份为广西省,桉树的种植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农村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桉树萌芽低位留萌高产造林技术是桉树种植管理中经常使用的一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桉树的成活率,同时还能够促进桉树的生长。本文将从桉树的低位留萌栽植技术要点入手,分析其技术应用要点与技巧,进而为各地区桉树种植提供经验。
1 合理选择采伐时间
在桉树伐根之前,种植人员首先应该进行除草,并根据实际的杂草生长情况进行砍草砍杂,这样有利于开阔视野,为后续的种植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种植人员还应该根据种植的要求合理选择采伐的时间,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种植人员在进行采伐之前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桉树种类的生长特性,同时还应该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以及土壤条件,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采伐时间。一般情况下,种植人员在采伐过程中将使用油锯或者手锯的方式,在采伐过程中则应尽可能的降低伐根,使其稍高于地面就行,尽量保持在5cm以内,并将其锯平。采伐不能够使用柴刀,柴刀容易导致树皮脱落,同时也无法控制根高。只有在采伐的时候完成低位萌芽,才能够提高桉树种植的效果,使得之后的萌芽能够贴近树干生长,不会被风吹倒。经过低位萌芽技术处理的桉树生长力较强,后期萌芽非常多,但是如果进行采伐的时间不够合理,就会影响萌芽的数量。
2 萌芽林扒带处理
一般情况下,种植人员完成采伐之后就可以进行扒带处理,如果想要提高种植的效率,两项工作也可以同时进行,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种植人员就必须保障施工完成之后伐桩萌芽条高为50~130cm。扒带处理时应该保持其带宽为1.5 m,将扒带范围内的剩余物刮干净并带离扒带范围。
3 低位留萌技术要点
3.1 第一次除萌
桉树的第一次除萌可以安排在夏末和秋冬季节,该季节已经过了林木的生长旺季,因此桉树的萌芽条长度较长。当种植人员观察到其中80%的萌芽条长度为1.5~2 m时就可以进行第一次除萌。具体来说,对于伐根保留株数为1050株/hm2,种植人员应该为每个伐桩留2株萌芽条,针对伐根保留株数为1050~1350的隔株留2株萌芽条,而对于高于1350的,则为每个伐桩留一株[1]。
3.2 第二次除萌
当第一次除萌结束之后,种植人员应当再次年开展第二次除萌,经过一年的生长,桉树原本保留的萌芽条已经呈现出强弱分明的样子,此时种植人员就可以遵循去弱留强的除萌原则,为每个伐桩保留1~2株,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整个桉树林的密度情况,使第二次除萌调整之后的林分密度能够保持在1245~1650株/hm2。
3.4 除萌方法
种植人员在除萌的时候应先除去未被保留的萌芽条,需要其从生长的基部摘除。种植人员可以先将其压弯,再使用刀从萌芽条的基部将其砍掉。除萌之后再将保留萌芽条周围多于的萌芽条除去,同样使用小刀进行处理,使用时注意不要讲萌芽条劈裂。
4 除草施肥
桉树的生长环境中会出现较多的杂草,如果没有进行及时除草,那么杂草就会与桉树竞争养分和水分,影响桉树的生长。种植人员除草的时间应根据杂草的具体生长情况来定,尽量选择杂草生长且不影响桉树生长的时机进行除草,可以选择的除草方式为人工除草以及化学除草方法。由于桉树自身的根系较为庞大,其对于养分的需求量也更高,因此,在桉树种植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应该注重养分的合理供给,遵循科学的原则进行肥料配比,促进桉树的生长[2]。
5 病虫害防治
桉树生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病虫害现象,种植人员应该及时进行处理与防治,这样才能够促进桉树的健康生长。以下对较为常见的几种病虫害特点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首先是食叶性害虫,该类害虫一般会隐藏在木质中,管理人员可以直接使用铁丝或竹签刺入虫孔中杀灭幼虫,同时也可以使用白僵菌粉剂对虫孔进行喷洒,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其次就是蛀杆害虫,面对该类害虫,管理人员应该将虫粪包剥开,并向其中灌注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酷等药剂进行防治。在种植的前期,管理人员就应该加强消毒管理,在幼苗选择的时候则应该将其中存在病变征兆的幼苗剔除。如果已经发生了病害情况,则管理人员应该及时进行防治处理,对于病变严重的区域进行拔除处理,防止病害的蔓延。
6 结语
综上所述,桉树具有良好的绿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得到了市场的欢迎,种植管理人员应该掌握桉树种植管理的基本技术,尤其是低位留萌高产技术,促进桉树的生长,缩小其生产周期,促进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零国凯.桉树萌芽低位留萌高产造林技术[J].绿色科技,2019(7):103-104.
[2] 藍柳鹏.桉树萌芽林生长特性及密度调控研究[D].广西大学,2018.
关键词:桉树种植;低位留萌;高产造林技术
0 引言
桉树不仅能够绿化当地的环境,同时还体现出较高的经济价值。我国最早大范围种植桉树的省份为广西省,桉树的种植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农村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桉树萌芽低位留萌高产造林技术是桉树种植管理中经常使用的一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桉树的成活率,同时还能够促进桉树的生长。本文将从桉树的低位留萌栽植技术要点入手,分析其技术应用要点与技巧,进而为各地区桉树种植提供经验。
1 合理选择采伐时间
在桉树伐根之前,种植人员首先应该进行除草,并根据实际的杂草生长情况进行砍草砍杂,这样有利于开阔视野,为后续的种植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种植人员还应该根据种植的要求合理选择采伐的时间,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种植人员在进行采伐之前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桉树种类的生长特性,同时还应该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以及土壤条件,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采伐时间。一般情况下,种植人员在采伐过程中将使用油锯或者手锯的方式,在采伐过程中则应尽可能的降低伐根,使其稍高于地面就行,尽量保持在5cm以内,并将其锯平。采伐不能够使用柴刀,柴刀容易导致树皮脱落,同时也无法控制根高。只有在采伐的时候完成低位萌芽,才能够提高桉树种植的效果,使得之后的萌芽能够贴近树干生长,不会被风吹倒。经过低位萌芽技术处理的桉树生长力较强,后期萌芽非常多,但是如果进行采伐的时间不够合理,就会影响萌芽的数量。
2 萌芽林扒带处理
一般情况下,种植人员完成采伐之后就可以进行扒带处理,如果想要提高种植的效率,两项工作也可以同时进行,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种植人员就必须保障施工完成之后伐桩萌芽条高为50~130cm。扒带处理时应该保持其带宽为1.5 m,将扒带范围内的剩余物刮干净并带离扒带范围。
3 低位留萌技术要点
3.1 第一次除萌
桉树的第一次除萌可以安排在夏末和秋冬季节,该季节已经过了林木的生长旺季,因此桉树的萌芽条长度较长。当种植人员观察到其中80%的萌芽条长度为1.5~2 m时就可以进行第一次除萌。具体来说,对于伐根保留株数为1050株/hm2,种植人员应该为每个伐桩留2株萌芽条,针对伐根保留株数为1050~1350的隔株留2株萌芽条,而对于高于1350的,则为每个伐桩留一株[1]。
3.2 第二次除萌
当第一次除萌结束之后,种植人员应当再次年开展第二次除萌,经过一年的生长,桉树原本保留的萌芽条已经呈现出强弱分明的样子,此时种植人员就可以遵循去弱留强的除萌原则,为每个伐桩保留1~2株,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整个桉树林的密度情况,使第二次除萌调整之后的林分密度能够保持在1245~1650株/hm2。
3.4 除萌方法
种植人员在除萌的时候应先除去未被保留的萌芽条,需要其从生长的基部摘除。种植人员可以先将其压弯,再使用刀从萌芽条的基部将其砍掉。除萌之后再将保留萌芽条周围多于的萌芽条除去,同样使用小刀进行处理,使用时注意不要讲萌芽条劈裂。
4 除草施肥
桉树的生长环境中会出现较多的杂草,如果没有进行及时除草,那么杂草就会与桉树竞争养分和水分,影响桉树的生长。种植人员除草的时间应根据杂草的具体生长情况来定,尽量选择杂草生长且不影响桉树生长的时机进行除草,可以选择的除草方式为人工除草以及化学除草方法。由于桉树自身的根系较为庞大,其对于养分的需求量也更高,因此,在桉树种植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应该注重养分的合理供给,遵循科学的原则进行肥料配比,促进桉树的生长[2]。
5 病虫害防治
桉树生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病虫害现象,种植人员应该及时进行处理与防治,这样才能够促进桉树的健康生长。以下对较为常见的几种病虫害特点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首先是食叶性害虫,该类害虫一般会隐藏在木质中,管理人员可以直接使用铁丝或竹签刺入虫孔中杀灭幼虫,同时也可以使用白僵菌粉剂对虫孔进行喷洒,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其次就是蛀杆害虫,面对该类害虫,管理人员应该将虫粪包剥开,并向其中灌注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酷等药剂进行防治。在种植的前期,管理人员就应该加强消毒管理,在幼苗选择的时候则应该将其中存在病变征兆的幼苗剔除。如果已经发生了病害情况,则管理人员应该及时进行防治处理,对于病变严重的区域进行拔除处理,防止病害的蔓延。
6 结语
综上所述,桉树具有良好的绿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得到了市场的欢迎,种植管理人员应该掌握桉树种植管理的基本技术,尤其是低位留萌高产技术,促进桉树的生长,缩小其生产周期,促进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零国凯.桉树萌芽低位留萌高产造林技术[J].绿色科技,2019(7):103-104.
[2] 藍柳鹏.桉树萌芽林生长特性及密度调控研究[D].广西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