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变性治疗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ster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5年间,共收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218例,其中子宫肌瘤变性18例,均经病理证实,现将我们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患者均来自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病人,年龄在23~41岁;经产妇6例,初产妇12例;23~35岁12+5者13例,36~41岁者5例;高龄初产妇3例。所有病例孕周均在12~24周。
  病例特点:全部病人均以腹痛入院,其中10例伴不同程度的发热。3例病人感近期腹部明显胀大,肿瘤最大者35cm×20cm,孕前发现肌瘤者5例,孕期发现肌瘤者13例。
  妊娠结局:18例病人入院后均行B超检查确定肌瘤位置,采取卧床休息,在腹痛位置冰袋冷敷,口服舒喘灵,静脉补液支持疗法及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例孕12周以内病人由于是经产妇,自愿选择终止妊娠,术后1个月行子宫肌瘤剔除,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红色变性;7例孕12~24周病人及2例大于28孕周病人,治疗后腹痛减轻,体温下降,出院,定期产前检查,均于孕37周后终止妊娠。其中1例自然分娩,产时宫缩乏力,产后恶露不断,子宫复旧不良,于产后43天因晚期产后出血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子宫如孕4个月大,多发肌瘤,最大者8cm×7cm×7cm,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病理证实为红色变性。另6例行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病理证实4例红色变性,1例囊性变。9例孕12~24周病人,保守治疗效果差,腹痛不能缓解,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顺利,术后应用宫缩抑制剂,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刀口7~8天[LL]拆线,愈合良好。出院后以卧床休息为主,定期随访,9例病人均于孕34周入院,严密观察下待产。均于37周后行剖宫产术分娩,术中再次剔除上次剩余肌瘤,1例高龄产妇因多发肌瘤,子宫肌瘤剔除后难以成型子宫,争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后行子宫全切术。全部病人母婴良好,术中见子宫肌瘤剔除部位愈合良好。
  手术方法及术中情况:术前综合评价病人情况,备血,B超确定肌瘤大小及位置,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下腹正中纵切口进腹,垂直切开肌瘤表面后迅速钝加锐性分离周围组织,小心挖出肌瘤。如果肌壁间肌瘤靠近子宫内膜,可保留部分肌瘤包膜以防进入宫腔,肌瘤残腔仔细止血后用2-0快微乔缝合,出血者凝血酶纱布局部压迫止血。术中若发现多个肌瘤,剔除直径大于5cm有变性的肌瘤,暂保留直径小于5cm未发现变性的肌瘤,术后3天B超检查子宫肌瘤剔除部位及盆腔情况,未发现有积血。
  


  讨 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其发生率占肌瘤患者的0.5%~1%,占妊娠的0.3%~0.5%[1]。在妊娠早期,子宫肌瘤在高水平雌激素的作用下,生长迅速。另由于雌激素水平增高,机械性压迫及增大的肌瘤内血循环不良,可引起肌瘤玻璃样变、黏液变性、脂肪变性、退行性变甚至出血坏死,但以表现出血坏死的红色变性为多见[2]。我们的临床资料与这一观点相一致。妊娠期子宫肌瘤发生变性时病人出现剧烈腹痛,以局部疼痛为主,伴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由于妊娠子宫的特点,血运丰富,子宫肌瘤细胞肥大水肿、质地软,有时明显软化致使子宫肌瘤与周围组织层次不清,肌瘤剔除时出血多,手术操作困难,因手术对子宫的刺激有发生流产及早产的可能等原因,孕期子宫肌瘤变性确诊后,首先应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静脉补液,有宫缩者应用宫缩抑制剂保胎,抗生素预防感染。保守治疗有一部分患者可获得成功。若病人妊娠在12周以内且已有子女可考虑终止妊娠,终止妊娠后1~3个月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疼痛加重,或发现子宫肌瘤生长迅速,阻碍胎儿发育,可行剖腹探查术。手术尽量轻柔、准确、剥除层次清楚,可减少出血量。因妊娠期子宫肌瘤剥除毕竟是一种创伤,术中若发现多个肌瘤,不宜全部剥除,暂剥除较大有变性者,保留直径小于5cm未发现变性者,可等终止妊娠时剥除剩余肌瘤。手术最佳时间为12~24周。我们的体会是对于妊娠期子宫肌瘤保守治疗失败者,子宫肌瘤剔除不增加流产率,也未增加母婴并发症,必要时是可行的。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孕产妇高危因素之一,近几年随着晚婚及高龄孕产妇的增加,其发生率似有上升趋势,围产期应加强管理,晚期妊娠亦应放宽剖宫产指征,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既减少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安全娩出胎儿,又减少了分娩后因肌瘤再次手术的机会,病人及家属也容易接受。对多发肌瘤、年龄在40岁以上、无再生育要求者,征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剖宫产同时可行子宫切除术。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27
  2 唐良萏,卞度宏.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2):65
其他文献
资料与方法 1991年4月-1998年2月采用中两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腹泻患儿84例,均经临床及有关检查确诊,并符合Avery提出的难治性腹泻标准:①发病年龄较小,3个月以下多见;②腹泻病程≥2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联合针灸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    为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与前S1抗原pre-S1A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报告如下。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疾病,它主要是由胆囊结而引起。严重感染及创伤并发急性非胆石性胆囊炎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其诊断困难,并发症严重,病死率高。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克隆性增生形成的罕见肿瘤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目的:分析子宫全切与次全切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生活质量。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8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子宫全切除组选择子宫全切手术,子宫次全切
自2001年以来,笔者根据民间用法以匙羹藤治疗Ⅰ、Ⅱ期内痔出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摘 要 目的:研究乳腺乳头部腺瘤病理组织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乳头部腺瘤好发在中年女性多数患者伴有乳头溢液及乳腺肿块病理组织学以导管上皮增生为主外围肌上皮细胞多见。结论:本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认识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对湿疹样癌导管內乳头状瘤及乳腺浸润癌的鉴别诊断很重要。  关键词 乳腺乳头部腺瘤 病理    材料和方法    1例乳腺乳头部腺瘤均为手术切除标本8例为我院病理证实例为外院病
说明:以下内容。应补充至2008年第7期第6页“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变化与临床观察”(作者:王升、王希瑞)的“讨论”部分,以使文章更为完善。
目的:探究对于重症肺炎并发心衰患者,采用西地兰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重症小儿肺炎并发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