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构建纺织行业与军方需求单位的高层次交流合作平台,推动纺织行业与国防军工的深度融合,加强纺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广纺织行业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2019年12月20日,“2019中国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大会(第30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中国纺织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东华大学、上海大学承办,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特种纺织品分会、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泉州迈特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江门市新会区工业用布厂有限公司、中纺亿联时尚产业投资集团协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俞建勇、蒋士成、王玉忠、陈文兴,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办公室主任王小文,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中国纺织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纪委书记王久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工业和信息化部材料司原副司长常国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司轻纺处处长李平,军事科学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绳以健,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总体研究所所长赵晨光,以及来自军委装备发展部、各军兵种和各军工集团的代表,相关协会、高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媒体代表共计5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孙晋良、俞建勇、陈文兴、朱美芳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科技发展部主任彭燕丽分别主持。
立足产业高度,透视未来方向
2019中国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大会是纺织产业相关领域总结历年发展、梳理未来方向的重要阵地,在本届大会上,有关领导分别就中国纺织军民两用前沿技术、指导思想、合作构架、阶段成果等发表了重要观点,成为该产业未来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高屋建瓴绘蓝图,脚踏实地谋发展
会上,王小文指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纺织工业和纺织科技均取得快速发展,纳米技术、激光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与纺织产业日益融合,古老的产业不断迸发新的活力和魅力,特别是一系列先进纺织新材料在安全防护、高端装备、先进制造等领域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她指出,为构建纺织行业和军需单位的高层交流与合作,推动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发展,促进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召开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大会(第30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意义重大。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立足中国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在科技研发、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产业创新等方面,推动纺织行业与国防军工的深度融合。
高勇在致辞中指出,军民两用技术是具有军事价值、商业用途和产业化发展潜力的技术。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一直是各国国防科技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富国强军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发展不仅对军用纺织品研发、生产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为我国纺织科技进步营造了良好生态环境。
当前,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被纳入到了不同层级的战略规划、课题研究和政策制度中。 他讲到,从纺织层面讲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就是按照军用、民用的需求和標准,将纺织技术、产品、应用等统筹兼顾,让军工和民用相互补充,高效率地实现纺织行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在我军现役装备的物资中,有上万种与纺织品有关,我国纺织军民两用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积累了大量符合军民需求和标准的科技成果。同时,涵盖行业组织、高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骨干企业和需方单位的高水平纺织军工技术配套体系也已基本形成,与军用纺织品相关的研发机构也正在积极整合,将更多高精尖的军用技术向民用转化。将来新型纤维复合材料及特种加工技术依然是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高勇表示,近年来,纺织行业聚焦“科技、时尚、绿色”理念,其中纺织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工作也正逐步向全面、协调、可持续方向发展。今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会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军用、民用市场,强化顶层设计和创新驱动,围绕军民两用技术创新,通过实地调研,汇聚各方意见,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同时运用市场机制集聚纺织行业优质资源,开展军民两用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攻关,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军民两用技术长足发展;坚持需求牵引与技术支撑,从军用、民用需求出发,构建多层次合作平台,有效促进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做好技术管理和积累,完善军民两用标准制定,通过军民两用技术的示范应用和高科技纺织品的持续有效供给,为纺织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与时俱进做工作,总结经验促前行
李陵申作“中国纺织行业军民融合工作总结”,他首先介绍了中国纺织行业军民两用技术发展概况。目前,纤维新材料的多功能性和多样性得到了较大提升,纺织行业基本构建了品种齐全、性能优良、技术先进的纤维材料研发、生产平台,可满足战略武器和装备等军工需求,为军工系统和国防建设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涌现了一批纺织军民两用技术相关的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积累了大量创新性、实用性兼具的符合军民需求的科技成果;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和成果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了纺织领域国家军用标准数据库,完成了多项相关标准研究类课题,促进了军民两用标准的互融互通工作。
李陵申还对2019年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工作进行了梳理。2019年,为做好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编制了《中国纺织行业军民技术发展指导意见》;为促进更多优秀纺织技术和产品应用到军事领域,编写了《2019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目录》,并推荐给相关需求单位;开展军民两用专项对接交流,构建高层次合作平台;推进纺织军民两用重大专项和开展纺织军民两用专题调研,为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提供借鉴与参考;另外,在推动纺织军民两用标准体系建设、搭建军民两用交流与展示平台、设立纺织军民融合发展基金、开展纺织行业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成果评选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推动了纺织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 李陵申指出,现阶段,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还面临顶层谋划不够、军民供需“家底”不清、信息共享不足、关键两用技术协同创新能力不强、创新资源分散、专业创新人才缺失等问题。未来,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工作需从完善纺织军民两用发展需求生成机制、整合纺织行业军民两用创新资源、推进纺织军民两用科技专项、推动纺织标准的军民两用、开展纺织军民两用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建设等方面重点开展。
最后,他建议,逐步放宽国防装备和后勤保障采购体系,激发“民参军”积极性;建立高层次的行业需求生成机制,推动军地双方创新资源共享;建立军民一体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建立国家专项基金,支持高性能纤维和小品种特种纤维的开发和应用;建立军、民研究机构合作机制,促进资源互享、优势互补。
交流技术、彰显趋势,科技赋能军民两用
本届大会聚焦纺织军民两用技术现状和发展,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军事高校、军工集团、军需单位、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同展示了最新纺织军民两用的技术和成果,为行业搭建了沟通信息、展示成果、寻求合作的平台,有效推动了纺织军民两用技术的创新发展。
从纤维入手,赋予产业创新基因
从纤维层面赋予纺织品特殊性能,是从根源上解决军民两用纺织品特殊需求的重要方法,大会上,多位技术骨干、院校教授就此呈现了团队多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发成果。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总工程师魏化震作了“碳纤维和先进复合材料在军民领域的应用及协同创新发展”报告,他围绕碳纤维及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在军民领域的应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军民协同创新发展等内容作了详细介绍。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应用于军、民装备可以显著减轻重量、提高机动性、节省能源,而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最佳选择。在军民两用形势下,民营、民口企业进入军工成为热潮,尤其是新材料行业中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成为进入军工的热点领域。他提醒民营单位将新材料技术用于国防军工,应是有序竞争、协同创新、优势互补的,而不是鱼龙混杂的无序竞争,不应“一窝蜂”式的打乱仗。目前,我国碳纤维等高品级纤维发展迅速,取得重大进展,但仍未完全实现自主保障,行业应有清醒的认识,应尽快实现“从有到优”。
空军工程大学副教授白二雷作了“纤维材料的工程应用及其研究展望”报告,他从纤维的种类切入,介绍了目前纤维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据介紹,将纤维按特定方向和位置排布于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中,或随机均匀地掺入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中所形成的复合材料,是混凝土改性的重要手段。随后他对纤维材料发展进行了展望,行业要重视新型绿色环保高性能纤维材料的研制、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改性,纤维材料在土木、航空等各领域的应用也需要进一步推广。
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科技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永忠作“高性能纤维在陆军装备防护上的应用研究”报告,他讲到,新时期作战条件下要求陆军装备具备高防护、轻量化、隐身化、信息化、高可靠、低成本等特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装甲防护、人体防护、机动隐身及主动防护中有着广泛应用。针对高性能纤维的发展,他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批量生产过程的技术研究、重视新型纤维研发、重视纤维应用配套装备研制等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玉忠作了“功能纺织品的发展及其军事应用”报告,他对阻燃性纺织品、超双疏纤维及制品,抗菌、防霉、防螨、防蚊虫、抗紫外线纺织品,导电纤维及制品、安防用纺织品以及其他新型纤维制品和智能纺织品的发展现状作了详细介绍,指出具有高附加值的功能纺织品在军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他认为,研究开发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功能纺织品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极大的实际需求,需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功能纺织品在军工方面的应用拓展,需要调研军事需求,以军需为导向,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创造出新型功能纺织品。
做实用、适用装备,强化我国军事力量
强大的军事力量依靠英明的领导、严明的军纪、顽强的意志,同样依靠有力的装备支撑,如何用最先进的技术武装士兵,成为了专家学者热烈探讨的又一重要论题。
单兵综合系统专家顾问组成员孙晓棕作了“单兵装备对纺织与被装的挑战”报告,他从战争形态、单兵装备、纺织与被装三个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他表示,军服的演变与作战形态的发展密不可分,从早期的标志识别功能军服,到当今的野外伪装功能军服,无不与单兵作战形态的改变相适应。纺织技术和服装设计制作技术正着力在一件或几件军服上实现防护的复杂功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面对信息战场单兵职责任务的细化分工,单兵服装既要突出职能任务的针对性,更要思考信息化作战形态对纺织和被装技术提出的挑战,如运用纱线织布、成衣制作、能量收集、电能转换与管理等技术,将衣物摩擦、肢体运动、体外温差、足底压力等人体散失的能量收集起来,集零散为集中、集小能为可用能,为单兵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提供新型能量支持,从而提升单兵野外耐久力和持续作战能力。
武汉纺织大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栋作“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发展以及军事应用价值”报告。智能可穿戴技术是一种将科技功能整合至日常随身物品中并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穿戴设备的技术,该技术融合了纺织、电子、传感、通信、机械、软件、控制、工业设计等多学科领域,广泛应用于健康保健、运动健身、智慧医疗、安全防范和军事领域。智能可穿戴市场将逐步由北美洲向亚洲与大洋洲转移,且中国将成为智能可穿戴技术发展的主要市场。未来,全球智能可穿戴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仍是健康保健与运动健身,但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将逐年增长,且前景巨大。模块化军用服、多功能智能军用服、一体化纤维基军用服是军用智能可穿戴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陆军工程大学教授吕绪良作了关于“伪装防护器材的技术与发展”的报告,他从伪装的定义、原因等角度分析了伪装的重要性,围绕伪装防护器材分类、伪装防护器材相关技术、伪装网研究现状、伪装防护器材的发展趋势作了详细介绍,他表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目前我国军用伪装网的水平与世界军事强国几乎相当,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降落伞主要由柔性织物制成,依靠相对于空气运动充气展开的可展式气动力实现减速,广泛应用于国防科学领域。中航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研究员王璐作了“军用飞机降落伞与纺织材料”的报告,他从降落伞的功用、纺织材料在军用飞机降落伞的应用情况、军用飞机降落伞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军用飞机降落伞未来发展对纺织材料的要求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并表示,降落伞发展与纺织材料性能密切相关,而相关纺织材料的发展,又是以降落伞不断提高要求为前提,两者相辅相成。其中,救生伞、阻力伞是降落伞产品的重要代表,要求较高、需求迫切,若纺织材料技术在此方面实现提升,则可以更迅速地在降落伞领域全面推广。
面向未来,技术力量不容忽视
军民两用技术不仅要解决当下问题,更要前瞻未来需求,技术领域的专家们从未忽视这一问题,不仅在武装未来军队上专心研发,甚至将课题延伸至宇宙。
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工程中心(研究总院)信息化总监申晓卫作“基于太赫兹成像人体精确测量在军需装备领域的应用”报告,他围绕军事需求痛点、国内外研究现状、关于太赫兹波、太赫兹人体参数测量仪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据悉,为了确保士兵的安全和战斗力,美军将根据人体尺寸数据库,对人体尺寸变化和形态变化对士兵穿着、携带、飞行、驾驶工作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保证未来10到15年内供应服装的适体率达到90%,而防护装具要达到98%。太赫兹是电磁波领域最后一块“处女地”,由于太赫兹波在电磁波谱中所处的特殊位置,与其他波段的辐射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与微波、毫米波相比,太赫兹的频率很高,所以其空间分辨率也很高。而太赫兹人体参数測量仪的应用,有利于个人被装按需精确申领,主要解决服装“穿不完”、“不够穿”、“不适体”的问题,是对传统实物保障业务流程的颠覆。采用虚拟货币个人账户方式,按需精确申领,集中筹措配送,余额只可结转不得提现,达到了精准供应、减少成本、节约军费的目的,使被装管理保障供应工作变得科学化、人性化。
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总体研究所所长赵晨光作了“未来核生化威胁及对纺织材料的需求”的报告,他围绕核生化威胁形势、防化科研对纺织材料和技术的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表示革命性纤维与织物产品的国防需求十分广泛,特别是在单兵一体化防护服装上,既要在纤维材料上进行不断创新,满足超轻量化、强耐腐蚀、强力阻燃、极高强度等功能要求,又要将纤维和纱线与集成电路等集成在一起,创造仿生纤维、光电纤维、电子纱线,成为全新的人机接口,为发展下一代智能军服、智能防护服提供重要基础和设计可能。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应德作了“纤维织物在空间碎片防护中的应用”报告,空间碎片围绕地球以7.8km/s的速度转动,形成了一个类似小行星带的地球外层空间碎片带,分布在距地面200千米、人类使用最频繁的低地轨道。如何面对空间碎片是人类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而织物在空间治理与保护方面的应用有着先天优势,纺织在空间碎片治理和空间碎片防护方面大有可为,期待行业的共同努力。
此外,大会还公布了由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指导,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东方时尚中心承办的首届“军服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成绩,共决出军服色彩设计模块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3个及优秀奖9个;功能性款式设计模块金、银、铜奖各1个及优秀奖2个,以及优秀指导老师奖、优秀组织奖、科技创新奖、团体荣誉奖、参赛选手荣誉奖等。
《2019中国纺织行业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目录》和“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行业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成果”也在本届大会上发布。目录将定期更新并向国家部委、军需单位、军工企业和行业内重点企业发放,对促进纺织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创新和产业链协作,促进先进纺织科技和产品服务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纺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成果”设卓越创新成果、突出创新成果和优秀创新成果,对创新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及完成人颁发荣誉证书并对卓越和突出创新成果给予资金支持。此项活动为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成果的展示交流搭建了平台,对促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掘优秀军民两用技术、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纺织行业技术进步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