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络自制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in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面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语境下,国内新闻媒体如何发挥优势,面向国际受众进行高效、高质的传播,已经成为广大媒体人需要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中国三分钟》通过内容符号和话语符号的有效构建,达成了定向化、精准化、渗透化的传播效果,形成了多元化传播矩阵,为当前国内媒体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提供了典范。
  关键词:微视频 《中国三分钟》 中国故事 符号建构
  2015年5月,《CHINA MOSAIC》(《中国三分钟》)在中国网正式上线,作为一档定位于外宣视频的网络自制新闻评论节目,其旨在回应国际关切,传播中国声音。目前,《中国三分钟》已经成为运用微视频进行国际传播的佼佼者,获评2017年网络视频年度盛典“十佳新闻短视频”,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形象,而且成为西方民众了解中国的窗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
  一、兼具中国视角与国际视野
  《中国三分钟》节目自2015年上线之初,就设立了经济、外交、文化、军事、重要会议、重大事件等栏目板块。2017年,节目组为了进一步优化受众体验,重新整合、优化栏目布局,增设了海外热播板块。其中,经济、民生、文化栏目内容主要是对国内的热点新闻进行全面呈现,向西方民众介绍中国社会的最新动态,同时针对热点事件进行评析,站在中国视角挖掘共性话题,把握全球动向;军事、外交栏目集中报道重要的外交活动,使世界看到中国在参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促进共同发展中的大国担当;重大会议栏目主要报道国内外重大会议,并重点对会议的核心思想进行阐释,同时融入特色视角进行点评,以提高节目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重大事件栏目主要是对国际重大热点事件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解读,同时审视和挖掘重大新闻事件背后的中国故事。
  笔者通过对《中国三分钟》开播以来的140期节目进行统计后发现,重大事件、外交、文化、经济栏目内容占比最高,其次为民生、军事和重大会议,前四个栏目的总比重达到了60%,后三类的比重总和比重大事件一类的比重还低。由此可见,《中国三分钟》节目更倾向于通过对重大事件的报道与分析,兼具中国视角与国际视野进行中国故事的表达与讲述。如《中国三分钟》微信公众号在2019年国庆期间推出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辑系列”“从解决温饱到美丽乡村”“从书信到5G”“从粮票布票到移动支付”等文章,用事实和数据客观地展现了中国和平发展的艰苦历程和伟大成就,积极回应外界关切,发出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友好声音。
  二、凝练符号形成标识,讲述中国故事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存在差异,这是民族文化得以存在的根本,也是人类文化最具活力的一点。因此,国际传播必须在具备本土意识的前提下,要求媒体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深入挖掘具有普适性的共识价值。具体来讲,媒体在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的时候,必须挖掘与目标受众契合的共性文化,增强中国故事的渗透性,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性因素。
  1.要挖掘共通的语言符号。媒体在讲述中国故事时,要充分考虑国外受众的语言、习俗、思维方式等因素,充分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确保内容的多维贴合,尽可能地找到共通的表达方式。只有中国故事的表达方式能够被受众接受,才可能获得认同;只有在报道中展示我们与人为善、共荣共享的姿态,才能真正达到“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目标。
  2.要挖掘共通的价值符号。受众对故事背后蕴含的价值符号的认同度,直接决定着故事的传播度和接受度。客观来讲,在讲述中国故事时,要重点融入和平发展、和谐共处等共性价值观。《中国三分钟》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到位,微信公众号第208期《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让历史遇见未来》、第212期《发展中国家成“一带一路”最大受益者》等期次都在强调和而不同的发展理念,主张各国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和对话,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学习,以实现共同发展与进步。可以说,《中国三分钟》每一期节目都具有鲜明的传播符号,包括内容符号和话语符号,内容符号是硬核支撑,话语符号是价值体现,双方共同构成了节目独特的叙事结构,也是其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笔者具体以第114期节目《回归20载“一国两制”为香港插上双翼》为例展开论述。
  在内容符号方面,这期节目的内容符号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一国两制”的产生背景和丰富内涵,运用精炼的语言,展现真实的历史,能够迅速吸引受众眼球;第二部分内容运用一系列权威数据、专家解读和影像資料,充分展现了“一国两制”制度下香港所取得的成就,用数据和事实驳斥了“回归将会导致香港死亡”的错误论点,凸显了“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第三部分则与第一部分相互呼应,对“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发展趋势以及大陆与香港的协作发展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在话语符号方面,这期节目内容充分展示了“一国两制”制度的强大生机,贯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支撑。最重要的是,节目坚守新闻价值本位,紧扣社会热点,既有深度剖析,又有积极回应,传达了中国核心价值观,塑造了和谐民主的现代化国家形象。
  在传播效果方面,本期节目的叙事风格与《中国三分钟》节目的整体风格相契合,既有现实景象又有数据支撑,在对节目主题进行全面解读的过程中,传达中国故事独有的价值符号,这也是其能够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关键。节目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观众讲述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文化的优势和先进性,获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三、以受众思维打造传播矩阵讲述中国故事
  全媒体时代,媒体如何在尊重传播规律的基础上,迎合受众需求,构建中国故事的多元化传播矩阵,已经成为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指向。
  1.充分借力新技术,强化受众思维。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讲,媒体讲述中国故事从来不缺素材,以各种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是重点和关键。这就要求媒体在中国故事的传播中,充分了解受众喜好,把握发展动态和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VR、H5、短视频等形态已经成为新的潮流,这就要求媒体集中优势资源,丰富表达方式,为受众提供优质的信息体验。《中国三分钟》的短视频新闻评论,充分借助社交媒体的互动和反馈功能,实时掌握受众需求,及时把握短视频发展的大趋势,在融合新闻与可视化新闻等新元素的基础上,为受众提供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故事表达与传播方式,这也是其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
  2.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打造联动传播矩阵。互联网平台是当前媒体对外传播的前沿阵地。外宣节目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应该加强媒介资源的优化整合,打通多个媒体渠道,增进与受众的多维互动,以确保中国故事在更大空间和更大范围内得到精准有效的传播。当前,《中国三分钟》已经构建了完善的多媒体联动传播体系,中新网、微信公众号、移动App、微博、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都是节目传播的重要平台,实现了媒介的渠道共振,在中国故事的传播方面形成了强势的聚合效应。
  四、结语
  媒体在进行中国故事的讲述与传播时,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全面性、创新性原则,在确保生产优质内容的基础上,丰富传播形式,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积极迎合受众需求,不断增强中国故事的渗透性、实效性,为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话语体系提供重要助力。
  作者单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全球视野下中国道路的内生特性研究”(项目批准号:14@ZH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虎,陈小萍.平台·精准·话语·评估——全媒时代主流媒体提升国际传播力的路径[J].电视研究,2019(07).
  [2]陈燕侠.叙事之“道”:中国故事的“中国式讲述”[J].新闻爱好者,2019(02).
其他文献
摘要: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既是国家战略,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六年来,各媒体积极投身融合发展实践,不断探索和尝试,寻找媒体融合的有效路径。本文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转型探索为例,重点探讨了其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不断把中央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决策
期刊
摘要:Vlog作为视频传播的一种新形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2019年大火的“两会Vlog”和以“大国外交最前线”为主题的“康辉Vlog”开创了“Vlog+新闻”这一新兴的新聞传播样态。本文结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重大事件中央视新闻发布在微博平台的Vlog报道实例,探讨“Vlog+新闻”的内容传播形式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创新与发展,以期对新闻报道如何在宏大叙事的框架下从微观视角向受众呈现
期刊
摘要:进入新时代,要完成党中央对台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主流媒体需要在对台报道中创新报道内容和方式方法,讲好新两岸故事,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关键词:第一家园 两岸关系 对台报道 《福建日报》  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期刊
摘要: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流视听节目集中涌现。在一系列作品中,一些精品原创节目在保持传达传统主流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紧跟新媒体时代增添了更多新的特征。本文主要以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年报》和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联合制作的系列访谈纪录片《中国态度》为例,具体分析该片的选题和传播特色。  关键词:新媒体 青年 主流节目 《中国态度》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期刊
摘要: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盛大的阅兵式活动已令国人无比激动,而各种网络社交媒体上也涌现出不少“在线式”狂欢活动。在国内主流融媒体推出的各类国庆献礼系列中,H5占据了半壁江山。人民日报融媒体就是大胆尝试者之一。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人民日报》蓄势发力,创新推出静态、动态、手游等各种形式的H5作品,按年龄层、地域背景分类,定制化呈现的方式,成为2019年国庆朋
期刊
摘要:“大众传播在影响受众态度和行为方面具有强效果”是传播学研究的早期观点。尽管在之后的研究中,这种观点受到质疑,但是其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依然深远。本文尝试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的“双黄连抢购事件”进行过程分析,再次探索大众传播的“强效果”机制。分析认为,受众的情绪和认知基础、某类个体行为的社会环境与大众传播实践的特定组合,会形成影响受众认知和行为的强效果。  关键词:大众传播 强效果 新冠疫情 
期刊
摘要:互联网直播平台作为新时代的创新产物,应当承担起传递正能量、传播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2018年,在直播平台曾兴起一股直播答题的风潮,但因为缺乏有效监管,这股风潮仅持续两个月便急转直下。如今,在广电总局的引导与管控下,直播平台再度燃起直播答题的互动热浪,中央媒体单位也纷纷加入其中。本文主要结合央媒直播答题专场的实例,探究直播答题如何合理、有效地创新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方式。  关键词:直播平台 直
期刊
从2019年开始红遍全国的网络在线直播带货,把电商竞争带入了新赛道,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传统电视大屏品牌广告投放的商业模式。数字广告不仅在挤压传统电视广告的发展空间,而且已经在内容和形式上与电视广告展开了替代性竞争。  国人发现,原来通过直播带货也可以走向一线顶流平台。李佳琦、薇娅等KOL,从淘宝顶流主播,到与一线明星、卫视平台合作,成为娱乐圈新宠。似乎一夜间,中国就进入“人人是主播,谁都在带货”的
期刊
摘要:从2017年10月国内财新传媒宣布实行“全面付费”阅读开始,我国财经新媒体的付费墙模式就正式开启,这是国内财经新媒体数字化发展的一次大胆尝试,同时也是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产品与付费两个层面对比分析了东方财富网与新浪财经的付费墙模式,并从产品策略、内容策略以及用户策略三个维度阐述了完善财经新媒体付费墙模式的思路,助力我国财经新媒体数字化改革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财经新媒体 付
期刊
2019年,直播带货全面爆发,催生出薇娅、李佳琦等直播“带货王”。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湖北不少优质农产品面临销售难题,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纷纷加入为湖北拼单的公益直播中,越來越多的名人、明星、企业家、政府官员也随之加入直播带货的行列,更是把直播带货推到了风口浪尖。从“草根网红”到明星、企业家,再到地方政府官员,直播带货彻底火“出圈”,行业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但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