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個值得所有管理者深思的公式
这个公式是0.95 10=0.59,公式本身十分简单,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从不同角度考虑,意义不同凡响。正如陈教授所推荐的那样,这是一个所有管理者应该终身记住的一个公式 ,它对提高管理水平有较大的帮助。公式的大致意义是,假如有十个人做一件事,每个人的效率是0.95,看似是很高的效率,但十个人合在一起后的效率变成了0.59,效率将大大下降。这两个数字代表的意义当然不是绝对的,只是正好是相反数,很能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点的思维问题,每个人的效率不可谓不高,但整体的效率就不是想像中的高效率,原因就是没有把这十个人有效地整合,使得大家形成一个网,以使大家相互联系,从整体与系统的角度来开展工作,这样才会提高整体效率。众所周知,波音公司是世界上制造大型客机的,每一架客机都是当今技术与智慧的结晶,技术十分复杂,每架飞机都由上百万个零部件组成。再看波音公司的制造过程,它能在三天内全部完成一架飞机的制造,把上百万个零件毫无差错地整合在一起,速度简直不可思议。试想一下,波音公司不可能把所有的零件都放在仓库内,因为它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仓库。那么又怎能保证流水线上成千上万的工步一步不差?这就需要这成千上万的工步都要按照流水线的要求做到分秒不误。再试想一下,假如这个流水线上的每一步都是效率0.95,也不是很低的效率,那么这架飞机的制造时间就可能远远不是三天了,可能是三十天或更多,那么波音公司就不是现在的状况了。这个公式对于管理者很有启发性,在做一件比较复杂的工作时,更多地要从整体效率的前提下去要求每一项子工作的效率,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效率。
沃尔玛本质是一张网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新兴的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软件产业等为世人所追捧,但我们又发现,美国的五百强之首不是微软,不是摩根,而是沃尔玛,是做专业零售的。再看日本的首富不是丰田,不是三菱,而是不起眼的“尤衣酷”,是做衣服的,他们都不是新兴产业的代表,为何还能做到如此兴旺发达?不是时代已进入了知识经济吗?背后的原因是沃尔玛表面上与其他超市没什么两样,每天进出成千上万的产品,零售很忙,物流很忙,事实上与其他企业相比,沃尔玛有本质的不同,它已不是普通的零售终端,而是一张网,它编织了世界上最复杂的一张网,每一个超市都是网上的一个点。有这么一个故事:一次,有家中国企业的老总找到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公司,他要求给自己的产品提价,他随身携带的资料表明,多年来企业卖给沃尔玛的产品几乎无利可图,“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他们赚着大把大把的利润,而我们却一直在为他们白白打工。我一定得让他们提价。”在走进沃尔玛总部大楼前,这位老总这样想着。他甚至决定,如果沃尔玛不答应提价,就以停止供货相威胁。沃尔玛公司的一位采购经理接待了他,在弄清他的来意后,采购经理没有正面回答,他从电脑中调出一份资料,让这位老总自己看。老总看了资料后,立即像泄了气的皮球,他头脑中所想的,再不是提价问题,而是要如何保持与沃尔玛的合作。因为他在资料上看到,一大群自己的竞争者正等着给沃尔玛供货呢!沃尔玛若选择其他厂家,他们的利润并不会减少。其实沃尔玛很早就投入巨资,委托休斯公司发射商用卫星,实现了全球联网,沃尔玛的卫星网络,是美国最大的私有卫星系统,它被用来传送公司的数据及其信息。这种以卫星技术为基础的数据交换系统的配送中心,将自己与供应商及各个店面实现了有效连接,沃尔玛总部及配送中心任何时间都可以知道,每一个商店现在有多少存货,有多少货物正在运输过程当中,有多少货物存放在配送中心等。同时还可以了解某种货品上周卖了多少,去年卖了多少,并能够预测将来能卖多少。沃尔玛的供应商也可以利用这个系统直接了解自己昨天、今天、上周、上个月和去年的销售情况,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安排组织生产,保证产品的市场供应,使库存降到最低限度。在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从沃尔玛从事的行业来看,感觉是最没有技术,同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管理学理论告诉我们,独特等于无价,完全竞争等于零利润,零售业很明显是接近完全竞争的领域,但沃尔玛能够数十年保持常青,其根本的原因是其应用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给自己在全球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网络,网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是按照最优化的要求在运营,从而使得整个公司的运营获得最高效率,也就是给自己打造了最大的竞争优势与品牌。
差别化的核心是个性化
现实中所有的企业都在追求差别化,要做市场上不同于别人的独特产品,以获得产品定价权,这是企业经营的正确之路。但到底如何去做好差别化呢?陈教授有其独特的理论,他认为,目前几乎绝大多数企业都在加强技术研究,都指望研究出一种别人没有的新产品,在产品功能上压倒竞争者,从而一举在市场上确立优势。这看似正确的决策,但要实现是非常困难的,一是一家企业不可能一直能研究出新的产品,新产品的研发如遇到障碍,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二是即使有新产品出来,当你有业绩时,会有大量的模仿者蜂拥而入,你研发新产品花费巨大,后来者是坐享其成,产品的优势很快就不复存在,如此反复循环,技术独创很难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除非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有人总结认为,中国30年发展这么快,就是一个“抄”字,把国外发展上百年的成就全部抄过来,再不断消化,使得中国30年走了人家上百年的路。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更好的差别化?陈教授认为,差别化的核心在于个性化。所谓的个性化,就是对客户要服务好,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行个性化服务。当前的市场是MARKET-ONE,也就是一个人就是市场。有一个常规公式是利润=价格-成本,按个性化服务的要求应改成利润=价值-成本,也就是说,个性化服务的核心是为客户创造出更大的价值。那么这样的产品市场就不同于原来的市场,每一个点都有自已的特色,所有的点组合成一张网。所以,个性化服务的本质还是一张网,就是在为客户服务上编制一张巨大的网,每一个客户都是网上不同地方的点。当今中国是全世界的制造工厂,占据着产品价值链的最末端,如一件衣服,在中国可能只要10元,但一到老外手上,在衣服上打一钩,就变成了100元,这里面表面上都讲是品牌问题,但背后是网的问题。跨国公司在全世界编了一张大网,它能把衣服卖掉,而且能卖出很高的价格,而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只是一个点,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卖不掉。产品不能成为商品就没有价格,最后只能任人宰割,尤衣酷、苹果、耐克等无不如此。在我国,在个性化服务做得出色的三一重工,在同行异常激烈的竞争中,国外同行的著名企业也都纷纷重组,但三一能逆势而上,创造了装备制造上的奇迹。笔者在参观三一时,看到了它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运用信息科技在全中国编织了一张网。总部有一个服务大厅,能监控到已销售的每一台设备,对每一台出现故障的设备可以提供直接的专业咨询,并可调动周边最近的资源以最快速度提供服务,一切为客户着想,这张网提升了三一重工的产品价值。总结三一重工的成功经验,无非是有几大特色,如科技创新、红色文化、内部竞争以及国际化等,但笔者以为它的这张网是其迅速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未来的商机是整合
“没有现代化的物流,就没有未来三十年的经济发展。”身为著名物流专家的陈教授在给各国内城市官员上课时如此告诫。物流就是资源的流动,是资源的整合。当前信息化高度发达,互联网对经济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必须要重视整合的作用。今天你不整合他,明天很有可能他来整合你,每一个管理者都要用网的思维来思考发展,而不能停留在仅有的一点资源上。如新加坡是世界重要的海运中心,新加坡港的年吞吐量居于世界前列。每天,世界各地的货物在新加坡港汇集,然后被重新分装运往世界各地。有的从欧洲运往印度的货物,先要送到新加坡港中转,然后再回头送到印度去。这样转运虽然增加了运送距离,但由于有规模效应,费用反而更低。邻国马来西亚为了和新加坡竞争,在离新加坡港不远的地方也修建了一个海港,各项设施世界一流,而收费却只有新加坡港的一半,本以为这样一来,新加坡港的很多业务会转到马来西亚去,但实际并非如此。那些货物仍然在新加坡港轉运,却不到马来西亚去。这是因为新加坡港是世界海运网络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和世界其他港口联为一体,而马来西亚的港口虽然有先进的设施,收费也较低,但没有形成竞争网络,它和世界其他港口的衔接相对较差。新加坡港的网络强大,而马来西亚港口的网络薄弱,因此无法与之竞争。这种竞争不仅是港口硬件的竞争,更是港口网络的竞争。有了强大的网络,整合世界资源的能力就比较强。陈教授曾接待一个大陆去新加坡的政府团队,团队中一个成员认为新加坡港大门没有他们气派,仓库也没有他们大,甚至行车、叉车等都没有他们的新,认为新加坡也只不过如此。后来,他们仅通过了港口大门,认识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为他们经过的这个门不是一个简单的门,里面承担了重大的信息管理任务,功能十分强大,正是每一个这样的节点打造了高效的新加坡港。
整合资源的三要素是网络、信息与知识,当前很多企业非常注重平台建设,实际上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整合资源的作用。当前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企业打造平台、整合资源创造了条件,很多企业已把打造平台作为企业建立核心优势的关键,通过建立平台,实际上也给自已编织了一张网,达到用网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有时一些决策,从点的思维看是正确的,但用网络思维思考,就不正确。陈教授说:“今天的竞争已不是点与点的竞争,而是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的竞争,是网络与另一个网络之间的竞争。”总之,当前企业的创新不仅仅是科技、人才与管理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创新,要从点的思维中走出来,建立网的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企业去打造一张企业自身的网,建立起强大的优势。
作者简介:任贺光(1956-),男,浙江宁波人,工程师,副经理,大学,从事信息网络研究。
(镇海石化建安工程公司综维分公司)
这个公式是0.95 10=0.59,公式本身十分简单,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从不同角度考虑,意义不同凡响。正如陈教授所推荐的那样,这是一个所有管理者应该终身记住的一个公式 ,它对提高管理水平有较大的帮助。公式的大致意义是,假如有十个人做一件事,每个人的效率是0.95,看似是很高的效率,但十个人合在一起后的效率变成了0.59,效率将大大下降。这两个数字代表的意义当然不是绝对的,只是正好是相反数,很能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点的思维问题,每个人的效率不可谓不高,但整体的效率就不是想像中的高效率,原因就是没有把这十个人有效地整合,使得大家形成一个网,以使大家相互联系,从整体与系统的角度来开展工作,这样才会提高整体效率。众所周知,波音公司是世界上制造大型客机的,每一架客机都是当今技术与智慧的结晶,技术十分复杂,每架飞机都由上百万个零部件组成。再看波音公司的制造过程,它能在三天内全部完成一架飞机的制造,把上百万个零件毫无差错地整合在一起,速度简直不可思议。试想一下,波音公司不可能把所有的零件都放在仓库内,因为它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仓库。那么又怎能保证流水线上成千上万的工步一步不差?这就需要这成千上万的工步都要按照流水线的要求做到分秒不误。再试想一下,假如这个流水线上的每一步都是效率0.95,也不是很低的效率,那么这架飞机的制造时间就可能远远不是三天了,可能是三十天或更多,那么波音公司就不是现在的状况了。这个公式对于管理者很有启发性,在做一件比较复杂的工作时,更多地要从整体效率的前提下去要求每一项子工作的效率,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效率。
沃尔玛本质是一张网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新兴的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软件产业等为世人所追捧,但我们又发现,美国的五百强之首不是微软,不是摩根,而是沃尔玛,是做专业零售的。再看日本的首富不是丰田,不是三菱,而是不起眼的“尤衣酷”,是做衣服的,他们都不是新兴产业的代表,为何还能做到如此兴旺发达?不是时代已进入了知识经济吗?背后的原因是沃尔玛表面上与其他超市没什么两样,每天进出成千上万的产品,零售很忙,物流很忙,事实上与其他企业相比,沃尔玛有本质的不同,它已不是普通的零售终端,而是一张网,它编织了世界上最复杂的一张网,每一个超市都是网上的一个点。有这么一个故事:一次,有家中国企业的老总找到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公司,他要求给自己的产品提价,他随身携带的资料表明,多年来企业卖给沃尔玛的产品几乎无利可图,“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他们赚着大把大把的利润,而我们却一直在为他们白白打工。我一定得让他们提价。”在走进沃尔玛总部大楼前,这位老总这样想着。他甚至决定,如果沃尔玛不答应提价,就以停止供货相威胁。沃尔玛公司的一位采购经理接待了他,在弄清他的来意后,采购经理没有正面回答,他从电脑中调出一份资料,让这位老总自己看。老总看了资料后,立即像泄了气的皮球,他头脑中所想的,再不是提价问题,而是要如何保持与沃尔玛的合作。因为他在资料上看到,一大群自己的竞争者正等着给沃尔玛供货呢!沃尔玛若选择其他厂家,他们的利润并不会减少。其实沃尔玛很早就投入巨资,委托休斯公司发射商用卫星,实现了全球联网,沃尔玛的卫星网络,是美国最大的私有卫星系统,它被用来传送公司的数据及其信息。这种以卫星技术为基础的数据交换系统的配送中心,将自己与供应商及各个店面实现了有效连接,沃尔玛总部及配送中心任何时间都可以知道,每一个商店现在有多少存货,有多少货物正在运输过程当中,有多少货物存放在配送中心等。同时还可以了解某种货品上周卖了多少,去年卖了多少,并能够预测将来能卖多少。沃尔玛的供应商也可以利用这个系统直接了解自己昨天、今天、上周、上个月和去年的销售情况,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安排组织生产,保证产品的市场供应,使库存降到最低限度。在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从沃尔玛从事的行业来看,感觉是最没有技术,同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管理学理论告诉我们,独特等于无价,完全竞争等于零利润,零售业很明显是接近完全竞争的领域,但沃尔玛能够数十年保持常青,其根本的原因是其应用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给自己在全球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网络,网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是按照最优化的要求在运营,从而使得整个公司的运营获得最高效率,也就是给自己打造了最大的竞争优势与品牌。
差别化的核心是个性化
现实中所有的企业都在追求差别化,要做市场上不同于别人的独特产品,以获得产品定价权,这是企业经营的正确之路。但到底如何去做好差别化呢?陈教授有其独特的理论,他认为,目前几乎绝大多数企业都在加强技术研究,都指望研究出一种别人没有的新产品,在产品功能上压倒竞争者,从而一举在市场上确立优势。这看似正确的决策,但要实现是非常困难的,一是一家企业不可能一直能研究出新的产品,新产品的研发如遇到障碍,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二是即使有新产品出来,当你有业绩时,会有大量的模仿者蜂拥而入,你研发新产品花费巨大,后来者是坐享其成,产品的优势很快就不复存在,如此反复循环,技术独创很难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除非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有人总结认为,中国30年发展这么快,就是一个“抄”字,把国外发展上百年的成就全部抄过来,再不断消化,使得中国30年走了人家上百年的路。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更好的差别化?陈教授认为,差别化的核心在于个性化。所谓的个性化,就是对客户要服务好,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行个性化服务。当前的市场是MARKET-ONE,也就是一个人就是市场。有一个常规公式是利润=价格-成本,按个性化服务的要求应改成利润=价值-成本,也就是说,个性化服务的核心是为客户创造出更大的价值。那么这样的产品市场就不同于原来的市场,每一个点都有自已的特色,所有的点组合成一张网。所以,个性化服务的本质还是一张网,就是在为客户服务上编制一张巨大的网,每一个客户都是网上不同地方的点。当今中国是全世界的制造工厂,占据着产品价值链的最末端,如一件衣服,在中国可能只要10元,但一到老外手上,在衣服上打一钩,就变成了100元,这里面表面上都讲是品牌问题,但背后是网的问题。跨国公司在全世界编了一张大网,它能把衣服卖掉,而且能卖出很高的价格,而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只是一个点,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卖不掉。产品不能成为商品就没有价格,最后只能任人宰割,尤衣酷、苹果、耐克等无不如此。在我国,在个性化服务做得出色的三一重工,在同行异常激烈的竞争中,国外同行的著名企业也都纷纷重组,但三一能逆势而上,创造了装备制造上的奇迹。笔者在参观三一时,看到了它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运用信息科技在全中国编织了一张网。总部有一个服务大厅,能监控到已销售的每一台设备,对每一台出现故障的设备可以提供直接的专业咨询,并可调动周边最近的资源以最快速度提供服务,一切为客户着想,这张网提升了三一重工的产品价值。总结三一重工的成功经验,无非是有几大特色,如科技创新、红色文化、内部竞争以及国际化等,但笔者以为它的这张网是其迅速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未来的商机是整合
“没有现代化的物流,就没有未来三十年的经济发展。”身为著名物流专家的陈教授在给各国内城市官员上课时如此告诫。物流就是资源的流动,是资源的整合。当前信息化高度发达,互联网对经济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必须要重视整合的作用。今天你不整合他,明天很有可能他来整合你,每一个管理者都要用网的思维来思考发展,而不能停留在仅有的一点资源上。如新加坡是世界重要的海运中心,新加坡港的年吞吐量居于世界前列。每天,世界各地的货物在新加坡港汇集,然后被重新分装运往世界各地。有的从欧洲运往印度的货物,先要送到新加坡港中转,然后再回头送到印度去。这样转运虽然增加了运送距离,但由于有规模效应,费用反而更低。邻国马来西亚为了和新加坡竞争,在离新加坡港不远的地方也修建了一个海港,各项设施世界一流,而收费却只有新加坡港的一半,本以为这样一来,新加坡港的很多业务会转到马来西亚去,但实际并非如此。那些货物仍然在新加坡港轉运,却不到马来西亚去。这是因为新加坡港是世界海运网络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和世界其他港口联为一体,而马来西亚的港口虽然有先进的设施,收费也较低,但没有形成竞争网络,它和世界其他港口的衔接相对较差。新加坡港的网络强大,而马来西亚港口的网络薄弱,因此无法与之竞争。这种竞争不仅是港口硬件的竞争,更是港口网络的竞争。有了强大的网络,整合世界资源的能力就比较强。陈教授曾接待一个大陆去新加坡的政府团队,团队中一个成员认为新加坡港大门没有他们气派,仓库也没有他们大,甚至行车、叉车等都没有他们的新,认为新加坡也只不过如此。后来,他们仅通过了港口大门,认识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为他们经过的这个门不是一个简单的门,里面承担了重大的信息管理任务,功能十分强大,正是每一个这样的节点打造了高效的新加坡港。
整合资源的三要素是网络、信息与知识,当前很多企业非常注重平台建设,实际上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整合资源的作用。当前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企业打造平台、整合资源创造了条件,很多企业已把打造平台作为企业建立核心优势的关键,通过建立平台,实际上也给自已编织了一张网,达到用网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有时一些决策,从点的思维看是正确的,但用网络思维思考,就不正确。陈教授说:“今天的竞争已不是点与点的竞争,而是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的竞争,是网络与另一个网络之间的竞争。”总之,当前企业的创新不仅仅是科技、人才与管理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创新,要从点的思维中走出来,建立网的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企业去打造一张企业自身的网,建立起强大的优势。
作者简介:任贺光(1956-),男,浙江宁波人,工程师,副经理,大学,从事信息网络研究。
(镇海石化建安工程公司综维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