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性的知识传授和令人愉悦的陶冶融为一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中。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运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以其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强大的教学交互功能、可扩展的知识信息链接和方便自由的自主性学习特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思维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是一种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了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不受时空限制,直观、形象、生动,有较强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主要标志是教学效率的高低,而这又常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学生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求,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感观刺激,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元、角、分”时,我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交通工具、电动玩具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设计出“买卖情境”让他们在乐中买,乐中认,认中学,学中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融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紧密相接。
(2)合理运用动画,强化感知,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数学概念舍弃了具体形象的支撑而升华为抽象的文字,学生不易接受,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展示过程。而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动等于一体,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3—9时,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二捆和三根怎样减去九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二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兔,小兔把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九根小棒,等于十四根小棒。小兔边做边说,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启发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当今的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多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向学生展开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圆的特征,教师先提问:“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在学生回答后,运用多媒体显示自行车、摩托车的图片,然后再问:“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椭圆形的,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随着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椭圆形的车轮,在行使过程中无法保持稳定。接着再运用多媒体将车轮依次换成长方形、正方形,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结论。这样借助多媒体不断的变换,把它们与圆形进行鲜明、生动的比较,在对比的情境中,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表象认识。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些传统电教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等可以同时表现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功能。但计算机不仅如此且更具胜任力、更能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人机的交互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人机交互功能使得教师能根据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实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和频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计算机可以控制某些对象(文字、图形等)使它们自动演绎出结果(而不是由老师说出),使学生对这些对象及其演绎的过程有着亲切感;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功能可以充分展示某个思维的各种发展方向以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可以反复多次演示某些内容而避免板书和擦黑板的不方便。另外,在传统的信息单向传递中,学生接受信息时处于一种被控制的消极地位,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使学生可以通过上机直接操作课件,控制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次数,或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还能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强地参与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小学生遇到重、难点知识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例如,相遇问题应用题的重难点是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先设置这样一道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在运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时,可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用屏幕显示: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第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华、李诚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的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清除障碍。第二步,观察、质疑,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逐步的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质疑:①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②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这样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适时启发、点拨,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从而為后面的例题提供丰富的信息与表象。
总之,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分析和总结,探索多媒体中的问题、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运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以其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强大的教学交互功能、可扩展的知识信息链接和方便自由的自主性学习特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思维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是一种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了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不受时空限制,直观、形象、生动,有较强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主要标志是教学效率的高低,而这又常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学生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求,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感观刺激,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元、角、分”时,我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交通工具、电动玩具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设计出“买卖情境”让他们在乐中买,乐中认,认中学,学中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融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紧密相接。
(2)合理运用动画,强化感知,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数学概念舍弃了具体形象的支撑而升华为抽象的文字,学生不易接受,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展示过程。而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动等于一体,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3—9时,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二捆和三根怎样减去九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二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兔,小兔把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九根小棒,等于十四根小棒。小兔边做边说,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启发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当今的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多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向学生展开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圆的特征,教师先提问:“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在学生回答后,运用多媒体显示自行车、摩托车的图片,然后再问:“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椭圆形的,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随着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椭圆形的车轮,在行使过程中无法保持稳定。接着再运用多媒体将车轮依次换成长方形、正方形,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结论。这样借助多媒体不断的变换,把它们与圆形进行鲜明、生动的比较,在对比的情境中,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表象认识。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些传统电教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等可以同时表现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功能。但计算机不仅如此且更具胜任力、更能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人机的交互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人机交互功能使得教师能根据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实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和频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计算机可以控制某些对象(文字、图形等)使它们自动演绎出结果(而不是由老师说出),使学生对这些对象及其演绎的过程有着亲切感;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功能可以充分展示某个思维的各种发展方向以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可以反复多次演示某些内容而避免板书和擦黑板的不方便。另外,在传统的信息单向传递中,学生接受信息时处于一种被控制的消极地位,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使学生可以通过上机直接操作课件,控制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次数,或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还能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强地参与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小学生遇到重、难点知识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例如,相遇问题应用题的重难点是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先设置这样一道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在运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时,可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用屏幕显示: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第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华、李诚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的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清除障碍。第二步,观察、质疑,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逐步的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质疑:①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②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这样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适时启发、点拨,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从而為后面的例题提供丰富的信息与表象。
总之,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分析和总结,探索多媒体中的问题、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