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大学生在网络舆情方面的认识,对高校校园中安全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高校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正确理解,建立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需要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做好监管工作。本文对高校网络舆论的主要特点和内容,从心理学上进行分析,提出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构建安全的高校校园环境,引导高校校园的网络舆情方向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心理学;大学生;网络舆情;指导监督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对于大学生的群体,高校需要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新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新媒体时代的环境下,对于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是一种挑战,但同时也是一种机遇。高校针对网络舆情的宣传工作是现在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高校校园的网络安全需要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这是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目标,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必须有所改变,不断创新发展,以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环境。
1高校校园对网络舆情的认知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是指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群体,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对校园中的某些现象,或是对社会现象,来表达自己对现象的态度和意见。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是快速的,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高校校园网络已经非常普及,但校园中发生的偶然事件,或者涉及到学生的利益等问题,都是很容易形成网络舆情的。新媒体时代是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学习的渠道是多元化的,学习的知识面更为丰富,学习的渠道也更为广泛,为了促进校园的网络安全建设,杜绝校园不良网络的负面影响,所以,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合理使用新媒体网络普及的优势,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严格执行校园的规章制度,把校园管理制度规范化。同时也要加强对网络信息内容进行定期检查,做好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工作,使校园网络安全信息更加规范。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把网络舆情作为工作的日常工作的重要一项。目前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心理进行教育,正確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需要建立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是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的。
2社会心理学对校园网络舆情的分析
校园是高校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在校园中发生的事情,是很容易形成高校网络舆情的,并会通过校园网络对信息进行扩散和传播,这对校园网络舆情控制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媒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而网络舆论也更为多方面。高校大学生是校园网络舆情的主体,从社会心理分析校园的网络舆情,可以了解目前校园网络舆情的倾向,直接反映了社会心理学与网络舆情之间的关系,网络舆论的形成是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现实之间产生共鸣的结果。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校园的突发事件和校园网络舆情之间有很大的关联,高校校园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对各大网站的正确引导,发挥出真正的主体作用。
社会心理学和教育事业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目前我国对教育事业非常重视,社会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也是非常实用的,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但还是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引进先进的思想理念,针对高校自身情况做出分析。从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内容可以看出,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和大学生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由于一些高校的网络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的时候,通过在校园网络平台对信息的传播,逐步形成校园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现在高校大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对情感的表达更为丰富,通过校园的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但大学生缺少对某件事情的合理分析,容易引发网络舆情朝向负面方向发展。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定期组织大学生参与高校网络论坛活动,让表达大学生匿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意见,教育工作者可以把这些信息聚集起来,分析目前校园网络舆情的方向。
从社会心理学来看,高校校园的网络舆情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网络舆论发生时期,第二是网络舆情扩张时期,第三是网络舆论消失时期。高校网络舆情主要来源于社会敏感的问题,目前,中国的社会心理上存在着相对剥夺的心态,存在多元社会价值观,社会诚信出现危机的情况,特别是网络舆情不公正思想的传播,使得社会言论过于偏激。高校校园里网络舆情的出现,是大学生情绪的一种不良宣泄,可以从社会心理学中清本溯源,探索网络舆情的出发点何处。加强对高校社会心理学和网络舆情的动态分析,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实现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安全保障。
3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和监管
近年来,各大高校重点加强了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及时解决网络舆情的问题,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大学是新知识,新思想的诞生地。大学网络舆情的传播也是各种形式的,一般来说,高校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源于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认知,所以要求各大高校建立有效的网络信誉,完善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巩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
3.1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监督
大学生是校园网络舆情的主体,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那么网络是第一个时间了解学生心理的有效途径,是监督校园网络舆情的重要途径,如果发现网络舆情出现,第一时间就要做好准确分析和判断。当大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反馈和控制,以减少网络舆情的的负面传播。所以,网络舆情监督要及时、准确、规范。
3.2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经常参与网络舆情的引导,通过主动加强与网络各方面的联动,特别是网络沟通协调,引导网络舆情的方向。加强沟通和协调,统一集中进行管理,防止负面情绪的扩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商,及时向先关通部门报告动向,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建立一个良好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从而可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3.3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各大高校要以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控制,判断舆论的倾向,制定应对的解决方案,责任的分工要明确。认真组织和规划,建立指导性方案,同时把控网络舆舆情走向,妥善处置,要及时分析舆情重点,以防止负面舆论的传播,不断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
4总结
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舆情的监管制度工作,对校园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督,减少校园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上疏导,使大学生对社会道德有新的认知,懂得如何更好利用多元化网络平台,需要明白应该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应该对网络舆情事件发展态势有正确的认识,应该树立好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园网络舆情只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是可以更好的传播具有积极向上的信息,在校园网络舆论中增加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从根本上杜绝校园网络舆情负面信息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刘爱民.对网络心理和网络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4.
[2]刘霁.窥探网民心理·导网络舆论——读《心理学视野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J].新闻世界,2014.
[3]唐亚阳,李亚斌.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2):98-104.
[4]高艳丽,朱勤文,乔芳琦.全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现状与引导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5(10):163-167.
[5]秦培涛,赵闪.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主要特征、生成根源及应对策略[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92-97.
[6]董旖旎,陈翼然,陈越.做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220.
[7]腾云,陈玲.网络舆情特点的实证研究——基于高校BBS论坛的文本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4(3):181-186.
关键词:心理学;大学生;网络舆情;指导监督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对于大学生的群体,高校需要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新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新媒体时代的环境下,对于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是一种挑战,但同时也是一种机遇。高校针对网络舆情的宣传工作是现在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高校校园的网络安全需要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这是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目标,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必须有所改变,不断创新发展,以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环境。
1高校校园对网络舆情的认知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是指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群体,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对校园中的某些现象,或是对社会现象,来表达自己对现象的态度和意见。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是快速的,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高校校园网络已经非常普及,但校园中发生的偶然事件,或者涉及到学生的利益等问题,都是很容易形成网络舆情的。新媒体时代是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学习的渠道是多元化的,学习的知识面更为丰富,学习的渠道也更为广泛,为了促进校园的网络安全建设,杜绝校园不良网络的负面影响,所以,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合理使用新媒体网络普及的优势,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严格执行校园的规章制度,把校园管理制度规范化。同时也要加强对网络信息内容进行定期检查,做好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工作,使校园网络安全信息更加规范。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把网络舆情作为工作的日常工作的重要一项。目前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心理进行教育,正確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需要建立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是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的。
2社会心理学对校园网络舆情的分析
校园是高校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在校园中发生的事情,是很容易形成高校网络舆情的,并会通过校园网络对信息进行扩散和传播,这对校园网络舆情控制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媒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而网络舆论也更为多方面。高校大学生是校园网络舆情的主体,从社会心理分析校园的网络舆情,可以了解目前校园网络舆情的倾向,直接反映了社会心理学与网络舆情之间的关系,网络舆论的形成是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现实之间产生共鸣的结果。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校园的突发事件和校园网络舆情之间有很大的关联,高校校园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对各大网站的正确引导,发挥出真正的主体作用。
社会心理学和教育事业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目前我国对教育事业非常重视,社会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也是非常实用的,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但还是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引进先进的思想理念,针对高校自身情况做出分析。从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内容可以看出,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和大学生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由于一些高校的网络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的时候,通过在校园网络平台对信息的传播,逐步形成校园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现在高校大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对情感的表达更为丰富,通过校园的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但大学生缺少对某件事情的合理分析,容易引发网络舆情朝向负面方向发展。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定期组织大学生参与高校网络论坛活动,让表达大学生匿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意见,教育工作者可以把这些信息聚集起来,分析目前校园网络舆情的方向。
从社会心理学来看,高校校园的网络舆情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网络舆论发生时期,第二是网络舆情扩张时期,第三是网络舆论消失时期。高校网络舆情主要来源于社会敏感的问题,目前,中国的社会心理上存在着相对剥夺的心态,存在多元社会价值观,社会诚信出现危机的情况,特别是网络舆情不公正思想的传播,使得社会言论过于偏激。高校校园里网络舆情的出现,是大学生情绪的一种不良宣泄,可以从社会心理学中清本溯源,探索网络舆情的出发点何处。加强对高校社会心理学和网络舆情的动态分析,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实现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安全保障。
3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和监管
近年来,各大高校重点加强了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及时解决网络舆情的问题,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大学是新知识,新思想的诞生地。大学网络舆情的传播也是各种形式的,一般来说,高校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源于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认知,所以要求各大高校建立有效的网络信誉,完善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巩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
3.1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监督
大学生是校园网络舆情的主体,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那么网络是第一个时间了解学生心理的有效途径,是监督校园网络舆情的重要途径,如果发现网络舆情出现,第一时间就要做好准确分析和判断。当大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反馈和控制,以减少网络舆情的的负面传播。所以,网络舆情监督要及时、准确、规范。
3.2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经常参与网络舆情的引导,通过主动加强与网络各方面的联动,特别是网络沟通协调,引导网络舆情的方向。加强沟通和协调,统一集中进行管理,防止负面情绪的扩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商,及时向先关通部门报告动向,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建立一个良好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从而可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3.3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各大高校要以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控制,判断舆论的倾向,制定应对的解决方案,责任的分工要明确。认真组织和规划,建立指导性方案,同时把控网络舆舆情走向,妥善处置,要及时分析舆情重点,以防止负面舆论的传播,不断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
4总结
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舆情的监管制度工作,对校园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督,减少校园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上疏导,使大学生对社会道德有新的认知,懂得如何更好利用多元化网络平台,需要明白应该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应该对网络舆情事件发展态势有正确的认识,应该树立好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园网络舆情只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是可以更好的传播具有积极向上的信息,在校园网络舆论中增加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从根本上杜绝校园网络舆情负面信息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刘爱民.对网络心理和网络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4.
[2]刘霁.窥探网民心理·导网络舆论——读《心理学视野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J].新闻世界,2014.
[3]唐亚阳,李亚斌.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2):98-104.
[4]高艳丽,朱勤文,乔芳琦.全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现状与引导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5(10):163-167.
[5]秦培涛,赵闪.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主要特征、生成根源及应对策略[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92-97.
[6]董旖旎,陈翼然,陈越.做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220.
[7]腾云,陈玲.网络舆情特点的实证研究——基于高校BBS论坛的文本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4(3):18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