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几年来,广西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妇联组织的作用,充分整合资源,强化教育培训,创新活动载体,寓农村妇女的思想政治教育于致富能力培训之中,使广大农村妇女的素质显著提高,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关键词】 干部教育培训 农村党员 女性
【作者简介】 李彦明,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副校长,广西行政学院副院长。
【中图分类号】 D2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11-0056-03
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农村妇女总体素质普遍偏低,如何使他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致富能力,是新形势下广西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自治区党委从广西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培养、发展农村女党员工作作为提高妇女素质,开发女性人才资源,打造妇女干部队伍,全面实施“人才强桂”战略的重大举措,制定规划长期抓,摆上日程经常抓,结合实际重点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五年来,全区发展农村女党员占同期发展农村党员数量20%以上,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认真抓好组织建设和组织培养工作,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为农村发展女党员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1. 实施“进城、上链、入屯”工程,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广西结合农村居住分散,一村多屯,生产发展模式多样,转移就业群体逐渐扩大的实际状况,在农村党组织原有设置的基础上,实施农村党支部“进城、上链、入屯”工程,进一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进城,就是适应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走出农村开辟致富新天地的需要,在农民进城务工较为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支部;上链,就是适应农业集约生产、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在农村各种协会、联合体等新经济组织中以及产业链、产业带上建立党支部;入屯,就是根据党员分布的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在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屯建立党支部,进一步扩大党在农村的工作覆盖面。目前,广西已在各种流动党员群体、产业协会、自然屯建立党支部18615个,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领域,党的组织更加健全,群众基础更加深厚和广泛,为培养和发展农村女党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 实施“党建带妇建”工程,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推进妇联组织建设,是做好发展女党员工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坚持根本在“建”,关键在“带”的原则,把妇建纳入党建工作之中,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建设,切实做到“六带一优化”。“六带”:即带思想建设,加强党对妇女组织的政治领导;带组织建设,巩固和健全妇联基层组织;带班子建设,强化对妇联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带队伍建设,增强妇联干部队伍的活力;带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妇联干部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工作发展,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积极作用。“一优化”就是优化基层妇联工作的条件,具体措施为:自治区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将村级妇女主任的月补贴提高到75元,解决基层妇联的活动场所等,为妇联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必要保证。在“党建带妇建”活动中,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带领广大农村妇女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投身经济建设,参与农村民主政治管理,为农村妇女加入党组织创造条件。三年来,全区各级妇联向党组织推荐农村优秀妇女5600多名,配合培养农村妇女入党积极分子2300多名,绝大多数加入了党组织。
3. 实施“四个培养”工程,积极吸纳农村优秀妇女入党
“四个培养”,即是把女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女能手培养成为党员,把女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委会干部,把优秀的女村委干部培养成为村党组织书记。广西实施“四个培养”工程,得到广大农村妇女党员干部的积极响应,也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去年的村级“两委”换届选举中,全区选举产生村级女委员19578人,占“两委”成员总数的23.98%,比上届增加了8.7个百分点,其中,有990名妇女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7627名女党员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有2701名妇女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副主任,有88.16%的村委中有女干部,配备面比上届提高20.16个百分点。
二、整合资源强化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广大妇女的素质,为农村发展女党员工作提供活水源头
1. 依托党校集中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思想政治觉悟
为了使党校适应教育培养农村妇女的需要,自治区党委提出,各级党校,尤其是县、乡党校,要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加快职能转变,实现培训对象由党员干部向农村党员、妇女群众延伸,教学内容由政治理论向农村实用知识、技术和技能延伸的目标,按照农村妇女党员的所需所求,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抓好农村妇女的政治理论培训。去年以来,全区35万多名农村妇女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分别参加了各级党校的培训,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2. 协调部门专题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致富意识
为了向广大农村妇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她们掌握现代社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广西注意整合培训资源,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形成组织、宣传、妇联等部门协调,农业、科技、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共同培训农村妇女的整体合力。去年以来,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农业、科技部门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业务特点,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派出各种服务队、辅导团3529个,深入农村基层,举办各种培训班、讲座、教育课等37200多场次,分别对400多万名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农村妇女进行了种养、加工、销售等专项知识和技能培训,支持农村妇女发展特色经济。目前,全区有13万多名农村妇女获得农民技术员称号,其中3.8万人获得了绿色证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向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开展了各种劳动技能培训,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提高就业能力,实现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司法部门以“法律宣传服务大行动”为载体,在农村广泛建立妇女学法中心户、举办妇女法律知识培训班,把法律送到千家万户;扶贫开发部门实施资金、项目倾斜政策,对贫困地区的妇女培训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通过各个部门上下联动培训,大批农村妇女增长了知识和技能,成为科技致富的领头人,成为农村党的队伍的生力军和后备军。 3. 建立“农家课堂”自主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带富能力
为了增强对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广西广泛开展了创建妇女“农家课堂”活动。即在农村建立以培训农村妇女为主要任务的科技培训学校和文化夜校,开展农民自主培训。这些妇女“农家课堂”主要由村里的乡土人才、致富能人担任教员,他们把致富经验的传授和实用技术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用自己的成功实践向农村妇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授先进的实用技术,有效地发挥了先富带后富的作用。妇女“农家课堂”还把教学引向种养基地现场培训,根据不同的农时季节,灵活选择授课内容,教员与学员“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操作技能,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培训的质量。据统计,全区共创办妇女“农家课堂”4132个,自治区妇联直接联系100个。三年来全区共举办各种农村妇女培训班6700多期,培训妇女34.17万人次。目前,这种培训方式已经向跨乡镇、跨县市方向和更高的层次发展,产生了更加广泛的效应,在妇女“农家课堂”的带动和培训下,一大批以妇女为领军人物的产业协会和科技种养生产基地,如“妇女葡萄协会”、“妇女青刀豆协会”、“妇女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妇女养蚕示范基地”等相继涌现;一批“双带”能力强的农村妇女也脱颖而出,成为基层党组织在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好帮手。
三、扎扎实实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为农村妇女加入党组织搭建平台
1. 努力拓展“双学双比”活动,挖掘农村妇女的潜力
在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双学双比”活动中,广西结合实际,提出了以组织发动农村妇女参与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升妇女整体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妇女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抓培训、强服务、树典型,推动“双学双比”活动开展的思路。各地紧紧围绕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发挥各类妇女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和女科技人员的作用,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实施一系列“妇”字号项目工程,为农村妇女寻求致富门路,如“三八绿色工程”、“巾帼科技扶贫工程”、“妇女脱贫致富工程”、“妇女科学种桑养蚕工程”和“吨粮田开发竞赛”、“水果丰产竞赛”、“制茶技术竞赛”等等。同时面向生产一线的妇女,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入户,直接为农村妇女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做到推广良种良法到田,传授技术要领到人,介绍致富信息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村妇女的积极性,使她们在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创建幸福生活中施展才华、大显身手。目前,全区有264人获得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有1226人获得全区“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100人获得自治区“双学双比”竞赛活动种养女状元称号,10000多人获得市、县级“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
2. 坚持开展“三百”评选表彰活动,激励农村妇女争创佳绩
为进一步调动农村广大妇女奋发向上、多作贡献的积极性,广西坚持以妇联为主办单位,每年开展评选表彰“百名女村官”、“百名女党员”和“百名种养女状元”活动,评选出农村不同岗位上思想有创新、示范作用大、带动幅射广、信誉效果好的优秀妇女,并通过召开妇女创业座谈会,举办妇女致富能手事迹报告会,举行“科技圆我致富梦”演讲比赛等,大力宣传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和贡献,宣传勇于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妇女先进典型,宣传一心为群众谋利益,甘于奉献的农村女党员和女干部,激励全区农村妇女积极投身广西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广西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三百”评选表彰活动,评出了广大农村妇女身边看得见、信得过、学得着的致富典型、生产标兵、劳动模范,使广大农村妇女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营造了全区农村妇女当先进、做表率、创佳绩、争贡献的良好氛围。在2002、2004、2006年的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评选活动中,广西农村妇女均榜上有名。
3. 扎实开展关爱妇女活动,帮助农村妇女树立信心
几年来,广西各级党组织和妇联密切配合,全面开展“关爱女党员”、“关心弱势妇女群体”活动,从政治上、学习上、生产上、生活上帮助她们解决困难和问题。一是建立公平参与竞争机制,维护妇女权益。一方面从优化环境入手,为农村妇女参政议政创造条件,除了建立健全农村妇代会,规定村妇代会主任列入半额补贴干部,由自治区财政和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外,还针对全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做出统一要求:确定正式候选人,妇女要有一定的名额,保证妇女公平参选的机会和参与村民自治的权利。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协调组、合议庭和妇女法律援助中心等社会化维权机构,为农村妇女提供法律帮助,维护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二是抓好农村妇女小额信贷扶贫工作。按照“小额短期、连续借贷、自由组合”的原则,向生产生活有困难的妇女发放贷款,并引导和帮助她们上短平快生产项目,发展名特优产品,面向市场增产增收,确保扶贫到户、资金到户、效益到户。全区累计发放农村妇女小额信贷10402万元,受益农户8.1万户,约50万人,85%的贫困妇女通过小额信贷脱贫致富。三是实施“母亲水窖”解困项目。在争取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资助755万元的基础上,按1∶1的比例拨出专项配套资金,在17个缺水的贫困县开展修建“以一带五”的“母亲水窖”活动,即修建一个水窖,带动一个沼气池、一个菜园子、一个果树园、一个小饲养场和一个小加工场的建设,初步形成“母亲水窖”项目的产业链,促进了农村缺水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区修建家庭水窖2321个,集中供水工程209处,直接收益农户12853户,71983人。四是推进“春蕾计划”,扶助贫困女生入学。自开展活动以来,各级妇联通过接受社会捐赠,募集资金3129万元,帮助18万名农村贫困女生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组织的关爱,深深感动了广大农村妇女,也增加了她们对党的热爱和信赖之情。
责任编辑:达名流
【关键词】 干部教育培训 农村党员 女性
【作者简介】 李彦明,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副校长,广西行政学院副院长。
【中图分类号】 D2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11-0056-03
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农村妇女总体素质普遍偏低,如何使他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致富能力,是新形势下广西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自治区党委从广西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培养、发展农村女党员工作作为提高妇女素质,开发女性人才资源,打造妇女干部队伍,全面实施“人才强桂”战略的重大举措,制定规划长期抓,摆上日程经常抓,结合实际重点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五年来,全区发展农村女党员占同期发展农村党员数量20%以上,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认真抓好组织建设和组织培养工作,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为农村发展女党员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1. 实施“进城、上链、入屯”工程,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广西结合农村居住分散,一村多屯,生产发展模式多样,转移就业群体逐渐扩大的实际状况,在农村党组织原有设置的基础上,实施农村党支部“进城、上链、入屯”工程,进一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进城,就是适应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走出农村开辟致富新天地的需要,在农民进城务工较为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支部;上链,就是适应农业集约生产、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在农村各种协会、联合体等新经济组织中以及产业链、产业带上建立党支部;入屯,就是根据党员分布的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在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屯建立党支部,进一步扩大党在农村的工作覆盖面。目前,广西已在各种流动党员群体、产业协会、自然屯建立党支部18615个,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领域,党的组织更加健全,群众基础更加深厚和广泛,为培养和发展农村女党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 实施“党建带妇建”工程,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推进妇联组织建设,是做好发展女党员工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坚持根本在“建”,关键在“带”的原则,把妇建纳入党建工作之中,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建设,切实做到“六带一优化”。“六带”:即带思想建设,加强党对妇女组织的政治领导;带组织建设,巩固和健全妇联基层组织;带班子建设,强化对妇联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带队伍建设,增强妇联干部队伍的活力;带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妇联干部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工作发展,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积极作用。“一优化”就是优化基层妇联工作的条件,具体措施为:自治区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将村级妇女主任的月补贴提高到75元,解决基层妇联的活动场所等,为妇联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必要保证。在“党建带妇建”活动中,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带领广大农村妇女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投身经济建设,参与农村民主政治管理,为农村妇女加入党组织创造条件。三年来,全区各级妇联向党组织推荐农村优秀妇女5600多名,配合培养农村妇女入党积极分子2300多名,绝大多数加入了党组织。
3. 实施“四个培养”工程,积极吸纳农村优秀妇女入党
“四个培养”,即是把女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女能手培养成为党员,把女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委会干部,把优秀的女村委干部培养成为村党组织书记。广西实施“四个培养”工程,得到广大农村妇女党员干部的积极响应,也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去年的村级“两委”换届选举中,全区选举产生村级女委员19578人,占“两委”成员总数的23.98%,比上届增加了8.7个百分点,其中,有990名妇女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7627名女党员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有2701名妇女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副主任,有88.16%的村委中有女干部,配备面比上届提高20.16个百分点。
二、整合资源强化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广大妇女的素质,为农村发展女党员工作提供活水源头
1. 依托党校集中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思想政治觉悟
为了使党校适应教育培养农村妇女的需要,自治区党委提出,各级党校,尤其是县、乡党校,要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加快职能转变,实现培训对象由党员干部向农村党员、妇女群众延伸,教学内容由政治理论向农村实用知识、技术和技能延伸的目标,按照农村妇女党员的所需所求,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抓好农村妇女的政治理论培训。去年以来,全区35万多名农村妇女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分别参加了各级党校的培训,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2. 协调部门专题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致富意识
为了向广大农村妇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她们掌握现代社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广西注意整合培训资源,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形成组织、宣传、妇联等部门协调,农业、科技、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共同培训农村妇女的整体合力。去年以来,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农业、科技部门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业务特点,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派出各种服务队、辅导团3529个,深入农村基层,举办各种培训班、讲座、教育课等37200多场次,分别对400多万名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农村妇女进行了种养、加工、销售等专项知识和技能培训,支持农村妇女发展特色经济。目前,全区有13万多名农村妇女获得农民技术员称号,其中3.8万人获得了绿色证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向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开展了各种劳动技能培训,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提高就业能力,实现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司法部门以“法律宣传服务大行动”为载体,在农村广泛建立妇女学法中心户、举办妇女法律知识培训班,把法律送到千家万户;扶贫开发部门实施资金、项目倾斜政策,对贫困地区的妇女培训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通过各个部门上下联动培训,大批农村妇女增长了知识和技能,成为科技致富的领头人,成为农村党的队伍的生力军和后备军。 3. 建立“农家课堂”自主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带富能力
为了增强对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广西广泛开展了创建妇女“农家课堂”活动。即在农村建立以培训农村妇女为主要任务的科技培训学校和文化夜校,开展农民自主培训。这些妇女“农家课堂”主要由村里的乡土人才、致富能人担任教员,他们把致富经验的传授和实用技术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用自己的成功实践向农村妇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授先进的实用技术,有效地发挥了先富带后富的作用。妇女“农家课堂”还把教学引向种养基地现场培训,根据不同的农时季节,灵活选择授课内容,教员与学员“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操作技能,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培训的质量。据统计,全区共创办妇女“农家课堂”4132个,自治区妇联直接联系100个。三年来全区共举办各种农村妇女培训班6700多期,培训妇女34.17万人次。目前,这种培训方式已经向跨乡镇、跨县市方向和更高的层次发展,产生了更加广泛的效应,在妇女“农家课堂”的带动和培训下,一大批以妇女为领军人物的产业协会和科技种养生产基地,如“妇女葡萄协会”、“妇女青刀豆协会”、“妇女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妇女养蚕示范基地”等相继涌现;一批“双带”能力强的农村妇女也脱颖而出,成为基层党组织在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好帮手。
三、扎扎实实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为农村妇女加入党组织搭建平台
1. 努力拓展“双学双比”活动,挖掘农村妇女的潜力
在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双学双比”活动中,广西结合实际,提出了以组织发动农村妇女参与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升妇女整体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妇女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抓培训、强服务、树典型,推动“双学双比”活动开展的思路。各地紧紧围绕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发挥各类妇女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和女科技人员的作用,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实施一系列“妇”字号项目工程,为农村妇女寻求致富门路,如“三八绿色工程”、“巾帼科技扶贫工程”、“妇女脱贫致富工程”、“妇女科学种桑养蚕工程”和“吨粮田开发竞赛”、“水果丰产竞赛”、“制茶技术竞赛”等等。同时面向生产一线的妇女,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入户,直接为农村妇女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做到推广良种良法到田,传授技术要领到人,介绍致富信息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村妇女的积极性,使她们在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创建幸福生活中施展才华、大显身手。目前,全区有264人获得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有1226人获得全区“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100人获得自治区“双学双比”竞赛活动种养女状元称号,10000多人获得市、县级“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
2. 坚持开展“三百”评选表彰活动,激励农村妇女争创佳绩
为进一步调动农村广大妇女奋发向上、多作贡献的积极性,广西坚持以妇联为主办单位,每年开展评选表彰“百名女村官”、“百名女党员”和“百名种养女状元”活动,评选出农村不同岗位上思想有创新、示范作用大、带动幅射广、信誉效果好的优秀妇女,并通过召开妇女创业座谈会,举办妇女致富能手事迹报告会,举行“科技圆我致富梦”演讲比赛等,大力宣传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和贡献,宣传勇于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妇女先进典型,宣传一心为群众谋利益,甘于奉献的农村女党员和女干部,激励全区农村妇女积极投身广西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广西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三百”评选表彰活动,评出了广大农村妇女身边看得见、信得过、学得着的致富典型、生产标兵、劳动模范,使广大农村妇女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营造了全区农村妇女当先进、做表率、创佳绩、争贡献的良好氛围。在2002、2004、2006年的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评选活动中,广西农村妇女均榜上有名。
3. 扎实开展关爱妇女活动,帮助农村妇女树立信心
几年来,广西各级党组织和妇联密切配合,全面开展“关爱女党员”、“关心弱势妇女群体”活动,从政治上、学习上、生产上、生活上帮助她们解决困难和问题。一是建立公平参与竞争机制,维护妇女权益。一方面从优化环境入手,为农村妇女参政议政创造条件,除了建立健全农村妇代会,规定村妇代会主任列入半额补贴干部,由自治区财政和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外,还针对全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做出统一要求:确定正式候选人,妇女要有一定的名额,保证妇女公平参选的机会和参与村民自治的权利。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协调组、合议庭和妇女法律援助中心等社会化维权机构,为农村妇女提供法律帮助,维护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二是抓好农村妇女小额信贷扶贫工作。按照“小额短期、连续借贷、自由组合”的原则,向生产生活有困难的妇女发放贷款,并引导和帮助她们上短平快生产项目,发展名特优产品,面向市场增产增收,确保扶贫到户、资金到户、效益到户。全区累计发放农村妇女小额信贷10402万元,受益农户8.1万户,约50万人,85%的贫困妇女通过小额信贷脱贫致富。三是实施“母亲水窖”解困项目。在争取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资助755万元的基础上,按1∶1的比例拨出专项配套资金,在17个缺水的贫困县开展修建“以一带五”的“母亲水窖”活动,即修建一个水窖,带动一个沼气池、一个菜园子、一个果树园、一个小饲养场和一个小加工场的建设,初步形成“母亲水窖”项目的产业链,促进了农村缺水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区修建家庭水窖2321个,集中供水工程209处,直接收益农户12853户,71983人。四是推进“春蕾计划”,扶助贫困女生入学。自开展活动以来,各级妇联通过接受社会捐赠,募集资金3129万元,帮助18万名农村贫困女生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组织的关爱,深深感动了广大农村妇女,也增加了她们对党的热爱和信赖之情。
责任编辑:达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