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了港西六区油藏高含水期挖潜剩余油的对策,即在加强油藏精细研究,深化油藏认识的基础上,针对港西六区套损井多、剩余油较为分散、含水上升快、地层能量不足的特点,对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及潜力分析,以主力油砂体为基本调整单元,结合水平井、侧钻水平井等复杂结构井及调驱、细分注等工艺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增加可采储量,提高最终采收率。
[关键词]高含水期 剩余油 套变 完善井网
中图分类号:TE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266-01
1 油藏概況
港西六区构造属港西披覆背斜北翼的一部分,是由几个小型断鼻组成的一个微型构造群。含油层位为上第三系明化镇及馆陶组,油层埋藏深度919.4m-1360m。港西六区原上报储量600.2×104t,含油面积2.9km2,重新计算地质储量565.5×104t,含油面积3.41km2,减少地质储量34.7×104t。六区位于港西开发区构造边部,油层发育相对较少,历史上井距大,油井水淹严重,采收率低,开发效果较差。
2 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报废井、套变井多,降低了井网完善程度
港西六区目前在册井共39口,其中开井24口(采油井18口,注水井6口),带病生产4口,因套变及层位单一关井15口。不在册井共42口,其中13口为地质报废。采油井套变报废8口,出沙及储层单一10口关井、报废,注水井套变报废1口,储层单一10口关井、报废。
2.2、注采井网不够完善,单砂体动用程度偏低
港西六区一类含油面积共40个砂体,其中仅有10个砂体有井生产,占总砂体的25.0%,储量占47.90%;在3口以上者仅有13个砂体,储量为362万吨,占总储量64%。
2.3、单井含水上升快,区块整体含水率高,整体采出程度低。
通过单井生产情况看出该区块的井在初期生产时含水较低,单含水上升迅速,短时间内达到90%以上。这一特点和六区整个区块含水变化情况相似。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由于该区原油粘度大、储层为高孔高渗储层,在渗流上存在有水粘度大,边水容易突进或底水锥进;第二方面分析认为,该区主力砂体均有部分底水能量,而在射孔生产时未能充分考虑流体特征,射孔程度较大,没有避开水层,导致单井投产含水上升迅速甚至投产即高含水。
2.4、长期以边底水能量为主进行开发、地层能量下降
港136井区的NmIII-2-1小层为港西六区的主力含油砂体,对该层历史上生产过的6口采油井生产情况及动液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该层的后期投产的井动液面呈现递增的趋势。2013年1月投产的井西12-21井2013年12月动液面达到了900m,说明该层的地层能量逐渐降低。
3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潜力分析
要做好挖潜,必须首先搞清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动静态数据,在构造模型、沉积模型、储层模型、三维油藏属性模型建模的基础上,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相应测试成果和油藏工程分析,系统开展了剩余油潜力分布规律的研究。
港西六区平面上分为2个开发单元,南部开发单元与北部开发单元,其中北部开发单元分为港136井区与港194井区,南部开发单元分为西18-16井区与港114井区。各个井区纵向上的主力层比较单一,港136井区的主力层为NmⅢ-2-1小层,港194井区的主力层为NgI-1-1小层,西18-16与港114井区的主力层为NmⅢ-4-1小层。
针对以上分析存在的问题,根据油砂体范围大小、油层厚度大小、动用情况及剩余油分布情况的综合分析,对该区的剩余油潜力进行研究,主要针对以下方面:
3.1单砂层采出程度差异大,具有改变开发方式,提高油藏动用程度的潜力
在重新计算储量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各层间采出程度差异较大,NmⅢ油组的采出程度相对较高,为14.4%,NmⅡ油组采出程度相对较低,为4.0%。部分主力层,如NmⅡ-8-3、NmⅡ-9-2,NmⅢ-4-1、馆Ⅰ1-1等采出程度不足10%,具有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改变开发方式,提高油藏动用程度的潜力,下一步可针对单层进行调整。
3.2 井距大,具有进一步加密新井完善井网的潜力
首先对目前该区的井网井距进行分析,港西六区目前井距为347.56m。采用谢尔卡乔夫公式,对目前井网密度及六区合理井网密度、最佳井网密度进行计算。根据新计算储量和面积,合理井距为207m,最佳使用井距为143m。因此区块具有进行井网加密的潜力。
3.3套变井、报废井多,具有实施更新井挖潜剩余油的潜力
港西六区报废井,套变井多,降低了该区块的井网完善程度。部分井由于套变、出沙等致使工程报废的井周围仍存在潜力;统计该类潜力砂体共有8个砂体,单井控制总储量为32.8万吨,采出程度为12.7%。这类周围可以打更新井进一步挖潜剩余油。
3.4储层解释为二类,但仍有较大挖潜剩余油的潜力
西13-20井区NmⅢ-2-1为带有隔夹层的底水油藏,西13-21井1995年6月~1998年1月单采NmⅢ-2-1,阶段初期日产油12.93t/d,含水60.3%,阶段末期2.29t/d,含水94.7%;该层累计产油0.97×104t。西新11-9井附近有底水,距离西13-21井仅174m,西13-21井含水上升原因为西新11-9井附近的底水推进造成的。西13-20井1986.04.06~1987.04单采NmⅢ-2-1,阶段初期日产油1.83t/d,含水91.5%,阶段末期2.34t/d,含水88.3%,该层累计产油0.3×104t。西13-20井该层全射开,下部有2.4m隔层,西14-21井下部为厚底水中间无隔层,分析西13-20井的含水上升是由于该井井底压力降低导致西14-21井的底水锥进造成。但该井区顶部仍存在剩余油,因此该井区可以利用水平井挖潜该井区顶部剩余油。
3.5微构造研究找出潜力油层
在单砂体微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处于同一构造的低部位的井已证实出油,认为高部位应为潜力点。
4 取得的认识
在重建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上,以主力油砂体为基本调整单元,结合水平井、侧钻水平井等复杂结构井及调驱、细分注等工艺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增加可采储量,提高最终采收率。
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7个主力砂体进行调整,设计新井18口,其中采油井15口(水平井6口),注水井3口。最终形成17注30采的注采井网。井网的完善可以进一步提高区块的产量,提高二次开发整体水平。
[关键词]高含水期 剩余油 套变 完善井网
中图分类号:TE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266-01
1 油藏概況
港西六区构造属港西披覆背斜北翼的一部分,是由几个小型断鼻组成的一个微型构造群。含油层位为上第三系明化镇及馆陶组,油层埋藏深度919.4m-1360m。港西六区原上报储量600.2×104t,含油面积2.9km2,重新计算地质储量565.5×104t,含油面积3.41km2,减少地质储量34.7×104t。六区位于港西开发区构造边部,油层发育相对较少,历史上井距大,油井水淹严重,采收率低,开发效果较差。
2 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报废井、套变井多,降低了井网完善程度
港西六区目前在册井共39口,其中开井24口(采油井18口,注水井6口),带病生产4口,因套变及层位单一关井15口。不在册井共42口,其中13口为地质报废。采油井套变报废8口,出沙及储层单一10口关井、报废,注水井套变报废1口,储层单一10口关井、报废。
2.2、注采井网不够完善,单砂体动用程度偏低
港西六区一类含油面积共40个砂体,其中仅有10个砂体有井生产,占总砂体的25.0%,储量占47.90%;在3口以上者仅有13个砂体,储量为362万吨,占总储量64%。
2.3、单井含水上升快,区块整体含水率高,整体采出程度低。
通过单井生产情况看出该区块的井在初期生产时含水较低,单含水上升迅速,短时间内达到90%以上。这一特点和六区整个区块含水变化情况相似。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由于该区原油粘度大、储层为高孔高渗储层,在渗流上存在有水粘度大,边水容易突进或底水锥进;第二方面分析认为,该区主力砂体均有部分底水能量,而在射孔生产时未能充分考虑流体特征,射孔程度较大,没有避开水层,导致单井投产含水上升迅速甚至投产即高含水。
2.4、长期以边底水能量为主进行开发、地层能量下降
港136井区的NmIII-2-1小层为港西六区的主力含油砂体,对该层历史上生产过的6口采油井生产情况及动液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该层的后期投产的井动液面呈现递增的趋势。2013年1月投产的井西12-21井2013年12月动液面达到了900m,说明该层的地层能量逐渐降低。
3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潜力分析
要做好挖潜,必须首先搞清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动静态数据,在构造模型、沉积模型、储层模型、三维油藏属性模型建模的基础上,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相应测试成果和油藏工程分析,系统开展了剩余油潜力分布规律的研究。
港西六区平面上分为2个开发单元,南部开发单元与北部开发单元,其中北部开发单元分为港136井区与港194井区,南部开发单元分为西18-16井区与港114井区。各个井区纵向上的主力层比较单一,港136井区的主力层为NmⅢ-2-1小层,港194井区的主力层为NgI-1-1小层,西18-16与港114井区的主力层为NmⅢ-4-1小层。
针对以上分析存在的问题,根据油砂体范围大小、油层厚度大小、动用情况及剩余油分布情况的综合分析,对该区的剩余油潜力进行研究,主要针对以下方面:
3.1单砂层采出程度差异大,具有改变开发方式,提高油藏动用程度的潜力
在重新计算储量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各层间采出程度差异较大,NmⅢ油组的采出程度相对较高,为14.4%,NmⅡ油组采出程度相对较低,为4.0%。部分主力层,如NmⅡ-8-3、NmⅡ-9-2,NmⅢ-4-1、馆Ⅰ1-1等采出程度不足10%,具有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改变开发方式,提高油藏动用程度的潜力,下一步可针对单层进行调整。
3.2 井距大,具有进一步加密新井完善井网的潜力
首先对目前该区的井网井距进行分析,港西六区目前井距为347.56m。采用谢尔卡乔夫公式,对目前井网密度及六区合理井网密度、最佳井网密度进行计算。根据新计算储量和面积,合理井距为207m,最佳使用井距为143m。因此区块具有进行井网加密的潜力。
3.3套变井、报废井多,具有实施更新井挖潜剩余油的潜力
港西六区报废井,套变井多,降低了该区块的井网完善程度。部分井由于套变、出沙等致使工程报废的井周围仍存在潜力;统计该类潜力砂体共有8个砂体,单井控制总储量为32.8万吨,采出程度为12.7%。这类周围可以打更新井进一步挖潜剩余油。
3.4储层解释为二类,但仍有较大挖潜剩余油的潜力
西13-20井区NmⅢ-2-1为带有隔夹层的底水油藏,西13-21井1995年6月~1998年1月单采NmⅢ-2-1,阶段初期日产油12.93t/d,含水60.3%,阶段末期2.29t/d,含水94.7%;该层累计产油0.97×104t。西新11-9井附近有底水,距离西13-21井仅174m,西13-21井含水上升原因为西新11-9井附近的底水推进造成的。西13-20井1986.04.06~1987.04单采NmⅢ-2-1,阶段初期日产油1.83t/d,含水91.5%,阶段末期2.34t/d,含水88.3%,该层累计产油0.3×104t。西13-20井该层全射开,下部有2.4m隔层,西14-21井下部为厚底水中间无隔层,分析西13-20井的含水上升是由于该井井底压力降低导致西14-21井的底水锥进造成。但该井区顶部仍存在剩余油,因此该井区可以利用水平井挖潜该井区顶部剩余油。
3.5微构造研究找出潜力油层
在单砂体微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处于同一构造的低部位的井已证实出油,认为高部位应为潜力点。
4 取得的认识
在重建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上,以主力油砂体为基本调整单元,结合水平井、侧钻水平井等复杂结构井及调驱、细分注等工艺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增加可采储量,提高最终采收率。
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7个主力砂体进行调整,设计新井18口,其中采油井15口(水平井6口),注水井3口。最终形成17注30采的注采井网。井网的完善可以进一步提高区块的产量,提高二次开发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