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消费低迷有目共睹,各行各业似乎都很萧条。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是营销,是销售,还是其他?中国营销人第一次面对如此艰难的境地,就像掉进井中的悍牛,无处着力。当然,中国营销人也第一次获得如此从容的“好环境”——业绩不佳却不受指责。
所有人都必须反思,尤其是营销人。反思什么呢?我们到底懂不懂营销?到底对营销了解多少?笔者给出的反思是“营销的边界”。一方面,中国企业对营销的理解相对狭隘,另一方面,又把营销的作用无限放大,尤其是那些营销牛人。
营销无非是发现目标顾客需求并为满足其需求提供方向、方案,真正满足目标顾客需求的是依据营销提供的方向、方案而进行的研发和制造行为的成果——产品或服务。目前不乏产品与服务,甚至还有些过剩,问题是这些产品或服务勾不起顾客购买的欲望。
中国消费者需求不旺?出境游的消费者恨不得把什么都买回来,看到国人如饥似渴地在商场抢购,简直痛恨自己是营销人。
因为熟悉了营销,我们反倒不知道如何营销了。也许我们应该反问:我们所理解的营销、掌握的营销,到底是不是营销?市场营销有4个支柱:目标顾客、顾客需求、协调营销和盈利性。中国企业经营体系的协调性是否存在严重的问题呢?
中国营销在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先天性缺陷。
首先,由于后发优势,中国各行各业和中国企业存在巨大的学习和模仿空间,而中国营销最大的贡献是推动了学习和模仿,而且是在一个加速和压缩式的进程中,迅速完成了学习和模仿。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造成了许多“夹生饭”,比如企业业绩增长了,却没有获得同步的发展,块头变大了,综合能力却并不匹配。另一方面,也使得许多产品和技术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用和价值,学习和模仿“红利”在创新能力没有培育出来之前,迅速消耗。
其次,中国企业主要采取竞争导向。“贴身紧逼”式的竞争,加上超常的学习与模仿能力,虽然对跨国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力,但对本土企业相互之间造成的杀伤力更为致命。
结果是中国企业用一个大的行业周期,涵盖了发达国家曾经经历的若干个行业周期。当这个行业周期进入成熟期后,学习和模仿已经不足以推动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而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没有培育出来,企业竞争由同质进入僵局,也就在所难免了。
在大踏步迈进之后,我们的思考和努力应该回归到本源,应该去做些诸如ABC之类的基础工作。提升企业体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塑造不投机取巧、真抓实干和立足创新的企业精神,是中国企业再造工程的核心。
所有人都必须反思,尤其是营销人。反思什么呢?我们到底懂不懂营销?到底对营销了解多少?笔者给出的反思是“营销的边界”。一方面,中国企业对营销的理解相对狭隘,另一方面,又把营销的作用无限放大,尤其是那些营销牛人。
营销无非是发现目标顾客需求并为满足其需求提供方向、方案,真正满足目标顾客需求的是依据营销提供的方向、方案而进行的研发和制造行为的成果——产品或服务。目前不乏产品与服务,甚至还有些过剩,问题是这些产品或服务勾不起顾客购买的欲望。
中国消费者需求不旺?出境游的消费者恨不得把什么都买回来,看到国人如饥似渴地在商场抢购,简直痛恨自己是营销人。
因为熟悉了营销,我们反倒不知道如何营销了。也许我们应该反问:我们所理解的营销、掌握的营销,到底是不是营销?市场营销有4个支柱:目标顾客、顾客需求、协调营销和盈利性。中国企业经营体系的协调性是否存在严重的问题呢?
中国营销在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先天性缺陷。
首先,由于后发优势,中国各行各业和中国企业存在巨大的学习和模仿空间,而中国营销最大的贡献是推动了学习和模仿,而且是在一个加速和压缩式的进程中,迅速完成了学习和模仿。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造成了许多“夹生饭”,比如企业业绩增长了,却没有获得同步的发展,块头变大了,综合能力却并不匹配。另一方面,也使得许多产品和技术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用和价值,学习和模仿“红利”在创新能力没有培育出来之前,迅速消耗。
其次,中国企业主要采取竞争导向。“贴身紧逼”式的竞争,加上超常的学习与模仿能力,虽然对跨国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力,但对本土企业相互之间造成的杀伤力更为致命。
结果是中国企业用一个大的行业周期,涵盖了发达国家曾经经历的若干个行业周期。当这个行业周期进入成熟期后,学习和模仿已经不足以推动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而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没有培育出来,企业竞争由同质进入僵局,也就在所难免了。
在大踏步迈进之后,我们的思考和努力应该回归到本源,应该去做些诸如ABC之类的基础工作。提升企业体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塑造不投机取巧、真抓实干和立足创新的企业精神,是中国企业再造工程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