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重塑机制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35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16年3月云南省教育厅“云安会都”会议精神,云南省将在2019年进入新高考改革,这一轮改革因“以人为本”,满足学校的服务对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生。这一模式的推行,给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其存在较为灵活的“选择性”,给学校、教师的发展和提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一轮角逐,在继承和发扬中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新的管理和服务观念将会更加深入地影响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它将对社会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新方案后,云南省的方案是:除了语文、数学两门统一高考科目,英语考试社会化外,学生可从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自己的等级性考试科目,也称“3+3”模式。这一模式赋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志趣和特长,自主选择科目”。
  这一方案是在充分考虑省情的前提下出台的,其中对“学生选择教师”没有作出具体的要求,如果严格按照方案设计者的目的来组织教学,那么学校目前的软硬件设施设备、教师资源配置、教师认识水平、家长素质、学生认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实实在在的困难,对有序、高效开展教育教学存在诸多的干扰和阻碍。
  如果从应对高考的角度出发,学校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来组织开展教学。例如,可以将6门等级考科目实行“走班制”,把合格考、等级考的课程先分开,形成一定程度的走班;还可以是合格考、等级考的学生先在一起学,想要参加等级考的学生可采用加课、深化的形式来实现另一种形式的“走班”。
  这当中可能会不同程度地以牺牲“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志趣和特长,自主选择科目”这样一个设计的初衷为代价。但是,要让学生明白:人生可以有很多的理想,但所有的理想都必须考虑既有条件,所有的行动也必须遵守规则,帮助学生塑造人生的理想,也必须帮助他们学会遵守规则。学生的选课也会出现“选择的被选择”,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让学生了解,学校也只能在已有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不意味着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所有需求。
  不管我们将以何种形式组织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不会改变的追求。笔者始终认同这样的观点:“一所能够不断涌现出优秀学生的学校,一定是好学校;一所人人都想做好老师的学校,一定是好学校;一所好学校,一定有好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这所学校持续地好下去。”
  高考新政给了我们形成这个管理机制的机遇,“走班教学”则成就了塑造这个管理机制的机会。因此,抓住机遇,重塑机制,将会让学校获得多姿多彩的生命。
  一、新体制下的稳中求变
  (一)学校管理观念的更新
  这次高考改革根本的改变,就是“走班”。这个信息已经广为流传,有老师担心:“学生走起来了,老师的教学满足不了学生个体的需求,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的巩固,连原来的教学效果都得不到保证。”显然,这不是一个选择题。现在应该考虑的是认真落实《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的文件精神,“摸着石头过河”,实现学校管理的平稳过渡,逐步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的需求,逐渐实现学生“不仅走班,还可选老师”的要求。
  其实,“走班教学”和教学质量,并非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从行政班教学向“走班教学”转型,需要转变的远不只是课堂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形成支撑“走班教学”的管理机制与责任体系。如果传统管理体制和责任体系不改,“走班教学”就是一种负担,它只能收获一时的鲜艳,难逃凋零的结果。“有质量的走班教学”需要我们更加深刻地思考并重新定位学生与学习、教师与教学、学校与管理、学生与学校、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
  (二)引导学生为“明天的学习”负起今天的责任
  学习的动机究竟是为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影响的却不仅是学习态度,更是学习结果。在行政班教学中,永远都是学生等老师上课,但老师上课讲什么、用什么方式讲,学生一般不参与选择,那么,如果学生连学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有学习的动机或学习兴趣呢?
  其实,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学生有学习什么的兴趣。多数学生没有抽象的学习动机,只有学习什么的动机,因此,“走班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走起来,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走,在“走”的路上,需要他们思考:“我去这个教室,上这位老师的这堂课,究竟想要学到什么?想要得到什么?”所以,“走班教学”带来的变化,不只是教学形式上的变化,而且是学生学习动机上的变化。
  “走班教学”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务实的做法。但当我们真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时,他们真的愿意接受吗?他们又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呢?只有把学生“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打通联系,学生才愿意为了明天担负起今天的学习责任,这就需要《方案》中提到的高中生生涯指导,但是,从操作的层面上看,这绝不是靠一门“高中生生涯指导”课程就能达成的。
  为了帮助学生把今天的学习视野投放到更远的未来,能够真正明确自己的志趣,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和活动,希望他们在活动中确定自己的志趣方向。
  从学校历年学生和家长的普遍素质水平情况分析来看,要求學生从新高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个人规划和作出相对稳定的选择,高效支撑新方案的执行是有很大难度的。6选3理论上可有20种选择,师资、场地短时间内可能会比较紧张。这对学生能力是一种考验,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也是一个新课题。基于以上考虑,2019年新高一课程不作较大的调整,学校将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形成高中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训练。在此期间,学校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组织教师做好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能力训练提升。
  2. 安排学生进行职业考察体验,让学生思考未来的职业方向。
  3. 结合专业需求给学生提供选科指导,明白自己需要哪些学科基础。   4. 体验性的学习过程,在高中课程中适当安排一些课时,开设6门等级考科目的体验课程,挑一些拓展型内容让学生学习体验,体验完测验,帮助学生自我评估,明白哪些科目适合自己,哪些科目自己不擅长,有选择倾向。
  5. 通过社团建设和活动让学生明白:角色和责任、努力和收获。
  6. 通过校本课程了解专业的知识需求、社会发展形态、社会趋势。
  7. 邀请各行各业的人来学校讲解行业体会,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社会,让美好的一面成就学生的学习动力,用痛苦的一面造就学生的学习压力。
  8. 加大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优先准备一套运行良好的选课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和质量监控系统。
  期望高一年级上学期结束时,在体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门等级考课程后,学生能从中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几门学科尝试“走班”。到了高二逐步形成“走班”教学氛围后,学校将逐步开设拓展型课程。按照目前学校的条件,可提供6~8种组合的拓展课程教学服务,并能有效保证与高一课程的延续性和等级性考试质量的提升。
  因此,在准备阶段,学校的德育部门、教学部门和教科研部门,要基于新的管理模式,对学生重新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评价机制、服务机制,有效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三)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负责
  每一个職业都有自己的责任,当这个职业不需要你负责任的时候,就意味着你的岗位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让学生走起来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室还给教师。那么教师就得想办法吸引学生到自己的教室来。在行政班教学体制下,教师不用担心没学生可教,也不用担心没课可上,但是来上课的学生未必认真听,听课的学生也未必认真学。当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时,不一定来听你的课,也不一定要向你学习,这就是“走班教学”制度下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
  学生在学校里一旦“走起来”,学校就很难决定学生该进哪间教室,上哪位教师的课。如果“走班”教学只让学生走,但不给学生选择教学班级和学科老师的权利,那走班就只是一种形式,还有可能形成学校的新负担,因为不论走不走班,学生都是被动学习。学校把选择教学班级和选择学科教师的权利都交给学生,当然也部分地把承担选择结果的责任还给学生。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选择教师,最后淘汰的是教师,教师可以在专业学习中逆转;让学生选择学科,最后淘汰的是学科教研组,教研组可以在培训中实现重构。学校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既可以让学生因为自主选择承担责任而成长,又可以促使学校因为学生选择而持续发展。
  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提升,如果上了一年的课,什么也没有学到,那学生对在校学习和生活肯定非常不满意。判断他们是否有提升的重要标准是教学成效,用家长的话来讲,就是学习成绩。既然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了,那教学的责任就该还给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有实效,是否能够吸引学生,决定教师能否拥有岗位。
  二、教师的教学效果依然是第一话题
  如果我们简单地认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作决定,学校根据学生的选择提供相应的服务,那么实际操作中就会遇到较大的困难。
  我们将要面临的状况是:学生的兴趣并没有被固化,但学科的强弱却被各种各样的数据所强化,并最终成为学生作出选择的依据。面对升学的需求,学生如果完全按照兴趣选择,而不考虑就读学校在学科教学上的实力,以及自己在该学科的能力,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选了却考不上大学。
  当学生普遍把就读学校学科教学实力作为一个选择标准时,特定的某个学科或者几个学科就会成为该校的主导学科,慢慢地这些学科就会变成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当学生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具体学科实力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得到了照顾。
  事实上,让学校围着学生转,学生的选择就会决定教师的岗位。每个教研组的工作态度与教育业绩,会汇聚成这个教研组的学术声誉,而这将成为学生是否选择这个学科作为高考学科的重要依据。学生的选择,则将影响整个教研组的教学岗位数量。因此,学校授予学生选择任课老师的权利时,同一教研组内的老师究竟能否上岗,上岗后可以教高考等级考试学科班还是合格性考试学科班,每个班会有多少学生,都是学校和广大教师面临的问题。
  三、学生的选择标准是教师的发展方向之一
  从学校前几年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三类教师受到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显著的老师、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老师、形象气质较好的老师。“走班制”之后,这三类老师将依然是学生争相选择的对象。当然,有的老师并不一定课上得好,但他们非常善于与学生融洽相处、沟通交流,善于激励学生,帮助他们逐步体验成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捕捉到幸福的元素,也会受学生欢迎。那些形象气质好的老师,不一定特别漂亮或特别帅气,如果自己特别阳光,特别有生活品位,也会为自己赢来不少的“粉丝”。
  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以及自己教学风格的可接受程度等。以前讲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总是说如何提高教师的学科水平、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当把“选师权”交给学生时,就等于承认了学生选择教师的标准,就是教师提高自己的重要依据。
  让学生选教师,目的不是淘汰教师,而是让教师不断地发展自己,而学生的选择标准,就是教师的发展方向,至少是发展方向之一。对于某位教师来说,很难在三个方面都做得非常优秀,但如果你一个都做不到,可能原本追随你的学生就会“选择”走到其他教师的教室里去。
  四、学校要为学生和教师做好的事
  管理水平决定教育质量,让学校对管理负责任。学校管理的核心就成了“营造更好的学习风气,营造更好的教学风气,让学生学得更好,让老师教得更好”。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负责。让学生逐渐觉得听课是一件幸福的事,学习是一件有成就的事。此时,学生就不会再把学习视为责任,而是视为权利。从这个角度讲,学校需要干什么呢?   (一)客观地反馈学习成效,更新评价机制
  以英语为例:英语科目一年两考意义大于形式,即发出一种信号,一年多考将是未来走向,给学生以减轻压力的机会,“不同科目增加考试是负担,同一科目增加考试机会不是负担,可以减少风险,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学校要对学生报考英语情况进行重点指导,比如可以统计学校历年英语高考的平均分,据此对具体的某个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站在所有等级性考试的角度,结合具体时间、地点和发展状况,引导学生学会统筹考虑问题。随后,可以对参加两次考试的学生数据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从而能更好地指导下一届学生。
  而对于优秀的学生,英语高考一定要让他们明白:英语不再统一在高三进行统考,其竞争变得更加残酷。名校对于英语成绩有要求,这就促使学生不断提高成绩。改革前,如果你的英语成绩不够好,可以通过优势学科拉分;改革后,英语成绩不够好,甚至可能失去进入名校的资格。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验证自己的学习进程,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就。需要学校营造一个以努力学习和积极进取为荣的学习風气。尽管教师都对自己的教学负责任了,但学校还是希望教师教得更好,希望有更多好老师涌现。这就要求学校要为好老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为教师教得更好营造更好的教学风气。由于“走班教学”的开展,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一样,不同教师的教学进度也不一致,这就要求学校要从更宏观的层面管理教与学过程,给教与学更大的个性化空间。
  (二)重新定义“教学班级”的职能
  1. 班级建制变化
  原来行政班级建制,教师相对固定,对学生熟悉,管理相对严格,实行走班制以后,“走班教学”远不只是让学生走走,而是在改变教育中的一些本质问题,重新造就课堂生态模式。
  比如,在行政班教学中,班级是班主任建好的,学科教师去上课就可以了;但在“走班教学”中,上课的教师得先自己组建一个班,然后再给这个班的学生上课,一些自我要求不严的学生可能容易松懈,这就需要教师承担更多责任,尽快熟悉走班的学生,给予更多关心和指导。
  2. 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在目前的行政班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进行知识讲解,学生的学习和问题的解答则是在课后的作业批改和辅导上,这也是高中教师非常辛苦的一个重要原因。知识讲解不论是所花时间还是难易程度,都不如问题解答。可是,我们却把最重要的上课时间,用来进行大量相对简单的知识讲解,于是大家不得不再花大量的课外时间来解决更为困难的问题解答工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课堂模式要认真落实或者重新构建。比如:“校本先学后教”“校本翻转课堂”等模式的落实或重构。学生提前预习,知识的学习尽量在课前完成,把问题与疑惑带到课堂上来。教师在课堂上,尽量落实重点难点的讲解和对比分析以及训练,课堂教学重心用于学生疑惑的解答和问题的解决。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必须在课前认真准备,因为课堂会成为学生“智慧比拼”的阵地,谁预习得好,谁就能在课堂上先行一步,占得先机。
  3. 课程建设将与教师、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得益彰
  学校的课程分为不同类别和层级,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教学管理,学校管理的另一个重心是课程领导。学校管理课程内容、教学难度与教学进度,课堂教学则还给教师,让教师结合自己的个性与风格来展现自己,吸引学生,成就学生。这样既可以让全校最基本的学科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又有助于学生在不同教师与课程间进行再次选择或者转换。
  在目前的高考体制下,对学生进行成绩排名,并以此督促学生学习。但在新高考体制下,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课表,课程的组合和层次都不一样,这也就意味着不可能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成绩排名。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分学科、分不同组合、分不同层次的方式,加强对学生优势学科的表扬,让学生真正从以前的“取长补短”转向“扬长避短”。
  另外,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是优秀学生?没有了排名第一的学生,只有让自己的优势学科发挥得最好、让自己的学科组合成效最明显的好学生。
  学校不可能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优秀的学生,但一定要想办法让所有学生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在学习中体验成长的快乐,这样才可能保证他们进入社会依然勇往直前。一所学校也不可能让所有教师都得到优厚的待遇,但一定要想办法保证优秀教师有好待遇,让他们的付出看得见回报,这样大家才有做“好老师”的理想。
  新的高考改革,让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继承和发扬中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新的管理和服务观念将会更加深入地影响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将对社会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德育教育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班主任的榜樣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用心陪伴学生和学生一起向上生长践行核心素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陪伴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律的人  陪伴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
期刊
在中考备考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忘根基,关注起点”。唯有“不忘根基,关注起点”,备考才会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才会有更高的效率。本文以麒麟区第七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为例,梳理总结中考备考的实践以及实践中的反思,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一、备考的根基  备考的根基究竟在何处?一个关键词“依标据本”。  所谓“依标”,就是依据《课程标准》、《考试标准》、单元目标、课题目标等。《课程标准》是教师
期刊
完形填空是集知识性试题和能力型试题为一体的综合性试题,能较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它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各小题的四项答案中,只有一项最佳,有点类似选择填空题,其余的均是干扰性或迷惑性选项。因此,做这类题目时,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经过一定量的训练,掌握必备的答题技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近几年来临沧市的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分析来看,完形填空题是英语试题中难度较
期刊
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印发,其中提出要“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可见,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新课改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实现专业化,除掌握必要的学科内容和教学技能之外,还必须拥有一种“扩展的专业特性”(extended professionalism)。这种扩展的专业特性是指教师要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通过研
期刊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就交给老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所不应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
期刊
《小石潭记》是唐代柳宗元的一篇游记散文,入选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作者通过对小石潭景致的个性化描写,既精致地传递了忘却尘世烦恼的欣悦与沉醉,也含而不露地表现了被抛掷久远、无法兼济天下的悲伤。我们先来看一个课例:  精致审美:乐悲情感基调的生化艺术  ——《小石潭记》微课教学设计  四川省泸州市第十二初级中学 郑利鸿  一、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唐代柳宗元的一篇游记散文,入选人教
期刊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以鲜明的民族风格独树一帜,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性格、审美和精神风貌等特征。传承与传播本地民族音乐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把当地的民族音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很有必要的。在此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音乐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期刊
2018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总体结构稳定,难度适中,但也在稳定中体现了“新”和“变”的特点。从形式上看,体现了大稳定、小调整的命题思想,在稳定中有变化,在变化中寻求进步。最明显的变化是第二部分“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中的“综合性学习”,2017年是口语交际,2018年是统计图表,名著阅读部分2017年是图画题,2018年是语段阅读题;其次是作文题,2017年是命题作文,2018年是半
期刊
当观察与定位一节语文课“实际上教了什么”成为评价一节语文课“优”与“劣”的首要依据时,“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等教学理解,自然成为一线语文老师的共识。一节语文课究竟要教什么才是“适宜”的?当我们获得了“教语文不等于教课文”的教学理解后,还有哪些语文课程的教学理解是一位语文老师必备的教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呢?先来看一段肖培东老师《
期刊
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始了,这次课程改革主要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