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很偶然的原因我发现了这个叫香积厨的餐馆。
那是夏季尾巴里的一个黄昏,暑热和烦躁渐渐退去。离开办公室,心情闲适而宽敞,霓虹灯一个个亮了,表达出浓郁的都市气味,和几个朋友在流金溢彩中信步前行,在那些去过和没去过的大街小巷里穿来穿去,然后就在看惯了的、满眼满街的××饭店××酒楼的招牌中看到了“香积厨”几个字。我们就站下来看它,香积厨,念起来不那么响亮,写在那里却很秀雅,红底黑字,很稳得起的样子,又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这是个吃饭的地方。旁边还有三面杏黄商幡迎风招展,上写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摇大摆,让我们想起那一群梁山好汉来,掷一砣银子在桌上,碱一声店家,好酒好肉只管上来,一下就来了胃口,上了豪气。
我们都是经不得怂恿的人,摸摸兜里刚发的奖金,一掀帘子鱼贯而入。
大堂约400平方米,门框、窗檩、护墙都是木质,白土布窗帘放了一半下来,上面抄写的是《水浒传》、《红楼梦》里的段子,当然都与酒肉有关,墙上有李白的《将进酒》,还有一些本市有名或不那么有名的文人题写的诗句,内容都是劝人吃好喝足、享受人生。墙角有一大背兜,山里人背柴草的那种,上大下小,里面装满都市人已难得一见的大蒲扇,让人回想起那些很久很久以前的亲切岁月。木牌子菜谱一溜儿地挂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不经意就成了装饰,给人一个启示,一个好点子往往是简单而易于操作的,成本也低,头顶的灯罩是一个个红线吊起来的竹篓,稀稀疏疏的,形同虚设,要的是那股漫不经心的味道。
大堂四周还有很多架书,心中不解,还兼营书籍买卖?吃饭的人哪里还想得到看书?书香菜香混得到一起?
我们选了靠窗的桌子坐下来,素色格子桌布,纯绵制品,没有蒙那一层粘人烦人的塑料薄膜(大大小小的餐馆都有,以便于收拾,却很影响食客的情绪),手肘放上去有吸汗的舒适感。桌上的碗、碟、杯子都是粗质陶器,酱色,有一层薄釉,大大咧咧、憨头憨脑的样子,让人放得开手脚。听见旁桌一位小姐的评价:像文物。
看得出这里的整体格调追求的显然不是豪华,也不是农家乐式的简单平直、淡如白水,而是一种旷达、古朴的情趣,一种让人过目不忘的东西,读过一点书的人会由此想到一个词、一种人:名士,那种悠悠然,衣袂飘飘的风韵穿越时空而至,是久违了的熟
悉。香积厨把它做得很足很厚很地道。
服务生提来一个在乡下才看得到的圆桶形茶壶续上茶水,一喝,是苦丁茶,浓淡分寸掌握得好,都喊爽得很。
服务生的服装也是统一的,黑色,女的是对襟短袖,腰肢妥贴;男的是无领大襟子松松垮垮的有几分像和尚,上面又黑发生猛。我们都笑了。
上了茶,摆上一小竹筛子瓜子儿,就该点菜了。服务生拿来菜谱,那是一本多么别致的菜谱,它叫《香积厨食书》,我们都把脑袋凑过去看,一本精心策划并制作的大16开册子。《香积厨食书》旁注一行小字,最新修订版,想来前面还有若干版,以后也会有,就像出版书籍一样。绵实的上等牛皮纸,古旧的浅棕色,线装书式样,竖行,从右往左看,内容分头菜、案酒冷碟、蔬菜果品、大肉羽族牲畜、水族海鲜、汤水、点心粥饭、酒浆茶饮七个部分,用词雅致。
每页上端一首古诗,并注明杜甫酒诗、李白酒诗、白居易食诗……有这几位世界级大文豪撑腰,不管吃着什么都是很文化的了。这种感觉非常地好,也许这就叫附庸风雅吧?其实,附庸风雅没什么不好,总比附庸金钱与权力有益于社会和个人身心健康,一般而言,附庸风雅之后会有真正的风雅与文明。
里面的菜名也文气十足,有的看不大懂,比如“正月家书”、“素到住”、“太乙六合汤”,服务生解释道,正月家书即腊肉,摆成书册样式,腊肉是农历正月的时令菜,故名之;素到住,即素到极致,老南瓜、干豇豆、绿豆用米汤熬制,油盐都不放,一素到底,用之于大荤之后;太乙六合汤即六种汤汁,汤料不定,随时令而变化,“太乙”二字使其有玄妙之意,还没有吃上口,就感觉有滋有味了。
我们就发出感慨,吃了恁多的酒楼、饭庄,数得上星级的不少,但在菜谱这一细节上下功夫的几乎没有,千篇一律,最多也只有印制精美与粗糙之别。唯有香积厨把一本普普通通的菜谱做得如此韵味十足、与众不同,并与餐馆的整体风格融为一体,就像典雅的旗袍上不可省略的盘扣。我本想偷一本走,无事时把玩,又觉得不地道,干脆对服务生说送我一本可以,没有想到他利索地答应马上给我拿本干净的来。心中欢喜。几个朋友也跟着要,生怕落了后。
然后,照着食书点了卵石烹肥牛、南瓜粉蒸肉、飘香扒鸡、腊味土豆泥、橙汁剖瓜。
在等菜的过程中,我们开始研究摆在桌上的一本小书,《香积厨纪事》,它的副标题是关于吃、喝、拉、撒的现代玩本,封底还注明是“香积厨之产品说明书”,原来如此。
封面以南唐画家顾宏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之第一段打底,黑白二色,古色古香,安安静静,看多了大红明黄的各类广告,觉得它很有些养眼怡情。扉页是香积厨坐标图,不知道地点的食客可以按图索骥找过来。第二页是众多本埠文人、名人的手迹,我们还在里面找到了当红作家周洁茹的手迹,“我爱香积厨”,一笔一画稚气而端正,我们当中有周洁茹的热心读者,兴奋得眼睛放光。
里面还有有关“香积厨”的考证,原来香积厨是寺庙内僧家私厨,取香积佛和香饭之义。我们面面相觑,都是酒肉之徒,怎么钻到佛家饭堂来了?有人说心素即佛,与吃不吃荤没关系,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嘛,大家都觉得这个解释实在给人安慰,再一看,四周都是凡夫俗子,正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一派热闹繁荣。
里面还有香积厨菜谱之总谱,让我们联想到了交响乐,一齐笑了。
往后翻,有“香积厨赠书重点书书目”,要求是消费满100元,可以选拿一本,200元,二本。原来四壁那么多的书是用来促销的。
我们把刚才点的菜价合算了一下,才80多元,决定再加一个豆沙百合羹,凑齐100元。选哪本好呢?想要《神秘的指纹》,想要《挪威的森林》,还想要《水晶头骨之谜》,最后要了《水晶头骨之谜》,其余的,以后再来吃。
再往后翻,是本埠文人的饮食文章,都是在报上杂志上活跃得很的有名人物,看那些文字,多半是醉后涂出来的,横冲直撞,趔趔趄趄,十分好玩。
我们猜这香积厨的老板肯定是个文化人,不然做不到这个份上,无论取名、店堂装修、菜谱的设计制作,包括这本别出心裁的“产品说明书”,无一不在传递一种信息:饮食文化如此丰姿绰约、馥郁厚道。
翻着《香积厨纪事》,讨论着香积厨,等菜的时间一混就过去了。其间,我去了一次厨房,看见厨房门口写着“创作室”几个字,有人去了一次厕所,那里叫“快乐厅”,另一个人就说收银台肯定不叫收银台,我们一起抬眼寻找,哦,帐房,都笑了。
菜陆陆续续上来,味道真的不错,厚实的盘盘钵钵放满了一桌,很有气势。我们就很有气势地吃、喝,就着周围的气氛,就着满墙满壁的古诗古文。
杯盘碗盏都见了底,算了帐,拿了书,走出来,走到街对面,回看香积厨,里面灯火辉煌,没有空着的餐桌,与同一条街上好几家冷清的餐馆堂面形成了对比。再一问旁边电话亭的老板,说是开业三个月来,几乎天天如此。
餐饮业的竞争如此激烈,价格不算便宜的香积厨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想来这香积厨靠什么吸引消费者?应该是一种浓厚的人文气息,尤其是对买得起单的那一拨儿消费者来说,不仅仅是找个地方吃饱肚子,而要选择一个有情调有品位的地方,款待朋友,也放松自己,不一定要豪华,也许那种靠劣质材料硬做出来的珠光宝气又毫无个性的假富贵已让人们厌倦了,香积厨正好营造了这样一种氛围,符合了人们的心理诉求,换言之,对了胃口,香积厨就高朋满座了。
几天过后,我又到香积厨吃了一回,从大堂领班那里证实了食客多为商人和自由工作人两个群体,前者不用说,后者是没有想到的,他们多属新人类一族,身上没有传统的影子,喜欢个性化,酷爱与众不同,香积厨在精神和气质上与之吻合,他们多从事网页制作与广告设计,收入颇丰,不会为买单皱眉。
再一想,香积厨所在这个小区内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公司,又紧邻电视台和一家报社,看来香积厨的消费群体定位和选址都是经过详尽调查和精心策划的。
生意场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
(编辑谢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