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是每个学校的客观存在。这些学生体育成绩不达标、体质弱、基本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差距和所占比率越来越大。
体育老师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时,要充分了解并分析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特点和原因,思考指导这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使这些学生受益于体育锻炼。
一、体质弱势群体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一)体质弱势群体的定义
本章节将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统称为体质弱势群体,他们在从事体力为主的学习和生活时会处在更加不利的地位。体质弱势群体的界定标准包含一个充分条件和两个基本标准。其充分条件是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包括较重体力劳动)的疾病或身体患有残障的人群。基本标准之一是《国民体质测试标准》测试结果未达到及格的人群;基本标准之二是体重指数(BMI)测试结果属于低体重、超重、肥胖范畴的人群。达到以上充分条件或两个基本标准之一的群体基本可被确认为体质弱势群体。【1】
(二)体质弱势群体的分类及特点
体质弱势群体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依据表现将此群体学生大致分情感弱势、发育弱势、技能弱势、心理弱势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主要特点分别是:
1.1、情感弱势
:这些学生主要表现在对体育锻炼的兴致不高,对一些练习内容有抵触情绪,经常以身体不舒服溜边逃避练习;课后的体育锻炼或者体育兴趣小组很少参加。还有,这些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意志力差,一旦加大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便会产生抵触情绪,出现不按要求完成相应的组数或者消极对待练习的现象。
2.2、发育弱势
:这些学生主要表现在每年的国家体质测试中,BMI指数不达标和肺活量较低。此外,还包括患有慢性病和器质性疾病的学生,如哮喘、慢性心脏病、弱视、弱听等。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他们对老师的讲解示范在听觉和视觉上会有一些偏差,在运动中,肢体感觉、空间感觉较弱。
3.3、技能弱势
:如果以国家体质测试的项目为标准,这些学生在体测中很难达到及格线,或者在及格线徘徊。他们在学习新授动作时,学习能力较弱,动作模仿能力差,动作方位感、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弱。还有他们在平时的做游戏、骑自行车、体验体育娱乐设施等活动中的学习和适应力差。
4.4、心理弱势
:这里的心理弱势重点指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一些学生,他们处在自闭症、多动症、焦虑症等病症的边缘。还有疑似多动症的学生,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听懂口令,不能服从权威,游戏时很难与他人合作完成;類似自闭症的学生则看不懂旁人的表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且他们在某些方面会有强迫症。总体来说,这类型学生的主要特点是性格缺失、情绪控制力差、行为有障碍、社会适应性差。
二、情感弱势群体的教学注意事项
(一)原因分析
这个群体的学生一般不会抵触体育活动,尤其是体育游戏。但是真正让他们稍微加大运动强度,或者完成训练目标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出现懒惰、怕疼、怕累、娇气、意志力差等不良表现。
(二)锻炼内容建议
可以采用变换身体训练内容的训练器材让他们练习。如让学生单脚站立在榴莲球上练习身体的静态平衡能力。或让学生逐个连贯踩榴莲球来练习身体的动态平衡能力。以此激发这些学生的练习兴趣。
也可以让这些学生做武术基本动作的打拳靶练习。打拳靶是武术攻防的“假想敌”,学生愿意打也容易产生练习兴趣。对于练习热情不高的学生,教师“身先士卒”地感染学生。
还可以让这些学生观看武术影视剧并模拟训练场景进行练习。如模拟《少林寺》剧中拎水桶过小溪的训练场景。提高他们身体的动态平衡和手臂的控制能力。动作熟练后可在碗中加入适量的水增加难度和趣味。
另外,体育老师还可以组织这些学生进行跳小绳、跳大绳、军歌队列、民间体育游戏等群体性的体育活动,让这些学生受到群体活动氛围的带动。
(三)指导注意事项
在教这些学生的过程中,体育老师切记不要当众进行批评。这样会增加学生的抵触情绪。一般可以在课上对其进行必要的提醒,然后在课下进行沟通,与学生协定一些只有老师和该生两人商定的目标等。还要根据学生在课上的表现适时进行鼓励和嘉奖。建立与这些学生的情感沟通基础。
三、发育弱势群体的教学注意事项
(一)原因分析
这个群体主要由肥胖学生、遗传因素和先天弱体质导致的慢性病学生、还有各种先天不足等原因致病的学生组成。目前所见较多的是有哮喘病、弱视、弱听等症状的学生,其中一部分学生需要借助医疗器械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锻炼内容建议
可以让肥胖学生进行体能综合训练,在全面发展耐力、速度、力量、协调等素质的基础上减肥。也可以让这些肥胖学生练习跳绳发展心肺功能。还可以让这些肥胖学生练习武术提高他们身体的协调和灵敏性。
对有慢性病和器质性疾病的学生除了可以选择一些的体能练习之外,还可以让他们学练五禽戏、八段锦等武术养生功法,以帮助他们舒展筋骨,畅通经脉,调理复原。
(三)指导注意事项
体育老师在指导肥胖学生练习时,要严格把控练习的强度,并要注意观察和监测学生练习时的身体生理反应,不要急于求成。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学校成立减肥兴趣小组,给每个学生开具运动处方;或者鼓励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两个不同项目的体育兴趣班,保障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减肥的时间。
体育老师在指导慢性病和器质性疾病的学生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既要增强学生身体的基础体质,又要尽量避免引发疾病。在练习之前要主动询问学生的身体情况,提醒学生备好药物。在练习中要及时观察并提醒学生尽力进行练习,但又不能逞强过力。 四、技能弱势群体的教学注意事项
(一)原因分析
这个群体主要是协调性和模仿能力差。原因之一是先天性不足;原因之二是后天幼儿时期缺乏攀爬、翻滚、走、跑等必要的肢体锻炼。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和运动强度不足,更加剧了这些学生身体能力的下降。
(二)锻炼内容建议
可以让这些学生进行灵敏梯、跨栏架、榴莲球等器材的练习。练习时可以采用降低动作难度、简化竞赛规则、改变组织形式、组合和变换多种器材等方法,引导他们认知自己身体活动的目的。
也可以指导这些学生练习游泳。让他们体验在水中手脚协调向前的动作,水中有阻力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这些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还可促进其心肺功能。
如果教师会武术,还可以指导这些学生练习动作简单有方位变换的武术组合动作。提高他们的运动空间方位感和身体的协调性;可以通过提膝平衡、燕式平衡、盘腿平衡等平衡类动作发展这些学生的腰腿稳定性,增强他们的身体控制力。
(三)指导注意事项
体育老师指导这些学生练习时要降低练习内容的难度,放慢练习的速度。对某一项技术动作要进行分解学练和重复练习,逐步巩固其动作的稳定性。
体育老师在指导这些学生练习时要有耐心,如果学生模仿能力差,老师的示范速度、示范位置和示范面就要随时调整。
五、心理弱势群体的教学注意事项
(一)原因分析
这个群体主要是学生的行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环境或者家长教育的影响。例如:某位学生的父母关系不融洽,他们经常有言语和肢体冲突,强势的一方情绪暴躁,弱势一方反抗无果而妥协。这种环境影响了这位学生。上小学一年级时,他对稍有违背自己想法的事情,就跟自己较劲。在和同学的交往中,他很容易和同学发生冲突。其表现是不依不饶,穷追猛打,谁阻拦就打谁;同时产生全身蛮劲的身体症状,两眼凶狠地直盯对方;看到周围的有东西都敢拿起来去打。直到家人跑来把他抱住,才能慢慢地安静下来。随后就是大汗淋漓,身体瘫软。当体育老师与这位学生的家长课下交谈时,家长还会找各种理由帮孩子开脱,不能直面问题。
(二)锻炼内容建议
这些学生往往不喜欢执行口令。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来训练他们对口令的执行力。例如,:该生喜欢拳打脚踢,那么可以设置冲拳、踢腿、下蹲、原地跳跃等一系列的口令动作。老师说口令,学生做相应的动作。也可以通过拳靶脚靶的打击练习,帮助这些学生疏解焦虑等不良情绪。
此外,可以设置一些走独木桥平衡类的游戏,来训练他们集中注意力。还可以试着让学生把发生冲突的心情和体育锻炼之后的心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积累一段时间后,把日记本拿出来,自己对比不同情况下的情绪状态。
(三)指导注意事项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可以帮助人疏解不良情绪。因为体育课的时间有限,体育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行为基准线。在平时体育课上要多留心观察他们的情绪状态,布置训练内容和游戏内容时,一定要提前对他们可能会出现的状态做出预案,避免与他人的肢体冲突,将危害性降到最低。
如果发生状况,第一时间体育教师要隔离这个学生和其他学生的距离。同时对其他学生要解释清楚该生的特点,叮嘱学生尽量不做超越他们底线的行为,避免冲突,减少伤害;在这些学生需要鼓励的时候,老师要凝聚集体的力量一起帮助他们。另外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发生冲突时的自保方法,例如及时躲避不该发生的肢体纠缠、保持一定距离、快速报告老师等,以应急处理。在平时的课上教育过程中也引导学生们学会如何尊重他们,如何智慧地处理与这些学生的关系。
六、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的注意事项
体育老师指导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锻炼,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因此体育老师与家长的沟通要畅通有效,具有针对性,切记说教形式,要以诚恳和交朋友的心态与家长交流。
(一)第一,体育老师不要和家长反复强调学生体质如何差。要客观描述学生的体质现状,将谈话重点引入到加强体育锻炼对提高孩子体质健康有重要作用的方面,与家长一起积极商讨解决办法。
(二)第二,体育老师要了解学生家庭体育锻炼的氛围。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角度出发,让家长理解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家长自身的身体健康,还可以影响孩子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引导家长从家庭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第三,恰当地提示家长,当孩子體育锻炼中遇到困难放弃、怕疼怕累的时候,这时候家长不要溺爱孩子,要对孩子的任性撒娇行为进行合理疏解,对未完成的练习要补充完成。
(四)第四,引导家长让孩子适当地承担家务劳动。通过家务劳动来规范孩子的时间意识,培养孩子的细心和耐心,逐渐培养孩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五)第五,与家长沟通孩子学习运动技能的情况时,要从指导家长督促孩子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角度出发,增加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效率。
(六)第六,体育老师与家长沟通时,要从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孩子平复情绪,以及体育锻炼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性格的角度进行交流。帮助家长如何在平时的生活中督促学生的体育锻炼。如多陪伴孩子参加户外运动、和孩子一起骑车、爬山、跑步、亲子跳绳,鼓励孩子参与角色扮演类的群体性游戏。如果遇到孩子爆发不良情绪时,家长要尽量引导孩子通过运动的方式疏导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刘成,李秀华.体制弱势群体体育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28.
体育老师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时,要充分了解并分析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特点和原因,思考指导这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使这些学生受益于体育锻炼。
一、体质弱势群体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一)体质弱势群体的定义
本章节将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统称为体质弱势群体,他们在从事体力为主的学习和生活时会处在更加不利的地位。体质弱势群体的界定标准包含一个充分条件和两个基本标准。其充分条件是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包括较重体力劳动)的疾病或身体患有残障的人群。基本标准之一是《国民体质测试标准》测试结果未达到及格的人群;基本标准之二是体重指数(BMI)测试结果属于低体重、超重、肥胖范畴的人群。达到以上充分条件或两个基本标准之一的群体基本可被确认为体质弱势群体。【1】
(二)体质弱势群体的分类及特点
体质弱势群体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依据表现将此群体学生大致分情感弱势、发育弱势、技能弱势、心理弱势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主要特点分别是:
1.1、情感弱势
:这些学生主要表现在对体育锻炼的兴致不高,对一些练习内容有抵触情绪,经常以身体不舒服溜边逃避练习;课后的体育锻炼或者体育兴趣小组很少参加。还有,这些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意志力差,一旦加大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便会产生抵触情绪,出现不按要求完成相应的组数或者消极对待练习的现象。
2.2、发育弱势
:这些学生主要表现在每年的国家体质测试中,BMI指数不达标和肺活量较低。此外,还包括患有慢性病和器质性疾病的学生,如哮喘、慢性心脏病、弱视、弱听等。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他们对老师的讲解示范在听觉和视觉上会有一些偏差,在运动中,肢体感觉、空间感觉较弱。
3.3、技能弱势
:如果以国家体质测试的项目为标准,这些学生在体测中很难达到及格线,或者在及格线徘徊。他们在学习新授动作时,学习能力较弱,动作模仿能力差,动作方位感、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弱。还有他们在平时的做游戏、骑自行车、体验体育娱乐设施等活动中的学习和适应力差。
4.4、心理弱势
:这里的心理弱势重点指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一些学生,他们处在自闭症、多动症、焦虑症等病症的边缘。还有疑似多动症的学生,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听懂口令,不能服从权威,游戏时很难与他人合作完成;類似自闭症的学生则看不懂旁人的表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且他们在某些方面会有强迫症。总体来说,这类型学生的主要特点是性格缺失、情绪控制力差、行为有障碍、社会适应性差。
二、情感弱势群体的教学注意事项
(一)原因分析
这个群体的学生一般不会抵触体育活动,尤其是体育游戏。但是真正让他们稍微加大运动强度,或者完成训练目标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出现懒惰、怕疼、怕累、娇气、意志力差等不良表现。
(二)锻炼内容建议
可以采用变换身体训练内容的训练器材让他们练习。如让学生单脚站立在榴莲球上练习身体的静态平衡能力。或让学生逐个连贯踩榴莲球来练习身体的动态平衡能力。以此激发这些学生的练习兴趣。
也可以让这些学生做武术基本动作的打拳靶练习。打拳靶是武术攻防的“假想敌”,学生愿意打也容易产生练习兴趣。对于练习热情不高的学生,教师“身先士卒”地感染学生。
还可以让这些学生观看武术影视剧并模拟训练场景进行练习。如模拟《少林寺》剧中拎水桶过小溪的训练场景。提高他们身体的动态平衡和手臂的控制能力。动作熟练后可在碗中加入适量的水增加难度和趣味。
另外,体育老师还可以组织这些学生进行跳小绳、跳大绳、军歌队列、民间体育游戏等群体性的体育活动,让这些学生受到群体活动氛围的带动。
(三)指导注意事项
在教这些学生的过程中,体育老师切记不要当众进行批评。这样会增加学生的抵触情绪。一般可以在课上对其进行必要的提醒,然后在课下进行沟通,与学生协定一些只有老师和该生两人商定的目标等。还要根据学生在课上的表现适时进行鼓励和嘉奖。建立与这些学生的情感沟通基础。
三、发育弱势群体的教学注意事项
(一)原因分析
这个群体主要由肥胖学生、遗传因素和先天弱体质导致的慢性病学生、还有各种先天不足等原因致病的学生组成。目前所见较多的是有哮喘病、弱视、弱听等症状的学生,其中一部分学生需要借助医疗器械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锻炼内容建议
可以让肥胖学生进行体能综合训练,在全面发展耐力、速度、力量、协调等素质的基础上减肥。也可以让这些肥胖学生练习跳绳发展心肺功能。还可以让这些肥胖学生练习武术提高他们身体的协调和灵敏性。
对有慢性病和器质性疾病的学生除了可以选择一些的体能练习之外,还可以让他们学练五禽戏、八段锦等武术养生功法,以帮助他们舒展筋骨,畅通经脉,调理复原。
(三)指导注意事项
体育老师在指导肥胖学生练习时,要严格把控练习的强度,并要注意观察和监测学生练习时的身体生理反应,不要急于求成。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学校成立减肥兴趣小组,给每个学生开具运动处方;或者鼓励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两个不同项目的体育兴趣班,保障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减肥的时间。
体育老师在指导慢性病和器质性疾病的学生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既要增强学生身体的基础体质,又要尽量避免引发疾病。在练习之前要主动询问学生的身体情况,提醒学生备好药物。在练习中要及时观察并提醒学生尽力进行练习,但又不能逞强过力。 四、技能弱势群体的教学注意事项
(一)原因分析
这个群体主要是协调性和模仿能力差。原因之一是先天性不足;原因之二是后天幼儿时期缺乏攀爬、翻滚、走、跑等必要的肢体锻炼。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和运动强度不足,更加剧了这些学生身体能力的下降。
(二)锻炼内容建议
可以让这些学生进行灵敏梯、跨栏架、榴莲球等器材的练习。练习时可以采用降低动作难度、简化竞赛规则、改变组织形式、组合和变换多种器材等方法,引导他们认知自己身体活动的目的。
也可以指导这些学生练习游泳。让他们体验在水中手脚协调向前的动作,水中有阻力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这些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还可促进其心肺功能。
如果教师会武术,还可以指导这些学生练习动作简单有方位变换的武术组合动作。提高他们的运动空间方位感和身体的协调性;可以通过提膝平衡、燕式平衡、盘腿平衡等平衡类动作发展这些学生的腰腿稳定性,增强他们的身体控制力。
(三)指导注意事项
体育老师指导这些学生练习时要降低练习内容的难度,放慢练习的速度。对某一项技术动作要进行分解学练和重复练习,逐步巩固其动作的稳定性。
体育老师在指导这些学生练习时要有耐心,如果学生模仿能力差,老师的示范速度、示范位置和示范面就要随时调整。
五、心理弱势群体的教学注意事项
(一)原因分析
这个群体主要是学生的行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环境或者家长教育的影响。例如:某位学生的父母关系不融洽,他们经常有言语和肢体冲突,强势的一方情绪暴躁,弱势一方反抗无果而妥协。这种环境影响了这位学生。上小学一年级时,他对稍有违背自己想法的事情,就跟自己较劲。在和同学的交往中,他很容易和同学发生冲突。其表现是不依不饶,穷追猛打,谁阻拦就打谁;同时产生全身蛮劲的身体症状,两眼凶狠地直盯对方;看到周围的有东西都敢拿起来去打。直到家人跑来把他抱住,才能慢慢地安静下来。随后就是大汗淋漓,身体瘫软。当体育老师与这位学生的家长课下交谈时,家长还会找各种理由帮孩子开脱,不能直面问题。
(二)锻炼内容建议
这些学生往往不喜欢执行口令。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来训练他们对口令的执行力。例如,:该生喜欢拳打脚踢,那么可以设置冲拳、踢腿、下蹲、原地跳跃等一系列的口令动作。老师说口令,学生做相应的动作。也可以通过拳靶脚靶的打击练习,帮助这些学生疏解焦虑等不良情绪。
此外,可以设置一些走独木桥平衡类的游戏,来训练他们集中注意力。还可以试着让学生把发生冲突的心情和体育锻炼之后的心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积累一段时间后,把日记本拿出来,自己对比不同情况下的情绪状态。
(三)指导注意事项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可以帮助人疏解不良情绪。因为体育课的时间有限,体育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行为基准线。在平时体育课上要多留心观察他们的情绪状态,布置训练内容和游戏内容时,一定要提前对他们可能会出现的状态做出预案,避免与他人的肢体冲突,将危害性降到最低。
如果发生状况,第一时间体育教师要隔离这个学生和其他学生的距离。同时对其他学生要解释清楚该生的特点,叮嘱学生尽量不做超越他们底线的行为,避免冲突,减少伤害;在这些学生需要鼓励的时候,老师要凝聚集体的力量一起帮助他们。另外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发生冲突时的自保方法,例如及时躲避不该发生的肢体纠缠、保持一定距离、快速报告老师等,以应急处理。在平时的课上教育过程中也引导学生们学会如何尊重他们,如何智慧地处理与这些学生的关系。
六、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的注意事项
体育老师指导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锻炼,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因此体育老师与家长的沟通要畅通有效,具有针对性,切记说教形式,要以诚恳和交朋友的心态与家长交流。
(一)第一,体育老师不要和家长反复强调学生体质如何差。要客观描述学生的体质现状,将谈话重点引入到加强体育锻炼对提高孩子体质健康有重要作用的方面,与家长一起积极商讨解决办法。
(二)第二,体育老师要了解学生家庭体育锻炼的氛围。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角度出发,让家长理解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家长自身的身体健康,还可以影响孩子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引导家长从家庭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第三,恰当地提示家长,当孩子體育锻炼中遇到困难放弃、怕疼怕累的时候,这时候家长不要溺爱孩子,要对孩子的任性撒娇行为进行合理疏解,对未完成的练习要补充完成。
(四)第四,引导家长让孩子适当地承担家务劳动。通过家务劳动来规范孩子的时间意识,培养孩子的细心和耐心,逐渐培养孩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五)第五,与家长沟通孩子学习运动技能的情况时,要从指导家长督促孩子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角度出发,增加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效率。
(六)第六,体育老师与家长沟通时,要从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孩子平复情绪,以及体育锻炼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性格的角度进行交流。帮助家长如何在平时的生活中督促学生的体育锻炼。如多陪伴孩子参加户外运动、和孩子一起骑车、爬山、跑步、亲子跳绳,鼓励孩子参与角色扮演类的群体性游戏。如果遇到孩子爆发不良情绪时,家长要尽量引导孩子通过运动的方式疏导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刘成,李秀华.体制弱势群体体育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