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ulu0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撒哈拉的生活是三毛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同时绚烂多彩的撤哈拉生活,也成为了三毛的生命顶峰期,撒哈拉沙漠中的三毛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三毛身上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同时西方文化在她身上也打下了烙印,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她更多地由认识外部世界转向对个性全面发展之内在路径的探寻,自我身份意识由自觉走向明确、成熟的阶段。时间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容颜,它还给人内心灌注力量。在朦胧的爱的雨季曾经受伤的悲剧绿色女孩,最后告别雨年行走在明亮的沙漠。这是那个女孩的命运,在沙漠里的太阳,在沙漠的阳光和风雨结结实实地吹打下成了“铜红色的一个外表不很精致,而面上已有风霜痕迹的三毛”即使蜕变的过程个个不同,但每个少年都会成长起来的,这是生命的规律:时间会给我们一切答案。
  (一)沙漠中的天使
  在荒芜的沙漠里,三毛拥有了整个世界——荷西,她的白马王子是荷西,荷西的天使是她,他们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撒哈拉的故事,每一个人熟悉的故事,沙漠中那一对神仙眷女的生活至今还是留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上。看了《撒哈拉的故事》才知道生活可以这样过,才知道粉条也可以叫做“雨”,猪肉干也可以叫做“喉片”,黄瓜片也可以叫做“笋片”。看过了《结婚记》才结婚可以没有婚礼,有你和我就行了,结婚可以没有宴席,吃一块蛋糕胜过满汉全席。看过《悬壶济世》才知道黄豆可以医治疖子,羊汤可以救活一个将要垂死的人,葡萄酒可以医治好难产的母羊,最后明白了,三毛不只是荷西一个人的天使,她也是撒哈拉沙漠的天使。对于生活,她是用生命全心全意去爱的,是用心去感受的,而写作所做的不过是记录的工作。因此三毛说:“对自己的工作,在心里,算的就只有一本总账-----我的生命,写作,是人生极小极小的一个部分而已。”然而这一小部分,由于她那无所不喜的壮阔,却把大家全包容进去与她一起豪饮生命的光和彩,她说她不敢诠释人生,但人生的精彩全是在她的笔下流泻。她常常说不出书名,因为她并不满意自己的写作,但是看过她书的人,却时时想着她的书、她的话、她的人,尤其想着这个不会说故事的小女人,这个自身生活就是一篇精彩故事的小女人,她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
  大家都喜欢三毛,喜欢他的生活化,也喜欢她那生活化上又加上了一层哲思的耐人寻味。三毛说自己不是作家,只是一个爱说故事的人,她讲述的故事不是别人的,而是她自己的。她讲的故事从来不缺乏趣味性,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她眼里也是有趣的。她的生活和大家的生活是那么的相似,但又那么的不同,同样简单的生活,在她手中添加了许多色彩,一切仿佛活了起来,她走进了每个人的梦想世界。日子在她是生活,在别人眼中却看似奇迹,她是那么神奇,能把沙漠变成绿地,也是能把石头点化成人间解语的花,是赏之不尽的喜悦。
  (二)疯狂的探险家
  《三毛作品集 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将她与丈夫荷西快乐简单的小幸福述说的绘声绘色,然而它是三毛在行游途中写成的,亦可看成是行游作品,文中许多描写她途径国家的风土人情,各国的奇风异俗汇集在一起,让读者“深陷”其书,甚至无法自拔。没有行游,三毛也就没有创作的土壤;没有行游,便不会有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融合;没有行游,撒哈拉沙漠里的故事永远不被人知晓。可以说,行游是“三毛热”成为现实的基础。
  三毛一生没有少做疯狂的事。学生时代,她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看书,在学习时间最为宝贵的时候,也坚持偷偷地在课堂上看书;面对数学老师野蛮的侮辱,她没有就此停止对书的热爱,而把满腔热情转向学习,三毛索性逃学去公墓看书,恐怕也只有三毛才能做出如此疯狂的事,在那个男生女生一起走路都会被人戳脊梁的年代,三毛肆无忌惮的谈起了恋爱,如此疯狂的事只怕也只有三毛敢做。
  在撒哈拉沙漠里疯狂的三毛扮演的是疯狂的探险家。每每看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总会被里面的句子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远游充满了幻想,那些勾人心弦的故事,总是让人夜不能寐,忍不住努力地在脑子里面想象《沙漠观浴记》,一个人女人用石头一次又一次刮身上的污垢,更让人不无法忍受的是,这个女人是有四年的时间没有洗过澡了,这般生活场景,让我们觉得自己是活在天堂了吧,还有什么理由来埋怨生活贫困与上天的不公。如果说用石头洗澡是惊心的,那么七天用水灌肠就是动魄了,一人平躺在滚热的沙漠上,另一人就把水管放在其嘴里,这样做是为了冲洗肚子的赃物。真正绝大多数的贫穷的生活,也许只有从别人的经验分享旅行刺激和生命力量敢于上路的人永远是少数。
  (三)执著的拾荒者
  “我知道什么地方有化石的小乌龟和贝壳,你要去吗?”我跳了起来,连忙回答:“要去,要去。”
  这是三毛在撒哈拉沙漠里开始了她拾荒行动。千万别把三毛这次拾荒行动看成是她一时兴起,散文《拾荒梦》中三毛说自己的理想是长大后做一个拾破烂的人“我的志愿---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个梦想老师气的用黑板檫扔她,還被老师要求重写。原本因写作而受到老师欣赏的三毛,然而这次反常了。虽然三毛在老师的威严下,写出了让老师满意的理想“我长大要做医生,拯救天下万民……”。三毛并没有被老師的惩罚所吓倒,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长大后的三毛,虽然没有以拾破烂作为职业,可是拾破烂的习惯从未改变过,哪怕因为拾慌险些丧命,三毛也未动摇她拾荒的习惯。
  执着的拾荒者——三毛,即使在荒漠里,她也不忘她的“拾荒梦”。《荒山之夜》中描写的拾荒足以令三毛一生一世都难忘。黄昏十分,三毛与荷西开车去来回两百公里的地方拾化石小乌龟和贝壳,变幻莫测的沙漠让这俩人饱受惊吓,首先是迷路了““迷宫山来了。”荷西说。”沙漠晚上恶劣就不用说了,气温低至零下。好不容易找到了地方,眼看就胜利在望,荷西掉进了沼泽,两人的心情顿时掉进了谷底,附近有没有人可以帮忙,三毛想进了各种办法,开车去找救兵,人是找到了——三个沙哈拉威人,他们非但没有帮忙,还企图对三毛实施禽兽行为,机智勇敢的三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离开他们的魔掌。惊恐万分的她还牵挂找荷西,三毛自己都冷的剧痛,何况荷西还在沼泽里,“我几乎肯定泥沼已经将他吞噬掉了。这种恐惧令人要疯狂起来。”[[]]她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荷西身边,荷西用自己的意志支撑着生命,三毛开心的了忘了惊吓,忘了冷痛,她急中生智,巧妙的用一个备胎把荷西救了出来。这次的拾荒差点让两人丧命,可是对他们的拾荒梦一点也没有影响“三毛,还要化石么?”荷西呻吟似的问着我。“要。”我简短的回答他。“你呢?”我问他。“我更要了。”“什么时候再来?”“明天下午。”[[]]他们用行动证明了对拾荒的热爱。
  作者简介:方寒林(1990—),性别女,民族:土家,籍贯:重庆万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其他文献
北宋大儒程颐曰:“孔子,天地也;颜回,和风庆云也;孟子,岩岩之泰山气象也。”此话让人想及孟子的“养气说”,也自证了“养气说”的效用。不仅如此,孟子“养气说”还涵养了汪洋恣肆的道德文章,影响了华夏千百年的文风文气。可谓“大哉孟子浩气壮,养气方有好文章”。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集义养气是孟子的发明,称得上是他的独门绝技。“养气”,是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懈的自我修养,久而久之,这种修养便会升华出
期刊
【摘要】:清代雍正年间曹去晶创作的《姑妄言》,一经出版便引起学术界极大兴趣。本文试图从《姑妄言》内容形式上之创新,剖析《姑妄言》在中国世情类小说中独树一帜的风格特点,并尝试从小说中揣摩作者曹去晶的创作意图和达到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姑妄言》,内容形式,特色  一部《姑妄言》,在中国小说史上差点销声匿迹,这部辽东人曹去晶创作于清代雍正初年的长篇章回小说,从未见于中国文献记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期刊
【Abstract】:To Room Nineteen is regarded as one of Doris Lessing’s best short stories. It begins with the “happy” marriage between Susan and her husband, but ended with Susan’s suicide in the Room nine
期刊
从故宫园林到苏州园林,从华清池到豫园;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当人们漫步在中国古典园林时,无不被其移步换景、美妙绝伦的景色所深深吸引。仔细观察这些园林,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除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外,还讲究虽由人作、宛如天开,最重要的是整个景点的构造与布置都非常在意有无关系的意境营造。  中国传统美学观念认为,人类艺术创作和一切审美活动都是“虚”和“实”的统一。古代艺术家以虚实结合作为审美
期刊
【摘要】:清末民初的女学生在历史与文学的记载与描写中形象各异,从家庭走向社会再走进学堂,她们的身份地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被前所未有地抬高,她们在享受社会赋予的自由空气的同时面临着作家、记者和群众褒贬不一的评价。黄湘金在史料与小说间穿梭,为我们还原了尽可能真实的历史现场,呈现了百样面貌的女学生。  【关键词】:女学生;文史;女权  一、历史与小说  历史的追踪溯源要求真实可靠,小说的文学追求旨在艺术
期刊
【摘要】:《三门峡畅想曲》是刘文金先生上世纪60年代初的二胡作品,具有一定的划时代的意义,其内容形象的描述了三门峡水库功人们的劳动生活,其内涵在于,抒发社会主义建设者积极乐观的精神。这部作品在创作上有着其独特的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二胡曲《三门峡畅想曲》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特色,作品形态以及乐曲和演奏特色进行了分析,这首乐曲被我国音乐界誉为“自刘天华以来二胡作品的又一里程碑”。  【关键词】:《三门峡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制度与文学之间的相互联系。首先简单叙述了制度对文学的影响;其次分析了文学对制度的反映或者说是为研究某一种制度提供参考;再次叙述了制度影响下文学的发展;接下来分析了文学对制度的反作用;最后是关于制度与文学的几点反思与问题。  【关键词】:制度;文学;关系;影响;反作用  制度就是制定一定的“度”约束人们的行为,即制定一定的标准以规范或约束人们的行为。制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
期刊
对于长篇小说,很多人总以臃肿一词来描述。认为长篇小说是枯燥的,乏味的,并不及短篇小说的力量与价值。但有这样一个人,他说:“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这伟大文体的尊严”。这就是莫言――一个捍卫长篇小说尊严的人。  在我读了莫言的《丰乳肥臀》之后,我被作者对长篇小说的态度深深的折服了。首先,文章的长度长的合理,并不是注水,而是令人愈看愈想看。不是纸老虎,而是仙鹤之腿,长的有灵气。再次,小说讲
期刊
这里是一汪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瞧,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麦田在广阔的海里泛着绿浪,阵阵春风袭来,这些涌起的浪头兴奋而热烈地起舞冲荡,发出哗哗的声响,将那浪头上卷起的碎花绽放在这广袤的汪洋恣肆的流里,缕缕浓郁的青草香顿时在空气中弥漫荡漾开来,这股自然的气息让人怀念,心驰神往……  这里是一片麦田……  这里是一片广阔的麦田。这片沃腴的土地是从二叔的祖辈留下来的,二叔从小便在这片麦地里摸爬滚打长大,他对
期刊
【摘要】:作为当代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运动中卓越的代表人物,卡尔纳普深刻体会到形式的观点的讨论性对逻辑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纯粹的形式对于逻辑的研究也是远远不够的,卡尔纳普认为逻辑在非逻辑知识中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重要性。卡尔纳普认为语句的意义在于它的证实方法,这一观点与石里克的观点是相同的,也正是卡尔纳普意义标准的最重要的内容。本文探讨了卡尔纳普初期的意义标准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卡尔纳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