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趣味性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xt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那么,即使是劳神费力,他们也会感到轻松愉快。这就是我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生涯的点滴体会。道理很简单,因为学习兴趣能够大大激发学习欲望,能使人酷爱学习,乐于学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讲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一生总结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故此,我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上做了大量尝试。
  
  一、触动情感 激发兴趣
  
  在知识的海洋里,积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因此,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关系极大,不可忽视。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教师通过课内外教学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自觉地去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中学语文教材几百篇文章,每一篇都有这样那样的情,诸如山河壮美之情,催人奋发之情,令人泣下之情,把这些情源源不断地传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情的感染,情的熏陶,在情中获得知识,在情中培养能力。如我在教《上甘岭战役》一课时,先是创设意境,让学生沉浸在硝烟滚滚的战场气氛中,接着,趁热打铁,讲解“松骨峰战斗”那一悲壮场面,并朗诵了文中相关抒情的排比句。此时,学生们用激动的目光凝视着我,课堂寂然无声。我心领神会,于是师生默契配合,整个课堂教学一气呵成,激发了学
  生对文中崇高英雄品质的敬仰和对语文学习的极大兴趣。
  
  二、重视导入 引发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门艺术,教师走进课堂,如何创设情境,怎样引发兴趣,是大有学问的。通过我的实践,大致方法有:或引发兴趣,或设置悬念,或调节气氛,或提示要点。
  不论何种方法,导入课的设计,其基本要求应是新颖别致,妙趣横生,从一开始以强烈的魅力吸引学生。如《皇帝的新装》是一篇有生动故事情节的课文,我的导入设计是:一登上讲台就问学生:“大家喜欢听故事吗?”当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喜欢”时,我便说:“好,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于是课堂鸦雀无声,一个个睁圆眼睛,如饥似渴地等着听讲了。类似这样的导入课,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他们的注意力,立刻就会引入课堂之中。
  
  三、篇篇有别 调动兴趣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是培养学生信心,发展学生兴趣的关键一环。为了力避千篇一律的固定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篇目的不同特点,努力做到堂堂有异,篇篇有别,讲得生动活泼,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多收了三五斗》时,要求学生预习时,在通读基础上,反复阅读“米行先生”和“旧毡帽朋友”的对话,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通过两个阶段代表人物在对话时不同语气的分析,来体会不同社会的人所具有思想感情的不同,从而认识旧中国农民深受压迫及自发的反抗意识。这样学生感到对比鲜明,容易学,收获大。在教学《变色龙》时,为加深学生对典型人物的认识,我以单口相声式,用第一人称把“奥楚蔑洛夫”进行了“自我”的表演,整个课堂充满了浓烈的欢乐气氛,同学们时而瞠目静听,时而捧腹大笑,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再现情境 触发兴趣
  
  情境,即渗透着作家、诗人审美意识的艺术境界和艺术氛围。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诗歌,抒情写景散文,情感充沛的说明文,以及许多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均属于这种情形。
  语文课就应该通过这些情景的赏析,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爱憎之情。比如上《最后一次讲演》时,我首先介绍了写作背景,以激励学生对反动派镇压爱国运动的愤怒之情,接着,我便郑重地向大家宣布:“就在李公朴被害的第五天,革命群众在昆明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闻一多先生在会上即兴发表了演讲,他当时是满腔愤怒地走上讲台的。”这时我满脸怒气,疾步走上讲台,完全以闻一多当时的身份出现,尽力表现出愤怒的感情。静默少许,由我扮演的“闻先生”就这样开始讲演了。整个课堂,同学们的激愤之情横溢难阻,几乎不在课堂,而完全在当时的追悼会场。可见,课堂上教师若能再现文章情境,创设强烈的艺术氛围,定能触发学生的兴趣神经,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五、为了创新 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趣向性的心理活动,在学习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便会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是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光、声、色等信息功能,立体式的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形成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课,我先给学生们放一段春光的录像,让学生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然后让他们口头说一下你看见了春天的那些特有景色?春天给人的印象怎样呢?这时学生会根据看到的景色积极地回答问题,在他们情绪高涨的时候,因势利导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朱自清的散文《春》,看看他笔下的春天和我们看到的春天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在求异思维和对新事物好奇心的推动下会认真地阅读课文,并且会发现新问题,会按各自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令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创新的目的。
  其次,对于语文课的教学任务,光凭课上传授和课上学习,获得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又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使之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触发联想产生知识的迁移、连接,从而萌发新的观点,达到认识的飞跃,使创新能力在活动中不断提高,例如开展各种活动课、举行演讲会、自办班刊、自编课本剧等,这样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充分挖掘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敏锐性,从而潜移默化地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简言之,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教学方法问题。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可见,寻求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致力追求的。当我们都能自觉地使语文教学形成一种具有吸引力的巨大磁场时,语文教学定能成功,这便是我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其他文献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永远保持学习的欲望    中
期刊
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那么按道理说,学生们学习语文会很好学、很乐学。但事实并非如此,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厌学、费时而效率低的不良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彻底转变观念,由以前的演讲师、布道者的形象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的形象,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语文课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期刊
实施创新教育的关健在于培养创新思维,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只要善于引导,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索——进行猜想和假设,分析和推理,激发学生想象,激活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设有利于创新思维的环境    1、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这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
期刊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根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对其行为大有影响的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重要在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赏识性的评价,是促使他们迈向成功写作的第一步。赏识的核心是:“你不会写,教会你写,你不喜欢写,让你喜欢写。”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作  文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笔者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得以实现:    一、赏识
期刊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尤其是近年起所实施的新教材,识字课程占语文教学的比例就更大了。确实,识字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阅读水平,因此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识字,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使学生可以马上把他们的识字成果运用于阅
期刊
【摘要】 今年浙江省的中考及高考试题试题给人们带来许多启示,其中一条为关爱生命,以人为本。本文通过介绍中学英语教材中出现的地震知识、防艾防孕知识、救助知识、坚强自立和帮助弱势群体的例子,强调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还应重点关注关爱生命,以人为本这一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 地震;防艾防孕;救助知识;坚强;关爱生命;以人为本    今年浙江省的高考及中考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正在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语文活动课与传统课堂教学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古诗源远流长,以其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哲理闻名于世。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这些特点,让学生感悟古诗之美。    一、通过理解词句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指作者的立意,即思想、情感;境,指作者所描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谓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就古诗而言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作家。所以作文是作者的情感流露。所以作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就必须有老师正确的指导,要求老师在指导时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想法,设计出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表现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自己的个性。《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小学生习作教学准
期刊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到考试的影响,语文教学忽略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课堂因此缺乏琅琅的读书声而沉闷乏味,学生学习兴趣索然,造成语文一大缺憾。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是古人对学堂的描写。没有读书声,何言学堂?由此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重视朗读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朗读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情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