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其人其文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作家阿兰·罗伯-格里耶认为:“传统的叙事只注意人的存在,而无视了物的主体性。”这道出了当今诸多作家走向狭隘叙事姿态的原因,当然,也有一些觉醒的作家反观现实,主动走进主体退场的客观世界。本期发表的散文《赣江风情》,便是这种觉醒文本,它是生态的、生命的、人性的诗意写实,有机地把客观现实的外部世界和人的精神内核结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客观主体性文本,折射出作家极具个性的悲悯审美。
  这组散文,之所以给人带来惊喜,除了将传统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比如白描、渲染、烘托、蓄势、以乐衬哀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之外,还特别注重虚与实、张与弛、史与实的铺陈,特別是不经意中嵌入的民间文学元素,比如歌谣、传说等,纵横捭阖,倾泻于恣肆汪洋的原生态叙事之中。
  刘勇兄年轻时做过水手,与赣江和跑赣江的各色人物有过多年的“亲密接触”,这就使他的这组散文,自然而然形成了他独具个性色彩的审美趋向,文字间流淌着不可抗拒的人性之美;他关注底层民众的疾苦,把身边的芸芸众生,活灵活现地召唤在一起,完成一曲生命的礼赞。他笔下的夫妻船、纤夫、滩师,极具生活浓度,夫妻船、纤夫、滩师本来是求生的载体、工具或者职业,他们长年漂泊在水上,居无定所,不得不与凶险异常的风浪搏斗,艰辛苦楚,可是刘勇兄在这拨凄苦的人群与大自然的挣扎中,在他们生命的裂隙里,发现了人性的亮光,那便是苦中作乐的乐观主义情愫,那些场景美得令人心悸:他写港湾,“成群结队的船只锚泊港湾,呼啦啦降下帆来,就像天顶落下一片片五彩云霞”,栩栩如生。写迎亲时,“前来助兴道喜的船儿多达上百条,浩浩荡荡,唢呐锣鼓一响就是好几十里。远远望去,江上呈现出一块浮动的活土地,天不见黑,已是万家渔火”,叫人浮想联翩。
  这组散文的历史向度和思维维度,乃至感情浓度,也有可圈可点之处。这一切都归功于作家的生活积累和情怀,没有作家对赣江人的大爱,写出这样有烈度的优质散文,是不可想象的。
  其实,写散文只是刘勇的“副业”,写长篇小说、写剧本才是他的“主业”,假如可以以一个作家选择的文学形式数量的多寡来衡量的话。
  我和刘勇兄认识已过30年。因为我和他都是水手出生,都写过江和湖,交通部海员工会举办长江笔会,就把我们“归拢”到了一艘江轮上。轮船从武汉出发,溯江而上,直指重庆。那时,我们都年轻,一路上,谈文学,谈人生,当然也少不了酒。我领教了他的豪气与豪迈,自然也窥见了他对人生与文学的一份淡定和执著。坐谈会上,他总是思接千载,英气逼人,按照现在的说法,是位人见人羡慕的无死角的“侧脸杀”,由此我又认定他今后必定会是文坛上的一枚传奇才子,他的人生与创作不会中规中矩。果然,刘勇没有按常规出牌,江西师大作家班毕业后,在众人的欷歔中,毅然放下手中的笔,投奔商海,只是商海并没有给他带来惊喜,带着一身疲惫,他重新拿起手中的笔,很快,才华和时间给了他回报,小说一部部占领市场,成为影视公司的香饽饽。于是,刘勇兄再次转向,专攻影视文学,迄今,他创作的电视剧已有四百多集,占领了包括中央电视台等在内的多家电视频道。
  读刘勇的书,看刘勇的电视剧,我会想一个问题,他笔下的故事总是迭宕起伏,人物命运总是大起大落,这是不是与他传奇的人生有关?当然,最令我惊喜的是他不忘初衷,不忘他曾经是一个闯荡大江大湖的水手,他的长篇小说《浪坟》《血岸》《黑浪枭雄》《血色鄱阳湖》等,就没有游离过赣江。说他是书写赣江第一人,说他一支笔写透了鄱阳湖的民风民情民史,大概都不为过。
  保罗·韦斯、冯·沃格特在《宗教与艺术》一书中说:“人有种种关切和追求,但人不同于世间万物,因为人有精神性的,超乎自然和超越自我的关切和追求”。我们从刘勇兄的创作中,可窥见作家对生命个体以及对周遭的生存环境的怜惜,也可窥见作家对于养育他的河流的一片炽烈情愫以及一种人性表达。
  他的系列长篇小说如此,他的散文“赣江风情”亦如此。
其他文献
红月亮  拨开云雾  她终于现身了  慈母般的红润  温暖着无垠的天地  鸟儿不在飞翔  河流停止流淌  路人纷纷驻足  百年最美丽的一瞬间  此刻靜止了  桔子皮  别丢弃呀  淡淡的桔皮  它是一味药  又是一盏灯  哪怕放到潮湿处  它也能独自闪光  口中乏味时  丢一片泡水  满屋清香  草叶上的雪  太阳的炙热  令白雪很快崩盘  昨天是白茫茫  今天水汪汪  惟独有一片地方  无论阳光
期刊
小时候吃油菜苋,发现碧绿的菜叶中夹了几颗黄色的小花苞,大骇而尖叫。妈妈朝我头顶心一拍:怕什么,可以吃的。我还是不敢,仿佛面对一个蛊。过了几年懵懵懂懂读《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哇,原来古人早就在吃花了,非但没死,还吃成了大诗人。  夏天,家里烧绿豆汤,老爸在里面加了腌桂花,我也吃了。咸滋滋香喷喷,很好吃。二十年后去云南,真正大开眼界。“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鲜花称斤卖”,喻
期刊
“怀疑”的意思就是“心中存疑”,這本是个贬义词,与“猜疑”“猜忌”“疑心”等词语意思相近。充分表现出了怀疑者的心胸狭隘。一次在火车上,我就遇到了一个东北汉子,剃着一个光光的头。他说他是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的。就因自家的柴火垛着火了,怀疑是邻居干的,所以酒后,拿着菜刀闯进了邻居家里,给邻居家里的主人造成了伤害。多亏另一个邻居跑来,把他制服,并扭送派出所。因此,他被判了三年徒刑。后来,纵火者良心发现,投案
期刊
我是一个有着“失败者”情结的人。小时候因为肥胖,体育课上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搬到大城市,因为口音以及内向的性格,成为全班男生的出气筒;到了高中,进入全省理科实验班,才知道有些学霸的智商是自己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初到美国,被身边的同学认为是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乡巴佬;混进所谓的世界名校,看到身边一大波牛人,便陷入平庸的沮丧;好不容易挤到纽约华尔街,看到名校选出的所谓creamofthecrop,才开始
期刊
酒泉夜光杯,不仅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品,也是一种名贵的饮酒器皿。酒杯是用祁连山一带的酒泉玉石巧磨细琢而成的。它质地细腻,纹理天然光滑透明,杯壁薄如蛋壳。色泽有脆绿、墨绿、鹅黄、羊脂白等。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具有耐高温、抗严寒的优点。斟烫酒,不爆不裂;历寒冬,不冻不炸。盛酒后,色不变,味更浓,被称为“白玉精”。  据说,公元前7世纪时,周穆王当政。当时,西域的
期刊
今天刷着手机在”网红“面包店前排起长队的人们也许难以相信,面包这种看似新潮的舶来品究其历史竟然已经有七八千年。手捧松软香甜面包的人们可能也不会想到,使面粉蓬松柔软的”魔法“,最早来自古埃及。  面包的出现几乎与农业文明曙光同步。因为带有坚硬外壳,收获后的小麦难以即时食用,必须去壳磨成面粉,制成小麦粥和薄饼聊以充饥。是谁第一个突发奇想,将稍加研磨的麦粉加水拌成糊状,放在烤热的石板上制成薄饼?味道又如
期刊
“状元”称谓来源于古代的科举考试,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才称状元。  从应试的角度讲,古代的状元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其文才往往备受推崇。古代民间文学和戏剧中也经常围绕状元郎做文章,比如将“洞房花烛”与“金榜题名”挂钩,即中了状元顺理成章地做驸马。一些戏剧中也经常有状元郎被选为驸马的桥段,最著名的当属被冠以“负心郎”之称的陈世美了。然而,现实中并非如此。  “状元”是科举的产物。
期刊
墨子名翟,首创墨家,为墨家祖师。一说他是河南商丘人,一说他是山东滕州人。不管他是哪里人,墨子与长江流域都发生过重要联系。兹举下例:  据史载,公元前440年前后,楚国正在重建霸主地位,决定吞并宋国,以扩张版图。于是,重请著名工匠鲁班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引起了各诸侯国的一片恐慌。当时,墨子约二十九岁,正在鲁国家乡讲学,听到消息后,维护和平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当楚国的大兵还未压境,宋国一脸的紧张情绪时
期刊
这个人在八十多岁的生命长度中,历经了四朝,阅尽天下人事,还有政治的五脏六腑。  董仲舒任江都王国相长达十年之久。江都就是今扬州。公元前140年,他千里迢迢,赶赴扬州上任。这里南临波涛滚滚的长江,北有淮河的灯影摇曳,又傍带一条开凿于战国时的古运河,向东还可以远眺云波浩渺的东海。这一切令董仲舒的视野更加宽广。  江都王刘非是景帝之子,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弟,也是董仲舒辅佐的对象。刘非多才气,有勇力,广治
期刊
艾萨克出生于加纳的阿夸木王室,从小在19个兄妹中并不突出,因此,他从未期望过能成为国王,1977年就移民美国,他的大哥继承了王位。  初到美国的时候,艾萨克在纽约的一家出租车公司干起了司机。这期间,他结识了同为出租车司机的伊丽莎白。伊丽莎白也是加纳来的移民,两人一见如故。伊丽莎白发现出租车行业挺挣钱,而艾萨克又勤劳肯干且老实可靠,于是建议一起合伙做出租车生意。姑娘的话让艾萨克非常开心。于是伊丽莎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