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来源 :赣南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y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到本院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共7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和对照组(35例,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VAS评分、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指标(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生活质量指标(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效果明显,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提升治疗依从性.
其他文献
单片机是LED驱动电源系统的核心部件,它控制着LED驱动电源的脉冲信号,能够提高电源输出的效率,同时提高设备能效.本文对基于C51单片机的LED驱动电源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首先论述了LED驱动方式以及驱动器,进而探究了LED驱动电源设计的整体方案、控制电路设计及软件设计,最后以某测试项目探讨了基于C51单片机的LED驱动电源系统功能,旨在为基于C51单片机的LED驱动电源设计水平的快速提升带来更多参考和启迪.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表现为一种慢性、持续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如阿片类药物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但易引起药物成瘾和依赖性等不良反应.所以要想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不可或缺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可能与兴奋性抑制失衡有关,由囊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了疼痛信号的传递.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性因子附着型蛋白受体(Soluble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的死亡原因.对于它的防治,除了药物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有氧运动在单纯CVD防治中的作用已被大家认可,但其对CKD并发的CVD影响目前研究较少.CKD患者CVD的发生原因复杂,既涉及CKD的原发病因,又与其继发改变有密切联系.本文就有氧运动对CKD并发CVD的危险因素和分子机制的影响进行综述.有氧运动可通过改善CKD患者的脂质代谢、血压、胰岛素抵
目的:观察染料木素磺酸钠(Genisteinsodium sulfonate,GSS)是否可通过调节Notch1信号减少慢性脑缺血大鼠皮层神经元的凋亡.方法:采用改良型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运用尼氏染色方法观察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情况,并以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皮层组织中Caspase-3、Bcl-2、Bax等凋亡相关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检测Notch1的蛋白表达.结果:经GSS治疗后,慢性脑缺血大鼠皮层神经元尼氏小体数量明
灾难现场的恶劣环境、信息不畅和资源短缺,给应急救援带来巨大困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对医疗救援工程系统所提出更为多元的要求.本文在分析灾难医学工程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新冠肺炎疫情的现实挑战,提出灾难医学救援系统工程建设,需要将传统医学救治向数字化建设方向转变.这需要将复杂灾害条件下的移动指挥中心建设、适应不同灾难地貌的探测救援机与机器人研发、基于无人系统的灾情侦测和救援模拟智能体系,以及借助远程通讯的灾害救援调度指挥系统集成开发作为主要内容.同时着眼底层支撑上层的智能急救与应急救援省际平台、
CCM3(Cerebral caverrnous malformation 3,CCM3)是脑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CCMs)的第3个致病基因,对血管生成发育和维持血管完整性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CCM3基因突变可引起多种血管病变,该基因在血管相关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存在挖掘潜力.本文综述了CCM3基因调控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细胞力学、紧密连接和炎症反应等机制及其影响血管相关疾病的作用,为探索血管疾病的CCM3基因治疗手段提供思路.
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黄酮衍生物,其特点是在黄酮母核的不同原子位置上有异戊烯基的取代,且结构多样,相较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更强的抗炎、抗骨质疏松、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学作用.根据异戊烯基在母核中取代位点、取代基的数量和结构类型的不同,将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分为3-异戊烯基取代黄酮类、5-异戊烯基取代黄酮类、6-异戊烯基取代黄酮类、8-异戊烯基取代黄酮类、多异戊烯基取代黄酮类、吡喃环异戊烯基取代黄酮类等六种类型.本综述概括并总结了这六种类型的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中具有抗炎作用的代表性化合物及其相关作用
目的:对比分析经胸封堵术与经皮封堵术在治疗房间隔缺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并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63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经胸封堵组(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n=30)和经皮封堵组(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n=33).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VAS评分等指标.结果:经皮封堵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经胸封堵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封堵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多发、复发性、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方法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尿流改道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炎性肠梗阻是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本文阐述炎性肠梗阻的发病机制,关于炎性肠梗阻的最新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干预及术中谨慎操作及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预防炎性肠梗阻的重要意义,旨在为临床上治疗炎性肠梗阻提供参考依据.
随着当今医学迅猛发展,麻醉学科的各种新药物和新技术也不断被研发并服务于临床,然而麻醉深度监测仍然是麻醉学者们一直在研究的话题,也是目前所倡导的精准麻醉中的一项重要监测方法.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建立在脑电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对麻醉状态下脑电图进行分析和分级,精确反映术中麻醉深度,科学指导麻醉,使麻醉更稳定、更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