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提出的意义
社会性别意识(gender )又译作性别意识或性别平等意识,指的是从社会性别的角度,为实现社会性别公平,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进行观察、分析和规划的观念和方法。一个教师有无社会性别意识,会直接影响着他采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在对待男、女生地态度上也会有着很大的异同。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是一种“无性别的教育”,采取的是一种“一刀切”式的粗放型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秉承“性别中立”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在一个有着几千年性别歧视传统的国度,“性别中立”的深处深藏着的是性别的不平等。
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在将来的工作中很可能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一个教师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这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着怎么样的教育理念,以及用何种方式对待学生。而这一观念的形成与他们在学习期间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以及有无相关方面的培训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作为一个师范生,能否在师范学习期间获得好的良好的培训和教育,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影响重大。然而,在我国具有性别教育能力的师资严重不足。许多师范院校未能加强对准教师性别意识的培养,从笔者就读的师范大学来看,在学习的过程中均没有开设与性别教育相关的课程和选修科目,教师也未在专业的教学中渗透一定的性别意识,因而使许多的准教师性别意识从未被启迪和警醒,并以性别盲的角色走进了教育者的队伍。
另外笔者还发现,虽然人们已经开始关注男女平等意识的培养,如史静寰以教材为例,揭示课本中存在的对女性的压迫,也有人研究广告消费中的男女不平等,来唤醒人们的用性别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以期达到两性平等的目的。然而作为人类知识的重要传承者和创造者—教师,他的性别意识却很少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周小李曾在《论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一文中,重点阐述了对教师进行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然而我国在对待师范生的态度上就显得特别松散,除了有一些所谓的岗前培训外,对于师范生进行性别意识教育从未被提起和重视。鉴于此,笔者想从师范生所受教育的角度来论述对师范生进行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师范生开展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性别意识作为一种现代意识,是新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专业素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明确规定:“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把社会意识纳入教师培训课程”,以“增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性别意识”。显然,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已成为教师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性别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性别意识教育关乎着素质教育的实现,有无性别平等意识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教师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作为师范生,有无性别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上岗后的态度和观念。
·从师范生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可能性看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乃至全民关注的一大课题,许多毕业生后迫于生计大多选择了与自己专业不大对口的工作。然而在众多专业中,师范生就业则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笔者对自己就读的本科院校中的两个班级(其中学教育51人,小学教育70人)共计121名研究对象调查发现,除了考取研究生的26人外,约有87%的毕业生从事了教育或与教育相关的工作,肩负着了教书育人的重任。这一点与其他专业极具流动性相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同时也是“人”的现代化,并最终取决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重教育中人的“主体性”。关注学生个性和主动性,使其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灵魂丰满的人。而当蕴含丰富生命内涵的“具体个人”进入教育视野,一个被长期遗忘的关于人的人类学事实便摆在了教育面前,那就是人是有性别的存在。“无论从整体还是个体、从人类发生学还是从社会发展进程考察,人的基本规定性有以下三点:人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人是有性别的;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作为生物个体而相对独立的人,总是以其特定的性别身份生活在人类当中”。因此,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进步要求对人的尊重,需要越来越关注到个体的存在,关注到个体的性别,有无性别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教师是否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有无尊重人的个体性。有无性别意识的教育越来越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引起社会的关注。
·从当前教师性别意识的现状来看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性别教育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许多师范院校未能重视对准教师的性别意识培养,使他们的的性别意识从未被启迪和警醒,以性别盲的角色走进了教育者的队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也未进行过这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关于性别意识方面的进修似乎成为一个普遍忽视的事实。另外,学校在教育和管理中也未能关注性别议题,未能采取多种方式有效培养教师对性别意识的敏感性,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针对两性差异进行有区别的教育和培养,性别差异与性别平等意识严重缺失。教育教学中不少教师总会有意无意地对男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渴望,有意无意地宣扬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刻板印象,无形中复制着这种不平等的传统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造成了伤害。
从对师范生进行性别意识教育的效果来看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传授者,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一个国家和社会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具体承担者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和指导工作。因此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而在学生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教师也起着不容质疑的作用。而师范生作为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准教师,年轻、自信、充满活力。而且又具有一定的向学性,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虽然受过良好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素质训练,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好,科研创新能力强,基础素质较高,如果对这样的一批年轻人进行性别意识的教育,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从教师队伍的入口关抓起、从新教师抓起,从最有可能成为教师的广大师范生抓起。
师范生开展性别意识教育的途径
·言传身教、榜样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要在思想政治、品德修养、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到知行统一。因此,作为师范院校的老师,要想学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克服性别刻板印象平等对待学生,自己在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因性施教、严格要求自己、给予男女同样的关注和期待,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成为对学生精神影响的最大力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道、信其行”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开设有关性别意识的相关课程
开展全面教育除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外,性别意识的教育更应该渗透到师范教育的各科教学之中。因为性别教育是基于对每一个生命的最基本差异的尊重。只有开设相关的课程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而且这种课程应该作为一种必修或者选修课渗透到师范生的学习当中,引起他们对于性别意识的敏感性。同时,国家行政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因地制宜加强性别课程和校本的研制和编写以加快性别课程的普及力度,加大对性别意识的宣传。
·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是新教师走上讲台前所接受的专门针对怎样做一名合格教师问题的教育,是高校青年教师进入教育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青年教师入岗前接受关于高校教师的必须具备的知识、相关技能、以及教育制度等较为系统的基本化训练。作为一个师范生,进入的教育教学岗位之前接受的岗前培训的过程中要渗透到关于社会性别意识的有关知识,只有这样,许多未具备相关知识观念的青年才可能在最大意义上获得普及和注意。同时,这也是对广大青年教师进行性别意识教育的最便捷途径。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开展有关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相关讲座,参观性别课程的实施较好的兄弟学校等来达到对师范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结语和建议
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上残留的一些传统观念对男女性别差异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即便在现代社会里也有一部分人存在着重男轻女的观念。甚至许多教师也有意无意地通过自己的行为传递刻板化的观念,也通过性别刻板化的标准表扬或批评男女学生与性别“不适宜”行为。学校作为学生接受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肩负着消除刻板印象,宣扬性别平等意识的重任。教师作为权威知识的拥有者和文化传承的继承者,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要克服性别刻板印象,走出“男尊女卑”的窠臼。
应该看到在教师性别的意识教育的所有环节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事实上他们同时肩负着三种重要的社会角色,即教育与社会性别的研究者、教育性别的促进者以及社会公平的代言人。而作为准教师的师范生将是教师这一群体的主要构成者,对这一群体的教育将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只有这样,男女平等、两性和谐发展才不再只是一个神话。
(作者单位:于凤:南京师范大学;任锐:清华大学幼儿园)
社会性别意识(gender )又译作性别意识或性别平等意识,指的是从社会性别的角度,为实现社会性别公平,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进行观察、分析和规划的观念和方法。一个教师有无社会性别意识,会直接影响着他采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在对待男、女生地态度上也会有着很大的异同。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是一种“无性别的教育”,采取的是一种“一刀切”式的粗放型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秉承“性别中立”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在一个有着几千年性别歧视传统的国度,“性别中立”的深处深藏着的是性别的不平等。
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在将来的工作中很可能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一个教师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这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着怎么样的教育理念,以及用何种方式对待学生。而这一观念的形成与他们在学习期间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以及有无相关方面的培训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作为一个师范生,能否在师范学习期间获得好的良好的培训和教育,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影响重大。然而,在我国具有性别教育能力的师资严重不足。许多师范院校未能加强对准教师性别意识的培养,从笔者就读的师范大学来看,在学习的过程中均没有开设与性别教育相关的课程和选修科目,教师也未在专业的教学中渗透一定的性别意识,因而使许多的准教师性别意识从未被启迪和警醒,并以性别盲的角色走进了教育者的队伍。
另外笔者还发现,虽然人们已经开始关注男女平等意识的培养,如史静寰以教材为例,揭示课本中存在的对女性的压迫,也有人研究广告消费中的男女不平等,来唤醒人们的用性别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以期达到两性平等的目的。然而作为人类知识的重要传承者和创造者—教师,他的性别意识却很少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周小李曾在《论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一文中,重点阐述了对教师进行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然而我国在对待师范生的态度上就显得特别松散,除了有一些所谓的岗前培训外,对于师范生进行性别意识教育从未被提起和重视。鉴于此,笔者想从师范生所受教育的角度来论述对师范生进行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师范生开展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性别意识作为一种现代意识,是新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专业素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明确规定:“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把社会意识纳入教师培训课程”,以“增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性别意识”。显然,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已成为教师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性别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性别意识教育关乎着素质教育的实现,有无性别平等意识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教师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作为师范生,有无性别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上岗后的态度和观念。
·从师范生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可能性看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乃至全民关注的一大课题,许多毕业生后迫于生计大多选择了与自己专业不大对口的工作。然而在众多专业中,师范生就业则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笔者对自己就读的本科院校中的两个班级(其中学教育51人,小学教育70人)共计121名研究对象调查发现,除了考取研究生的26人外,约有87%的毕业生从事了教育或与教育相关的工作,肩负着了教书育人的重任。这一点与其他专业极具流动性相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同时也是“人”的现代化,并最终取决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重教育中人的“主体性”。关注学生个性和主动性,使其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灵魂丰满的人。而当蕴含丰富生命内涵的“具体个人”进入教育视野,一个被长期遗忘的关于人的人类学事实便摆在了教育面前,那就是人是有性别的存在。“无论从整体还是个体、从人类发生学还是从社会发展进程考察,人的基本规定性有以下三点:人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人是有性别的;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作为生物个体而相对独立的人,总是以其特定的性别身份生活在人类当中”。因此,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进步要求对人的尊重,需要越来越关注到个体的存在,关注到个体的性别,有无性别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教师是否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有无尊重人的个体性。有无性别意识的教育越来越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引起社会的关注。
·从当前教师性别意识的现状来看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性别教育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许多师范院校未能重视对准教师的性别意识培养,使他们的的性别意识从未被启迪和警醒,以性别盲的角色走进了教育者的队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也未进行过这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关于性别意识方面的进修似乎成为一个普遍忽视的事实。另外,学校在教育和管理中也未能关注性别议题,未能采取多种方式有效培养教师对性别意识的敏感性,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针对两性差异进行有区别的教育和培养,性别差异与性别平等意识严重缺失。教育教学中不少教师总会有意无意地对男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渴望,有意无意地宣扬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刻板印象,无形中复制着这种不平等的传统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造成了伤害。
从对师范生进行性别意识教育的效果来看性别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传授者,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一个国家和社会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具体承担者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和指导工作。因此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而在学生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教师也起着不容质疑的作用。而师范生作为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准教师,年轻、自信、充满活力。而且又具有一定的向学性,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虽然受过良好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素质训练,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好,科研创新能力强,基础素质较高,如果对这样的一批年轻人进行性别意识的教育,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从教师队伍的入口关抓起、从新教师抓起,从最有可能成为教师的广大师范生抓起。
师范生开展性别意识教育的途径
·言传身教、榜样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要在思想政治、品德修养、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到知行统一。因此,作为师范院校的老师,要想学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克服性别刻板印象平等对待学生,自己在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因性施教、严格要求自己、给予男女同样的关注和期待,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成为对学生精神影响的最大力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道、信其行”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开设有关性别意识的相关课程
开展全面教育除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外,性别意识的教育更应该渗透到师范教育的各科教学之中。因为性别教育是基于对每一个生命的最基本差异的尊重。只有开设相关的课程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而且这种课程应该作为一种必修或者选修课渗透到师范生的学习当中,引起他们对于性别意识的敏感性。同时,国家行政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因地制宜加强性别课程和校本的研制和编写以加快性别课程的普及力度,加大对性别意识的宣传。
·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是新教师走上讲台前所接受的专门针对怎样做一名合格教师问题的教育,是高校青年教师进入教育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青年教师入岗前接受关于高校教师的必须具备的知识、相关技能、以及教育制度等较为系统的基本化训练。作为一个师范生,进入的教育教学岗位之前接受的岗前培训的过程中要渗透到关于社会性别意识的有关知识,只有这样,许多未具备相关知识观念的青年才可能在最大意义上获得普及和注意。同时,这也是对广大青年教师进行性别意识教育的最便捷途径。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开展有关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相关讲座,参观性别课程的实施较好的兄弟学校等来达到对师范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结语和建议
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上残留的一些传统观念对男女性别差异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即便在现代社会里也有一部分人存在着重男轻女的观念。甚至许多教师也有意无意地通过自己的行为传递刻板化的观念,也通过性别刻板化的标准表扬或批评男女学生与性别“不适宜”行为。学校作为学生接受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肩负着消除刻板印象,宣扬性别平等意识的重任。教师作为权威知识的拥有者和文化传承的继承者,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要克服性别刻板印象,走出“男尊女卑”的窠臼。
应该看到在教师性别的意识教育的所有环节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事实上他们同时肩负着三种重要的社会角色,即教育与社会性别的研究者、教育性别的促进者以及社会公平的代言人。而作为准教师的师范生将是教师这一群体的主要构成者,对这一群体的教育将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只有这样,男女平等、两性和谐发展才不再只是一个神话。
(作者单位:于凤:南京师范大学;任锐:清华大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