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社会话题未等发酵便被另一个话题取代的浮躁中国,我们虽不敢说“社会管理创新”已受冷遇,但至少热度在减。我们宁愿相信这是变热议为实干。但实干不是蛮干、胡干、瞎干、硬干,它在过程中更需要理论指导、学术辨析、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矫枉归正。在处处需要改革、需要实验、需要试点的中国,新政策、新做法、新探索等层出不穷,让一个事物——哪怕最关乎国计民生——长久驻足于朝野,连一厢情愿都不是,趋新、求新且纷纭复杂的客观事实,常常不得不使旧话题让位于新话题,进而对旧话题不得甚解。这也许就是我们的每一个好政策很多都处于悬浮状态、结果不得而知的原因之一。我们不愿意看到“社会管理创新”在被冷遇之后,也悬而难决、悬而不决。这是国计民生之一,于国,是保证改革开放有条不紊地进行,朝和谐国度迈进;于民,是获得权利、维护权利、巩固权利、使用权利的宪法实践。当社会功能充分发挥时,个人权利的伸张就有了平台。进而,我们也就朝马克思论述的理想社会迈进了一大步。他老人家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