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人的周末怎么过?“喜剧周末”或许将为大家提供一种新样式:逛一逛先锋艺术展,玩一玩时下酷炫的游戏,约三五好友吃吃喝喝,买各种爆款周边,看一场线下脱口秀表演……在一个地方可以完成所有的周末念想。
8月24至26日,北京协作胡同40号Z-SPACE吸引了一大拨年轻人前来打卡,由笑果文化、自如联合主办的“喜剧周末”为年轻人营造了一个新的周末娱乐场景。现场不仅有史炎、ROCK、卡姆、田多多等50位脱口秀演员轮番送上17场脱口秀表演,更将年轻态喜剧与展览、市集、玩乐等多种形式集于一体,为年轻消费者的周末清单增添了新选项。
在笑果文化联合创始人、CEO贺晓曦看来,对于当下的年轻人而言,来到“喜剧周末”不仅希望看脱口秀表演疏解压力,还需要体验更多丰富有趣的娱乐项目,找到同类完成社交,并将活动见闻分享到朋友圈。“将脱口秀融合年轻人生活,使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社交方式,是将脱口秀的关注人群做大的内在逻辑。”
如果说,《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周六夜现场》等多个爆款节目是笑果文化在年轻态喜剧这棵大树上结出的果实,那么线下生态培育、生态挖掘则是树的根基,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浇水施肥”,让年轻态喜剧深度融入年轻人生活方式,是笑果文化在夯实根基过程中探索的又一条新路径。
“我们正在探索的是线下演出的2.0版本,以内容为核心,拉长线下演出的时间、空间线。”贺晓曦进一步解释道,“如果说以往的脱口秀演出都是晚上7点开始,观众们6点半来,9点结束回家。那么,来到‘喜剧周末’,大家还可以逛一逛、喝喝酒、聊聊天、看看展。过程中可以拓展大家的活动空间,增加他们的接触点、消费点和传播点。”
此番,笑果文化推出的“喜剧周末”是专为年轻消费群体打造的一场好玩立体,能释放精神压力的狂欢。活动现场有17场脱口秀演出,分别设有大咖专场、新人场、roast battle、双拼场、女性专场、漫才专场、魔术专场、英文专场和粤语专场。演员阵容配置上,“喜剧周末”采用新老搭配方式,不仅有史炎、卡姆、Rock、田多多等大咖坐镇,还集结了《脱口秀大会》人气脱口秀演员韦若琛、博洋,《吐槽大会》编剧穷小疯、大力,噗哧训练营第四届冠军书恒、第三届亚军 CY 以及众多人气学员。
除了脱口秀表演,微博人气设计师奶子的“扎心漫画”也突袭活动现场,大家在观看漫展之余,還可和漫画人物互动。作为一家文艺青年喜爱的书店,摘刺书店也在“喜剧周末”以全新的面貌回归,为现场观众呈现喜剧古本、黑绘本、灵光盥洗室、好玩的书等多个单元。3D 立体书吧的立体图像同样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注意力。在“世界寂寞协会”,年轻人可以一站式体验寂寞蹦迪、寂寞瑜伽、silent stand up comedy。
此外,“喜剧周末”还将设计师款娃娃机、全球限量公路商店的弹球机搬到现场。笑果文化与熊猫精酿合作的限量周边“爆梗”精酿、酒水随行袋、约笑手机壳、胸针等“喜剧周末”限量周边,以及噗哧脱口秀经典周边大笑止丧糖、段子手纸等都大受欢迎。
“在‘喜剧周末’不仅可以看脱口秀表演,还可以完成社交,认识更多趣味相投的朋友,分享有趣好玩的生活方式。”在笑友文化CEO史炎看来,脱口秀表演虽是“喜剧周末”的重头戏,但绝不是最终目的。“除了测试演出效果,我们希望探索一种新的模式,带给年轻人新的生活体验。‘喜剧周末’是一个百搭的内容载体,可以聚集更多拥有年轻、开放,勇于自嘲等相同‘基因’的品牌,从多维度表达幽默,传递当代年轻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一起探索有趣的年轻人生活方式。”
在贺晓曦看来,把脱口秀从一种表演形式转化为生活方式,最关键的因素是“时间”。“我们需要挖掘、培养更多厉害的脱口秀参与者,打造更多爆款作品,拓展更多好玩的生活场景,让大家知道脱口秀表演可以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为了不断打磨新的艺人和内容,培育喜剧生态,笑果文化2017年成立子公司笑友文化,史炎是笑友文化CEO,主要负责线下业务的拓展。目前笑友文化的发力重点集中在俱乐部演出、人才挖掘与培养、消费升级探索三个方面。
今年5月,噗哧HUB俱乐部在上海正式亮相,这是由《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班底打造的线下喜剧中心,集脱口秀演出、喜剧主题酒吧、快闪店等于一体的全新线下娱乐消费场景。在这里不仅会有定期的开放麦演出,还会联合其他品牌打造专场活动。6月,笑果文化与丁香医生联合举办的“喜剧养生之夜”专场活动,是脱口秀演员和医生的一次跨圈层“幽默交锋”;7月同连咖啡的合作,是从线上到线下发起的一场脱口秀与咖啡的跨界风潮。
“接下来,笑果文化还将与知乎等品牌合作打造联名活动。”史炎透露,未来,笑果文化希望把这样的空间复制到更多城市,甚至做得更大。“可能不只是一个剧场,甚至是一个街区,是一个涵盖了独立剧场、展演区域、主题酒吧、培训机构等的综合体。”
“喜剧周末”是笑果文化探索消费升级的一次全新尝试,年轻态喜剧与年轻人生活方式的融合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史炎希望,将来可以以“喜剧周末”为雏形打造以喜剧为主题的“喜剧生活节”。以喜剧为核心,向外延伸到更多年轻人青睐的品牌和玩法上,尽可能展现以内容为核心的文化空间的可能性,可以有很多接口和内容渗透空间,将幽默贯穿至多种消费场景中。
谈及与自如的合作,史炎表示,双方的社群理念和目标人群契合度都非常高。此次,自如提供的Z-SPACE非常符合笑果文化对线下活动场景的想象——有独立的空间,有公共的场所,可以引进展览、活动、分享、演出、互动装置等丰富多元的内容。
但人才不足依然是笑果文化在构建年轻态喜剧生态的过程中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史炎分析道:“首先编剧、演员太少,以至于我们想做更多的事都面临产能不足的问题。其次喜剧培训师也非常稀缺,目前基本上只有我一个人在做。此外,中国观众对喜剧脱口秀的认知和理解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不是一两天能改变的事。”
喜剧生态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但争夺用户娱乐消费时间的各种娱乐产品层出不穷。 “目前市场中已出现的品类都不是笑果文化所担心的竞争对手,我们真正要担心的东西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等它出现时我们会嫁接过去。”史炎的心态反而淡定。
在他看来,形式上的“火”是短暂的,真正核心的竞争力是内容和人才。“我们现在所培养的喜剧人才相当于人体中的干细胞,有较强的可塑性。当我们需要做新的内容品类、项目时,他可以迅速切换到新的频道,例如大电影、情景喜剧这些都会是我们将来会尝试的品类。”
史炎从不对未来几年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进行预测,但坚信一定比现在好,而且当下所付出的努力将成为未来同行难以攻克的壁垒。“当你做一个行业或内容时,要看这件事的上升势头和上升的天花板。幽默是一种刚需,喜剧的天花板很高,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大。也许一部分人会成为从业人员,一部分人成为欣赏者,还有一部分人会以幽默的表达、幽默的精神看待、认知这个世界。”
“当我们回头看时會发现,任何一个行业能否诞生出顶级的东西,都取决于底层的人多不多。”在贺晓曦看来,笑果文化的目标是让年轻态喜剧这棵大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线上的爆款产品如同果子,可以带来商业回报,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进入这个行业,但线下业务是树的根基,二者是一体的,不能按比例分配花在果子和根基上的精力和时间。“我们希望把脱口秀表演做得更加场景化,成为年轻人喜爱的一种生活方式。”
(薛少林)
8月24至26日,北京协作胡同40号Z-SPACE吸引了一大拨年轻人前来打卡,由笑果文化、自如联合主办的“喜剧周末”为年轻人营造了一个新的周末娱乐场景。现场不仅有史炎、ROCK、卡姆、田多多等50位脱口秀演员轮番送上17场脱口秀表演,更将年轻态喜剧与展览、市集、玩乐等多种形式集于一体,为年轻消费者的周末清单增添了新选项。
在笑果文化联合创始人、CEO贺晓曦看来,对于当下的年轻人而言,来到“喜剧周末”不仅希望看脱口秀表演疏解压力,还需要体验更多丰富有趣的娱乐项目,找到同类完成社交,并将活动见闻分享到朋友圈。“将脱口秀融合年轻人生活,使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社交方式,是将脱口秀的关注人群做大的内在逻辑。”
探索线下演出的2.0版本
如果说,《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周六夜现场》等多个爆款节目是笑果文化在年轻态喜剧这棵大树上结出的果实,那么线下生态培育、生态挖掘则是树的根基,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浇水施肥”,让年轻态喜剧深度融入年轻人生活方式,是笑果文化在夯实根基过程中探索的又一条新路径。
“我们正在探索的是线下演出的2.0版本,以内容为核心,拉长线下演出的时间、空间线。”贺晓曦进一步解释道,“如果说以往的脱口秀演出都是晚上7点开始,观众们6点半来,9点结束回家。那么,来到‘喜剧周末’,大家还可以逛一逛、喝喝酒、聊聊天、看看展。过程中可以拓展大家的活动空间,增加他们的接触点、消费点和传播点。”
此番,笑果文化推出的“喜剧周末”是专为年轻消费群体打造的一场好玩立体,能释放精神压力的狂欢。活动现场有17场脱口秀演出,分别设有大咖专场、新人场、roast battle、双拼场、女性专场、漫才专场、魔术专场、英文专场和粤语专场。演员阵容配置上,“喜剧周末”采用新老搭配方式,不仅有史炎、卡姆、Rock、田多多等大咖坐镇,还集结了《脱口秀大会》人气脱口秀演员韦若琛、博洋,《吐槽大会》编剧穷小疯、大力,噗哧训练营第四届冠军书恒、第三届亚军 CY 以及众多人气学员。
除了脱口秀表演,微博人气设计师奶子的“扎心漫画”也突袭活动现场,大家在观看漫展之余,還可和漫画人物互动。作为一家文艺青年喜爱的书店,摘刺书店也在“喜剧周末”以全新的面貌回归,为现场观众呈现喜剧古本、黑绘本、灵光盥洗室、好玩的书等多个单元。3D 立体书吧的立体图像同样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注意力。在“世界寂寞协会”,年轻人可以一站式体验寂寞蹦迪、寂寞瑜伽、silent stand up comedy。
此外,“喜剧周末”还将设计师款娃娃机、全球限量公路商店的弹球机搬到现场。笑果文化与熊猫精酿合作的限量周边“爆梗”精酿、酒水随行袋、约笑手机壳、胸针等“喜剧周末”限量周边,以及噗哧脱口秀经典周边大笑止丧糖、段子手纸等都大受欢迎。
“在‘喜剧周末’不仅可以看脱口秀表演,还可以完成社交,认识更多趣味相投的朋友,分享有趣好玩的生活方式。”在笑友文化CEO史炎看来,脱口秀表演虽是“喜剧周末”的重头戏,但绝不是最终目的。“除了测试演出效果,我们希望探索一种新的模式,带给年轻人新的生活体验。‘喜剧周末’是一个百搭的内容载体,可以聚集更多拥有年轻、开放,勇于自嘲等相同‘基因’的品牌,从多维度表达幽默,传递当代年轻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一起探索有趣的年轻人生活方式。”
从表演形式向社交生活方式转变
在贺晓曦看来,把脱口秀从一种表演形式转化为生活方式,最关键的因素是“时间”。“我们需要挖掘、培养更多厉害的脱口秀参与者,打造更多爆款作品,拓展更多好玩的生活场景,让大家知道脱口秀表演可以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为了不断打磨新的艺人和内容,培育喜剧生态,笑果文化2017年成立子公司笑友文化,史炎是笑友文化CEO,主要负责线下业务的拓展。目前笑友文化的发力重点集中在俱乐部演出、人才挖掘与培养、消费升级探索三个方面。
今年5月,噗哧HUB俱乐部在上海正式亮相,这是由《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班底打造的线下喜剧中心,集脱口秀演出、喜剧主题酒吧、快闪店等于一体的全新线下娱乐消费场景。在这里不仅会有定期的开放麦演出,还会联合其他品牌打造专场活动。6月,笑果文化与丁香医生联合举办的“喜剧养生之夜”专场活动,是脱口秀演员和医生的一次跨圈层“幽默交锋”;7月同连咖啡的合作,是从线上到线下发起的一场脱口秀与咖啡的跨界风潮。
“接下来,笑果文化还将与知乎等品牌合作打造联名活动。”史炎透露,未来,笑果文化希望把这样的空间复制到更多城市,甚至做得更大。“可能不只是一个剧场,甚至是一个街区,是一个涵盖了独立剧场、展演区域、主题酒吧、培训机构等的综合体。”
“喜剧周末”是笑果文化探索消费升级的一次全新尝试,年轻态喜剧与年轻人生活方式的融合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史炎希望,将来可以以“喜剧周末”为雏形打造以喜剧为主题的“喜剧生活节”。以喜剧为核心,向外延伸到更多年轻人青睐的品牌和玩法上,尽可能展现以内容为核心的文化空间的可能性,可以有很多接口和内容渗透空间,将幽默贯穿至多种消费场景中。
谈及与自如的合作,史炎表示,双方的社群理念和目标人群契合度都非常高。此次,自如提供的Z-SPACE非常符合笑果文化对线下活动场景的想象——有独立的空间,有公共的场所,可以引进展览、活动、分享、演出、互动装置等丰富多元的内容。
培养喜剧人才干细胞
在脱口秀这一创意行业,人才是最核心的资源。2015年8月,笑果文化的第一场演出结束后,贺晓曦和七八个脱口秀演员开玩笑说:“你们不要坐同一辆车,万一出车祸,中国脱口秀就没有人了。”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当时脱口秀在中国的确如此。3年后,不论是线下演出的情况,还是大众对脱口秀的认知、讨论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喜剧人才的储备也已初见成效。“2015年到2016年,公司只签了十几个人,现在编剧和艺人已签了接近100人。”史炎表示。但人才不足依然是笑果文化在构建年轻态喜剧生态的过程中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史炎分析道:“首先编剧、演员太少,以至于我们想做更多的事都面临产能不足的问题。其次喜剧培训师也非常稀缺,目前基本上只有我一个人在做。此外,中国观众对喜剧脱口秀的认知和理解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不是一两天能改变的事。”
喜剧生态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但争夺用户娱乐消费时间的各种娱乐产品层出不穷。 “目前市场中已出现的品类都不是笑果文化所担心的竞争对手,我们真正要担心的东西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等它出现时我们会嫁接过去。”史炎的心态反而淡定。
在他看来,形式上的“火”是短暂的,真正核心的竞争力是内容和人才。“我们现在所培养的喜剧人才相当于人体中的干细胞,有较强的可塑性。当我们需要做新的内容品类、项目时,他可以迅速切换到新的频道,例如大电影、情景喜剧这些都会是我们将来会尝试的品类。”
史炎从不对未来几年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进行预测,但坚信一定比现在好,而且当下所付出的努力将成为未来同行难以攻克的壁垒。“当你做一个行业或内容时,要看这件事的上升势头和上升的天花板。幽默是一种刚需,喜剧的天花板很高,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大。也许一部分人会成为从业人员,一部分人成为欣赏者,还有一部分人会以幽默的表达、幽默的精神看待、认知这个世界。”
“当我们回头看时會发现,任何一个行业能否诞生出顶级的东西,都取决于底层的人多不多。”在贺晓曦看来,笑果文化的目标是让年轻态喜剧这棵大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线上的爆款产品如同果子,可以带来商业回报,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进入这个行业,但线下业务是树的根基,二者是一体的,不能按比例分配花在果子和根基上的精力和时间。“我们希望把脱口秀表演做得更加场景化,成为年轻人喜爱的一种生活方式。”
(薛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