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痴呆边缘系统相关结构损害的MRI表现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jifang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麻痹性痴呆患者边缘系统相关结构的MRI表现,进一步探讨该病的病理机制,同时提出对该病MR诊断的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6月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麻痹性痴呆患者,对其边缘系统相关结构的MR影像进行分析,包括体积和信号的改变.结果 有异常改变的结构包括:杏仁核29例、海马28例、岛叶24例、海马旁回23例、豆状核23例、胼胝体20例、尾状核11例、下丘脑10例、丘脑前核10例、扣带回8例、背侧丘脑2例.常见的表现为萎缩、肿胀及T2信号升高以及豆状核T2信号减低.结论 麻痹性痴呆患者边缘系统相关结构受累的概率很高,这可能与痴呆及其他精神症状有关,肿胀及T2信号增高可能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中肝肠钙黏连蛋白( LI-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I-cadherin的mRNA及蛋白在56例肝癌组织、44例癌旁肝组织和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均有Ll-cadherin mRNA的表达,正常肝组织中均未枪
患者男,47岁,主因突发胸背部疼痛12 d于2010年2月26日人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脏外科。患者曾无明显诱因突发胸背部疼痛10d就诊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降主动脉瘤,左侧胸腔积液,并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每天引流量约1000 ml。后胸腔积液逐渐减少至每天<50 ml,予以拔除胸腔引流管。2d后患者来我科住院治疗。人院后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示:降主动脉见瘤样扩张,管腔增大,管
期刊
目的 建立大鼠慢性前脑缺血基础上的脑过度灌注模型.方法 选取雄性Wistar大鼠72只依随机数字表均分为两个模型建造组.缺血模型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假手术组、缺血2周组、缺血4周组,每组9只,结扎前后分别测定脑额叶血流、比较各组行为学评分、脑梗死面积.过度灌注模型是在缺血模型基础上,再灌注同时经尾静脉持续输注去氧肾上腺素4μg·kg-1·min-1,使再灌注后脑额叶血流超
目的 探讨低氧状态下黏着斑激酶(FAK)对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增殖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FAK寡核苷酸转染法对HPASMC进行低氧处理,免疫沉淀法测定胞质蛋白FAK、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及吻蛋白的活性,Western印迹法测定胞质蛋白FAK、Grb2及吻蛋白的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胞质FAK、Grb2及吻蛋白表达.结果 低氧处理后胞质FAK、Grb2及吻蛋白的活性
患者女,56岁.因右腰部酸痛1年余,上腹痛10 d,于2009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右侧腰部酸痛,劳累后加重,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脓血尿、血尿及排尿困难.入院体检:血压150/86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83次/min,呼吸20次/min,体温36.1 ℃,右肾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期刊
目的 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经皮氧负荷试验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的相关性。方法 对4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予经皮氧分压监测及实施氧负荷试验,增加吸入氧浓度( FiO2) 10 min,同时检测基础中心静脉血气和动脉血气以及增氧后动脉血气,并计算经皮氧分压( PtcO2)指数(基础PtcO2/基础PaO2)、组织氧合指数(基础PtcO2/基础FiO2)、10 min氧负荷值(吸
移植物抗宿主病( 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是骨髓移植(BMT)后出现的多系统损害(皮肤、食管、胃肠、肝脏等)的全身性疾病,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GVHD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等,机制是抑制T淋巴细胞介导的对受体的免疫攻击反应。但激素疗法却并不十分理想,有两项研究显示激素疗法的持续完全有效率仅达到18%和35%[1-2],大剂量激素治疗
期刊
目的 从客观临床特征、手术技巧、术后功能锻炼等方面,了解前列腺癌根治术人群中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与尿控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列腺癌根治术并完整资料的患者263例,随访术后尿控情况,记录相关临床特征,对与尿控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最大限度保留尿道外括约肌,保留神经血管束,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等积极处理对于尿控有显著帮助.术后4周尿控率为14.8%,术后1
目的 分析Kasabach-Merritt综合征(KMS)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5-2009年采用综合序贯疗法治疗的51例KMS患儿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2d至2.5岁,中位年龄1.8个月。病变部位:颌面部20例,躯干4例,上肢11例,下肢16例。结果 51例KMS患儿中,3例(右颌面、左前臂、右大腿部各1例)因血管瘤意外破溃行急诊血管瘤切除手术,全部痊愈
颈椎病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高发病、常见病,并且这个概念被医生及患者广泛使用.传统的方法把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外科学对疾病进行分类是为了明确诊断,进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但随着对颈椎疾病影像学和发病原因认识的深入,这一传统的分类有些笼统,常常无法根据诊断确定手术方式.近年来,有些学者尝试提出一些新的颈椎病分类方法,以期达到能根据分类诊断明确病因,更好地选择手术方式.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