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教学是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本文试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元化评价,保持学生探究热情;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论述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
关键词:科学探究 实效性 创设情境 多元化评价 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58-01
我国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1]“探究”是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表述是:“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建构知识、形成科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2]
探究性活动是科学教育的基础,它有助于学生形成个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科学规律的理解。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他们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探究那些与科学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用学生自己合理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获得有关的科学知识与科学探究方法等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教师在教学中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势在必行。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 巧设问题,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指出,探究的欲望是推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内部动因。这就是说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就会对探究活动感兴趣,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3]例如,在教学《空气的成分》时,课上教师点燃蜡烛,并用一个空杯子倒扣在它上面,蜡烛慢慢的熄灭了,紧接着就启发学生问:对于刚才的现象大家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蜡烛为什么是慢慢地熄灭,而不是一下子熄灭……此时,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了,他们跃跃欲试想马上动手做实验。
1.2 提供结构化的材料,创设情境
在科学课教学中,材料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保障。毛泽东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儿。”只有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才能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来,在看似平淡的教学设计中使探究活动动态化、活动化,孩子们在经历探究活动后,对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并产生一种成就感。例如《吹气球》一课,老师为学生准备了气球、塑料瓶、吸管、剪刀等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感兴趣的材料,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兴趣极浓。
2 多元化评价策略,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多元化,多层次。在新课标中有关评价学生质量的内容中指出: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教师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发现学生的内在特点,充分挖掘其潜能,在具体的学生评价工作中,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合乎标准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全方面的发展[4]。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采取过程型评价,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采用自我评价、小组内互评和小组间互评等多种方式。根据个体的差异,用不同的标准评价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进步。这样可以使那些课堂上没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可以达到正常的水平。虽然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取得一定的收益,获得一定的进步[5]。
3 发挥网络优势,发展学生科学素养
与传统课堂教育手段相比,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学习资源,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切实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
3.1 在教学过程中开发科学探究的新资源
开展科学探究型学习的基础是充分的学习资源。探究式学习的资源非常丰富,有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首先,可以从网上将丰富的科学知识充实到现行的教材中,使教材更为完善,将教材拓展的更为丰富,使科学知识更具有人性化和多元化,才更富有时代性和针对性,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更具有时效性;其次,网络上拥有大量的信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搜集,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将所需的数据准备好,还可以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例如网址、搜索引擎等。
3.2 创造科学探究的新方法
方便快捷的在线搜索。网络内容具有集约性特点,打开关键词或姓名、发表日期等,选定检索工具,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检索到成千上万条相关信息,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宽泛的网络资源。
平等宽松的在线交流。网络的交流不受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堂课四十分钟固定的实时交流。同时,在探究中遇到的困难,可随时通过发邮件形式向权威人士请教,咨询。大家都能在这个“虚拟空间”中,自由地进行网上讨论、咨询、交流,投稿等学习活动。
我们只有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在教师的一句句话语、每个教学环节中,才有灵性。只有树立起为学生而教,据学情而教,让学生看有所感,探有所获,才有意义。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我们理性的思考、创造性的设计、艺术性的实施,让我们把握课堂教学,让科学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让科学教学真正的“科学”。
参考文献
[1]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S].戢守志,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3]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姚国,王凯.论基础教育中学生评价的公平性[J].当代教育科学,2009(24).
[5] 丁晓霖.探究中教师应做什么[J].科学课,2003(11).
关键词:科学探究 实效性 创设情境 多元化评价 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58-01
我国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1]“探究”是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表述是:“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建构知识、形成科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2]
探究性活动是科学教育的基础,它有助于学生形成个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科学规律的理解。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他们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探究那些与科学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用学生自己合理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获得有关的科学知识与科学探究方法等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教师在教学中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势在必行。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 巧设问题,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指出,探究的欲望是推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内部动因。这就是说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就会对探究活动感兴趣,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3]例如,在教学《空气的成分》时,课上教师点燃蜡烛,并用一个空杯子倒扣在它上面,蜡烛慢慢的熄灭了,紧接着就启发学生问:对于刚才的现象大家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蜡烛为什么是慢慢地熄灭,而不是一下子熄灭……此时,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了,他们跃跃欲试想马上动手做实验。
1.2 提供结构化的材料,创设情境
在科学课教学中,材料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保障。毛泽东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儿。”只有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才能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来,在看似平淡的教学设计中使探究活动动态化、活动化,孩子们在经历探究活动后,对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并产生一种成就感。例如《吹气球》一课,老师为学生准备了气球、塑料瓶、吸管、剪刀等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感兴趣的材料,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兴趣极浓。
2 多元化评价策略,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多元化,多层次。在新课标中有关评价学生质量的内容中指出: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教师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发现学生的内在特点,充分挖掘其潜能,在具体的学生评价工作中,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合乎标准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全方面的发展[4]。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采取过程型评价,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采用自我评价、小组内互评和小组间互评等多种方式。根据个体的差异,用不同的标准评价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进步。这样可以使那些课堂上没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可以达到正常的水平。虽然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取得一定的收益,获得一定的进步[5]。
3 发挥网络优势,发展学生科学素养
与传统课堂教育手段相比,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学习资源,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切实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
3.1 在教学过程中开发科学探究的新资源
开展科学探究型学习的基础是充分的学习资源。探究式学习的资源非常丰富,有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首先,可以从网上将丰富的科学知识充实到现行的教材中,使教材更为完善,将教材拓展的更为丰富,使科学知识更具有人性化和多元化,才更富有时代性和针对性,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更具有时效性;其次,网络上拥有大量的信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搜集,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将所需的数据准备好,还可以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例如网址、搜索引擎等。
3.2 创造科学探究的新方法
方便快捷的在线搜索。网络内容具有集约性特点,打开关键词或姓名、发表日期等,选定检索工具,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检索到成千上万条相关信息,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宽泛的网络资源。
平等宽松的在线交流。网络的交流不受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堂课四十分钟固定的实时交流。同时,在探究中遇到的困难,可随时通过发邮件形式向权威人士请教,咨询。大家都能在这个“虚拟空间”中,自由地进行网上讨论、咨询、交流,投稿等学习活动。
我们只有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在教师的一句句话语、每个教学环节中,才有灵性。只有树立起为学生而教,据学情而教,让学生看有所感,探有所获,才有意义。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我们理性的思考、创造性的设计、艺术性的实施,让我们把握课堂教学,让科学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让科学教学真正的“科学”。
参考文献
[1]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S].戢守志,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3]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姚国,王凯.论基础教育中学生评价的公平性[J].当代教育科学,2009(24).
[5] 丁晓霖.探究中教师应做什么[J].科学课,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