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我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忏悔录》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展示给我们一部震撼人心的思想成长史。人的思想是最神奇的,它能把天堂变成地狱,也能把地狱变成天堂。读《忏悔录》带给读者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对自我的审视。成功的道路上无可复制,只有对自我有着清楚的认识和勇敢的面对,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本文通过对《忏悔录》核心思想的简单剖析,借以论述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及实现途径,以及认识自我对人生的影响。
  关键词:认识自我 卢梭 《忏悔录》
  古今中外,不乏各种名人传记,然而像让·雅克·卢梭所著的《忏悔录》这样能成为一部文学名著并流传为经典的可谓绝无仅有。《忏悔录》对读者的影响之所以能如此深远,不在于它是否为一部自传,也不在于是否为名人所作,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所展示给我们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思想成长史。
  让·雅克·卢梭是法国18世纪伟大的平民思想家、法国启蒙运动的领导者,在哲学、教育、政治、法律、宗教等方面均有建树。他还是一个自然崇拜者,崇尚天性哲学,认为人性本善,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因此,卢梭在《忏悔录》中宣扬以个人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态度。这部自传是卢梭在晚年时遭受严重迫害,悲愤自省之下历经数年铸就的呕心沥血之作。卢梭通过深层次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剖析,展现给读者独特的人生经历、行为举止和思想情感。它所记录的不仅仅是卢梭个人的荣辱得失,更打开了我们的思想之门,引领我们去深层次地思考和认识人与社会的更多奥秘。这部伟大的著作,时刻提醒着我们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勇于面对那个真实的自己。一个对自我有深层次的认识和研究的人,必然会在学习、事业、婚姻及家庭各方面都少走很多弯路。
  一、何为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就是通过对自己的观察认识自己。我们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理解、认识自我。第一,从生理的角度,认识自我包括对自己的身高、体重、外貌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的了解;第二,从心理的角度,认识自我就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观察,包括对自己的性格、品性、爱好、能力、优点、不足等方面的观察。只有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和精神世界,才能更好地建立与他人及社会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好各种关系。
  人贵有自知之明,严于剖析自我,至今仍是一种令人敬佩的美德。但是,在卢梭之前,文学史上还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位有勇气的作家,正如卢梭在《忏悔录》的第一段这样宣布:“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的面前。这个人就是我。”事实上,卢梭在《忏悔录》当中对自己过去的种种行为以及思想进行了深度反省,做到了公正和绝对坦诚,毫无遮掩,哪怕最可憎的污点也都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譬如,他承认自己有过偷窃等行为。卢梭对自己身体上的缺陷也毫不隐瞒,例如他承认自己的膀胱病一直困扰着他和异性的交往。
  二、为何认识自我
  为什么要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好自我和社会、和他人之间的矛盾和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自信而真实地面对生活。我们当今社会的每个年轻人,都渴望自由,都不愿意受到各种清规戒律的限制,都会对当今的社会制度有所抱怨。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自由?“只有当你能真正看清真相而付诸行动时,才有自由可言。反叛是无法带来自由的,看清真相的本身就是行动,也就是自由。”这种意识形态的自由,是一种心智状态,而不是从某种东西挣脱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建立在与一个真实的自我和平共处的基础上的。你是否能够正视自己,即便你自己是一个如此乏味,充满嫉妒、恐惧,自私而缺乏安全感的人,你能够与这样的真实的自己共处吗?你愿意从内心真正地接受这样的自己吗?只有在对自己进行认真剖析并全方面地接受自己之后,才能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与他人和社会建立一种真实的而不是虚伪的、违背自己意愿的友好关系。
  在《忏悔录》当中,卢梭深层次地剖析了自己的内心,坦诚地告訴读者他有很多毛病,比如撒谎、怠惰、偷窃等,真正从内心上接受并敢于面对这样的自己,从而深刻地反省自己、改变自己,去发掘自己更多的优点。比如他热爱知识,有着令人敬佩的好学精神;他学习刻苦,表现出超出常人的毅力,在流浪中坚持不懈,在疾病缠身的时候也没有中断。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他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劳动的时候背诵,散步的时候构思,经过长时期的努力,他在很多领域积累了广博的学识。卢梭就是这样给我们呈现出一个淳朴自然、丰富多彩、朝气蓬勃的平民形象,而不是一味地自赞,“乔装打扮”自己。正因为对自我有了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卢梭才得以形成自己的独立哲学体系,对前人的哲学产生怀疑,从而突破,有所创新,留给世人诸多不朽的著作,带给后人关于时代特点、关于社会制度、关于法律体系等多方面的思考。
  从认识自我到接受自我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事实上很多人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却终其一生也无法做出任何改变,而是通过伪装来逃避那个真实的自我。
  三、如何认识自我
  “我”必须在“我”的具体存在中,认出我之为我,而非理想的“我”。你的心必须中立于所有的赞成与不赞成,以及所有的论点之外,只是纯然想要了解真相,能够透视自己的内心,而不只是外在的人和事。如果我们能时时刻刻都在学习,从观察、聆听、注视和行动中学习,那么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不断进展的,永无止境。如何认识自我?正如克里希那穆提告诉我们的,观察我于外在人、事及内心种种活动的关系,才开始认识自己。自我探索并不是将自我从世界中孤立出来的病态表现,因此不要让自己迷失在这局部及整体的争论中。
  卢梭过着贫穷的生活,却有着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他生活在那个充满虚荣和奢侈的社会环境中,却能把贫富置之度外,他在恶浊的社会环境中虽不能完全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但是在重大的问题上,却难能可贵地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卢梭敢于公开表示自己对于下层、对于平民的深情,他不以自己“低贱”的出身、不以他过去的贫寒困顿为耻,而宣布那是他的幸福时代。他把淳朴自然视为自己贫贱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他骄傲地展示自己生活中那些自以为高贵者的生活中所不具有的健康的、闪光的东西以及他在贫贱生活中所获得的、所保持的那种精神上、节操上的丰采。他把妇女当作是一种美来加以赞赏,当作是一种施以温情的对象,而不是玩弄和占有的对象。他对爱情有着自己全新的理解,崇尚男女之间真诚深挚的情感。他特别重视感情的高尚和纯洁,认为彼此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它不是基于情欲、性别、年龄、容貌,而是基于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切,除非死亡,就绝不能丧失的那一切。”他与华伦夫人之间纯净的爱情生活是在18世纪的社会生活中很难见到的。他认为恋爱的时候,就应该是纯洁透明的,与对方保持着爱护、尊重和体贴。
  卢梭就是这样以自己坦率的风格写自传,不回避自己身上的人性恶的方面,他不认为袒露自己的缺点或者丑行是一种苦行,相反他深信自己这样做是一种创举。在卢梭看来,人都是具有自己的本性的,人都有一切的自然要求,比如对异性的追求、对自然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爱好等等。这些自然的要求比那些矫饰的文明化的习性更为正常合理。他就是这样在自传中流露出自己对于追求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生态度,他在自传中忠于自己,不装假,敢于披露一切。这部自传俨然成为作者的一部活生生的个性解放的宣言。
  与一个真实的自我相处是做出改变的前提。我们虽然都是普通人,不像卢梭是可以引领思潮,对人类思想史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但是从《忏悔录》中可以了解到,卢梭首先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卢梭,通过不断地认识自我从而改变自我才成其为后来的卢梭的。
  四、结语
  在当今这个纷扰复杂、信息发达、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巨大的时代,很多年轻人面对工作,面对爱情,面对婚姻,甚至面对亲情不知道该做何抉择。其实,很简单,像卢梭那样,回归自然的本性吧,释放自己的天性,正确认识自己的好与坏,诚实地面对内心深处那个最真实的自我。只有最真实的情绪得到合理的疏导,我们才能够合理地、正确地、公正地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物。只有不加掩饰,人与人之间才能够真正建立信任。只有一切变得真实起来,我们的生活才是饱满的、真实的、可触摸的。所以,让我们聆听自我、剖析自我、接纳自我,让我们摘下假面,停止纠结,重新发现你自己,恢复自己原本的面貌,更加坦然、从容地生活!让我们每个人都变得更加快乐,更加充实!
  参考文献:
  [1] 让·雅克·卢梭.忏悔录[M].李斯蕾,高莉敏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2] 克里希那穆提.重新认识你自己[M].若水译.深圳:深圳报业,2010.
  [3] 加藤谛三.我们为何如此不安[M].吴倩译.桂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4] 亚瑟·叔本华.人生为何不同[M].梁波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论自由[M].许宝译.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赎罪》是当今英国文坛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小说以多重视角展现了主人公布里奥妮如何在童年时犯下过错以及她如何用一生来赎罪。本文以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视角理论为依据分析《赎罪》各章节的叙事视角,从而展现麦克尤恩运用视角推动情节发展和揭示小说主题的艺术技巧,也为小说《赎罪》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  关键词:《赎罪》 热奈特 视角 聚焦  《赎罪》是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
期刊
摘 要:《人性的污秽》是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品基调哀伤、抑郁,展示出典型的“美国问题”。科尔曼·西尔克代表着遭受种族创伤的受害者形象。罗斯通过后现代叙事方式不断强化科尔曼·西尔克心理创伤的状态,诠释种族创伤扼杀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致使他无法摆脱白人的肤色、黑奴的思维的悲惨宿命。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 《人性的污秽》 种族创伤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1933
期刊
摘 要:“80后”写作场域中沿着传统文学路径成长的青年作家不能不提张怡微,她的多样身份和丰富的经历为她提供了写作容器。作为一个资深异乡人,她在台湾求学期间写下了大量的散文随笔,文风沉稳,用真实的笔触观察台湾那越过想象的文艺生活,记录所经历的世情风景,思考台湾与上海两地的文学与人生,反观自身,烛照世情,虔敬趱程。  关键词:张怡微 台湾系列 异乡人 散文随笔  上海青年作家张怡微有着多重身份——新概
期刊
摘 要:《我的个神啊》讲述了欲望变为黑洞而无限扩张时,人基本的需要会随之失控最终被非理性的、看似虔诚的宗教奴役和驱使。在欲望的枷锁下,宗教信仰呈现出了泛利益化。教徒在牺牲自身物质保障的基础上对神的供奉只是单纯地加强了祭司们的贪婪,而神真正关心的是教徒们的信念、爱、信仰,这才是宗教的真谛。  关键词:欲望 需要 宗教的真谛  《我的个神啊》讲述了在一个全民信教的国度里,无神论者坎杰对宗教无情而彻底的
期刊
摘 要:山东作家留待的中篇小说《埋名》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叙事艺术:交错结构的运用、多重视角的流变切换、梦境和幻觉交织营造的诡异氛围、出人预料的结局,使故事悬念丛生,充满张力。好人刘子澄命运多舛的悲剧人生是对善恶有报的民间道德观的颠覆,体现了作者对人的存在的深层思索。  关键词:留待 《埋名》 悬疑 悲剧  山东作家留待是一位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作家,近年来相继在《人民文学》《当代小说》《十月》等刊物发
期刊
摘 要:本文选取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和《我的叔父于勒》,在分析莫泊桑短篇小说对金钱至上导致的以纯粹的金钱关系维系的人际关系的批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小说悲剧性结尾的批判意义。  关键词:莫泊桑 作品意义 读者心理 批判力度  居伊·德·莫泊桑(1850 —1894),法国作家,与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中学课本选录了他的两篇短篇小说——《项链》和《我的叔父于勒》,其独特
期刊
摘 要:妒妇,是中国古代文学人物形象中的一类典型,这类群体集中体现了男权社会下女性的光芒及阴影。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处于封建社会备受压迫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但同时又由于强大的外部压力和自身的局限性,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不得善终的悲剧命运。本文以晚明时期伏雌教主的世情小说《醋葫芦》为例,分析以都氏为代表的妒妇形象的性格特征,探寻妒妇形象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盛行的原因,并从中发掘女性寻找自我精神家
期刊
摘 要:一部电影,一部诗篇,一群特殊的歌者为我们揭开了他们真实的生活,电影《我的诗篇》通过众筹的方式在众多影院的放映,让打工诗人、打工诗歌走入了大众的视线,本文借助《我的诗篇》对镜头下的打工诗人、打工诗歌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我的诗篇》 打工诗歌 打工诗人 底层  “打工”一词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浪而出现的一个词汇,伴随全国各大小城市所涌现的打工者的身影,出现了一些专门以打工者为原型的创作者
期刊
摘 要: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出发,分析茨威格的心理分析名篇《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主要着眼于C太太由自我、超我到达本我的跨越过程,从环境、借口、冲动三个方面剖析其中的转换条件,探讨这一过程的艰巨性和偶然性,从而发现“三我”人格之间的制约与平衡。  关键词:茨威格 “三我”人格结构 转换条件 C太太  弗洛伊德著名的人格结构理论将完整的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部分。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元理论相关方法论,从书法家进行书法创作时的心理活动,及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将书法分为元书法与自然书法两大类。原有的书法分类在横向上有碑派书法与帖学书法,现通过元书法与自然书法对书法在纵向上也进行区分,从而更利于对书法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元理论 书法 元书法 自然书法  虽然元理论是由西方学者所提出的,但是这种理论并非纯西方化的思维模式。20世纪前中期,德国著名数学家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