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提出,为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小学品德课要提供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经历、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让他们身心愉悦地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感悟提升,自主建构,从而形成多种能力。为此,教师应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学情,创设多种教学活动情境,上学生喜爱的品德课,让他们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低年级:“趣”中养成
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侧重于养成教育,但单纯的自上而下的线性传递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情境首先要有趣味性。为此,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允许他们以玩乐的方式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更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逐步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案例1】模拟活动:会说话的镜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我很整洁》)
师:同学们,老师平时如果想知道自己头发散了没有,脸上有没有灰尘,是不是很漂亮的时候,会去照一照镜子,请它来帮忙。你们是不是也这样?今天,老师请来一面神奇的镜子,它要跟我们一起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名字叫做“会说话的镜子”。
(出示一个黑边镜框,老师扮演镜子)同学们,我是一面会说话的镜子。谁愿意让我来照一照?
(学生纷纷举手,师请一名学生上讲台)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xxx。
师:xxx你好!很高兴认识你!让我好好照照你:你的小辫扎得真好,头发一丝不乱;脸洗得真干净,没有一点脏东西;笑一个好吗?一笑就露出白白的牙齿,真好看。你的衣服穿得很整齐……你是一个干净整洁的孩子,我很愿意跟你交朋友。(和学生握手,请她回座位。再请下一位学生继续“照镜子”……)
师:刚才是老师当镜子,谁愿意也来当一当会说话的镜子?(请一名学生扮演镜子)你想和谁交朋友?
(“镜子”请出一位朋友,开始活动……)
师:同学们,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面神奇的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双手做取景框姿势),你会发现身边有很多整洁的小朋友。快来,跟你周围的小伙伴玩一玩吧!
上述案例中,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有关行为习惯话题的交流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模拟活动。此活动的亮点体现在一个“趣”字上,它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拟人的方式,将教材中的“死镜子”变成课堂上的“活镜子”。它把原本是“人与物”的对话变成了“人与人”的对话,即以人为镜,在师生、生生的互相观察中,变个人自我评价为同伴之间的互相评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思考、比较、评判,懂得了什么是干净、整洁,体会到讲究卫生的重要性。由于受到老师和同伴的激励,学生很容易就产生了愿意养成这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在动机。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重“趣”但不唯“趣”,不应把趣味性作为教学活动的唯一目标,否则就曲解了趣味性的原意。如果教师仅仅追求表面的快乐,一些肤浅、短暂的趣味就可能掩盖了活动的价值。须知,兴奋不等于兴趣。兴趣能使儿童调动多种感官,让他们积极地体验、思考、创造,而过于兴奋却容易使儿童无法反思经验,反而得不偿失。
二、中年级:“做”中内化
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领域逐步扩大,已开始进入多方面生活的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段)》强调,教师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从而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公民素养。
【案例2】实践活动:送“孤儿商品”回家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文明购物》)
师:同学们,我们在超市购物时,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文具栏里藏着一包饼干、饮料架下塞着一提卷纸、玩具盒上放着一袋火腿肠、速冻汤圆被遗弃在无人认领的购物车里……这些“流离失所”“随处安家”的商品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孤儿商品”。
(课件出示学生参加“送孤儿商品回家”活动时的照片)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送孤儿商品回家”的活动,同学们都有什么体会和感受呢?
生1:我和陈诚在家乐福超市里,把食品类和日用品类的“孤儿商品”分别送回它们原来的位置。我们忙得满头大汗,腿都酸死了,真累!
生2:超市的管理员叔叔说,顾客随处丢放商品的现象很严重。每天都要安排人去“收孤”,一天能收十几车数百件的“孤儿”,工作量很大。
生3:我发现有些人拿了肉什么的,最后却不想买了,就随便一放。新鲜的肉如果不及时冷藏,就容易坏掉,很浪费。还有一些小朋友喜欢东摸摸西捏捏,很容易把东西弄坏。
生4: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找到了这些“孤儿商品”“流浪”的原因:有的顾客拿了不想买的东西,就随手一扔;有的买单时发现钱不够,只能退回一部分商品;还有的看到收银口排队的人太多,不愿意等;再有就是看错了价钱,不想买了。所以我们买东西的时候要考虑仔细,不买的商品应放回原处。
……
师(小结):是啊,超市是自主选择商品的场所,我们一定要文明购物,不给别人添麻烦。看见“孤儿商品”,我们不妨多走几步路,多动一下手,把它们送回家。
案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学会换位思考,养成文明购物的习惯,教师独具匠心地创设了“送孤儿商品回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此活动将教材上固化的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动态地结合起来。它不仅拓展了教学空间,为课堂教学引入了活水,还有利于学生增强自觉意识,养成适应社会生活所必备的社会公德。
在创设此类活动情境时,所涉及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原有经验联系。教师要注意凸显活动的教育意义,还要考虑情境的复杂性,尽可能多角度、多方面地审视可能存在的难题。如此,教学才可能让学生产生实际的社会行动能力。 三、高年级:“玩”中升华
高年级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意识与独立思维能力,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玩乐。但他们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与初中生相比,抽象思维能力还不足。因此,只有“好玩”且有“有深度的”品德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欲望,引发他们积极思考与对话,从而提升对事物的认识。
【案例3】游戏活动:穿越时空(鄂教版六年级下册《“不堪重负”的地球》)
师:同学们,这是世界人口增长统计表。(课件出示资料)我们来做一个“穿越时空”的小游戏。(出示一块圆形垫代表地球)这是地球,每一名同学将代表10亿人口。
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1804年,我请一名同学上台。(一男生站在圆形垫上)来,摆个POSE。(生做了个武打的动作,台下学生笑)嗯,动作潇洒!
好,现在世界人口到20亿了。再请一名同学上台。你们一起摆个POSE吧。(两个同学做动作)
现在是1960年,世界人口30亿了,哪位上来?你们再活动活动。(学生活动)
请问第一位上台的同学,从上台开始到现在,你有什么感受?
生:刚开始,就我一个人,觉得很宽敞,动作可以做得很大。这两名同学上来后,地方小了,越来越挤了,动作就不那么舒展了。
师:好,到1974年,40亿,请你上来……1987年,50亿,……1999年,60亿,……2011年,70亿,请你上来!好,小心,小心,当心啊,别掉到宇宙中去了噢……(学生逐一上台站在圆形垫上,随着人数的增多,空余的面积逐渐缩小,学生们小心翼翼,插空站入,为了不被挤出来,还互相抱团。老师在旁不断提醒。最后还是有学生站不进去,被挤出圈外。)
师:同学们,通过这个体验活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1:一开始,地球上空间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越来越多,我们占的位置越来越少了。
生2:地球面积只那么大,但随着上来的人不断增多,我都被挤得掉出来了。
生3:从表格中我发现,世界人口从10亿增长到20亿用了一个多世纪,从20亿增长到30亿用了32年,而从1987年开始,每12年就增长10亿。也就是说每10亿人口的增长周期越来越短了,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
师(小结):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还会增加30亿左右!也就意味着有更多人需要温饱,需要更多的食物、水和能源,产生更多垃圾和污染。人口数量增加会加大环境所遭受的破坏,而每个人所能获得的资源会越来越少。
上述案例中,教师顺应学生成长的需要,设计了生动的“穿越时空”游戏活动。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强制的感染,但学生的体会却如此深刻。在“情感交流会”环节,当谈及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时,学生们纷纷结合自身经历,谈到交通拥堵、升学压力、就业现状、粮食短缺等问题。从学生的真情吐露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
当然,上述活动形式并不仅仅特定于某一年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唯我所用。总之,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活动情境时,教师应努力让活动形式服从内容,避免脱离实际、为活动而活动的做法。还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活动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设计适宜的活动,以简洁的方式、有意义的体验和有效的生成,让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作者单位: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30)
责任编辑 王清平
一、低年级:“趣”中养成
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侧重于养成教育,但单纯的自上而下的线性传递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情境首先要有趣味性。为此,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允许他们以玩乐的方式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更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逐步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案例1】模拟活动:会说话的镜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我很整洁》)
师:同学们,老师平时如果想知道自己头发散了没有,脸上有没有灰尘,是不是很漂亮的时候,会去照一照镜子,请它来帮忙。你们是不是也这样?今天,老师请来一面神奇的镜子,它要跟我们一起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名字叫做“会说话的镜子”。
(出示一个黑边镜框,老师扮演镜子)同学们,我是一面会说话的镜子。谁愿意让我来照一照?
(学生纷纷举手,师请一名学生上讲台)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xxx。
师:xxx你好!很高兴认识你!让我好好照照你:你的小辫扎得真好,头发一丝不乱;脸洗得真干净,没有一点脏东西;笑一个好吗?一笑就露出白白的牙齿,真好看。你的衣服穿得很整齐……你是一个干净整洁的孩子,我很愿意跟你交朋友。(和学生握手,请她回座位。再请下一位学生继续“照镜子”……)
师:刚才是老师当镜子,谁愿意也来当一当会说话的镜子?(请一名学生扮演镜子)你想和谁交朋友?
(“镜子”请出一位朋友,开始活动……)
师:同学们,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面神奇的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双手做取景框姿势),你会发现身边有很多整洁的小朋友。快来,跟你周围的小伙伴玩一玩吧!
上述案例中,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有关行为习惯话题的交流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模拟活动。此活动的亮点体现在一个“趣”字上,它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拟人的方式,将教材中的“死镜子”变成课堂上的“活镜子”。它把原本是“人与物”的对话变成了“人与人”的对话,即以人为镜,在师生、生生的互相观察中,变个人自我评价为同伴之间的互相评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思考、比较、评判,懂得了什么是干净、整洁,体会到讲究卫生的重要性。由于受到老师和同伴的激励,学生很容易就产生了愿意养成这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在动机。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重“趣”但不唯“趣”,不应把趣味性作为教学活动的唯一目标,否则就曲解了趣味性的原意。如果教师仅仅追求表面的快乐,一些肤浅、短暂的趣味就可能掩盖了活动的价值。须知,兴奋不等于兴趣。兴趣能使儿童调动多种感官,让他们积极地体验、思考、创造,而过于兴奋却容易使儿童无法反思经验,反而得不偿失。
二、中年级:“做”中内化
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领域逐步扩大,已开始进入多方面生活的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段)》强调,教师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从而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公民素养。
【案例2】实践活动:送“孤儿商品”回家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文明购物》)
师:同学们,我们在超市购物时,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文具栏里藏着一包饼干、饮料架下塞着一提卷纸、玩具盒上放着一袋火腿肠、速冻汤圆被遗弃在无人认领的购物车里……这些“流离失所”“随处安家”的商品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孤儿商品”。
(课件出示学生参加“送孤儿商品回家”活动时的照片)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送孤儿商品回家”的活动,同学们都有什么体会和感受呢?
生1:我和陈诚在家乐福超市里,把食品类和日用品类的“孤儿商品”分别送回它们原来的位置。我们忙得满头大汗,腿都酸死了,真累!
生2:超市的管理员叔叔说,顾客随处丢放商品的现象很严重。每天都要安排人去“收孤”,一天能收十几车数百件的“孤儿”,工作量很大。
生3:我发现有些人拿了肉什么的,最后却不想买了,就随便一放。新鲜的肉如果不及时冷藏,就容易坏掉,很浪费。还有一些小朋友喜欢东摸摸西捏捏,很容易把东西弄坏。
生4: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找到了这些“孤儿商品”“流浪”的原因:有的顾客拿了不想买的东西,就随手一扔;有的买单时发现钱不够,只能退回一部分商品;还有的看到收银口排队的人太多,不愿意等;再有就是看错了价钱,不想买了。所以我们买东西的时候要考虑仔细,不买的商品应放回原处。
……
师(小结):是啊,超市是自主选择商品的场所,我们一定要文明购物,不给别人添麻烦。看见“孤儿商品”,我们不妨多走几步路,多动一下手,把它们送回家。
案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学会换位思考,养成文明购物的习惯,教师独具匠心地创设了“送孤儿商品回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此活动将教材上固化的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动态地结合起来。它不仅拓展了教学空间,为课堂教学引入了活水,还有利于学生增强自觉意识,养成适应社会生活所必备的社会公德。
在创设此类活动情境时,所涉及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原有经验联系。教师要注意凸显活动的教育意义,还要考虑情境的复杂性,尽可能多角度、多方面地审视可能存在的难题。如此,教学才可能让学生产生实际的社会行动能力。 三、高年级:“玩”中升华
高年级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意识与独立思维能力,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玩乐。但他们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与初中生相比,抽象思维能力还不足。因此,只有“好玩”且有“有深度的”品德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欲望,引发他们积极思考与对话,从而提升对事物的认识。
【案例3】游戏活动:穿越时空(鄂教版六年级下册《“不堪重负”的地球》)
师:同学们,这是世界人口增长统计表。(课件出示资料)我们来做一个“穿越时空”的小游戏。(出示一块圆形垫代表地球)这是地球,每一名同学将代表10亿人口。
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1804年,我请一名同学上台。(一男生站在圆形垫上)来,摆个POSE。(生做了个武打的动作,台下学生笑)嗯,动作潇洒!
好,现在世界人口到20亿了。再请一名同学上台。你们一起摆个POSE吧。(两个同学做动作)
现在是1960年,世界人口30亿了,哪位上来?你们再活动活动。(学生活动)
请问第一位上台的同学,从上台开始到现在,你有什么感受?
生:刚开始,就我一个人,觉得很宽敞,动作可以做得很大。这两名同学上来后,地方小了,越来越挤了,动作就不那么舒展了。
师:好,到1974年,40亿,请你上来……1987年,50亿,……1999年,60亿,……2011年,70亿,请你上来!好,小心,小心,当心啊,别掉到宇宙中去了噢……(学生逐一上台站在圆形垫上,随着人数的增多,空余的面积逐渐缩小,学生们小心翼翼,插空站入,为了不被挤出来,还互相抱团。老师在旁不断提醒。最后还是有学生站不进去,被挤出圈外。)
师:同学们,通过这个体验活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1:一开始,地球上空间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越来越多,我们占的位置越来越少了。
生2:地球面积只那么大,但随着上来的人不断增多,我都被挤得掉出来了。
生3:从表格中我发现,世界人口从10亿增长到20亿用了一个多世纪,从20亿增长到30亿用了32年,而从1987年开始,每12年就增长10亿。也就是说每10亿人口的增长周期越来越短了,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
师(小结):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还会增加30亿左右!也就意味着有更多人需要温饱,需要更多的食物、水和能源,产生更多垃圾和污染。人口数量增加会加大环境所遭受的破坏,而每个人所能获得的资源会越来越少。
上述案例中,教师顺应学生成长的需要,设计了生动的“穿越时空”游戏活动。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强制的感染,但学生的体会却如此深刻。在“情感交流会”环节,当谈及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时,学生们纷纷结合自身经历,谈到交通拥堵、升学压力、就业现状、粮食短缺等问题。从学生的真情吐露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
当然,上述活动形式并不仅仅特定于某一年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唯我所用。总之,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活动情境时,教师应努力让活动形式服从内容,避免脱离实际、为活动而活动的做法。还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活动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设计适宜的活动,以简洁的方式、有意义的体验和有效的生成,让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作者单位: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30)
责任编辑 王清平